嘿嘿,关于林父过继子嗣的事,我对于清朝世族宗法和继承关系这些了解得太少了,还要参透参透。但林家即便有家产,按照MM的分析,林父悉数交予贾府是很有可能的。真是应了“纵使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啊,可叹林家也是赫赫扬扬百年侯门,最后也是尘归尘土归土,留下个孤女带着一笔钱还在世上遭难。
对于贾琏“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的这句话我其实也很不解,总觉得这个数量级不对,以前就觉得这是个虚数,就好像我也偶尔会幻想中个几百万的,哈哈(沉思五秒)。
荣宁二府一年的租子钱分别也就几千两,俸禄也应该不会超过这个数量级,宫里来的节赏现金少,古董玩意什么的也不好变卖,几百万两银子确实不好挣啊(难道是我被贫穷限制了想象力?)。
不过修建省亲别院的确也花费不菲。贾蔷提到过,光是去苏州聘请教习,采买女子,置办乐器行头这些就要花费存在江南甄家的五万中的三万,剩下两万等着置办花烛彩灯和各色帘栊帐幔用。这一去就是五万。
但省亲别院选定基于宁荣二府现有院宅扩建也是为了节省开支,这真的会花去上百万两银子么?贾府和林府真的有这么多钱吗?后来两淮盐引亏空案那么严重,涉及的金额也就是刚好过千万啊。记得以前看晋商开个票号的启动资金也就几十万两。MM家应该是专业反腐的,对这个数字可有想法?
1011s 发表于 11/9/2016 11:31:25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77255#73277255]
[/url]
贾连这句“这会子再发个两三百万的财就好了” 曹公写得很妙,首先“再”字说明他们曾经发过这么笔巨财,而且是贾琏经手的,(前八十回里贾琏什么时候有这样接受巨款的机会啊?陪林妹妹奔丧);其次既然是发财,就不是常规收入,是外来的财产,再次这笔财产确实帮到了贾府(贾府什么地方需要用这么多钱呢,省亲啊),最后这句的语气说明这笔财产已经花的差不多了没多少剩了(联系到写黛玉每天吃燕窝的为难,叹气啊)。真是猜灯谜一样。
关于钱的数目,二三百万可能不是虚数。我记得雍正抄曹家就是要创收的。曹家可是接驾过四次的,康熙也不忍心让他的小伙伴太吃亏,所以曹家在富庶的江南收刮财富康熙是睁眼闭眼默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