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回复
查看:11619|回复:69
  • 1
When you buy via links in posts, huaren.us may earn a commission
Advertisement

[转载]禁果之味--张小娴

头像
0操作1 #
头像
1 #
0
05-10-28 16:40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不感兴趣

对张小娴的作平阅读仅限于上面jzsmile贴的这些。原来这是一个很感性的作者嘛。因有感触而有思考,但并不深入。


放眼当代,作者是一个人流拥挤的宏大群体,谁都能写东西给别人看,比如通过网络日志和BBS。每个人都能感受、观察、思考、记录,每个人都是作者。可以相信的是,在网络出现以前,在千年以前,类似的事情必然存在。每个人都在以自己力所能及的形式感受和记录生活。比如,老奶奶编给孙儿的民间故事,和画在瓷器上的图案,他们都是佚名作者的作品。


然而纵观千年的文明,经时间荡涤之后,今日依旧得以流传的那些作品和名字,才是今人所知的古时的作家。留下来的叫经典,没留下来的就称通俗。这或许可以成为一种划分方式吧。


真正的经典,必有一定的普适性。作者必然在自觉或不自觉间再现了一定的客观现实。作者自己想的什么感受的什么无关紧要,关键是他对那些普遍存在的规律有多少感受而又表现出了多少。经典的文字记载和表达的是普遍存在的现实和感受,只有那些才是读者可以感知并产生共鸣的,也是读者唯一有兴趣的。这种普适性也是经典的价值所在。


只有两种人能在作品中体现这一点,深入的思考的人,或是天才。这就是为什么我如此高看真正的作家,即使他们不是哲人,也必有一定的哲学修养。每个作家的哲学修为从根本上决定了其作品的价值。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要当作家。大家通常都只想当作者,写作只是为了个人抒情和宣泄,只不过有些人一不小心成了作家而已。于是我们说,作者很多,是自发产生的,而作家不多,是读者选择的结果。


我觉得张小娴既不是深入思考的人也不是天才。 [em08][em10]

头像
0操作2 #
头像
2 #
0
05-10-29 17:18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以下是引用jzsmile在2005-10-29 16:22:00的发言:

贴累了,也看烦了,所以,就到这里,休息,休息一会。。。


[em12][em12]


辛苦了,前一阵子在往上查找那句“世上最远的距离...”的出处的时候才看到张小娴这个名字。没想到这么快就读到她的作品了,多亏了你的转帖。[em08][em08]


她虽非大家,但每一份认真工作的结果都能为这世界多添一分色彩。[em13]

Advertisement
发帖回复
查看:11619|回复:69
  • 1
Advertisement
打开收藏板块打开个人中心
边缘侧滑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