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不及“三叔”那个自以为挟结尾以令天下读者的家伙,就看起了鬼吹灯。刚刚看了一部,觉得天下霸唱关于古墓,妖魔鬼怪的创意其实不比笔记差。相比之下,笔记对古墓结构的描写更细致,恐怖且又壮观,甚至有些唯美。特别是云顶天宫,其雄伟华丽的建筑结构,复杂诡异的墓道设计,都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而鬼吹灯,却胜于民间传说,风水地形的演绎,这些奇闻怪谈也着实让读者耳目一新,特别是我们这些信息时代出生的人,更觉得闻所未闻。
然而,鬼吹灯有着致命伤,就是主线人物的设计似乎很难赢得大多数探险悬疑迷的共鸣。喜欢笔记的人,都喜欢天真无邪筒子和酷酷闷油瓶,这两个人物其实投射了很多当下年青人的影子,一个是表面玩世不恭,势力爱财但骨子里却重情重义,勇敢多谋;另一位其实更像是漫画里的偶像,本领超群却性格卓然孤傲,但关键时候却总能舍身救人。再加上此二人扑朔迷离的身世纠结,更是让亲们在“体验”惊险刺激,嬉笑怒骂的盗墓探险之余,深深地被两位主人公的人格魅力所感动。而书中人物之间的对话,以及复杂内心活动的生动刻画,无一不具有80后的特色,也很容易让这个年龄段的读者产生共鸣,觉得好像是自己或是自己的哥们一般亲切。
两相对照,鬼吹灯里无论是胡八一,胖子,还是大金牙都离现在的我们好遥远,说起话来动不动“无产阶级”或是啥啥革命的,更有时候明明是讲道理,或是随感而发的人生感慨,而在当下看来极为不通,甚至觉得有些幼稚。总之看着看着很容易看不下去,“脱轨”了。想起以前看王朔,陈丹青那一代艺术家的作品,无不刻着他们那个时代的印记,而这恐怕是后来人很难体会的。感觉和我们的生活脱离,很遥远,只有我们的父母才能看得懂。
所以两部作品各有千秋,而且好像是写给两代不同的读者看。当然真正的倒斗迷,大概会略过小说的情节,人物,语言这些浮云,仅仅关注中国传统倒斗的手法或秘籍,那就另当别论。俺是伪盗墓迷,不过是找些个小刺激打发个时间罢了。但是7,8部看下来发觉这类灵兽鬼怪的书,还是不宜多看,好像影响了自身的气场。呵呵,看来俺的内心还是不够强大呀!
南无阿弥陀佛!百无禁忌,百无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