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诵读着《满江红》这首充满浩然正气和强烈爱国主义激情的千古绝唱,一生戎马疆场,英勇抗击侵略者,以收复失土,解脱中原百姓于兵燹倒悬为己任的一代名将岳飞的英武形象又浮出眼前。
岳飞,字鹏举,生于北宋末期的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一贫寒农家。他自幼勤劳奋发,刻苦习武识文,20岁投军抗金,智勇过人,屡建奇功,成为南宋初年抗金复国的栋梁之帅。公元1141年,年仅39岁的他,被莫须有罪名奸害。岳飞因其尽忠报国,高风亮节,一生光明磊落而为世人代代敬重、缅怀。后人不仅在其家乡河南汤阴和其当年抗金北伐的主战场豫鄂之地建有纪念他的祠庙,同时在湘赣皖、江浙、台闽之地棋布了许多称谓不一的岳王庙、岳庙、精忠庙、忠武祠、旌忠祠、武穆祠、英灵宫等。庙祠内置精忠岳飞的威仪雕像,供人顶礼祭祀。而八百多年来,其雕像也常被民家请进了宅第厅堂的供案之上与神龛中供奉。
图中一尊为明末豫楚之地尺余高的民间木雕岳飞坐像,铠甲披身的岳鹏举端坐于行辕军椅上,气宇轩昂,威武凌然。眼角处扫视出对汹汹南犯金兵的愤慨和藐视。眉宇间展露出对卖国求荣,苟营偷生,奸害忠良的“莫须有”之辈的横眉冷对。胸中似又满含着对饱受掳掠和兵戈之苦的中原同胞的深切怀念、忧虑和歉疚。古艺人那独到的匠心与精湛的雕技于中可窥。
今岁,值此杰出英雄诞辰九百周年,仰瞻礼视着岳飞雕像,耳际久久激荡着气吞天地的一声长吼:还我河山!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12/18/2003 3:52:20 PM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