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做,永不嫌遲
●翻翻自己記的二十年日記,快慰之情油然從心中升起。
以前見到別人的日記,心裡就會怨自己:如果早一點養成寫日記的習慣就好了。可惜我沒有這樣的習慣。現在儘管已經覺悟,然而晚了。
每次這樣想,每次重複地責怪自己,只是沒有行動。
有一次,忽然想到,何不現在開始記呢?終於拿起了筆來,將想法付諸了實踐,一天一天積下來,竟然已經記了二十個年頭了。我省悟到,想到應該做的事情,只要馬上去做,就永遠不會有晚的時候。
生活當中,許多事情沒能及時去做,其實是惰性在作怪。比如說,我遇到過不只一個人,對於自己想要做的事,四十歲的時候說:「如果我年輕十歲,就好了,可是現在已經來不及了。」而在五十歲,六十歲的時候,說的又同樣是這幾句話。結果,終其一生,事情還是沒有辦成。
在這方面,中國古代有一位演奏家的事跡值得我們記住:這位演奏家,觸犯了王法,被判極刑。執行的方式,是讓他服毒身亡。當執行人員在調製毒藥的過程中,這位藝術家從容地拿出一枝笛,吹奏了起來。有人問:「你立刻要被處決了,為什麼還要吹笛呢?」他答:「只要還有時間,我總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終於,笛聲悠悠飄起,一直伴隨到他生命的終了。(李涵)
●翻翻自己記的二十年日記,快慰之情油然從心中升起。
以前見到別人的日記,心裡就會怨自己:如果早一點養成寫日記的習慣就好了。可惜我沒有這樣的習慣。現在儘管已經覺悟,然而晚了。
每次這樣想,每次重複地責怪自己,只是沒有行動。
有一次,忽然想到,何不現在開始記呢?終於拿起了筆來,將想法付諸了實踐,一天一天積下來,竟然已經記了二十個年頭了。我省悟到,想到應該做的事情,只要馬上去做,就永遠不會有晚的時候。
生活當中,許多事情沒能及時去做,其實是惰性在作怪。比如說,我遇到過不只一個人,對於自己想要做的事,四十歲的時候說:「如果我年輕十歲,就好了,可是現在已經來不及了。」而在五十歲,六十歲的時候,說的又同樣是這幾句話。結果,終其一生,事情還是沒有辦成。
在這方面,中國古代有一位演奏家的事跡值得我們記住:這位演奏家,觸犯了王法,被判極刑。執行的方式,是讓他服毒身亡。當執行人員在調製毒藥的過程中,這位藝術家從容地拿出一枝笛,吹奏了起來。有人問:「你立刻要被處決了,為什麼還要吹笛呢?」他答:「只要還有時間,我總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終於,笛聲悠悠飄起,一直伴隨到他生命的終了。(李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