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 iPhone 11 系列在国内上市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虽然在上市因缺少 5G 支持特性而一度不被看好,但依靠着过硬的产品亮点、诱人的 iOS 生态、合适的定价策略以及以旧换新等政策的影响,iPhone 11 系列已经开始证明自己的价值。
我在首发日购买了一部 iPhone 11 Pro,体验了数日之后便对其「三摄系统」产生了极大的好感,而在之后的国庆假期里带着 iPhone 11 Pro 远赴香格里拉之后,当地原生态的自然景观更是完全释放了三颗摄像头的全部潜力,我只管尽情地按快门,iPhone 11 Pro 负责输出一张又一张能引来无数点赞的「大片」。
![](https://resource.feng.com/resource/h070/h89/img201911081806220.jpg)
当然在这段时间的使用中,除了三摄系统以外,iPhone 11 Pro 还有许多真真实实提升了体验感受的功能,例如在 A13 功耗管理和更大电池的加持下,治好了从 iPhone XS 患上的「一天一充」顽疾。
在这之后,我有幸体验到了 iPhone 11。
价格方面,这两部机型就已经拉开了一定的差距,中间的差价至少达到一部 iPhone 8 的价格使得他们不可能达到相同的水平线,而苹果显然也没有这样的打算。自从 iPhone X 拉响了全面屏的战线之后,面对水涨船高的 iPhone 售价,苹果需要一款足够「接地气」的机型来维持 iPhone 的市场占有率,去年的 iPhone XR 和今年的 iPhone 11 便承担起了这样的担子。
只是稍有不同的是,在起售价比去年的 iPhone XR 低了 1000 元的定价策略影响下,iPhone 11 就显得「香气十足」。
![](https://resource.feng.com/resource/h070/h89/img201911081755190.jpg)
6.1 英寸可能是最适合全面屏手机的尺寸
和去年的三机阵型一样,今年的 iPhone 11 系列也包括了 6.5 英寸的 iPhone 11 Pro Max、6.1 英寸的 iPhone 11,以及屏幕最小的 5.8 英寸的 iPhone 11 Pro。
[url=https://resource.feng.com/resource/h070/h89/img201911081757490.jpg]
[/url]
从 iPhone X 开始,我就坚信了 5.8 英寸的机型是全面屏 iPhone 中尺寸最为合适的,因为它在三围尺寸保持了和 iPhone 8 大致范围的基础上,却能够显示比 iPhone 8 Plus(5.5 英寸)还多的画面。
这对于一些先前向往 Plus 机型的大屏幕,但又无法忍受随着而来的大尺寸三围的「选择困难症患者」来说,算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相比之下,虽然 iPhone 11 Pro Max 的屏幕来到了历史新高的 6.5 英寸,但这也预示着单手操作将基本与该机型无缘,更别说今年的 iPhone 11 系列由于电池容量增大而导致的重量增加,iPhone 11 Pro Max 那基本要赶上半斤的重量也难免会成为口袋中的「累赘」。
但随着去年 iPhone XR 的面世之后,我的观点逐渐发生了变化:6.1 英寸可能才是最适合全面屏 iPhone 的尺寸。
[url=https://resource.feng.com/resource/h070/h89/img201911081757230.jpg]
[/url]
对比一下 iPhone 11 系列的三款机型,你便能发现我这样说的缘故:
屏幕大小:iPhone 11 Pro Max(6.5 英寸)> iPhone 11(6.1 英寸)> iPhone 11 Pro(5.8 英寸)
三围尺寸:iPhone 11 Pro Max(约等于 iPhone 8 Plus)> iPhone 11> iPhone 11 Pro(约等于 iPhone 8)
可以发现的是,iPhone 11 的尺寸介于 iPhone 8 Plus 和 iPhone 8 之间,但屏幕尺寸却比 5.5 英寸的 iPhone 8 Plus 和 5.8 英寸的 iPhone 11 Pro 要大。
以前在用 iPhone XS 以及 iPhone 11 Pro 时,我便发现有时 5.8 英寸的屏幕会不太够用,特别是在玩一些大型游戏或者处理文档时,会更加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url=https://resource.feng.com/resource/h070/h89/img201911081757080.jpg]
[/url]
相比之下,iPhone 11 的 6.1 英寸屏幕就显得更加合适,既能够显示更多的内容,整机的体积和重量也不至于太过夸张,算是在 iPhone 11 Pro 和 iPhone 11 Pro Max 之间取得了平衡。
[url=https://resource.feng.com/resource/h070/h89/img201911081756450.jpg]
[/url]
但除了屏幕尺寸和手机体积较为平衡以外,iPhone 11 的其他关于屏幕的参数其实有不如 iPhone 11 Pro。
因为相比 iPhone 11 Pro 所采用的 OLED 屏幕,iPhone 11 采用的是 LCD 材质,苹果称之为「Liquid Retina」。
与采用具备自发光能力的 OLED 屏幕的 iPhone 11 Pro 相比,iPhone 11 的 LCD 屏幕只能依靠屏幕下方的背光来发光,这也导致了这两款机型屏幕观感和体验上的一些差异。
例如在显示纯黑图片或者素材时,你明显地感觉到 iPhone 11 Pro 的 OLED 屏幕更加能够展示出黑色的「纯净」。相比之下,iPhone 11 的 LCD 屏幕由于无法自发光,所以难免会发出些微弱的白色泛光。
从观感来看,搭载 LCD 屏幕的 iPhone 11 在色彩方面和 OLED 屏幕的 iPhone 11 Pro 差距不大,而且看起来更加柔和,少了一些 OLED 屏幕偶尔会过亮而导致刺眼的问题。
[url=https://resource.feng.com/resource/h070/h89/img201911081756260.jpg]
[/url]
但屏幕工艺可能还不是 iPhone 11 最大的短板,分辨率和像素密度可能才是最大的妥协:
- iPhone 11 Pro Max 屏幕分辨率为 1242 × 1688,像素密度为 458 ppi;
- iPhone 11 Pro 屏幕分辨率为 1125 × 2436,像素密度为 458 ppi;
- iPhone 11 屏幕分辨率为 828 × 1792,像素密度为 326 ppi
可以看出,iPhone 11 的 6.1 英寸屏幕像素密度只有 4.7 英寸旧款 iPhone 的水平,甚至低于 Plus 系列的 401 ppi。如果你是从 iPhone 8 Plus 过渡到 iPhone 11 的,那么中间的屏幕细腻程度落差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缓过来。
[url=https://resource.feng.com/resource/h070/h89/img201911081756110.jpg]
[/url]
「如果你看不到像素,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分辨率并没有太大的意义。」这句话是苹果的全球营销副总裁 Philip W. Schiller 当时回应 iPhone XR 分辨率时提到的。如今 iPhone 11 的屏幕素质几乎和 iPhone XR 一样的前提下,同样也可以套用这句话。
但这句话实现的前提是你使用手机的距离足够远,一旦你将 iPhone 11 揣近一点的话,还是能够感受到屏幕像素密度低所导致的「颗粒」效果。而在这一点上,iPhone 11 Pro 就没有这样的担忧,无论你离手机屏幕多近,都能感受到细腻的显示效果。
[url=https://resource.feng.com/resource/h070/h89/img201911081759010.jpg]
[/url]
我在首发日购买了一部 iPhone 11 Pro,体验了数日之后便对其「三摄系统」产生了极大的好感,而在之后的国庆假期里带着 iPhone 11 Pro 远赴香格里拉之后,当地原生态的自然景观更是完全释放了三颗摄像头的全部潜力,我只管尽情地按快门,iPhone 11 Pro 负责输出一张又一张能引来无数点赞的「大片」。
![](https://resource.feng.com/resource/h070/h89/img201911081806220.jpg)
当然在这段时间的使用中,除了三摄系统以外,iPhone 11 Pro 还有许多真真实实提升了体验感受的功能,例如在 A13 功耗管理和更大电池的加持下,治好了从 iPhone XS 患上的「一天一充」顽疾。
在这之后,我有幸体验到了 iPhone 11。
价格方面,这两部机型就已经拉开了一定的差距,中间的差价至少达到一部 iPhone 8 的价格使得他们不可能达到相同的水平线,而苹果显然也没有这样的打算。自从 iPhone X 拉响了全面屏的战线之后,面对水涨船高的 iPhone 售价,苹果需要一款足够「接地气」的机型来维持 iPhone 的市场占有率,去年的 iPhone XR 和今年的 iPhone 11 便承担起了这样的担子。
只是稍有不同的是,在起售价比去年的 iPhone XR 低了 1000 元的定价策略影响下,iPhone 11 就显得「香气十足」。
![](https://resource.feng.com/resource/h070/h89/img201911081755190.jpg)
6.1 英寸可能是最适合全面屏手机的尺寸
和去年的三机阵型一样,今年的 iPhone 11 系列也包括了 6.5 英寸的 iPhone 11 Pro Max、6.1 英寸的 iPhone 11,以及屏幕最小的 5.8 英寸的 iPhone 11 Pro。
[url=https://resource.feng.com/resource/h070/h89/img201911081757490.jpg]
![](https://resource.feng.com/resource/h070/h89/img201911081757490.jpg)
从 iPhone X 开始,我就坚信了 5.8 英寸的机型是全面屏 iPhone 中尺寸最为合适的,因为它在三围尺寸保持了和 iPhone 8 大致范围的基础上,却能够显示比 iPhone 8 Plus(5.5 英寸)还多的画面。
这对于一些先前向往 Plus 机型的大屏幕,但又无法忍受随着而来的大尺寸三围的「选择困难症患者」来说,算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相比之下,虽然 iPhone 11 Pro Max 的屏幕来到了历史新高的 6.5 英寸,但这也预示着单手操作将基本与该机型无缘,更别说今年的 iPhone 11 系列由于电池容量增大而导致的重量增加,iPhone 11 Pro Max 那基本要赶上半斤的重量也难免会成为口袋中的「累赘」。
但随着去年 iPhone XR 的面世之后,我的观点逐渐发生了变化:6.1 英寸可能才是最适合全面屏 iPhone 的尺寸。
[url=https://resource.feng.com/resource/h070/h89/img201911081757230.jpg]
![](https://resource.feng.com/resource/h070/h89/img201911081757230.jpg)
对比一下 iPhone 11 系列的三款机型,你便能发现我这样说的缘故:
屏幕大小:iPhone 11 Pro Max(6.5 英寸)> iPhone 11(6.1 英寸)> iPhone 11 Pro(5.8 英寸)
三围尺寸:iPhone 11 Pro Max(约等于 iPhone 8 Plus)> iPhone 11> iPhone 11 Pro(约等于 iPhone 8)
可以发现的是,iPhone 11 的尺寸介于 iPhone 8 Plus 和 iPhone 8 之间,但屏幕尺寸却比 5.5 英寸的 iPhone 8 Plus 和 5.8 英寸的 iPhone 11 Pro 要大。
以前在用 iPhone XS 以及 iPhone 11 Pro 时,我便发现有时 5.8 英寸的屏幕会不太够用,特别是在玩一些大型游戏或者处理文档时,会更加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url=https://resource.feng.com/resource/h070/h89/img201911081757080.jpg]
![](https://resource.feng.com/resource/h070/h89/img201911081757080.jpg)
相比之下,iPhone 11 的 6.1 英寸屏幕就显得更加合适,既能够显示更多的内容,整机的体积和重量也不至于太过夸张,算是在 iPhone 11 Pro 和 iPhone 11 Pro Max 之间取得了平衡。
[url=https://resource.feng.com/resource/h070/h89/img201911081756450.jpg]
![](https://resource.feng.com/resource/h070/h89/img201911081756450.jpg)
但除了屏幕尺寸和手机体积较为平衡以外,iPhone 11 的其他关于屏幕的参数其实有不如 iPhone 11 Pro。
因为相比 iPhone 11 Pro 所采用的 OLED 屏幕,iPhone 11 采用的是 LCD 材质,苹果称之为「Liquid Retina」。
与采用具备自发光能力的 OLED 屏幕的 iPhone 11 Pro 相比,iPhone 11 的 LCD 屏幕只能依靠屏幕下方的背光来发光,这也导致了这两款机型屏幕观感和体验上的一些差异。
例如在显示纯黑图片或者素材时,你明显地感觉到 iPhone 11 Pro 的 OLED 屏幕更加能够展示出黑色的「纯净」。相比之下,iPhone 11 的 LCD 屏幕由于无法自发光,所以难免会发出些微弱的白色泛光。
从观感来看,搭载 LCD 屏幕的 iPhone 11 在色彩方面和 OLED 屏幕的 iPhone 11 Pro 差距不大,而且看起来更加柔和,少了一些 OLED 屏幕偶尔会过亮而导致刺眼的问题。
[url=https://resource.feng.com/resource/h070/h89/img201911081756260.jpg]
![](https://resource.feng.com/resource/h070/h89/img201911081756260.jpg)
但屏幕工艺可能还不是 iPhone 11 最大的短板,分辨率和像素密度可能才是最大的妥协:
- iPhone 11 Pro Max 屏幕分辨率为 1242 × 1688,像素密度为 458 ppi;
- iPhone 11 Pro 屏幕分辨率为 1125 × 2436,像素密度为 458 ppi;
- iPhone 11 屏幕分辨率为 828 × 1792,像素密度为 326 ppi
可以看出,iPhone 11 的 6.1 英寸屏幕像素密度只有 4.7 英寸旧款 iPhone 的水平,甚至低于 Plus 系列的 401 ppi。如果你是从 iPhone 8 Plus 过渡到 iPhone 11 的,那么中间的屏幕细腻程度落差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缓过来。
[url=https://resource.feng.com/resource/h070/h89/img201911081756110.jpg]
![](https://resource.feng.com/resource/h070/h89/img201911081756110.jpg)
「如果你看不到像素,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分辨率并没有太大的意义。」这句话是苹果的全球营销副总裁 Philip W. Schiller 当时回应 iPhone XR 分辨率时提到的。如今 iPhone 11 的屏幕素质几乎和 iPhone XR 一样的前提下,同样也可以套用这句话。
但这句话实现的前提是你使用手机的距离足够远,一旦你将 iPhone 11 揣近一点的话,还是能够感受到屏幕像素密度低所导致的「颗粒」效果。而在这一点上,iPhone 11 Pro 就没有这样的担忧,无论你离手机屏幕多近,都能感受到细腻的显示效果。
[url=https://resource.feng.com/resource/h070/h89/img201911081759010.jpg]
![](https://resource.feng.com/resource/h070/h89/img20191108175901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