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怂恿
小波发表了小说和文章以後,一天在235聊天,说起有报刊邀请他写稿子,鼓励读书和歌颂“学科学,攀高峰”。他不肯写命题作文,就说那还不容易,把《神童诗》登出来不就得了。《神童诗》是五言的∶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其实小波并不欣赏这首诗,他只是不愿充号召群众的角色,以调侃来推辞而已。我听罢告诉他这首诗可以扩展成七言∶
古今天子重英豪,学内文章教尔曹。
世上万般皆下品,人间唯有读书高。
过了不久,小波又说有刊物约稿,他没的可写,问我能不能来一篇。我问他写什么。他说写什么都行。我是牧区插过队的,牲口群,或者叫物种群落的配种繁殖
是那里的主要生产方式。牲口群里混得时间久了,也能渐渐悟出点其中的道理。後来才知道人家达尔文一百多年前就把这道理说破了。上大学後又看了本《自私的基
因》和《科学与哲学》上摘译的一些生物学和社会学的文章。一天吃中午饭时,照例是我和小波班长三人一起,边吃边聊。班长忽然讲,最近听说国外有门社会生物
学,挺时兴的。我听罢猛然产生一种顿悟的感觉,就说我知道这学问是说什么的。那以後我曾想过把这顿悟写出来,现在既然小波怂恿我写稿子,就不妨写写这类话
题吧。
我以前只知读别人写的东西,还从来不曾想过自己写东西。第一次涂鸦,自不免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文章写好,给了小波。小波一边看一边乐,弄得我挺不好意思的,就问小波,行吗?小波笑着说∶“我也不知道,先拿去试试吧。”
过了几天小波一脸坏笑地告诉我∶“cc,李银河把你的稿子给送去了。人家看完後说这人思想有问题,得好好受受教育。”第一次写稿得了这么个评语,真让人脸红。谁料没几天,小波又满面笑容地跟我说∶“cc,我把你写的东西拿回家给我哥看了。我哥说你讲的挺有道理的。”
虽然有思想问题的东西不得发表,但能蒙小波哥哥说声“有道理”,也就知足了。小波的哥哥王小平是我们班长的中学同学,77年考大学因高血压被刷,78年便直接考上了社科院哲学所沈有鼎的研究生。沈老就住在我家前院,是搞数理逻辑的。
有一回小波在235讲起王小平和他在家里分析当时刚上映的一部电影的名字《不是一个人的故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不是一个人的故事”可以是两个
人的故事,或者是三个人的故事,也可以是一个狗的故事,或者是一个猫的故事。“不是一个人的故事”甚至还可以理解成“是一个人的东西”,诸如此类。这种应
时电影,我们平时也不注意。听了小波的逻辑分析,仔细一想,也都乐了。
我们班的刘x杰先我看了些数理逻辑的书,有一天我和他聊了起来。我那时认为,我们平常说话讲道理所遵循的语法逻辑是服从形式逻辑的。数理逻辑也是能在
语法逻辑范围内叙述的,所以讲到底还是形式逻辑。刘继杰说我讲的不对。凡是形式逻辑能够表达的东西,都能用数理逻辑表达;反之,所有能用数理逻辑表达的东
西未必都能用形式逻辑表达,所以讲到底还是数理逻辑。我们已经熄灯上床,还是谁也说服不了对方。正好这时小波回来了,我们就请小波仲裁。小波听了两造的说
词,作出裁判,说刘x杰讲的对。从此我又多了一个搜书的领域,把市面上所有简单介绍逻辑学,布尔代数和集合论的书差不多都买全了,并特别欣赏书中讲到的罗
素悖论。後来我到美国改学数理统计和计算机时,这些基本逻辑常识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