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周刊 文_暮夏)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描述看《百年孤独》的感受,大概是俗气又恰当的五个字:“甜蜜的折磨”。一面沉迷于充满魔幻色彩的马孔多小镇;一面为错综复杂的人名而抓狂。
有了第一个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
他的儿子叫何塞•阿尔卡蒂奥(微笑)。
儿子的儿子叫阿尔卡蒂奥(继续微笑)。
终于,曾孙不叫阿尔卡蒂奥了,他叫阿尔卡蒂奥第二(依然微笑)。
然而到了第五代,还是叫回了何赛•阿尔卡蒂奥(忍不住了)。
没错,就是这么任性,我也不提书中其他三个奥雷里亚诺跟三个蕾梅黛丝了(哭泣)。
看书的时候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痛苦地回忆:
我天,这是第几代人来着?这个奥雷里亚诺跟这个阿尔卡蒂奥到底是堂兄弟还是叔侄关系?
人物关系乱成一团麻线,就只好委屈地再翻回前面找找蛛丝马迹。
不懂亲爱的马尔克斯老爷子为何要如此折腾读者,但看完后猜想,故事情节本就荒诞不经,重复的名字,几代人相似的性格与命运,大抵是喻示着永恒孤独的轮回与宿命。

小说本就是作者与读者的一场传情达意的切磋。作者心有丘壑,设伏笔设陷阱。读者细心捕捉,观人物观情节。写小说如同造人,大至文章的血肉骨骼,脉络情节,小至眉眼传神,一字一标点,无一不是暗示,无一不在传达。
小说中人物的名字,也真不是随便取取,鲁迅先生曾说道:“创作难,就是给人起称号诨名也不容易。”
而说到作品中的人名“有心计”,一定绕不开两位作家。
一为《红楼梦》作者曹雪芹
王蒙先生曾说:“《红楼梦》是一部文化的书。它似乎已经把汉语汉字汉文学的可能性用尽了,把我们的文化写完了。”单单遣词造句,为书中角色起名做诗,已足够研究的学者写上满满几大页。
曹老先生出身于名门望族的大家庭,后因家族衰败而饱尝了人生的辛酸,红楼中所述也有他过往生活的影子。
曹老先生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整部小说的基调都偏于悲情。便是名字,也多有隐含人物凄凉命运,或讽或叹。甄英莲对应“真应怜”。而贾政、贾敬,即是假正经。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位,其名字恰好是“原应叹息”四字,最终结局都令人扼腕。
一部红楼,世事百态,人间情爱,俱在其中。但是真真假假,风风雨雨,最后都可归做南柯一梦,“白茫茫的一片真干净”。

一为武侠名家金庸
金庸为我们的童年塑造了一个武侠梦,他笔下的武侠世界,人物名字常取自典籍,历史典故随手拈来,博学多识可见一斑。
《天龙八部》中的同胞姐妹阿朱阿紫,前者温婉善良,后者狠绝跋扈,后来取代阿朱陪伴在乔峰身边。《论语•阳货》道:“恶紫之夺朱也。”以“朱紫”比喻以邪乱正或真伪混淆。好朱恶紫由此可见。
小说中一身正气却命运多舛的乔峰,乔者,矫也,虚假之意,暗示他的汉人身份是假。
而无崖子的名字来自《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暗指其修为无边无际。无崖子的两个弟子星河与春秋:星河为空间之广,春秋为时间之长,可看做“无涯”的进一步阐释。
再有《笑傲江湖》中的岳不群,易让人联想到孔夫子说的:“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论语•阳货》)。岳不群以“君子剑”闻名于世,金庸却早在名字中揭开他的真面目:伪君子,真小人也。
除此之外,还有令狐冲与任盈盈的名字,可联系到《老子》中的:“大盈若冲,其用不穷。”穆念慈解为“怀念母亲”,含穆铁心思念妻子之意;东邪西毒南帝北丐的称呼也大有玄机……数不胜数。
虽然大部分并非金庸先生亲口讲解,而是读者揣测联想。但也有依有据,合情合理。况且读小说本就是仁者见仁,不确定性反而充满了想象的可能性。

不过,在名字上下功夫也不一定非要用典故,鲁迅就是此中好手。他笔下的人物,名字往往与性格或命运相关,例如孔乙己,“乙己”在于他识得几个古文字。这名字极其拗口,与一个迂腐的穷酸秀才形象也十分相配。
再有《祥林嫂》中主角,虽名“祥林嫂”,却是人们眼中的不祥之人,命运凄凉,屡遭嫌恶。
同类喻示的,余华的著名作品《活着》,主角叫福贵、家珍、有庆、二喜。叫“福贵”的后来穷困潦倒;叫“家珍”的早年被丈夫嫌弃,晚年白发人送黑发人;叫“有庆”的孩童时被抽血过多死去;叫“二喜”的妻子难产去世,自己几年后也出意外失去生命。这些名字个个喜庆吉祥,命运却无一不是悲惨。名字与个体命运的极大反差,也是美好期待与现实间的巨大差距,让人越感觉心酸沉重。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名字别有用意,大抵不出几种套路,一是谐音,一是表意。或是喻示,或是反讽。
都说作家写作,投入的心血之多有如怀胎十月。即使没到“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地步,也是字字斟酌句句用心。都说作品面世之后便不再属于作家自己,“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如若读者能读懂作者隐含其中的意思,高山流水知音相遇,也足以让作者欣慰。
你若能懂,自然很好。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描述看《百年孤独》的感受,大概是俗气又恰当的五个字:“甜蜜的折磨”。一面沉迷于充满魔幻色彩的马孔多小镇;一面为错综复杂的人名而抓狂。
有了第一个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
他的儿子叫何塞•阿尔卡蒂奥(微笑)。
儿子的儿子叫阿尔卡蒂奥(继续微笑)。
终于,曾孙不叫阿尔卡蒂奥了,他叫阿尔卡蒂奥第二(依然微笑)。
然而到了第五代,还是叫回了何赛•阿尔卡蒂奥(忍不住了)。
没错,就是这么任性,我也不提书中其他三个奥雷里亚诺跟三个蕾梅黛丝了(哭泣)。
看书的时候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痛苦地回忆:
我天,这是第几代人来着?这个奥雷里亚诺跟这个阿尔卡蒂奥到底是堂兄弟还是叔侄关系?
人物关系乱成一团麻线,就只好委屈地再翻回前面找找蛛丝马迹。
不懂亲爱的马尔克斯老爷子为何要如此折腾读者,但看完后猜想,故事情节本就荒诞不经,重复的名字,几代人相似的性格与命运,大抵是喻示着永恒孤独的轮回与宿命。

小说本就是作者与读者的一场传情达意的切磋。作者心有丘壑,设伏笔设陷阱。读者细心捕捉,观人物观情节。写小说如同造人,大至文章的血肉骨骼,脉络情节,小至眉眼传神,一字一标点,无一不是暗示,无一不在传达。
小说中人物的名字,也真不是随便取取,鲁迅先生曾说道:“创作难,就是给人起称号诨名也不容易。”
而说到作品中的人名“有心计”,一定绕不开两位作家。
一为《红楼梦》作者曹雪芹
王蒙先生曾说:“《红楼梦》是一部文化的书。它似乎已经把汉语汉字汉文学的可能性用尽了,把我们的文化写完了。”单单遣词造句,为书中角色起名做诗,已足够研究的学者写上满满几大页。
曹老先生出身于名门望族的大家庭,后因家族衰败而饱尝了人生的辛酸,红楼中所述也有他过往生活的影子。
曹老先生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整部小说的基调都偏于悲情。便是名字,也多有隐含人物凄凉命运,或讽或叹。甄英莲对应“真应怜”。而贾政、贾敬,即是假正经。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位,其名字恰好是“原应叹息”四字,最终结局都令人扼腕。
一部红楼,世事百态,人间情爱,俱在其中。但是真真假假,风风雨雨,最后都可归做南柯一梦,“白茫茫的一片真干净”。

一为武侠名家金庸
金庸为我们的童年塑造了一个武侠梦,他笔下的武侠世界,人物名字常取自典籍,历史典故随手拈来,博学多识可见一斑。
《天龙八部》中的同胞姐妹阿朱阿紫,前者温婉善良,后者狠绝跋扈,后来取代阿朱陪伴在乔峰身边。《论语•阳货》道:“恶紫之夺朱也。”以“朱紫”比喻以邪乱正或真伪混淆。好朱恶紫由此可见。
小说中一身正气却命运多舛的乔峰,乔者,矫也,虚假之意,暗示他的汉人身份是假。
而无崖子的名字来自《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暗指其修为无边无际。无崖子的两个弟子星河与春秋:星河为空间之广,春秋为时间之长,可看做“无涯”的进一步阐释。
再有《笑傲江湖》中的岳不群,易让人联想到孔夫子说的:“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论语•阳货》)。岳不群以“君子剑”闻名于世,金庸却早在名字中揭开他的真面目:伪君子,真小人也。
除此之外,还有令狐冲与任盈盈的名字,可联系到《老子》中的:“大盈若冲,其用不穷。”穆念慈解为“怀念母亲”,含穆铁心思念妻子之意;东邪西毒南帝北丐的称呼也大有玄机……数不胜数。
虽然大部分并非金庸先生亲口讲解,而是读者揣测联想。但也有依有据,合情合理。况且读小说本就是仁者见仁,不确定性反而充满了想象的可能性。

不过,在名字上下功夫也不一定非要用典故,鲁迅就是此中好手。他笔下的人物,名字往往与性格或命运相关,例如孔乙己,“乙己”在于他识得几个古文字。这名字极其拗口,与一个迂腐的穷酸秀才形象也十分相配。
再有《祥林嫂》中主角,虽名“祥林嫂”,却是人们眼中的不祥之人,命运凄凉,屡遭嫌恶。
同类喻示的,余华的著名作品《活着》,主角叫福贵、家珍、有庆、二喜。叫“福贵”的后来穷困潦倒;叫“家珍”的早年被丈夫嫌弃,晚年白发人送黑发人;叫“有庆”的孩童时被抽血过多死去;叫“二喜”的妻子难产去世,自己几年后也出意外失去生命。这些名字个个喜庆吉祥,命运却无一不是悲惨。名字与个体命运的极大反差,也是美好期待与现实间的巨大差距,让人越感觉心酸沉重。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名字别有用意,大抵不出几种套路,一是谐音,一是表意。或是喻示,或是反讽。
都说作家写作,投入的心血之多有如怀胎十月。即使没到“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地步,也是字字斟酌句句用心。都说作品面世之后便不再属于作家自己,“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如若读者能读懂作者隐含其中的意思,高山流水知音相遇,也足以让作者欣慰。
你若能懂,自然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