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
查看:57587|回复:37
When you buy via links in posts, huaren.us may earn a commission
Advertisement

国内风向真好像变了,欲海归者三思

头像
0操作1 #
头像
1 #
0
16-04-10 21:24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不感兴趣
国内风向真好像变了,欲海归者三思
1:于建嵘:让人妄议又何妨?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几年前,有一次在中央党校给省部级班讲社会问题。课堂讨论时,鲜明地分成了两派,讨论十分激烈。课后一直争到食堂。有学员甚至追到宋庄与我辩论。可近两年情况发生了变化。课堂上经常是鸦雀无声,再也组织不起有质量的课堂讨论;而每次讲完课,掌声依旧,可再没有人围过来单独交流了。学员的级别越高,这种情况越明显。
我原来一直认为,也许是我教学水平越来越差了。我讲的问题和观点,他们已经没有了讨论的兴趣。这让我很自责。我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决定尽量减少讲课,以免误人子弟。
昨天,在一个省直机关处级干部班讲课后,有位学员偷偷地告诉我:我们喜欢听,但又要装做没有听见,因此对错都不能说。因为,您不是党员,又是请来授课的教授,讲对讲错问题不大。而我们这些人,是有纪律要求的,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绝对不允许在党外群众面前随意发表与各级党组织决议和决定相反相悖的言论,也不允许党员间在党内非正式场合发表相反的言论。
这让我很震撼,也有些悲凉。经常有人说,你一个非党群众,能在各级党政官员课堂上口无遮拦讲了十多年,这是我们党和政府的进步。我原来也认为有一点道理。让‌‌“非党群众‌‌”上讲台,的确是一种自信。我也曾有些沾沾自喜,在课堂上经常有教授的感觉。
现在突然明白了,我和他们在课堂上的处境有多尴尬。也许他们其中有人同意我的观点,但怕说出来被其他同事知道,视为妄议;而那些不同意我的观点的,又不敢反驳,怕在与我争论中碰了边界,给自己惹麻烦。大家都认真听,都心照不宣地装做没有听见。
课堂不应只是教授表演的舞台,它应该是相互交流的地方。如果在课堂上所有的学员都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对教师来说,也是十分没趣的事情。更关键的是,各级领导干部也应该有自信,只要不是有意造谣攻击,就不怕下属‌‌“妄议‌‌”,自己也要敢于‌‌“妄议‌‌”。因妄议而罪,会使人人自危。而人人自危,这个社会就真的危险了。
-----------------
从任志强到贺卫方,敢异议的都是一冒头就打。
头像
0操作2 #
头像
2 #
0
16-04-10 21:28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刁上台后,对于不同的言论打击的确实很严重,都感觉有文革之风了,弄成个人崇拜,唉!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3 #
头像
3 #
0
16-04-10 21:32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跨境电商新税制今日正式实施,但无论是卖家、平台还是保税区均大倒苦水。出现了保税区订单遭到拦截、店铺关店的现象。有从业者吐槽,“以前为什么进口商品卖不好,就是我们繁杂的各个部委的批文和许可证,跨境电商打开了直通消费者的路,省去了这些保护消费者的批文。昨晚的正面清单告诉从业者,请按照过去的来,为什么?因为那样是符合规定的,符合过去一款保健品审批三年的规定。符合一款在海外卖了几年的化妆品在中国几年上不了市,做各种试验,花几十万才能上架销售的规定”。 现象:保税区跨境进口订单遭拦截,有店铺暂停下单 据亿邦动力网了解到的情况,郑州保税区、萧山保税区、下沙保税区、广州保税区、宁波保税区以及重庆保税区出现订单拦截的情况。在宁波保税区,含有奶嘴、花王眼罩的订单被拦截。 出现拦截的情况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明确不在昨日发布的《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清单》上的商品,主要是三类: 第一类是体积较大的家电、家具等,这些都是不能通过邮包、快递的方式来传送,而只能通过物流的方式来传输的。 第二类是大宗商品、原材料等明显不属于自用的消费品。 第三类则是高精尖、比较小众的电子产品。 第二种是在清单上,但存在争议的产品。比如清单上注明,化妆品需要非首次进口,那么是一般贸易的首次进口,还是通过跨境电商进口过的也可以。配方奶粉虽然出现在了清单上,但其后的备注称“按《食品安全法》规定应当实施注册而未经注册的婴幼儿配方奶粉除外”。 第三种,清单上出现的产品,但因为列出正面清单的财务部,并不是执行部门,于是出现了有些产品商家认为可以走跨境电商,而执法者认为不行。 除了订单遭拦截外,有商家出现了产品下架的情况。德运牛奶(DEVONDALE)天猫国际海舰店产品全部下架。从店铺页面来看一切正常,但点进单个商品后,均出现此产品已经下架的提示。 保税区:仓内70%货物受到影响 河南保税集团(河南保税集团河南保税物流中心的主体运营单位)总裁徐平在接受天下网商采访时称,“郑州保税仓内70%的货物都受到了影响,这是超出我们预期的。”“新规出台没能给商家足够的过渡期,郑州保税区内,大部分商家都在连夜甩货消化库存或者想办法将货物转移出去。” 徐平认为,新政所推行的通关单税对保税区来说,可操作性几乎为零。通关单税等同于“通关单前置”,以前货物进入保税区并不需要通关单,现在通关单前置,保税区这样的特殊监管区域的便利性将不复存在——进入保税仓的货物经过拆分、分拣,一部分会进入到中国境内,另一部分将会转移出去,现在就是原本不需要通关单的转移货物也需要通关单了。这完全违背了特殊监管区域设立的初衷。 跨境电商:个别SKU下架 顺丰旗下的跨境电商丰趣海淘承认,在新税制首日将个别SKU下架。波罗蜜则称,其主要商品种类基本都涵盖在清单上1142个税号中,不会对选品造成影响。“行业内一些主营母婴商品,例如奶粉的跨境电商,可能受到不小影响。”(原因如上文所述,在清单上配方奶粉后面有了额外备注)。但主打母婴产品的蜜芽宝贝,今天宣称,所有在售的跨境品牌奶粉将全部上线,并包邮。 尽管,从官方口径来看,这些平台的影响均不大,但实际上从业者们对新政极为不满。腾讯科技援引匿名跨境电商高管的话“在跨境电商所谓的红利期刚刚来到时,几家跨境电商的人曾在一个小型讨论会上聊过,不怕政策利好,也不怕政策利坏,最怕的就是政策摇摆,现在政策果然开始摇摆了。”“未来或许不敢再在和政策相关的领域创业了。” 也有从业者在微信群中公开吐槽,“以前为什么进口商品卖不好,就是我们繁杂的各个部委的批文和许可证,跨境电商打开了直通消费者的路,省去了这些保护消费者的批文,过去其实是免批文红利。昨晚的正面清单告诉从业者,请按照过去的来,为什么?因为那样是符合规定的,符合过去一款保健品审批三年的规定。符合一款在海外卖了几年的化妆品在中国几年上不了市,做各种试验,花几十万才能上架销售的规定”。 根据相关主管部门的意见,清单内的商品将免于向海关提交许可证件,检验检疫监督管理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直购商品免于验核通关单,网购保税商品“一线”进区时需按货物验核通关单、“二线”出区时免于验核通关单。 试验区三问新税制:是不是太急了些? 国务院批准的第一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杭州综合试验区的表态则更为直接。当有媒体向其对新税制询问看法时,其直接发出三个质疑: 一、这个产业才刚刚起步两年,经过努力,已经形成了一套适合跨境电商发展的管理办法和服务体系,这次的变化是不是太大了一些? 二、这个产业目前还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优质企业刚刚进入这个产业的领域,消费者刚刚享受到了阳光海淘带来的便利和实惠,创新创业刚刚兴起,这个时候出台一系列对跨境产业有较大的影响的新政对于跨境电商产业发展而言是不是太急了一些? 三、3月24日才明确的跨境零售进口税、以及昨天晚上才明确的《进口商品清单》、《跨境进出口监管事宜》等政策的密集、快速地出台,十几天要求电商改变两年多来的商业模式及平台逻辑架构,几个小时的时间要改变上万种商品的大数据设置,这段时间来几乎所有的跨境电商企业都在通宵加班,给予企业调整的时间是不是太短了一些? 而这三个疑问应该也是从业者最想问的。
头像
0操作4 #
头像
4 #
0
16-04-10 21:51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4月份仅仅几天,新闻就层出不穷。巴拿马文件,全国大城市禁止电动自行车,中国系统性经济风险增加,评级下调。 孙立平:中国不会崩溃 但社会加速溃败 1.我们是不是焦虑错了问题?现在人们都在关心社会矛盾、社会冲突、群体性事件等问题。之所以有这样的关心,是担心发生大的社会动荡。但事实上,对中国社会最大的威胁可能不是社会动荡,而是社会溃败。      2.社会动荡是指严重的社会冲突会威胁政权和制度的基本框架,而社会溃败则是社会肌体的细胞坏死,机能失效。说的形象一点,动荡好比是健康的身体被别人打伤了,而溃败则是自身的组织或细胞出了严重的毛病。费孝通先生的“社会侵蚀”和亨廷顿的“政治衰败”两个概念可以深化我们对这个现象的认识,尽管这两个概念与我们这里讨论的“社会溃败”的含义并不完全一样。其中后者的含义可能会更接近一些。      3.社会动荡的反面是社会稳定,社会溃败的反面是社会健康。尽管这两者经常是有关联的,但需要加以区别。现在的问题是,对前者的误判往往成为治愈后者的障碍。这就好比一个癌症病人,需要做手术。但医生误诊其有严重心脏病,无法做手术。实际上这个人可能并没有心脏病,或即使有也比较轻。但这种对前者的误判无疑会导致对后者的治疗。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对克服社会溃败所必须进行的一些变革,往往由于担心其威胁社会稳定而被束之高阁,结果是使社会溃败的趋势日益明显。      4.在最近的文章中我一再强调,尽管目前社会矛盾较多,甚至有激化的迹象,但中国发生大规模社会动荡的可能性并不大。对于这个问题,大约 10年前我就曾经写过文章,去年年初在南方周末上也有两个版的访谈,一再强调的就是这个观点。在过去的十几年中,由于对不稳定因素、对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估计过高,使得我们形成了一种稳定压倒一切的思维定势。在这种思维定势中,稳定似乎成了一种终极性的否定因素,一切都要为稳定让路。结果是许多该做的事情无法去做。其实,一年365天,不是有这样的事情就是有那样的事情;一个国家13亿人口,大灾小难也总是免不了的。如果总是刻意寻找不稳定因素,当然会找得到的。更何况失控的权力还会不断制造出“群体性事件”(如最近贵州铜仁地区德江县的所谓群体性事件就是由政府异想天开的制止群众性娱乐活动引起的)。关键是用什么样的心态看待这些问题。世界上哪个国家像我们这样刻意地去寻找不稳定因素,都是找得出来的。但只有我们有稳定压倒一切,有“维稳办”这样的机构。      5.近些年来,社会溃败的迹象已经明显开始出现。其中最核心的是权力的失控。在过去30年改革的过程中,尽管建立起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但权力仍然是我们社会的中枢。因此社会的溃败首先表现在权力的失控,腐败不过是其外在的表现。我这里所说的权力失控是指,权力成为不但外部无法约束而且内部也无法约束的力量,而在此之前,尽管外部约束是缺乏的,但内部约束是相对有效的;权威基础削弱,前几年就有所谓政令不出中南海一说,地方性权力、部门性权力已经成为既无上面约束,又无下面监督,同时还缺少左右制衡的力量,这意味着国家权力的碎片化;官员不能负责任地进行工作,为保官升官不惜牺牲体制利益(不要说社会利益了)。在此背景之下,腐败已经处于失控和“不可治理状态”。      6.这种社会的溃败蔓延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潜规则盛行于社会,甚至成为基本的为官为人之道,对此吴思先生有很好的分析;社会底线失守,道德沦丧;强势利益集团已经肆无忌惮,社会生活西西里化趋势出现;利益集团的肆无忌惮,对社会公平正义造成严重侵蚀;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的丧失是相当普遍的现象;整个社会的信息系统已经高度失真,统计数据的弄虚作假代表了体制性的对信息的扭曲。“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几乎可以说是比官方统计数据还可靠的现实。      7.社会认同和社会向心力在急剧流失。正月元宵节央视一场大火,损失达几十个亿。然而,网络上一片幸灾乐祸之声。没有悲伤,没有痛心。幸灾乐祸中透露的是某种难以言表的快意。有人说,这表明了人们的冷漠;有人说,我们这个民族没救了;还有人问,那些幸灾乐祸的人就没想想烧掉的几十亿当中也有你的一份啊(央视毕竟是国有资产啊)?这让我想起大约是80年代沈阳的一场大火,当时许多人站在大街上痛哭失声。用国民性来解释说不过去吧?!问题在哪里?在对我们这个社会还认同不认同上。在沈阳大火中的痛哭失声,是他们感觉被烧掉的是“我们的”;而在这场央视大火中,有人这样说,几十个亿烧掉就烧掉吧,不被烧掉也会被吃掉。这里的吃喝当然是指公款吃喝。还有人说,心疼的是救火要用掉多少水啊,现在天旱啊。在这些议论的背后,实际上是一种心理上的疏离感,即那些“东西”是“他们的”,而不是“我们的”。心理的疏离是结构性疏离的反射。      8.社会失去进行长远思维的能力。在权贵资本主义上形成的既得利益集团又过于注重眼前,既无古代帝王对子孙后代的责任,又有无贵族的超脱和超越精神。在我们的社会中,一种倾向,即短期问题夸大症与长期行为麻木症并存。对于所有眼前遇到的问题,无一不草木皆兵;而对于关乎子孙后代、社会长远发展的问题,则一概视而不见。今朝有酒今朝醉,成为一种体制性行为。在资源和环境问题上的竭泽而渔,在体制的弊病上能拖就拖。邯郸十年换了七任市长,全国市长任期平均1.7年。新班子上马前半段是被“扶上马,送一程”,后半段则是寻找培养接班人。眼前的权力与利益分配就是一切,真正做事情的时间没有多少。      9.反腐败为什么不能有效进行?体现了从既得利益出发的一种权衡,即是腐败更可怕还是将反腐败的措施诉诸社会更可怕。这样的逻辑对于某一个具体的腐败分子而言,当然是成立的,但如果将其转化为一种体制性逻辑,问题就严重了。很不幸的是,上述逻辑远非是非体制性的。多年来的反腐败,基本停留在表演性和杀鸡儆猴的层面,而对于实质性的反腐败措施,尽管从上到下心知肚明,但一直没有根本性的推进,特别是将反腐败的措施诉诸社会,更是噤若寒蝉。      10.维护既得利益是一件很累的事情,而我们社会把精力和资源过多地用到了这个地方。为了维护既得利益,不得不压制言论自由。可以想想,为了压制那些言论,我们用了多少的精力和资源?为了维护既得利益,就不得不千方百计想绕过民主这个坎儿。可以想想,为了不民主我们费了多大的劲儿,编造了多少理由和理论。为了维护既得利益,我们就不得不压制民众正当的利益表达,于是酿出了多少群体性事件,为了解决群体性事件就花费了多大的精力?为了维护既得利益,很多在其他国家行之有效的反腐败措施我们都不敢采用,为此我们不得不使用那些笨拙而无效的运动型办法,为此又浪费了多少的资源和精力?须知,要同时实现既得利益最大化和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行这两个目标,是一件相当困难和费力的事情。因此,我们这个体制是很累的,管理者也是很累的,从体制到管理者的心理负担都很重。更重要的是,为了维护既得利益,我们这个社会要付出更深远的代价。比如,为什么要如此大张旗鼓批普适价值?是普适价值中的什么让我们大动肝火?说穿了无非是民主自由,因为民主自由威胁既得利益。但直接批民主自由又不好听,只能拿普适价值说事了。但在信仰尽失、道德沦落的今天,连普适的价值也成了批判的对象,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但为了既得利益,又不得不如此。      11.造成社会衰败的根本原因是权贵资本主义的形成。过去很多人把权力和市场看成是截然对立的东西,现在看到这两个东西在中国结合起来了。好比原来人们眼中两个最不能结婚的人结婚了,不但结婚了,而且日子过得很好。过去认为权力在市场情况下会受到限制,现在恰恰是市场的出现使得权力有了更大的行使机会和场所。市场是权力在当中起作用的市场,权力是在市场当中行使的权力。而且,现在的权力因为市场化而有了更大的行使机会和场所,卖出了好价格。这是我们现在面对的问题。在2002年的时候,我曾经提出“断裂社会”的概念;权贵资本主义下的既得利益集团会形成一种“我们”与“他们”的区分或区隔。正如上面的分析所表明的,这种区隔已经在造成一种心理上的疏离感。      12.面对权钱结合时的中国思想界。对于权钱的结合,既要规范权力,也要规范市场。但更重要的是要切断两者结合的链条。最近茅于轼先生提出,不让有钱的人有势,不让有权的人捞钱。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要看到,关键的问题是权钱的结合。但目前中国思想界的情况好有一比:权力和金钱两个看起来不能结婚的两个人组成了一个小家庭,而且日子过的还相当不错。这时,左派和右派的分歧形成了,一派说,你家的丈夫是个好丈夫,妻子是个坏妻子;另一派说,他家的妻子才是好妻子,丈夫是个坏丈夫。并为此吵得不可开交。殊不知,人家小两口日子过得甜甜蜜蜜。      13.由于思路错误,“维护稳定”的种种措施导致使社会健康化的变革无法进行,结果是进一步加剧社会的溃败。社会动荡是可以用“维护稳定” 去对付的,而社会溃败却更难办。记得在菲律宾前总统埃斯特拉达因腐败而倒台的时候,美国的一家媒体评论道,这个国家的腐败所造成的内伤,可能需要这个社会的人用100年的时间为之付出代价。当腐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当腐败成为一种无可厚非的价值,当腐败成为一种人人欲诛之又人人欲得之的东西的时候,整个社会生活开始进入变态的状态。历史将会证明,“稳定”不仅不会压倒一切,很可能会毁灭一切。因为这种僵硬的稳定压倒一切的思路,会将那些使我们这个国家健康起来的努力被消灭在萌芽状态。      14.权钱结合以及由此形成的腐败,从根本上扭曲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去年是中国改革30周年。本来,在这样一个重要时刻,人们期待着对改革的认真总结和深刻反思,期待将30年这样一个时刻作为发展新的起点。但遗憾的是,廉价的颂扬、言不及义的套话,使得这个大好的时机被放过。这说明,我们已经失去了面对现实,包括面对改革的勇气和能力。实际上,正如我在2005年的一系列文章中所强调的,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开始成为财富掠夺的战争,改革的共识已经基本破灭,改革的动力已经基本丧失。原因何在?就在于改革已经受制于既有的既得利益框架,即使是真正开明的改革者也无法摆脱这种制约。在这种情况下,扭曲改革的机制已经形成。即使是出发点良好的改革,最后的结果往往也是南辕北辙。      15.其实,中国的改革既没有有些人说的那么好,也没有有些人说的那么坏。我一直不同意将经济发展速度和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完全归功于改革,只要没有特殊的天灾人祸,经济本来就会发展。有人经常用今天的物质生活和30年前对比,以说明改革的成功,其实这当中除了在技术进步推动下社会正常发展的因素之外,生育率的下降和家庭平均人口的减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试想如果今天城市中的许多家庭是3个孩子的话,其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因此,可以说改革开放是沾了计划生育的光,改革是沾了开放的光(加快了技术进步)。我这样说不是否定改革,而是说对改革也要有一种理性的态度。改革的真正意义是使中国从一个扭曲和变态的社会转变为一个正常的社会,是汇入人类发展的主流文明。市场经济只是其中一个有限的部分。而这个过程其实远没有完成,近些年且有倒退之势。      16.中国的改革先天不足。回思改革的起点可以让我们重新认识一些问题。中国的改革其实并不是始于“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改革的启动是几股力量合在一起的结果。这当中有民众改善经济状况的现实要求,有知识分子改变现状的理想,但其实更有力量的,是文革中失势者重归权力中心的要求。后者又有两部分人,一是想回到文革前的17年,一种是想借此走向一种新的文明。80年代初期改革即在这部分人的掌控之下了。不过,能够和当时形成对比的,是文革的荒唐岁月,所以掌握权力者充满自信。这种自信造成了80年代的开明。然而开明的表象掩盖了改革的根本缺陷,即没有一种真正的走向新文明的价值目标。      17.稳定已经开始演变为维护既有利益格局的一种手段。
头像
0操作5 #
头像
5 #
0
16-04-10 21:54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强通胀趋势下的房子、包子和麦子 通胀一般有两种类型,需求型和货币型,需求型就是类似06年前那种,经济发展太快,供不应求。货币型更多的是一种货币现象,中国的货币现象一般都离不开汇率,一旦涉及到汇率,就会绕的人头疼。 还是从汇率和交换的本质开始说起。90年代国家为了提升出口换外汇,强行压低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制定对美元是8:1左右。当时人民币是大幅度低估的,属于对美元的固定低汇率制度。 低估是指购买力低估,具体意思是说, 8人民币在中国可以买8个包子,兑换美元后,在美国只能1美元买一个包子,人民币购买力比美元强,所以人民币汇率被大幅度低估。(数字关系只是便于说明趋势的假设,实际没这么大差距)。 这样中国制造在海外十分便宜,换句话说中国生产的包子在美国卖的非常好,因为出口到美国后1美元可以买8个中国包子,自然美国包子企业就垮了。加入WTO后,解开了中国制造身上的束缚,利用低汇率制度在海外无往不胜。 但这副作用非常严重。人民币名义汇率被低估后,国内企业换回的外汇,不愿意在海外消费,还是回国内消费,最后大量的货币堆积在国内市场,主要形式就是以外汇占款为锚的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放大的潮水般的M2。 这些资金没地方去,为了增值,不得不去投资房地产,最后越买房,房价越涨,让房价远离了基本面。房价的基本面就是租售比和房价收入比,远离基本面会带来很多麻烦问题,这个后面再说。 这个过程中,政府努力在房价和基本生活用品间建立了个防火墙,比如粮食补贴,菜篮子工程等,适当抑制了食品价格的上涨,所以我们看到房价上涨的很厉害,主要以生活用品为主的CPI涨幅则比较缓和,这样有钱人可以住商品房,富士康工人没钱,也可以吃饱饭,回老家娶媳妇,照样可以在深圳生产苹果手机。这也为房价继续上涨提供了物价空间。 随着对外贸易越来越多,贸易顺差积累的外汇越来越多,国内堆积的人民币也越来越多,导致国内物价持续攀升,尤其是房价持续攀升,最后人民币实际购买力逐步下降,人民币的实际汇率逐步向名义汇率靠近。而且人民币对美元开始升值,名义汇率也从8:1上升到了6:1。 这个过程中,中国的经济转型也不太成功,过度依赖房地产,然后经济增速出现明显下滑,加上货币超发,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进一步下跌,出现了汇率反转,人民币对美元开始有了贬值冲动。所以15年全年在贸易顺差情况下,外汇储备还下降了6000亿美元左右的规模。 人民币进入贬值通道,这时候理论上说,房价有降价需求,因为要走升值的反通道。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时,对内是贬值的,购买力下降的,房价是上涨的。贬值通道后应该是兑美元贬值,对内升值的,就是说房价应该跌的,这个有点绕,需要好好体会。 但是中国的货币政策不可逆,房价上来可以,再下去就不行了,钱都浪费掉了,或者贪污掉了。银行和房地产企业,甚至地方政府都被捆绑了,房价下点大家都受不了。最后房价即使不涨,政府也不能让你跌,尤其是不能大跌,这就带来一个严重的后果。 前面我们说过,长期看决定房价的还是基本面,就是租售比和房价收入比之类的,即使局部热点地区会脱离这个范围,但总体还应该在这个范围,因为房子毕竟是用来住的,不是当做货币存储的。 我们知道现在房价是高估的,是脱离基本面的。所以要想符合这基本面,要么房价跌下去找物价,要么物价涨去找房价,或者房价慢涨物价快涨。既然我们的房价不能跌,那就只能物价去找房价。 这个过程实现很简单,以前记得有个说法,说房价和楼下门面的牛肉面价格比例基本是不变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房价超过应有比例后,门面房租,工人房租,老板支出,最终都要体现在牛肉面上,牛肉面最后必然也会涨价。这就是通胀的第一个逻辑,汇率推高资产价格,汇率反转后,钱都浪费完了,货币不可逆,高资产价格必然带动物价上涨。这个逻辑也保证了我们只能走俄罗斯模式,而不是日本模式。 通胀的第二个逻辑是债务,当然也间接和房价有关,但相对简单些。2015,全国工业企业总收入110.33万亿,成本94.54万亿,毛利润为15.79万亿,净利润6.36万亿。我们的贷款额度在100多万亿,初步估计,全年工业企业需要偿还的利息有7.6万亿,已经超过了全年的净利润,这里的净利润是扣除利息后的了。 随着经济情况继续下滑,债务还在继续增加,M2在140万体量情况下,依然每年13%速度增加,债务增加速度和M2接近,相当于每年新增利息0.99万亿。 15年以来全国工业企业大部分时间利润是下跌的,16年1、2月份上涨4.8%,主要和涨价有关系,不具有持久性。所以按照这个速度,再来四年我们的全部企业就总体都亏本了,就是中国几十万家企业都不挣钱了。现在已经不少企业,已经是借新债还旧债了。所以现在的债务十分可怕,债务的雪球有滚不下去的趋势。 换句话说,我们企业盈利能力一般,但负债数字太大,还患上了债务依赖症,最后债务逐步吃掉了仅存的利润,企业也会逐步陷入全行业亏损,这样的企业关了比开了更好,但关了就啥都没了。 所以这次两会,我们反复听到的词语,是给企业降杠杆,就是要降低企业债务,已经玩不下去了。但管理层希望通过刺激储蓄余额投资股权,来降低杠杆,这个短期看可能性十分微弱,现在居民储蓄余额50万亿左右,不可能都拿过来给你降杠杆,而且这个口号都喊20年了,也没见的多大变化。 而且现在一轮轮股灾过后,老百姓直接投资股市的资金也越来越少,现在全部保证金才1.7万亿,去年牛市最高时也在4万亿左右,相对100多万亿的债务,无异杯水车薪。至于其他的股权债券,更是天方夜谭,门槛太高了。 股权融资解决不了现在的债务,最后可能的途径就是大通胀了,通过人民币贬值,来降低企业税务,到时候营业额翻番,工资翻番,债务数字不变,自然债务就减轻一半了。 这么玩看起来没啥变化,其实变化大了,企业的相对债务大幅度减少了,经营压力也小了。原先欠100万亿,价格工资都翻番后,就相当于只欠了50万亿,压力会小很多。 大通胀其实类似于抢银行,通过货币贬值,让银行存款购买力下降,通过贬值来弥补企业经营带来的超额负债。 所以迫切需要来一次大通胀,目前的修修补补解决不了问题了。经济学也认为,通胀是平衡资产负债表的终极大杀器!经济危机就是为解决债务危机而生的。 这样通胀的第二个逻辑也说清楚了,就是因为房价涨幅太大,提高了企业成本,企业经营压力大,债务无法偿还,不得不来一次抢银行。虽然风险很大,但可能最终还是要面对的,再说如果风险不大,早都去这么干了,90年代又不是没干过。 目前降息也很难解决问题,因为汇率压力太大,降息钱跑的更快。坏账资产剥离最终还是国家买单,人民买单,和通胀也是一个道理。 文章标题是“房子、包子和麦子”,代表三种商品形态。房子是完全不能进口的,只能是国内生产和消费。容易被炒作资金青睐,这就是典型的人民币计价资产,所以最先被外汇占款和货币超发冲击。 麦子是完全可进口的,而且进口的质量和国产也差不多,甚至更好。资金炒作很困难,最晚受到外汇占款的冲击,麦子对应的一类就是粮食,所以粮食价格非但没怎么涨,今年还跌了不少。 包子除了原材料是面粉外,主要成本还是人工和房租,介于房子和麦子之间的一种商品形态。对应的就是蔬菜,猪肉,包括一些工业加工食品。房子价格溢出的最先影响者,所以现在猪肉,蔬菜,食品价格都在上涨。 根据上述分析,这里可以初步得出结论(房子等经济现象比较复杂,完全讨论清楚很难): 【房子】:关于房价的讨论,不久前我认为有三大影响要素:汇率反转,信贷额度变化,供需变化。当时认为汇率反转了,信贷不少是流向负债端,就是借新还旧了,供需变化也在变弱,认为房价在筑顶。 现在看来,房价即使在筑顶,跌下来也比较困难,一是政府银行都被捆绑了,跌下来全完蛋,二是货币继续滚雪球,最终带来大幅度通胀概率大。最后很可能是房价不涨或慢涨,物价大涨。我们走的可能是俄罗斯模式,而不是日本模式。房子现在货币属性很强,但最终还是要体现到商品属性,途径就是通胀。 从这个角度看,虽然房价不涨或慢涨,但最终还是会输给物价和货币发放速度。如果是刚需购房,买了问题也不大,能贷款就贷款,日后说不定大家工资都是十几万一个月,也不在乎那点房贷了。 如果是投资房产过多,还是可以考虑置换部分换黄金或美元,防止出现恶性政策,比如较大的通胀。黄金是美元计价,不考虑美元波动,黄金就是美元。考虑到全球波动风险加大,黄金上涨概率比美元要好,适合作为短期避险工具。 【包子】:包子需要租房,需要人工,房价上涨会逐渐传递到包子这里,所以最近猪肉蔬菜开始大幅度涨价。 包子上涨的逻辑有两个,一是房价效应,不可能只涨房价,不涨工资,不涨房租,最终都会传递过来,现在很多饭店提价都是这个原因。二就是现在做低端服务业人口幅度减少,大部分都进城了,养猪种菜的,端盘子洗碗的都在大幅度缩减,人力成本上升也是必然的。 【麦子】:麦子和粮食则复杂的多,因为牵涉到两个问题,一是汇率,按汇率来说,我们的粮食和包子一样,也是需要涨价的。但我们的粮食生产效率低下,土地集约化程度低,最后我们生产出来的粮食成本太高,最终价格还高于进口。 因为粮食牵涉到国家安全稳定,大幅度依赖进口根本不可能,再说全世界的余粮也不够中国人吃的。因为粮食和包子一样有人工属性,按房价传递效应看,粮食还需要涨价,否则就没人种地了。但现在粮价已经高于进口,所以最终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继续贬值了,或者说粮食对汇率贬值要求更强烈。 分析这么多我们发现,牵涉到人工和服务的商品,人民币购买力高于国外,比如包子,理发等;粮食这种生产效率低的商品,人民币购买力低于国外;房子因为泡沫太大,购买力也低于国外。总体上人民币购买力也是低于国外,最终可能就是物价上涨,和人民币贬值同步进行。 --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6 #
头像
6 #
0
16-04-10 22:37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某些群看到的招行数据。招行是零售业务做得很好的,这个数据非常有代表性。占了97.5%人群的人,资产占比居然只有21.5%,而且短短几年时间占比迅速的下滑。从这个数就能看到中国的财富分配差异极其惊人,韭菜已经没法再收割了。所以我们看到的中国储蓄率高,很难往下降的,因为集中在少数人手里。

97.5%的账户,户均只有 1.6万,(而且招行这个统计应该是包括所有资产而不只是现金,没几个人账户里放几千万现金)绝大部分居民根本就有没有什么钱。全世界都吃中产,户均 226万 的估计是目标
[url=http://att.newsmth.net/nForum/att/EconForum/1702413254/713][/url]
--
头像
0操作7 #
头像
7 #
0
16-04-10 22:57操作
只看TAAA分享
中国人均储蓄这么少?不太可能吧?中国人应该是很爱攒钱的。
头像
0操作8 #
头像
8 #
0
16-04-10 23:34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只想指出一点逻辑错误,招行在中国零售业务做得比较好,主要是在credit card这一块,而不是储蓄业务,如果单纯说招行数据显示人均存款只有一万多,我只会觉得它这块业务的market share需要加强,而不是暗示中国人人均存款只有这么多。。。
头像
0操作9 #
头像
9 #
0
16-04-10 23:40操作
只看TAAA分享
之前看反腐,每每觉得很激动,前两年提出不准非议中央决定的时候还觉得让那些胆敢胡言乱语的官员收敛点,这么一看,反而是更加严格的言论管控。悲戚
头像
0操作10 #
头像
10 #
0
16-04-10 23:43操作
只看TAAA分享
不管lz是转的还写的,都慰劳一下,搞这么多,看都眼晕,写的一定也挺累,敬业啊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11 #
头像
11 #
0
16-04-11 00:33操作
只看TAAA分享
mark
头像
0操作12 #
头像
12 #
0
16-04-11 03:14操作
只看TAAA分享
进来看看
头像
0操作13 #
头像
13 #
0
16-04-11 03:19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回复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1998244&postid=71365179#71365179]11楼pipi888的帖子[/url] Copy & paste.
头像
0操作14 #
头像
14 #
0
16-04-11 06:09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招行那个存款就是无稽之谈吧,昨天卖国债400亿瞬间售罄,国内老百姓还是很有钱滴。别在国外呆久了,脑子就花岗岩啦!
头像
0操作15 #
头像
15 #
0
16-04-11 08:35操作
只看TAAA分享
中国老百姓的钱估计现在多半都在房子里,存钱不如存房。房市掏了这么多年的口袋,也差不多了。
招行那个存款就是无稽之谈吧,昨天卖国债400亿瞬间售罄,国内老百姓还是很有钱滴。别在国外呆久了,脑子就花岗岩啦!蝶衣翩翩舞 发表于 2016-04-11 08:34 A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1998244&postid=71366593#71366593][/url]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16 #
头像
16 #
0
16-04-11 08:38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哈哈
招行那个存款就是无稽之谈吧,昨天卖国债400亿瞬间售罄,国内老百姓还是很有钱滴。别在国外呆久了,脑子就花岗岩啦!蝶衣翩翩舞 发表于 2016-04-11 08:39 A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1998244&postid=71366593#71366593][/url]
头像
0操作17 #
头像
17 #
0
16-04-11 10:33操作
只看TAAA分享
中国经济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
头像
0操作18 #
头像
18 #
0
16-04-11 10:46操作
只看TAAA分享
但是党说自己是光荣伟大正确的,并且不可妄议
头像
0操作19 #
头像
19 #
0
16-04-11 11:28操作
只看TAAA分享
不管lz是转的还写的,都慰劳一下,搞这么多,看都眼晕,写的一定也挺累,敬业啊pipi888 发表于 2016-04-11 11:29 上午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1998244&postid=71365179#71365179][/url]
头像
0操作20 #
头像
20 #
0
16-04-11 11:52操作
只看TAAA分享
中国人均储蓄这么少?不太可能吧?中国人应该是很爱攒钱的。
feemy 发表于 4/10/2016 10:57:48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1998244&postid=71364713#71364713][/url]
攒的钱都在房子上了。现在应该欠钱的人(背房债)的人更多吧
发帖回复
查看:57587|回复:37
Advertisement
打开收藏板块打开个人中心
边缘侧滑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