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憋不住,关于隔壁楼主说,所谓“不治之症”值不值得捐款,我仅仅代表我自己(我捐了隔壁的安安姑娘),给几个正面回答,供你们思考反驳等等。
已经准备好接板砖。
(1) 关于每刀钱能治多少人命多少年限,和关于使用pharmacoeconomics指数的问题。
据我浅薄理解,很多指数的产生,是因为需要manage的钱太多了,需要review的case太多了,才计算的。
也就是说,如果你manage一个大的慈善基金,每年要review3千个case,实在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一碗水端平。那么你用一个指数:每刀救助生命年限,来进行统一计算,我会觉得你非常尽职,简直5星级的科学manage。
如果就1-2个case,个人也就捐个几十几百刀,也非推广使用这种大规模机构才用的指数,我觉得强迫症有点厉害。
举个不恰当例子。你用公家钱采买一万卷手纸,用十个coupon我觉得你尽职尽责。我就用自己钱买一卷手纸,你还冲上来说你咋不叠加十个coupon?
(2) 关于投资她这条命是否值得的问题
我个人觉得,投资的不仅仅是她的命,更多投资的是她这个人。她是一个能让人看重的人。
我这么说,不仅仅是因为她的学历,她的坚强blah blah。我喜欢她写的文章。
淡定,有逻辑,叙事清楚,表达了感情,但也没过分煽情。我相信文如其人。说句政治不正确大实话,生命虽然都可贵,但每个生命的重量是不同的。
她如果能活着,一条命对社会的贡献会比有些生命十条还多。【这句话政治十分不正确,我已经准备好了接砖】。
(3) 关于她家是否已经“倾家荡产”的问题。
对于现在在有医疗保险的情况下,觉得花医药费不多的同学,恭喜你们,你们是incredibly healthy,肯定没做过大的治疗,不知道obamacare之后deductible涨了多少,copay涨了多少。
我最近有点小毛病,照了个腹腔CT(包含contrast)。deductible和copay下来是300多。
有些人肯定质疑,我买了便宜保险。我告诉这些同学,我买的是学校里最好最贵性价比最高的保险,连校长跟我都是一个保险。
安安生病这两年,是实行了obamacare的两年。她这么大的病,所做的检查和各种七七八八的medication,在最好的医疗保险情况下,一个月deductible和copy能达到小一千,我完全相信。
再加上以往两次大手术,再加上来回辗转,食宿路费等等,他们30出头的小夫妻,还读了那么多年博士,已经花了好几万刀,已经穷尽了自己积蓄,我完全相信。
至于安安父母或者公婆要不要这时候卖了养老的房子和棺材本,贴补多少,才能轮到大众来救助,对我并不重要。
对我的价值观来说,成年子女和父母就是两家人。她和她丈夫是一家,只要他们夫妻已经山穷水尽,我觉得这个经济状况就已经交代的不错了。
(4) 关于安安选择的问题, 和疗法靠谱不靠谱的问题
大家都可以见到,安安是一个非常聪明,well-educated,well-informed的人。
同样,她丈夫也是有博士学历的人。他们夫妇对于这件事的研究和思考,不会比我们任何一个人少。
我不太相信我们论坛几个人,能有啥惊世才华,人家水平这么高的两口子想了两年的问题,我们能瞬间比他们还透彻。
所以我相信他们的判断
(5) 关于我们觉得自己是否捐点钱就高大上,或者期待回报的问题
我承认我自己很穷逼。
你要让我捐个几千,我都期待回报。但是这点钱,完全不影响生活质量。比如我最大开销就是买书,只要这两个月不买了,找同学和图书馆借几本,这钱就回来了,完全不影响生活质量。还环保了。
(6) 关于这件事和康妈那件事,以及前些日子有个美眉死了老公来华人募捐的区别
这区别不仅仅在于是否骗捐,还在于那两个是没有自立能力的人让我们救穷,而这件事是救急。
安安如果没得病,混的是相当好,她绝对是那种一辈子不需要人帮忙的人。
她这样一直自强的姑娘,如今如此低头,也是忍了巨大的痛苦和无奈。这种和康妈那种从来不赚钱,一心想伸手的人能比吗?
(7) 关于是否前沿性的research study一定有funding的问题
和很多美眉想象的不一样,federal funding给translational study的科研经费分配,不仅仅是按research的质量,而且经常是按病有多么常见,也就是public health impact来决定的。
治疗罕见病的医生和项目,很难拿到public funding。也使得做罕见病研究的人非常少。
这是申请过federal translational research funding的人都知道的事情,罕见病是很无奈的现象,不仅仅保险常常不cover,research funding也基本没有
最后我想说,以安安的能力和才华,她如果没生病,轮不着我替她辩论这么多。
我不是谁,也跟她从不相识。她现在身染重病,估计没法澄清账目这些问题,我就长篇累牍说两句,正面回答一下隔壁楼主的问题。
已经准备好接板砖。
(1) 关于每刀钱能治多少人命多少年限,和关于使用pharmacoeconomics指数的问题。
据我浅薄理解,很多指数的产生,是因为需要manage的钱太多了,需要review的case太多了,才计算的。
也就是说,如果你manage一个大的慈善基金,每年要review3千个case,实在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一碗水端平。那么你用一个指数:每刀救助生命年限,来进行统一计算,我会觉得你非常尽职,简直5星级的科学manage。
如果就1-2个case,个人也就捐个几十几百刀,也非推广使用这种大规模机构才用的指数,我觉得强迫症有点厉害。
举个不恰当例子。你用公家钱采买一万卷手纸,用十个coupon我觉得你尽职尽责。我就用自己钱买一卷手纸,你还冲上来说你咋不叠加十个coupon?
(2) 关于投资她这条命是否值得的问题
我个人觉得,投资的不仅仅是她的命,更多投资的是她这个人。她是一个能让人看重的人。
我这么说,不仅仅是因为她的学历,她的坚强blah blah。我喜欢她写的文章。
淡定,有逻辑,叙事清楚,表达了感情,但也没过分煽情。我相信文如其人。说句政治不正确大实话,生命虽然都可贵,但每个生命的重量是不同的。
她如果能活着,一条命对社会的贡献会比有些生命十条还多。【这句话政治十分不正确,我已经准备好了接砖】。
(3) 关于她家是否已经“倾家荡产”的问题。
对于现在在有医疗保险的情况下,觉得花医药费不多的同学,恭喜你们,你们是incredibly healthy,肯定没做过大的治疗,不知道obamacare之后deductible涨了多少,copay涨了多少。
我最近有点小毛病,照了个腹腔CT(包含contrast)。deductible和copay下来是300多。
有些人肯定质疑,我买了便宜保险。我告诉这些同学,我买的是学校里最好最贵性价比最高的保险,连校长跟我都是一个保险。
安安生病这两年,是实行了obamacare的两年。她这么大的病,所做的检查和各种七七八八的medication,在最好的医疗保险情况下,一个月deductible和copy能达到小一千,我完全相信。
再加上以往两次大手术,再加上来回辗转,食宿路费等等,他们30出头的小夫妻,还读了那么多年博士,已经花了好几万刀,已经穷尽了自己积蓄,我完全相信。
至于安安父母或者公婆要不要这时候卖了养老的房子和棺材本,贴补多少,才能轮到大众来救助,对我并不重要。
对我的价值观来说,成年子女和父母就是两家人。她和她丈夫是一家,只要他们夫妻已经山穷水尽,我觉得这个经济状况就已经交代的不错了。
(4) 关于安安选择的问题, 和疗法靠谱不靠谱的问题
大家都可以见到,安安是一个非常聪明,well-educated,well-informed的人。
同样,她丈夫也是有博士学历的人。他们夫妇对于这件事的研究和思考,不会比我们任何一个人少。
我不太相信我们论坛几个人,能有啥惊世才华,人家水平这么高的两口子想了两年的问题,我们能瞬间比他们还透彻。
所以我相信他们的判断
(5) 关于我们觉得自己是否捐点钱就高大上,或者期待回报的问题
我承认我自己很穷逼。
你要让我捐个几千,我都期待回报。但是这点钱,完全不影响生活质量。比如我最大开销就是买书,只要这两个月不买了,找同学和图书馆借几本,这钱就回来了,完全不影响生活质量。还环保了。
(6) 关于这件事和康妈那件事,以及前些日子有个美眉死了老公来华人募捐的区别
这区别不仅仅在于是否骗捐,还在于那两个是没有自立能力的人让我们救穷,而这件事是救急。
安安如果没得病,混的是相当好,她绝对是那种一辈子不需要人帮忙的人。
她这样一直自强的姑娘,如今如此低头,也是忍了巨大的痛苦和无奈。这种和康妈那种从来不赚钱,一心想伸手的人能比吗?
(7) 关于是否前沿性的research study一定有funding的问题
和很多美眉想象的不一样,federal funding给translational study的科研经费分配,不仅仅是按research的质量,而且经常是按病有多么常见,也就是public health impact来决定的。
治疗罕见病的医生和项目,很难拿到public funding。也使得做罕见病研究的人非常少。
这是申请过federal translational research funding的人都知道的事情,罕见病是很无奈的现象,不仅仅保险常常不cover,research funding也基本没有
最后我想说,以安安的能力和才华,她如果没生病,轮不着我替她辩论这么多。
我不是谁,也跟她从不相识。她现在身染重病,估计没法澄清账目这些问题,我就长篇累牍说两句,正面回答一下隔壁楼主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