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到成道
釋迦牟尼,原名喬達摩·悉達多,西元前六世紀印度迦毗羅衛國(現尼泊爾境內)人,他的父親是當時迦毗羅衛國的國王。“釋迦”是他所在家族的族名,“牟尼”意譯為聖人。“釋迦牟尼”則是他成道後,人們對他的尊稱。 傳說摩耶夫人(釋迦牟尼的母親)快生產時,按當地的風俗,要回到娘家去,然而在回家的途中,路過藍毗尼花園,看到了花園裏的一棵美麗的無憂樹,她將左手攀著這棵大樹的樹枝時,悉達多王子就降生了,藍毗尼花園的遺址現已由尼泊爾政府作為佛教勝地加以保護,迎接來自世界各地佛教徒們的參拜。
  根據《金剛仙記》裏記述:在佛陀出世的時候,有三種祥瑞之相。一、空行(即足不落地),二、七寶蓮花承接足底,三、行走時足底離地四指,足底千輻輪相,映照地上,整個
[url=http://www.budaedu.org/budaedu/buda1_12.php#detail02_1]十方[/url]世界光明普照,據載當時正是中國周召王時期,召王見到五色祥光,非常驚異,詢問在場的各位大臣此瑞相的象徵涵義,當時有一位太史公奏道:“此五色光預示西方有一位大聖人出世,這位聖人將使天下順從和敬仰他,他無須講話,天下人自會信仰歸順,他的法句將於千年後流傳到中國。”於是周召王下詔將此事刻於碑上以昭示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