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回复
查看:818|回复:7
  • 1
When you buy via links in posts, huaren.us may earn a commission
Advertisement

《亲友书讲记》抉择无我 龙树菩萨 造颂 索达吉堪布 传讲

头像
0操作1 #
头像
1 #
0
13-10-06 18:12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不感兴趣
《亲友书讲记》抉择无我 龙树菩萨 造颂 索达吉堪布 传讲

恭敬录自《亲友书讲记》 龙树菩萨 造颂  索达吉堪布 传讲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66


 


 


现在正在讲“智慧”中“广说正念等智慧”的第二个问题。


 


庚二(真实宣说具智慧之道)分二:一、别说重要之见;二、真实之道。


辛一(别说重要之见)分二:一、抉择无我;二、观察我之所依蕴。


 


壬一、抉择无我:


 


当悟经说色非我,我不具色非依存,


色亦不依我而住,如是余四蕴皆空。


 


     关于摧毁二十种萨迦耶见,佛陀在《般若经》中有详细破斥,一一对应宣说得非常清楚,此处仅象征性地说明“我”不存在。


 


     为什么不存在呢?如果“我”存在,那与五蕴要么是一体,要么是他体,除此之外不可能有其他方式。既然如此,我们下面进行分析:


 


     首先,以色蕴为例来观察,1)一体:色蕴可用眼睛看、用手触摸,它是众多的、无常的,与“我”的法相完全相违,与众生的执著也不相同,因此色蕴肯定不是“我”。就如《中论》所说,假如二者是一体,“我”要么有众多之过失,要么有阻碍性之过失,种种过失不一而足。(“色非我”)


 


     2)他体:如果“我”与色蕴是他体,那么“我”具不具有色蕴呢?如果具有,就像人具有瓶子一样,那么“我”必须要先成立。可是此处的“我”是一个尚待观察的法,其本体还没有成立,如此一来,“我”具有色蕴的说法,跟石女的儿子具有宝瓶的说法没有差别,所以“我”不具有色蕴。(“我不具色”)


 


     那么,色蕴与“我”是不是互相依靠呢?如果是“色依于我”,那“我”本体还没有成立,色蕴怎么依靠呢?我们可以说瓶子依靠柱子,但“我”尚未成立的话,色蕴想依靠“我”也不可能。(“非依存”)


 


     如果是“我依于色”,也同样不成立,犹如说石女的儿子依靠地板一样。(“色亦不依我而住”)


 


     后三者是从他体角度分析的。进行分析时,色蕴并不是“我”,也不是除“我”以外的他体法,因为“我”的本体没有成立,又如何与“我”是他体呢?两个有实法之间才叫他体,就像慈氏和近密两个人一样,但石女的儿子与柱子之间,绝对不能承许为他体。


 


     因此,“我”与色蕴之间的关系,既不是一体,也不是他体。依此类推,“我”与受、想、行、识这四蕴,也不是一体或者他体。五蕴各自通过四相来观察,总共有二十种我见,如《入中论》云:“我非是色色非我,色中无我我无色,当知四相通诸蕴,是为二十种我见。”以上述方式进行推理,可知其余四蕴也没有“我”,这就是佛经中常提到的“摧毁二十种萨迦耶见大山”。


 


     关于无我的道理,在座各位听得不少了,但只是听了还不行,平时要在修行中反复串习。佛陀在大乘经典中一再宣说“我”不存在,然而被无明缠缚的可怜众生,往往将不存在的假我执为实有。其实,承许究竟义中有“我”存在的人,并没有通达释迦牟尼佛甘露妙法的美味,《中论》云:“若人说有我,诸法各异相,当知如是人,不得佛法味。”


 


     在这个世间上,无数众生将本不存在的“我”,反而执著为实有,每天为了这个“我”而奔波,由于没有遇到善知识和大乘佛法,一直在轮回中漂泊,还认为自己见解相当正确,并把很多人引入邪道中去。我们作为大乘修行人,必须对佛法的核心——无我法门有所了解,并经常串习这种境界。就算偶尔依靠中观或密法的见解,明白“我”不存在,但我们无始以来的无明习气非常深重,把佛性遮蔽得严严实实,要想一直安住在无我境界中,也有一定的困难。只有做到长期串习,对无我的定解越来越稳固,那么凡是与“我”有关的烦恼,最终才可以销声匿迹。


 


     很多人没有学空性法门时,相续中的我执特别严重,不管是对色法也好、感受也好,一旦有人侵犯自己,绝对不能容忍。可是学了中观般若方面的教言之后,现在虽然也有我执,但只是偶尔产生一些烦恼,不像以前那样特别可怕。有些大德用“春风”来比喻说,冬天狂风肆起的时候,非常凛冽、难以阻挡,可是到了春天,虽然也吹着风,但风力温暖柔和,不像寒冬腊月的狂风。


 


     我们依靠闻思修行,可以逐渐减少我执,若真正通达无我之理,则称为名副其实的菩萨。《金刚经》云:“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所谓的菩萨,又名勇识者,意即心特别坚强的人。在什么面前坚强呢?并不是遇到怨敌时非常勇敢,拿着宝剑刺入他的心脏,而是执著实有法产生烦恼时,能用无我的境界来消除实执,摧毁自相续中的我见。看一个人是不是菩萨,关键要看他的我执是否比较少?是否经常不起烦恼?如果他天天愁眉苦脸,跟这个发脾气、跟那个吵架,不一定是真正的菩萨。尽管菩萨也可以显现忿怒相,但他内心是寂静调柔的,悲心、菩提心如如不动,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无我教言是佛教中最殊胜、最深奥的,福报不够的人遇到这样的法门很容易退失。包括学习《入行论?智慧品》的有些居士,由于没有积累资粮,听闻空性法门时往往半途而废,怎么听也听不懂,最后充满失落感而退出。所以,能不能接受般若法门,与自己的根基和福报有密切关系,假如你前世没有承事诸如来、供养十方善逝和上师、积累殊胜资粮,今生遇到空性法门,恐怕会生起邪见或者退失信心,出现各种各样的违缘,最终修行不能善始善终。


 


     所以,我们现在遇到般若法门,要经常观察自己的相续,自相续稍微与正道脱离,就要祈祷上师三宝,忏悔无始以来的罪障,一定不能离开无我空性。有相、有执著的任何法门,你求得再多也比不上空性法门,这方面的教言以后会给大家传讲。

头像
0操作2 #
头像
2 #
0
13-10-07 03:28操作
只看TAAA分享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6



解釋題目:《親友書》



“親友”,是指釋迦教法弘揚者龍猛菩薩的親密摯友──樂行國王。當時他們沒有見面,龍猛菩薩以書信的方式為其宣說解脫道,這些竅訣集成一部論典,就取名為“親友書”。



印度佛教史記載:為了利益更多所化眾生,龍猛菩薩曾前往北俱盧洲,路上遇到一個孩童,尊者憑手紋而授記他將來會成為大國王。當北俱盧洲調化眾生的事業圓滿,尊者重返故土時,這名孩童已當上了國王,即是樂行國王。樂行國王迎請尊者到皇宮中受供,尊者在那裡住了三年,盡心盡力地廣弘佛法,饒益無量有情。離開樂行國王的皇宮後,龍猛菩薩長期住在印度南方,之後他通過書信的方式,給樂行國王傳授了兩大教言:一是《中觀寶鬘論》,二就是這部《親友書》。



─ 堪布索達吉仁波切 ─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3 #
头像
3 #
0
13-10-07 03:28操作
只看TAAA分享
[upload=jpg,龍樹菩薩聖像.jpg]UploadFile/2013-10/20131073281866116.jpg[/upload] 



頂禮、供養、皈依聖者龍樹菩薩

头像
0操作4 #
头像
4 #
0
13-10-07 03:30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敬錄自《中觀四百論廣釋──句義明鏡論》  聖天菩薩 造頌  法尊法師 譯頌  索達吉堪布 著疏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zhongguansblgs/default.php



http://www.zhibeifw.com/down/book1/sdj-mf/mf04.pdf



壬五、(認識真性)分二:一、認識實際;二、劣慧生怖畏的原因。



癸一、(認識實際):



空無我妙理,諸佛真境界,



能壞眾惡見,涅槃不二門。



一切法空性無我的妙理,是諸佛聖者所行的一真境界,空性法能摧壞眾邊執惡見,是獲得涅槃的不二法門。



諸法空性無我的妙理,是法界究竟實相,是諸佛聖者的行境,若以言語解釋實相空性,可以如是詮指。《現觀莊嚴論》中云:般若波羅蜜,四聖者之源。內道的聲聞羅漢、辟支佛、菩薩、佛的果位,皆來源於般若空性法,《般若經》中對此有多處強調,由此可見修習空性法的重要意義。若能通達緣起空性真義,即能摧壞三界一切惡見,因三界一切惡見,不外乎由常見斷見而衍生的執實邊見,若能以緣起性空正見對治,即可徹底毀壞這一切執著實有的邪惡見解。而且般若空性是獲得涅槃的不二法門,也即唯一法門,若不證悟空性,任何解脫果位也不可獲得。在此處,俄巴活佛、堪布阿瓊在注疏中,為聲緣是否要證悟空性,作了詳廣的辯論,在大疏中也引用了不少教證理證分析過。本注疏於此不再贅述,欲知其詳者可以參看《定解寶燈論》等相關的論著。

头像
0操作5 #
头像
5 #
0
13-10-07 03:30操作
只看TAAA分享
 

http://www.zhibeifw.com/down/book1/sdj-mf/mf04.pdf



本師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為利益不同根基而三轉法輪,其中第二轉法輪,著重宣演般若空性。世尊示現涅槃後,弘教者分兩大派開闡般若深義:其一,無著菩薩以《現觀莊嚴論》為宗綱,開創了廣大行派,以隱義方式宣示般若;其二,龍樹菩薩以《中論》為根本論,開創了甚深見派,直顯般若空性深義。於此根本論,又有兩大論師闡其密義:一者即聖天菩薩(亦稱提婆菩薩),以修行竅訣方式粹攝《中論》密義而著《四百論》;另者月稱菩薩,著《顯句論》釋《中論》字句,造《入中論》顯明其深義。因而若欲修持了悟般若空性,於《四百論》尤應深加研習。



─ 堪布索達吉仁波切 ─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6 #
头像
6 #
0
13-10-07 03:31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敬錄自《量理寶藏論》講記   薩迦班智達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82



釋迦牟尼佛涅槃以後,在整個世間當中,弘揚釋迦牟尼佛教法的論師當中出現過“六大莊嚴”,我們以前也給大家做過介紹。首先是釋迦牟尼佛在《楞伽經》等有關經典裡面,親自授記的龍猛菩薩──登地的龍猛菩薩,他造了《中觀》的相關論典;第二個是彌勒菩薩親自攝受的無著菩薩,也即開顯廣行派的無著菩薩;第三個是文殊菩薩親自攝受、獲得戰勝一切悉地的陳那論師。此三大論師人們稱之為“三大造論者”:《中觀》的造論者龍猛菩薩;《大乘俱舍論》的造論者無著菩薩;《因明》的造論者陳那論師。後來弘揚他們的教法、解釋他們論著的有三大論師,也即在蓮花當中化生的聖天論師解釋了龍猛菩薩的觀點;能背誦九十九萬部論典的世親論師解釋了無著菩薩的觀點;勝伏一切外道、抨擊一切外道的法稱論師,他解釋了陳那論師的究竟意趣。一般來講,人們稱這六大論師為“六大莊嚴”:三大造論者、三大釋論者,總共有六大論師。有關“六莊嚴二殊勝”也有不同說法:有些說無著菩薩和龍猛菩薩為二大殊勝論師,加上功德光尊者和釋迦光尊者兩位論師作為“六大莊嚴”。



不管怎樣,釋迦牟尼佛所有的大乘小乘教法,依靠這六大論師而進行弘揚的,這一點無論是藏傳佛教、漢傳佛教,還是其他傳承的佛教都是公認的。所以我們要學習釋迦牟尼佛的真實密意,必須要依靠這些論師們特別珍貴的論典。

头像
0操作7 #
头像
7 #
0
13-10-07 04:43操作
只看TAAA分享

 


般 若 讚



龍樹菩薩 造



索達吉堪布 譯




梵語:札匝巴繞莫達多章



藏語:西繞戒帕如德辛莫多巴



漢語:般若讚




頂禮出有壞般若佛母!



您身皆無過,無過者得見,



無量無分別,般若我禮敬。



無染如虛空,無戲無文字,



誰見無邊您,彼即見如來。



富德聖母您,佛陀眾生師,



有別不可知,如月及月光。



佛法之先行,堅信慈母您,



順利成悲主,無等大至尊。



一次正思維,如理慧觀您,



彼亦定得見,有義之悉地。



現喜他利尊,一切諸勇士,



生育養育者,您是仁慈母。



因佛世間主,悲尊悉汝子,



是故善妙您,眾生之祖母。



無垢波羅蜜,一切悉圓滿,



諸時隨從您,如眾星捧月。



依於所化眾,所有諸如來,



眾理種種名,唯一稱讚您。



猶如諸露珠,值遇太陽光,



反方之辯難,逢汝則滅亡。



您令眾凡愚,聞而生畏懼,



智者得慰藉,現見是寂靜。



誰依怙主您,於汝尚無執,



何況於他者,焉能起貪嗔?



您不從何來,亦非有所去,



故於一切處,智者皆不緣。



如是了知您,思維而修行,



由修得解脫,此是大稀奇!



見您則束縛,不見亦束縛,



見您則解脫,不見亦解脫。



奇哉稀有母,具名賢良母,



難悟如幻術,亦現亦不現。



佛陀辟支佛,聲聞定依母,



唯您解脫道,如是餘定無。



為利眾有情,而於名言中,



慈悲世怙主,亦說不說汝。



於此誰讚汝,無相無染污,



超越語境母,您終無所依。



如是於世俗,我等語如是,



您雖無所讚,稱讚極涅槃。



由此讚般若,我積諸福善,



願世無有餘,同趨智慧度。




般若讚,阿闍黎聖龍樹造圓滿。



克什米爾班智達特列布巴和羅匝瓦智慧由梵譯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0/7 4:44:27编辑过]

头像
0操作8 #
头像
8 #
0
13-10-07 04:48操作
只看TAAA分享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3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brss_01.pdf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brss_02.pdf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brss_03.pdf



般若攝頌淺釋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zhonglunshi/default.php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xm/xm16.pdf



中論釋.善解龍樹密意莊嚴論



全知米滂仁波切 



索達吉堪布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mf/mf29.pdf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mf/mf30.pdf



中論講記



龍猛菩薩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zhongguansblgs/default.php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mf/mf04.pdf



中觀四百論廣釋.句義明鏡論



聖天菩薩    造頌



法尊法師    譯頌



索達吉堪布  著疏




http://www.xianmifw.com/book/newsview.php?id=30



入中論廣釋.日光疏



月稱論師      造頌



法尊法師      譯頌



益西彭措堪布  著疏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zhongguanzyls/default.php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xm/xm20.pdf



中觀莊嚴論釋.文殊上師歡喜之教言



全知米滂仁波切 



索達吉堪布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7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137



入行論廣解



寂天菩薩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rupusaxgs/ed.php



智慧品釋 澄清寶珠論



寂天菩薩    造頌



米滂仁波切   



索達吉堪布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214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brss_03.pdf



緣起讚講記



宗喀巴大師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0/7 4:48:54编辑过]

发帖回复
查看:818|回复:7
  • 1
Advertisement
打开收藏板块打开个人中心
边缘侧滑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