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錄自《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宗喀巴大師 造 法尊法師 譯 益西彭措堪布 編述
http://www.xianmifw.com/book/downssfy.php?nav=&pid=3&nid=21
癸二、依止後世安樂方便分二:一、趣入聖教最勝之門淨修皈依 二、一切善樂所有根本發深忍信
【第二,習近[1]後世安樂方便分二:一、趣入聖教最勝之門淨修歸依;二、一切善樂所有根本發深忍信[2]。】
趣入聖教最殊勝的門,就是淨修皈依;引發一切善樂的根本,就是對業果發起深忍信。
通過思惟惡趣痛苦,就會發起厭離惡趣、希求後世安樂的下士意樂。而獲得後世安樂的方法,就是內心依止能獲得後世安樂的方便──修皈依和修業果。如果離開這二者,絕對不能獲得後世安樂,所以要“習近”。
具體來說,通過修皈依,立誓以佛作為導師,以佛所說法作為所修之法,以僧作為助伴,這樣正式趣入聖教之門。
皈依三寶之後,主要是依止法寶實修,法寶最下等也是能讓實修者遠離一分過失,成就一分功德。所以修法最根本的地方,就是必須善巧業果的差別,如理取捨而修正行。如果沒有長久思惟業果、沒有如理取捨,就不可能遮止惡趣之因,即使不願意墮入惡趣,也不可避免。因此若想關閉惡趣門,關鍵要在因上遮止自心隨惡業而轉。而這一點又依賴自己對業果獲得深忍信。
因此,以修皈依而趣入聖教,此後又以修業果發起深忍信,由此遮止心緣惡法,唯一行安樂行,決定可以獲得後世安樂。因此,修皈依和修業果,就是能獲得後世安樂的方便。
子一、趣入聖教最勝之門淨修皈依分五:一、由依何事為皈依因 二、由依彼故所皈之境 三、由何道理而正皈依 四、既皈依已所學次第 五、總結
【初中分四:一、由依何事為歸依因;二、由依彼故所歸之境;三、由何道理而正歸依;四、既歸依已所學次第。】
第一是說皈依之因,第二是說皈依之境,第三是說皈依之理,第四是說皈依之學處。
智者和成就者們對皈依的講法有很多種,宗大師此處是按照《瑜伽師地論.攝抉擇分》而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