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sh 的午夜飞行 1 无知无畏的旅程

---午夜飞行的,不是我的人,是我的思绪。


突然看见阿丁古巴10日的照片,突然心潮澎湃,决定要去古巴。然而,哪有那么容易?要考虑什么时候假期, 要考虑机票,要考虑行程,要考虑安全,要考虑花费……L 不知道是人变得理智了, 知道周全地考虑了,还是是年纪大了,开始怕这怕那了。不知道人知道得越多,担心就会越多;乐趣就会越少。那些无知无畏的旅程,不只会否再次出现在我的生命中。午夜,我的思绪和梦想,再次飞行……

1

8年前的夏天,一个人去了沈阳,只因为我喜欢的那个男孩子住在沈阳。谁知买车票的时候出错,我只能晚一天一个人出发。 到了沈阳,根据朋友说的, 找了个煤矿招待所,好像是27块钱一天,但是双人房,整个走廊公用的卫生间和浴室。那时候,好像也不害怕和陌生人住一间房间。倒是那个前台的小姐,跟我说,最近人不多,我尽量让你以个人住一间好了。

结果那个男孩子只能陪我一天,我们于是去了东陵,只记得那是一个很大的公园,里面有一个很大的土堆,据说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寝。之后的几天,我就一个人,拿一本张图, 四处乱走。听人说东亚商场里面有很多的滚梯, 便跑去数滚梯到底有多少个; 听人说老四季的烤鸡骨架好吃,便坐公车跑去吃烤鸡骨架;听人在街上说起棋盘山, 便跑去棋盘山看风景,因为在那里贪玩,回来的时候,身上的钱,只够车票钱;后来虽然还准备去本溪水洞, 但是身上的钱已经不够了。

对风景的记忆已经模糊,只记得最后一天的时候, 房间住满,我的房间里安排了一个40岁上下的女士。她和她先生人都很客气。据说他们40多岁了,没有孩子,一有机会,两个人就出来。那时候的我,已然开始羡慕这样的眷侣。后来,那个女的说,我们本来想睡一间房的,但是,这里只有一个男的床位,一个女的床位了。我说没关系啊。她说,小妹妹,我晚上睡觉,有时候,可能会突然起来走动,或者说话,你不要害怕啊。哦。我当时已然有些害怕, 然而,晚上11点,我也无处可去。如果是一千零一夜里面的说法,一定是,全无办法,唯有靠伟大的安拉拯救了。我也不知道跟那个谁祈祷, 只是希望运气好些。

半夜的时候,我突然听见有人说话,然后就醒了, 就看见那个女士,一边说话,一边往门口走去。房间上方的窗口透来的光, 使得整个情形显得诡异。隐约记得,梦游的人, 如果被惊醒, 可能会对脑部造成损伤。我于是也不敢出声。灵机一动,使劲地拍手。 没想到, 这个办法居然管用了,她好像突然醒了, 看了看我,说,哎呀,不好意思,没吓到你吧。 嗯,还好。后半夜,一直也没有睡熟。结果倒是一直相安无事。

第二天早晨的时候,他们问我去哪里,我说去火车站,他们说,顺路,我们叫出租车,你跟我们一起吧。 我说好。现在想起来,怕是再也不敢跟陌生人一起坐车的,谁知道会发生什么?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和陌生人住一个房间,再也没有住27块钱一天公共卫生间的小旅店。

2.

7 年前的秋天,一个雷雨的午后,心情郁闷至极,索性旷课,躲在宿舍睡觉。雷雨过后,我的心情还没有晴朗,想起父亲提到过的,古镇兴城,菊花岛,笔架山,于是装了简单的洗漱工具, 一件大外套,一本GRE词汇,和钱包,就出发去火车站了。5点多到了火车站,买了11点的车票,在火车站旁边的肯德基,一边吃,一边装模作样地看书。

11 点上了火车,4点多的时候,在黑漆漆的车站,一个人下了车。5点半,天放亮了,车站外面的早点铺也开张了。我于是坐下来,吃了人家蒸出来的第一锅包子。老板娘是个很热心的人,看我一个人出门,就告诉我怎么乘车去海边。于是,6点钟,我跳上了小城的第一趟公车。10月的早晨,车上的都是小镇的人,每个人都认识每个人,于是,每个人都回大量打量我这个外地人。

到了海滨公园,工作人员还没有上班,我于是就省了门票的钱。在海边四处走走,心境一下子开阔了不少。远远走来一个人, 挂着相机,问我,小妹妹,照相不?我看看那些重叠镜头的样片,居然也就同意了,于是,就有了一张,我站在自己手上的照片。 去年回家再看的时候,惊诧于自己那时候的苗条。

大叔说,你下午来找我取片子吧。这会儿,你可以坐船去菊花岛。岛上有唐王洞, 据说是李世民避难的; 有个八宝琉璃井;还有大悲阁。船就在那边, 一来一回30块钱。我其实对那些所谓的景致没什么信心,但是,这样一个晴朗的天气,坐船出海,大约也是不错的选择,何况,老爹说了,那个岛上有鲜活的海鲜卖, 这个我喜欢。于是,我跟大叔挥挥手, 朝码头走去。

那船就是条当地人坐着来来往往买菜卖鱼的船。卖票的大叔看见我,说,刚好,马上开船了。你是学生么。是。 那好,收你20块。 民风淳朴,如海风扑面,清新舒服。就这样,我第一次,上了一个没有救生衣,没有救生艇的海船。

上的船去,我立刻跑到甲板上, 既然是做海船,看海景,吹海风,就要找个敞亮的地方啊。10月的海风,依然很冷,甲板上,包括我在内只有5个人---显然都是游客。我似乎他们是一起的,两对年轻的夫妇。朝那四个人点头笑笑, 他们也回以微笑。 沐浴海风,每个人的心情都不错。

我坐在甲板上,海风习习,海浪阵阵,早晨的太阳在海面上洒下波光粼粼,远远的海面上渔帆点点,晨雾中,菊花岛在云霞溟灭、波光掩映中若隐若现,宛若仙境,给人一种“山在虚无飘渺间”的超脱之感。生活,可以简单而美好;遗憾,没人分享这个美好的时刻。可是,心中的烦闷似乎一扫而空;在这样普照的晨光下,在这样博大的海洋中,也许,我的烦恼就想那一滴水,被日光照耀,也能够闪烁光芒。我对自己微笑。

我正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突然听见那边传来大声说话声。偷窥一下,原来他们在讨论买螃蟹。我立刻过去打招呼,说,我也想买一点,可是我就一个人。那两对夫妇看看我,立刻说,我们也是刚刚认识的,你跟我们一起好了。我立刻点头。然后,他们就开始从渔民的篓子里面挑螃蟹。10月份,螃蟹正肥。我们挑挑拣拣地找了几十只,想着,大约有5斤左右,每个人一斤很好的。结果一上称,居然13斤。 可是,往外拿,真的心不甘,于是,我们就要了这13斤。 渔民大叔说,我给你放在海水里,你们回来的时候拿着,找个小店煮了就好了。

上了岛,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并没有很多人工雕琢的痕迹,渔民们在码头买卖着,交换着自己的收获,螃蟹,虾,海星,贝壳。一辆面包车等在码头,等着游客。他那天只等到了我们。 导游于是带着我们去看那些所谓著名的经典, 讲大悲阁菩提树下的故事,讲唐王洞里李世民的遭遇;讲那小小的烽火台,怎么样在抗击倭寇的时候战功赫赫。

后来曾经看过一段介绍说, “菊花岛中也不乏历史古迹,人文景观。信步游岛,可以到八角井边猎奇,菩提树下朝圣,大悲阁前怀古,唐王洞里探幽。一日之内,一岛之中,览千年浮沉,感百代沧桑。区区十几平方公里的小岛竟承载着如此厚重的历史,积淀着如此深沉的底蕴,不能不令人惊叹。” 说实话,那个小岛的古迹,和其他地方比起来,既不雄伟,也不壮观。倒是那纯朴的民风,和天然无雕琢的感觉,更加吸引我。旅游车就在田间穿过;时常有老人坐在自己的院子门口,微笑地看着我们;经过小学的,也会看见孩子们在满是泥土的操场做早操。这里似乎,就是我童年曾经流连玩耍的乡间。据说,岛上有3000人左右,互相差不多都是认得的;据说,岛上只有三个警察,而且没什么工作;据说岛上多长寿,百岁老人就很多。

中午时分,坐船回到兴城那岸, 拎上海鲜活的螃蟹, 就在码头旁边找了个小店。店主是位老奶奶,满脸皱纹,和蔼地笑着。 我们说要吃螃蟹,她说,好好,我们有大锅。 我们于是坐下来, 一边了老奶奶聊天,一边等着螃蟹。纳着鞋垫的老奶奶说,螃蟹有什么好吃啊,我吃了90多年了,都厌了;你们这些孩子就是喜欢。您90多了啊?一位大哥大声地说。对啊,你这个孩子,不要这么大声, 真的我耳朵疼, 我又不聋。我们其他几个人立刻笑成了掩嘴葫芦。 说着笑话, 螃蟹就来了,我们一边互相介绍, 一边也就老实不客气地开始吃了。

原来他们都是北京人,但是,也是再来的路上才认识的。都是结婚了几年,也没有孩子,就是喜欢四处走的。直到我一个人跑出来,倒是也觉得我勇敢。老奶奶还给我们端了热汤, 还有新蒸的素的蒸饺, 说暖胃。大家越来越投契,越吃越开心;居然在小店里做了3个多小时。眼见得终于消灭了所有的螃蟹,满桌子都是红红的壳。清点一下,刚刚好,每人吃了13个,也就是2斤半左右!还不包括蒸饺和汤。 我们说,算账吧。 8块钱一斤,每个人20块钱。 问老奶奶,加工费多少钱, 老奶奶说,哪有加工费的,蒸饺和汤16块钱。我们不知道怎么拒绝这个好意,于是决定多买5瓶矿泉水。这时候,两位大哥说,你一个女孩子,我们请你吃了,就当认个小妹妹。我推辞不过,也就接受了这番好意。

虽然我们赶回城里的时候, 古城的门已经关了, 我们大家只是摸了摸城门, 算是到此一游, 可使每个人都很开心。在火车站的时候,他们问我要不要一起去笔架山。然而,我心中的郁结已经舒展,在旷课,似乎也不大合适,于是,跟他们在车站互留地址,挥手作别。

虽然日后,我们也没有在联络,但是,在我日后的旅程中,我一直很怀念这个君子国一样的小店。几年之后,曾经在去过那个岛, 码头旁边起了一排小饭店小旅店,很多地方立起了大打拍子***景区。我再也没有了从前那般的兴致。而老奶奶的店也被规模大些的饭店取代了。
很多时候,旅程中,重要的不是风景,而是心情。不是看见了什么,而是感受了什么。

3.

这辈子,最无知无畏的一次旅行, 发生在2000年。那一年,我一个人来到了加拿大。

拿到第一份通知书的时候, 我甚至不知道渥太华在哪里。还是我仰慕的那个男生告诉我, 渥太华是加拿大的首都。然后他说,呀,那渥太华大学,不就相当于北京大学了?我当然知道不是,因为加拿大,我只知道多伦多大学。后来还有皇后和约克的通知书(幸好远在纽芬兰的纪念大学拒绝了我),年少无知的我看字面上渥太华给的钱最多,于是就做了这个选择;我完全不知道,在日后,在这个号称北美最大的双语学校读文科的我,还要经过法语考试才能毕业。

后来开始准备出国的事情,我也从来不知道像现在的小姑娘们一样,联系一个当地的大哥大姐大叔大婶儿的,使劲儿地问,牙刷12个够么?他们说牙刷贵; 内衣10件够么?他们说内衣不是全棉的…..我只是大体上按照上大学的时候,准备了些衣服,被子,还有锅;当然还有一些书—虽然我从来没有看过,后来都送人了。

还有几天就要走的时候,我老爹决定训练我炒菜。我爸说,炒圆白菜。 嗯,好。老爹说,圆白菜,最好切完了再洗, 会比较干净。在老爹看着我笨拙地切了菜,对于我没有切掉手指头表了赞赏之后,电话响了。老爹进去接电话, 我一个人还沉浸在切菜成功的喜悦, 心里想着,这也不难啊,于是点着了火, 放了油,放了姜片, 肉片,看着肉片变了点颜色,就把菜扔进锅了。扒拉扒拉,放盐啊, 味精啊。这不就是常识么,没吃过猪肉,我还看过猪跑呢。看着圆白菜的颜色有了变化,弄出来一点尝尝, 嗯,味道不错啊呀。起锅了。老爹打完电话出来的时候,菜已经上桌了。老爹大大赞赏了我之后,突然问我,你洗菜了么?$%^&*&^%$%^&*&还是我妈打圆场,炒了那么久,消毒了。于是大家很捧场地把那盘菜都吃了。 索性都没有闹肚子。

2000年8月29日,洗衣服常忘了放洗衣粉,做菜忘了洗菜的我,就这样的, 带了3000美金,从北京机场上了飞机---这也是我生平第一次坐飞机。对了,忘了说,在我上飞机之前,我对于渥太华基本上没什么概念,我大概知道加拿大整个都在美国的北面,仅此而已。地图? 我离开家之后,我老爹倒是把世界地图挂在了饭厅。

飞机从北京起飞的时候,就晚了一个小时,到了温哥华的时候,海关排了长长的队,过了海关,是移民局, 依然是长长的队。 我试图给前面的人解释,我的下一班飞机要晚点了,那个穿得很漂亮的女生跟我说,那跟我有什么关系阿。 我于是无语。终于拿到了study permit出来的时候,飞往渥太华的飞机刚刚飞走。下一班飞机是8个小时以后,第二天凌晨到达渥太华。这就意味着,本来在机场接我的朋友就要扑空。因为他们也刚刚到太华,还没有电话,我也没办法找到他们了。我于是坐在温哥华漂亮的候机大厅里,透过明净的玻璃窗,穿过宽敞的停机坪,我的目光停留在远处被夕阳染成紫色的天空和橘红色雪山, 眼泪划拉划拉,泪洒温哥华。 我当时好像发誓,我以后要怎么样怎么样的;可是,今天,我已经不记得了。

一个同机来到温哥华的大叔, 看见我在哭, 过来问候我,还好心地给我买了可乐,然后告诉我怎么买电话卡。 打电话到爸妈的酒店,被告知他们已经出发去千山旅行了;打电话给男朋友,被告知他去上自习了。我于是,坐下来,跟好心的大叔聊家常。大叔是学医的, 但是很想出国看看,于是准备出来读个博士。希望明年可以接太太孩子过来。 大叔不无惋惜地说, 可能不能上手术台了。来到加拿大的第一天,两个陌生人,在雪山夕阳的美景前,相对唏嘘。

终于到渥太华,小小的机场,我却不知道走出去之后去哪里。这时候,一个中国学生在那边和朋友聊天,我于是过去问他。居然他也是我那个学校的---当然,渥太华就两所大学。他很好心地帮我打电话到宿舍---我还在庆幸自己来之前就订了宿舍。电话接通了,那边说,对不起,我们这里没有这个名字。那个男生很同情地看看我,告诉我,有一种服务,叫做taxi, 然后替我叫了一辆,告诉了巴基斯坦大叔学校宿舍的地址。

超级宽大的出租车穿过了高速;经过一个一个仓库一样的大房子,上面写着walmart,silvercity,后来我知道,那些仓库一样的大房子,是商场和电影院;然后进入了似乎是城区的地方,但是,楼房中间,是一个看起来杂草葱郁的小山丘;然后进入了一个外国电影里常看到的小镇一样的地方, 一个个的积木一样的小房子,和一些尖顶的教堂在清晨6点的晨雾中,显得不太真实;街上,没有行人,也几乎没有车辆。 突然, 大叔在唯一的一幢高楼门前停下, 到了。这里就是大学所在的市中心?! 我居然还知道给小费。然后走到了宿舍门口。

进了门,走到接待台,报了名字, 说我订了宿舍的。那个女孩把登记本,从前翻到后,从后翻到前,然后告诉我,对不起,没有你的房间。怎么可能?真的没有。那现在能定么?恐怕不能,几百人排队呢。那我怎么办?你等9点,那边办公室开门,灾区稳稳;还不行的话,就要去外面找了。我于是坐在楼下的沙发上,哗啦哗啦地流着眼泪看着外面的天一点点地亮起来。当时真得想, 拎起箱子,立刻回中国。后来我曾经诧异,这是我在加拿大的第一个English Conversation。我居然都听懂了。 人大约都还是有些急智的。

总算等到办公室开门,跑过去,那个大妈说, 别哭了,有你的房间啊,不知道怎么搞得,表格没给你寄到中国,所以你也没有叫定金,但是我们给你留着了。去吧。回到那个宿舍楼,接待处的女孩帮我办理了手续。你住在15楼,我们的电梯在双层停, 厨房在单层。所以,你住的那层,有厨房,没有电梯。我于是坐电梯到14层。今天我不能想象我怎么样把两个32公斤整的箱子搬到15层,似乎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滚上去的。打开房门,我只觉得那个5-6平方米左右的房间,像一个笼子。唯一的好处,是临河的窗子,能看见风景,换衣服的时候,也不用拉窗帘。

就这样,我来到了渥太华。后来倒时差, 到系里注册, 选课, 想办法上网, 想办法找到朋友们,结识新的朋友们, 似乎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了。

我常常想,如果我知道这些困难,我是不是还有勇气到这里来。 但是,似乎从这以后,我每次出门,都会看地图,找旅店,至少会带一本相关的信息手册。 不知道是成熟,还是胆小了。无知无畏的旅程似乎就此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