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伊始,禽流感在亚洲各国蔓延,迄今不知道有多少只鸡被宰杀。而在西方国家,鸡的命运也好不到哪里去,家禽制品被赶下了超级市场货架,一时间,人们谈鸡色变,难道人们再熟悉不过的这种禽类真的会成为全世界的头号敌人吗?
七千年前,人类在他们的后院开始放养一种叫马来西亚黄褐冢雉的原鸡。数千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鸡已经成为地球上效率最高的“产肉机器”以及大众消费文化的象征。可是现在,泰国军队放弃了其传统的打击寻求避难者和在缅甸边境采取行动的一贯作为,开始向鸡宣战。难道真是鸡在利用其基因报复人类对它们七千年来的“压迫”吗?
■都喜欢拿鸡开刀
其实,在其他很多情况下人们都喜欢拿鸡开刀,这是由鸡的象征性以及有关鸡的民间传说决定的。在现实生活中,鸡的一生大多是与其他同类一起被关在阴暗潮湿的“房间”里,等待人类的宰割,从鸡腿到人工技术催化的鸡胸,无一不成为人类的口中食。
鸡在人类精神世界所扮演的角色也很尴尬,无论是海地的巫师,罗马的国王,还是乡下的夫妇,动不动就会将鸡脖子砍下。即使是讲授自学煲鸡汤的书,上流社会周末午餐的祷告,这一切都需要鸡做出某种程度的牺牲。
而偶尔在宗教仪式上,鸡的作用就更加体现出来了。在小亚细亚受到弗里吉亚人广泛崇拜的月亮神,如果没有母鸡和松果的话,他从来不会去任何地方。“洛杉矶鸡孩”,一尊高22英尺,手拿铲斗的鸡头男孩的玻璃纤维雕像,虽然它不是虔诚的宗教徒的偶像,但却是现在城市中已不复存在的鼓槌形水槽的福神。
■声名显赫的鸡
对于家禽来说,无论历史如何变迁,它们始终是环境的受害者。有一只名为维奥莱特的“罗得岛红”鸡曾在2000年被媒体广泛报道过,当时它神秘死去,这件事打破了英国东南部的艾塞克斯郡芬庆菲尔德村的平静。维奥莱特的主人为它上了100万英镑的保险,然而保险公司却要求维奥莱特的主人证明两件事,这样他们才会赔付:一是证明维奥莱特是被拒绝让它呆在村庄绿地的教区议员赶走的,二是证明它是被外来人暗杀的。
同样,每年在科罗拉多州弗鲁塔镇所举行的节日中都有被人们纪念的名为迈克的怀恩多特鸡,它在1945年院子里的一次事故中为人所熟知。当时名叫劳埃德·奥尔森想要宰了迈克,吃它的肉。尽管迈克的头被奥尔森砍了去,但它大部分脑干保存完好,没有受到任何伤害。迈克并没有断气,而是继续抓来抓去,到处走。虽然它的嘴已经被砍掉,但它仍想啄地上的谷粒———当然没有成功。在科罗拉多的狂欢节巡回演出中,奥尔森一直领着迈克,寸步不离,奥尔森用吸液管将营养液滴入迈克被切开的食道,尽力维持着迈克的生命,这样一过就是18个月,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唐人街小鸡莉莉的命运则更加离奇,但你肯定难以相信它在曼哈顿游乐场一服务就是40年。莉莉是个背后搞小动作的“赌徒”,从来没有输过,就如同《刺》中保罗·纽曼的经历。很多人私下怀疑它的行为可能被幕后操纵。
莉莉在1998年被动物权利保护组织解救出来以前,它一直在莫特街8号的一系列电子游戏和弹球桌中拥有特殊的装置。赌徒在槽内丢下半美元,莉莉就会在它笼子内的棋格子上相应地啄下记号。而幕后人员便做出回应,按下鸡笼另一侧相应格子的按钮。今天,它的“老窝”已经被在鸡蛋形状的容器中做手脚的动物同类所“占领”。如果你态度友好地询问,那里的经理将会给你看一套描述莉莉激流勇退,在马萨诸塞州某地一个农场雪地里欢欣雀跃的照片。
令人感到抑郁的是,《动物知识和行为》杂志的编辑拉尔夫·米勒最后将莉莉的欺诈行为公布于众。拉尔夫·米勒指出,当他向鸡笼中偷看时,莉莉嘴击出的信号并不总是与指示器板上亮起的信号相符。无论莉莉啄到哪里,计算机好像总会显示与它动作相同的信号。拉尔夫·米勒报道说:“我从不怀疑人们也可教会小鸡们成功玩连三子棋游戏,但有人发现编计算机程序比真正培训小鸡容易得多。”
■有关鸡的笑话
在英语中,“鸡”源自盎格鲁撒克逊文字“cicen”,但直到公元43年罗马人入侵英国时,才产生了许多与鸡摇摇晃晃走路姿势有关的各种生动描述。第一个有关鸡的著名笑话是15世纪对一只非同寻常鸡的溢美之词:有人吹嘘道:“我有只金蒂尔鸡,它整天陪伴在我身旁/早早将我叫醒/让我去做祈祷。”这句话流传至今,经久不衰,还配有卡通图片。卓别林在《淘金热》(1925年)中变成了一只鸡;理查德·布里尔斯在《美好生活》中掏出一支手枪,对鸡开了枪;一群简直与人一模一样的木偶于1986年5月使《鸡歌》成为最畅销的歌曲。
■关于鸡的描述
由于作者们都认为鸡缺少特立独行的个性,所以他们很少在自己的作品中以鸡作为其叙述的主角;除非某些鸡是属于极其可笑、令人啼笑皆非的那种,如那只名叫利金的鸡,一颗松果掉到头上,它就大喊:“不得了啦,天要掉下来啦!”利金竟然认为松果掉下是最具毁灭性的事件。
乔叟在他的作品《坎特伯雷故事集》中对鸡进行了最具英雄色彩的描写。他以生动活泼的语言,逼真的手法,从各个视角将鸡进行了惟妙惟肖的描述。这只鸡也许可以归类于爱慕虚荣、花花公子的那种类型,但它的确是文学史唯一偏爱引用圣甘耐(古代英格伦麦西亚王国的王子)语句的公鸡。
然而从那以后,鸡被迫只是扮演着微不足道的角色了。在《带七个尖角阁的房子》(1851)这篇著作中,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给了海普兹巴·彭切昂一只母鸡,以这只母鸡的外貌来暗示她一家人行为的古怪。纳撒尼尔·霍桑写道:“这只鸡的自身形象就是这个古老家族生活的最清晰的写照。”哈代在他的作品《德伯家的苔丝》(1891)中多次以“威塞克斯鸡”来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苔丝一切烦恼都始于她被召来照看德伯家的鸡笼。而她与克莱尔的婚姻的注定结局也在仪式后以公鸡打鸣的形式告知大家。
七千年前,人类在他们的后院开始放养一种叫马来西亚黄褐冢雉的原鸡。数千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鸡已经成为地球上效率最高的“产肉机器”以及大众消费文化的象征。可是现在,泰国军队放弃了其传统的打击寻求避难者和在缅甸边境采取行动的一贯作为,开始向鸡宣战。难道真是鸡在利用其基因报复人类对它们七千年来的“压迫”吗?
■都喜欢拿鸡开刀
其实,在其他很多情况下人们都喜欢拿鸡开刀,这是由鸡的象征性以及有关鸡的民间传说决定的。在现实生活中,鸡的一生大多是与其他同类一起被关在阴暗潮湿的“房间”里,等待人类的宰割,从鸡腿到人工技术催化的鸡胸,无一不成为人类的口中食。
鸡在人类精神世界所扮演的角色也很尴尬,无论是海地的巫师,罗马的国王,还是乡下的夫妇,动不动就会将鸡脖子砍下。即使是讲授自学煲鸡汤的书,上流社会周末午餐的祷告,这一切都需要鸡做出某种程度的牺牲。
而偶尔在宗教仪式上,鸡的作用就更加体现出来了。在小亚细亚受到弗里吉亚人广泛崇拜的月亮神,如果没有母鸡和松果的话,他从来不会去任何地方。“洛杉矶鸡孩”,一尊高22英尺,手拿铲斗的鸡头男孩的玻璃纤维雕像,虽然它不是虔诚的宗教徒的偶像,但却是现在城市中已不复存在的鼓槌形水槽的福神。
■声名显赫的鸡
对于家禽来说,无论历史如何变迁,它们始终是环境的受害者。有一只名为维奥莱特的“罗得岛红”鸡曾在2000年被媒体广泛报道过,当时它神秘死去,这件事打破了英国东南部的艾塞克斯郡芬庆菲尔德村的平静。维奥莱特的主人为它上了100万英镑的保险,然而保险公司却要求维奥莱特的主人证明两件事,这样他们才会赔付:一是证明维奥莱特是被拒绝让它呆在村庄绿地的教区议员赶走的,二是证明它是被外来人暗杀的。
同样,每年在科罗拉多州弗鲁塔镇所举行的节日中都有被人们纪念的名为迈克的怀恩多特鸡,它在1945年院子里的一次事故中为人所熟知。当时名叫劳埃德·奥尔森想要宰了迈克,吃它的肉。尽管迈克的头被奥尔森砍了去,但它大部分脑干保存完好,没有受到任何伤害。迈克并没有断气,而是继续抓来抓去,到处走。虽然它的嘴已经被砍掉,但它仍想啄地上的谷粒———当然没有成功。在科罗拉多的狂欢节巡回演出中,奥尔森一直领着迈克,寸步不离,奥尔森用吸液管将营养液滴入迈克被切开的食道,尽力维持着迈克的生命,这样一过就是18个月,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唐人街小鸡莉莉的命运则更加离奇,但你肯定难以相信它在曼哈顿游乐场一服务就是40年。莉莉是个背后搞小动作的“赌徒”,从来没有输过,就如同《刺》中保罗·纽曼的经历。很多人私下怀疑它的行为可能被幕后操纵。
莉莉在1998年被动物权利保护组织解救出来以前,它一直在莫特街8号的一系列电子游戏和弹球桌中拥有特殊的装置。赌徒在槽内丢下半美元,莉莉就会在它笼子内的棋格子上相应地啄下记号。而幕后人员便做出回应,按下鸡笼另一侧相应格子的按钮。今天,它的“老窝”已经被在鸡蛋形状的容器中做手脚的动物同类所“占领”。如果你态度友好地询问,那里的经理将会给你看一套描述莉莉激流勇退,在马萨诸塞州某地一个农场雪地里欢欣雀跃的照片。
令人感到抑郁的是,《动物知识和行为》杂志的编辑拉尔夫·米勒最后将莉莉的欺诈行为公布于众。拉尔夫·米勒指出,当他向鸡笼中偷看时,莉莉嘴击出的信号并不总是与指示器板上亮起的信号相符。无论莉莉啄到哪里,计算机好像总会显示与它动作相同的信号。拉尔夫·米勒报道说:“我从不怀疑人们也可教会小鸡们成功玩连三子棋游戏,但有人发现编计算机程序比真正培训小鸡容易得多。”
■有关鸡的笑话
在英语中,“鸡”源自盎格鲁撒克逊文字“cicen”,但直到公元43年罗马人入侵英国时,才产生了许多与鸡摇摇晃晃走路姿势有关的各种生动描述。第一个有关鸡的著名笑话是15世纪对一只非同寻常鸡的溢美之词:有人吹嘘道:“我有只金蒂尔鸡,它整天陪伴在我身旁/早早将我叫醒/让我去做祈祷。”这句话流传至今,经久不衰,还配有卡通图片。卓别林在《淘金热》(1925年)中变成了一只鸡;理查德·布里尔斯在《美好生活》中掏出一支手枪,对鸡开了枪;一群简直与人一模一样的木偶于1986年5月使《鸡歌》成为最畅销的歌曲。
■关于鸡的描述
由于作者们都认为鸡缺少特立独行的个性,所以他们很少在自己的作品中以鸡作为其叙述的主角;除非某些鸡是属于极其可笑、令人啼笑皆非的那种,如那只名叫利金的鸡,一颗松果掉到头上,它就大喊:“不得了啦,天要掉下来啦!”利金竟然认为松果掉下是最具毁灭性的事件。
乔叟在他的作品《坎特伯雷故事集》中对鸡进行了最具英雄色彩的描写。他以生动活泼的语言,逼真的手法,从各个视角将鸡进行了惟妙惟肖的描述。这只鸡也许可以归类于爱慕虚荣、花花公子的那种类型,但它的确是文学史唯一偏爱引用圣甘耐(古代英格伦麦西亚王国的王子)语句的公鸡。
然而从那以后,鸡被迫只是扮演着微不足道的角色了。在《带七个尖角阁的房子》(1851)这篇著作中,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给了海普兹巴·彭切昂一只母鸡,以这只母鸡的外貌来暗示她一家人行为的古怪。纳撒尼尔·霍桑写道:“这只鸡的自身形象就是这个古老家族生活的最清晰的写照。”哈代在他的作品《德伯家的苔丝》(1891)中多次以“威塞克斯鸡”来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苔丝一切烦恼都始于她被召来照看德伯家的鸡笼。而她与克莱尔的婚姻的注定结局也在仪式后以公鸡打鸣的形式告知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