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之道 (共一集) 1999/11/26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21-84-01
诸位同修,大家好﹗
这次来到此地,时间虽然很短,我们感觉到非常欢喜,一切都很圆满。刚才我送会长回雪梨,他在路上告诉我,我们这个地方的干部、同修们都是好人,都非常 的难得,他很欢喜,也很感激,希望我们能够做得更好、做得更圆满。所以我们藉这一堂课的时间,简单扼要的谈谈「修行」。这两个字,学佛的同修们常常挂在嘴 边,而实际上这两个字的意义,真正理解的人不多。天天口里说修行,自己的心行从来没有改正过来。
「行」是行为,行为包括的范围非常广大。佛为了教学方便起见,把无量的行为归纳为三大类,这叫「三业」。身体的动作是身的行为;口里面的言语是口的行 为;心里面起心动念是意的行为。用「身、语、意」这三条,把我们所有的行为全部都包括了。这三种行为又称为「三业」。业是什麽?业是造作的结果。我们正在 造作的时候是「事」,你在做什麽事。事做完了之後,这个结果就叫「业」。业也分三类,有善业、有恶业、有无记业。所谓「无记」,说不上善,也说不上恶,这 称之为无记。这就把我们的行为、造作统统包括尽了。
三业的标准也很复杂。什麽是善?什麽是恶?善恶的标准在哪里?佛给我们讲了很多层次。正如同我们学校教学一样,小学生的善恶标准跟中学生的不同,中学 生的善恶标准跟大学生也不同,大学生的善恶标准跟社会一切大众又不同。佛法亦复如是,佛法比这个讲得还要详细。因为佛教学的对象是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太多 太多了,一切众生根性不相同。如果就我们现在住的这个世间来讲,不仅是根性不相同,文化不相同、族类不相同、生活方式不相同、居住的地理环境不相同、信仰 的宗教不相同,因此标准就很多很多了,不是一个标准。一个标准决定谈不上契机。佛如是,世法也如是。现在我们对这些状况,一般人都能够理解。
为什麽有这麽多标准?现在交通方便、资讯发达,我们到国外去旅行是很容易的事情。在古时候,别说是出国旅行了,到其他城市去旅行都是一桩大事情,不是 容易的事情。我们到其他国家,这个国家风土人情跟我们自己的就不一样,法律规章跟我们的也不一样,所谓是「入境随俗」。我们这个地区认为这桩事是善的,可 能他们认为是恶的;我们认为是恶的,可能人家看到是善的,所以有很多不同的标准。标准尽管不同,可是总有一个绝对的标准,那就是永远不变的标准,这个标准 是什麽?无论是哪一个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爱」是一个共同标准。哪一个族类不说要爱人﹖爱自己、爱护别人。每一个宗教也说爱人,「神爱世 人」,这是一个绝对标准。我们掌握绝对的标准,犯过失就少了。
佛法里面不但说爱,而且用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从这里面生出来的爱心。这个爱心在佛法里叫「慈悲」,所以慈悲是理性的爱。这跟其他宗教不一样。其 他宗教确实他那个爱是情,不是真的智慧。从感情里面生的爱,是会有变化的;从智慧里面生的爱心,永恒不变,那是真的。智慧是真心,感情是妄心。情会变,智 不会变。所以佛不用「爱」,用「慈悲」。慈悲跟爱在形象上完全相同、没有两样。用心不一样,一个是用真心,一个是用感情。所以用感情,爱会变成恨;用智 慧,爱永远不会变质。诸佛菩萨,你爱他,他也会爱你;你恨他,他还是爱你;甚至於你陷害他、忌妒他、杀害他、毁灭他,他还是爱你。他那个慈悲,绝对没有一 丝毫的改变,那是真的。
凡夫用的是妄心,妄心叫生灭心。诸佛菩萨用真心,常住真心。换句话说,凡夫用念、念头,佛菩萨不用念头。佛菩萨用什麽?用禅定。什麽叫禅定?不分别、 不执着、不起心、不动念,就是禅定。不是不做事,事没有妨碍。心地清净,心有主宰,不会为外境所动,这叫禅定。我们明了这些原理原则,就晓得我们如何来修 正我们错误的行为。
诸位同修,大家好﹗
这次来到此地,时间虽然很短,我们感觉到非常欢喜,一切都很圆满。刚才我送会长回雪梨,他在路上告诉我,我们这个地方的干部、同修们都是好人,都非常 的难得,他很欢喜,也很感激,希望我们能够做得更好、做得更圆满。所以我们藉这一堂课的时间,简单扼要的谈谈「修行」。这两个字,学佛的同修们常常挂在嘴 边,而实际上这两个字的意义,真正理解的人不多。天天口里说修行,自己的心行从来没有改正过来。
「行」是行为,行为包括的范围非常广大。佛为了教学方便起见,把无量的行为归纳为三大类,这叫「三业」。身体的动作是身的行为;口里面的言语是口的行 为;心里面起心动念是意的行为。用「身、语、意」这三条,把我们所有的行为全部都包括了。这三种行为又称为「三业」。业是什麽?业是造作的结果。我们正在 造作的时候是「事」,你在做什麽事。事做完了之後,这个结果就叫「业」。业也分三类,有善业、有恶业、有无记业。所谓「无记」,说不上善,也说不上恶,这 称之为无记。这就把我们的行为、造作统统包括尽了。
三业的标准也很复杂。什麽是善?什麽是恶?善恶的标准在哪里?佛给我们讲了很多层次。正如同我们学校教学一样,小学生的善恶标准跟中学生的不同,中学 生的善恶标准跟大学生也不同,大学生的善恶标准跟社会一切大众又不同。佛法亦复如是,佛法比这个讲得还要详细。因为佛教学的对象是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太多 太多了,一切众生根性不相同。如果就我们现在住的这个世间来讲,不仅是根性不相同,文化不相同、族类不相同、生活方式不相同、居住的地理环境不相同、信仰 的宗教不相同,因此标准就很多很多了,不是一个标准。一个标准决定谈不上契机。佛如是,世法也如是。现在我们对这些状况,一般人都能够理解。
为什麽有这麽多标准?现在交通方便、资讯发达,我们到国外去旅行是很容易的事情。在古时候,别说是出国旅行了,到其他城市去旅行都是一桩大事情,不是 容易的事情。我们到其他国家,这个国家风土人情跟我们自己的就不一样,法律规章跟我们的也不一样,所谓是「入境随俗」。我们这个地区认为这桩事是善的,可 能他们认为是恶的;我们认为是恶的,可能人家看到是善的,所以有很多不同的标准。标准尽管不同,可是总有一个绝对的标准,那就是永远不变的标准,这个标准 是什麽?无论是哪一个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爱」是一个共同标准。哪一个族类不说要爱人﹖爱自己、爱护别人。每一个宗教也说爱人,「神爱世 人」,这是一个绝对标准。我们掌握绝对的标准,犯过失就少了。
佛法里面不但说爱,而且用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从这里面生出来的爱心。这个爱心在佛法里叫「慈悲」,所以慈悲是理性的爱。这跟其他宗教不一样。其 他宗教确实他那个爱是情,不是真的智慧。从感情里面生的爱,是会有变化的;从智慧里面生的爱心,永恒不变,那是真的。智慧是真心,感情是妄心。情会变,智 不会变。所以佛不用「爱」,用「慈悲」。慈悲跟爱在形象上完全相同、没有两样。用心不一样,一个是用真心,一个是用感情。所以用感情,爱会变成恨;用智 慧,爱永远不会变质。诸佛菩萨,你爱他,他也会爱你;你恨他,他还是爱你;甚至於你陷害他、忌妒他、杀害他、毁灭他,他还是爱你。他那个慈悲,绝对没有一 丝毫的改变,那是真的。
凡夫用的是妄心,妄心叫生灭心。诸佛菩萨用真心,常住真心。换句话说,凡夫用念、念头,佛菩萨不用念头。佛菩萨用什麽?用禅定。什麽叫禅定?不分别、 不执着、不起心、不动念,就是禅定。不是不做事,事没有妨碍。心地清净,心有主宰,不会为外境所动,这叫禅定。我们明了这些原理原则,就晓得我们如何来修 正我们错误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