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waysroma 发表于 2024-05-08 23:23

剧跟原作相比改动很大,调性也有微妙的不同,几乎可以当成独立作品来看了。反正文学和影像本来就是创作规律截然不同的两种故事载体。


书里李娟的妈妈和外婆都是四川人,剧里改成了妈妈江苏人,奶奶沈阳人。现实中物理距离为零的一家人,记忆中的故土却是天南地北的遥远,再加上身处异族聚居地的人文环境,导演为李文秀清晰地构建了身份认同上的迷茫,从而安排她摆脱李娟身上“不愿意全身心投入各种各样的热烈和饥渴之中”的疏离,去爱,去生活,去受伤,去完成对个人归属感、价值感、精神家园的追问与寻找。


这剧让我想起去年一部同样改编自文学作品、同样充满电影气质的短剧《平原上的摩西》,两剧在镜头语言的风格上形成了非常有趣的对照。《摩西》用了大量固定机位的长镜头,焦距在不同景深之间切换,节奏极其缓慢,环境音几乎取代了配乐,营造出一种纪录片似的冷峻,仿佛在旁观生活的缓缓流淌,不带感情又让人感到无助和悲伤。《阿勒泰》完全不一样,它的镜头语言是沉浸式和有角色质感的,它对景物的壮美和时空的辽阔有着特别浓烈又特别轻盈的呈现。我喜欢那台原野上的“电视机”,俗世中一点点的禅意。导演对观众的邀请简直是热烈的:每个拍摄机位的设计,几乎是拉着你的手,要让你与主人公们在这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非常陌生的土地上相遇、相识、相处,看他们所看,听他们所听,感他们所感。


看了你的解读,我要冲过去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