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寒章在2006-6-4 1:38:00的发言:
二、 贾宝玉 甄宝玉 林黛玉
在谈甄士隐与贾雨村时,我们谈到了甄英莲与林黛玉的互换,也即林黛玉与甄英莲实乃一个人,不过分用两种不同形式进行表述罢了。现在我们接着谈贾宝玉甄宝玉林黛玉三个人物以及他们的关系组合。
一般人都认为贾宝玉即甄宝玉,或甄宝玉即贾宝玉,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一种看法是对的――对于甄贾两宝玉,尽管他们原型的性质不同,但就“宝玉”而言,他们都是同一的。
但是再进一步,有人把甄宝玉说成或考证为曹雪芹,而把贾宝玉就成是曹雪芹原型的艺术再现,这种提法就不对了。尽管蔡元培的考证索隐失误甚多,但是我认为蔡元培的“宝玉”乃“传国玉玺”之说还是恰当的。
还有土默热认为宝玉所含的“玉”上镌刻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同秦始皇印绶上镌刻的“受命于天,即寿永昌”文字和含义十分相似,这一点看法也是恰当的。实际上,不仅宝玉所含的玉上的“仙寿恒昌”与秦始皇传国玉玺上的“即寿永昌”的文字和含义十分相似,而且宝钗所佩的金锁上“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文字和含义也十分相似。或者换句话说,我们应当更进一步认为“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就是秦始皇传国玉玺上的“受命于天,即寿永昌”的翻板,宝玉玉上文字和宝钗金锁上的文字乃是从秦始皇传国玉玺上剥下来的,只不过是曹雪芹把秦始皇印绶上的“永昌”二字分成宝玉玉上的“恒昌”和宝钗金锁上的“永继”罢了,但它们均未超出“永恒”之意。
在对待甄贾宝玉这一原型的问题上,我认为蔡元培和土默热说对了,但他们两位再下一步的结论则说错了。
对于宝玉的原型,除此之外,还有第七十八回宝玉所杜撰的《姽婳词》中所说的“恒王”一辞也指这个,他都指千秋不变的“永恒”王权。
从这一点是说,可以说宝玉的原型并不特指或或取源于那一个朝代,而是指历代永恒不变的王权实体。也即是说,从历史范畴而论,他不特指明和清,他也有如《姽婳词》中说的“黄巾”“赤眉”“一干流贼余党”描述历代农民起义军一样,他都是一种泛指。当然《红楼梦》中的“黄巾”“赤眉”“一干流贼余党”被艺术成了刘姥姥一族和墜儿良儿诸人。
有关宝玉的原型,除了以上这些点睛之笔外,曹雪芹在第八回还特做了一首《嘲顽石幻相》。此诗最后两句为“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当然这两句是特说《红楼梦》的,也即是说《红楼梦》看起来是描写“公子与红妆”的诸男女情事,但实际上是演绎历代因政权角逐后的“白骨台山”的残迹。但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宝玉的原型来源。
当然,“宝玉”在《红楼梦》中具体化以后,“甄宝玉”则代表了正统的明王朝或以汉族为主体的汉族政权,而“贾宝玉”则代表了满清政权。
还有,曹雪芹用从第二十六回到第三十六回十一个章回描写了薛蟠薛姨妈生辰,也即薛家生辰;用从第三十七回到第四十六回十个章回描写了王熙凤生辰;用了“癸未”年一年的时间从第五十四回到第六十四回十六个章回描写了贾宝玉生辰。在贾宝玉生辰当天,特别用宝玉“手内却真个拈着一枝并蒂菱花,又拈着那枝”香菱说的“我这两枝并头的”“夫妻蕙”“在手内”,这枝春天开的蕙花和秋天开的菱花并用均说明了宝玉生日是春秋并用,也即是宝玉生日是一个变了型的《春秋》史。还有宝玉生日也运用了古董商程日兴这个清客相公“先日”来拜寿,运用了古董商控制下的一个大古董“夏婆”在每每煽惑闹事,以及宝玉生日中运用的“就出在本朝、本地、本年、本月、本时”、当今以孝论天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倒,内囊却尽上来了”、探春实行改革“开源节流”黛玉房中的丫环藕官在清明之中祭亡灵实乃薛蟠生日中林黛玉“泣残红”的翻版、“盗贼叠起”、“家反宅乱”、一处未了一处又起的“反叛”、贾敬(假静)亡、“胡蜂为灾”、贾琏两历“平安州”、节度使“巡边在外”,这贾宝玉生日中的一幕幕也都说明“宝玉”的原型乃取源于历史写实,或即《春秋》的变型运用。这一切或者就是曹雪芹的至交密友张宜泉在他《诗稿》中发泄的“几度临青道,凝目血染空”“百代兴亡成戏剧,一家哀乐尽荒唐”和“闲披青史最惊心”的历史观的变型运用。
当然,这里自然也包括贾宝玉的奶娘李麽麽、赵奶娘、张奶娘、王奶娘的张、王、李、赵,这里不过是随笔点缀,随事命名而已,它无非是百家姓的四大姓,也即贾宝玉是依普天下百姓所哺育而生存。
在谈到甄宝玉与贾宝玉时,这里还牵涉到一个“木石姻缘”或“木石前盟”,也即在薛家生辰的第三十六回“绣鸳鸯梦兆绛云轩”里宝玉说的“什么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前盟”以及《红楼梦》曲子中的“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在这里,当然随之出现了一个问题,即甄贾宝玉乃指传国玉玺,乃指政权实体,那么林黛玉又指什么呢?
我前边说过,林黛玉乃是甄英莲的转换,乃是甄士隐(真事隐)与贾化(假话)的转换,林黛玉又是贾敏(假密。为了避讳,敏又读作密)的产物,那么,林黛玉又秘密在什么地方呢?
这里首先牵涉到林黛玉的原型。
曹雪芹在交待林黛玉的原型时说,林黛玉乃是“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絳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下世为人,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于是在《红楼梦》里形成了一个“还泪之说”,也可以说由此一“还泪之说”拉开了《红楼梦》的序幕并贯穿了《红楼梦》的始终和全部。
当然这一神话中的降珠仙草之说纯属虚构,“还泪之说”也属枉拟。但实际上,林黛玉的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的“还泪之说”乃取材于南唐后主李煜的“亡国奴”史料。宋开宝七年,南唐后主李煜被宋大将曹彬所执,南唐亡。李煜在掠入汴京后在给旧宫人的信中有“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一语。李煜的亡国奴“终日”“以眼泪洗面”在经过曹雪芹“假话”加工之后,便形成了林黛玉的荒唐的“还泪之说”。在这里,只不过是一个典型的“亡国奴”的“眼泪洗面”被艺术化成了一个典型的“亡家奴”的“还泪之说”罢了。
当然,这里的林黛玉只能说是取材于李煜,但并不是指唐后主李煜,在《红楼梦》以明清为背景的时代,林黛玉当指明末的一切亡国奴。
在林黛玉的原型塑造上,自然还有一个重要笔墨,这就是在薛蟠生日中林黛玉“泣残红”。林黛玉于“四月二十六日”“泣残红” 乃取自满清于1645年4月26日开始对扬州屠城,屠城十日,所杀兵民,据“焚尸薄”所载,所屠竞达八十余万。这就是第二回贾雨村“游至维扬”收取林黛玉为门徒以及林黛玉来自扬州的历史素材。
“泣残红”者,乃悼朱明王朝所有被杀的君臣与兵民也。
至于黛玉之名,黛玉之“玉”,在《红楼梦》这个特殊作品之中,“玉”也有宝玉“玉”的含义,指王朝政权实体。黛玉之“黛”,黛本青黑色,也即含有血凝固后颜色,这里指凝固后的血迹。整个黛玉的意思乃指一个原有政权灭亡后流出的斑斑血迹。曹雪芹给黛玉配了一个紫鹃,杜鹃啼血以及林黛玉的吐血而亡也有这个意思。
二、 贾宝玉 甄宝玉 林黛玉
在谈甄士隐与贾雨村时,我们谈到了甄英莲与林黛玉的互换,也即林黛玉与甄英莲实乃一个人,不过分用两种不同形式进行表述罢了。现在我们接着谈贾宝玉甄宝玉林黛玉三个人物以及他们的关系组合。
一般人都认为贾宝玉即甄宝玉,或甄宝玉即贾宝玉,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一种看法是对的――对于甄贾两宝玉,尽管他们原型的性质不同,但就“宝玉”而言,他们都是同一的。
但是再进一步,有人把甄宝玉说成或考证为曹雪芹,而把贾宝玉就成是曹雪芹原型的艺术再现,这种提法就不对了。尽管蔡元培的考证索隐失误甚多,但是我认为蔡元培的“宝玉”乃“传国玉玺”之说还是恰当的。
还有土默热认为宝玉所含的“玉”上镌刻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同秦始皇印绶上镌刻的“受命于天,即寿永昌”文字和含义十分相似,这一点看法也是恰当的。实际上,不仅宝玉所含的玉上的“仙寿恒昌”与秦始皇传国玉玺上的“即寿永昌”的文字和含义十分相似,而且宝钗所佩的金锁上“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文字和含义也十分相似。或者换句话说,我们应当更进一步认为“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就是秦始皇传国玉玺上的“受命于天,即寿永昌”的翻板,宝玉玉上文字和宝钗金锁上的文字乃是从秦始皇传国玉玺上剥下来的,只不过是曹雪芹把秦始皇印绶上的“永昌”二字分成宝玉玉上的“恒昌”和宝钗金锁上的“永继”罢了,但它们均未超出“永恒”之意。
在对待甄贾宝玉这一原型的问题上,我认为蔡元培和土默热说对了,但他们两位再下一步的结论则说错了。
对于宝玉的原型,除此之外,还有第七十八回宝玉所杜撰的《姽婳词》中所说的“恒王”一辞也指这个,他都指千秋不变的“永恒”王权。
从这一点是说,可以说宝玉的原型并不特指或或取源于那一个朝代,而是指历代永恒不变的王权实体。也即是说,从历史范畴而论,他不特指明和清,他也有如《姽婳词》中说的“黄巾”“赤眉”“一干流贼余党”描述历代农民起义军一样,他都是一种泛指。当然《红楼梦》中的“黄巾”“赤眉”“一干流贼余党”被艺术成了刘姥姥一族和墜儿良儿诸人。
有关宝玉的原型,除了以上这些点睛之笔外,曹雪芹在第八回还特做了一首《嘲顽石幻相》。此诗最后两句为“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当然这两句是特说《红楼梦》的,也即是说《红楼梦》看起来是描写“公子与红妆”的诸男女情事,但实际上是演绎历代因政权角逐后的“白骨台山”的残迹。但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宝玉的原型来源。
当然,“宝玉”在《红楼梦》中具体化以后,“甄宝玉”则代表了正统的明王朝或以汉族为主体的汉族政权,而“贾宝玉”则代表了满清政权。
还有,曹雪芹用从第二十六回到第三十六回十一个章回描写了薛蟠薛姨妈生辰,也即薛家生辰;用从第三十七回到第四十六回十个章回描写了王熙凤生辰;用了“癸未”年一年的时间从第五十四回到第六十四回十六个章回描写了贾宝玉生辰。在贾宝玉生辰当天,特别用宝玉“手内却真个拈着一枝并蒂菱花,又拈着那枝”香菱说的“我这两枝并头的”“夫妻蕙”“在手内”,这枝春天开的蕙花和秋天开的菱花并用均说明了宝玉生日是春秋并用,也即是宝玉生日是一个变了型的《春秋》史。还有宝玉生日也运用了古董商程日兴这个清客相公“先日”来拜寿,运用了古董商控制下的一个大古董“夏婆”在每每煽惑闹事,以及宝玉生日中运用的“就出在本朝、本地、本年、本月、本时”、当今以孝论天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倒,内囊却尽上来了”、探春实行改革“开源节流”黛玉房中的丫环藕官在清明之中祭亡灵实乃薛蟠生日中林黛玉“泣残红”的翻版、“盗贼叠起”、“家反宅乱”、一处未了一处又起的“反叛”、贾敬(假静)亡、“胡蜂为灾”、贾琏两历“平安州”、节度使“巡边在外”,这贾宝玉生日中的一幕幕也都说明“宝玉”的原型乃取源于历史写实,或即《春秋》的变型运用。这一切或者就是曹雪芹的至交密友张宜泉在他《诗稿》中发泄的“几度临青道,凝目血染空”“百代兴亡成戏剧,一家哀乐尽荒唐”和“闲披青史最惊心”的历史观的变型运用。
当然,这里自然也包括贾宝玉的奶娘李麽麽、赵奶娘、张奶娘、王奶娘的张、王、李、赵,这里不过是随笔点缀,随事命名而已,它无非是百家姓的四大姓,也即贾宝玉是依普天下百姓所哺育而生存。
在谈到甄宝玉与贾宝玉时,这里还牵涉到一个“木石姻缘”或“木石前盟”,也即在薛家生辰的第三十六回“绣鸳鸯梦兆绛云轩”里宝玉说的“什么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前盟”以及《红楼梦》曲子中的“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在这里,当然随之出现了一个问题,即甄贾宝玉乃指传国玉玺,乃指政权实体,那么林黛玉又指什么呢?
我前边说过,林黛玉乃是甄英莲的转换,乃是甄士隐(真事隐)与贾化(假话)的转换,林黛玉又是贾敏(假密。为了避讳,敏又读作密)的产物,那么,林黛玉又秘密在什么地方呢?
这里首先牵涉到林黛玉的原型。
曹雪芹在交待林黛玉的原型时说,林黛玉乃是“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絳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下世为人,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于是在《红楼梦》里形成了一个“还泪之说”,也可以说由此一“还泪之说”拉开了《红楼梦》的序幕并贯穿了《红楼梦》的始终和全部。
当然这一神话中的降珠仙草之说纯属虚构,“还泪之说”也属枉拟。但实际上,林黛玉的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的“还泪之说”乃取材于南唐后主李煜的“亡国奴”史料。宋开宝七年,南唐后主李煜被宋大将曹彬所执,南唐亡。李煜在掠入汴京后在给旧宫人的信中有“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一语。李煜的亡国奴“终日”“以眼泪洗面”在经过曹雪芹“假话”加工之后,便形成了林黛玉的荒唐的“还泪之说”。在这里,只不过是一个典型的“亡国奴”的“眼泪洗面”被艺术化成了一个典型的“亡家奴”的“还泪之说”罢了。
当然,这里的林黛玉只能说是取材于李煜,但并不是指唐后主李煜,在《红楼梦》以明清为背景的时代,林黛玉当指明末的一切亡国奴。
在林黛玉的原型塑造上,自然还有一个重要笔墨,这就是在薛蟠生日中林黛玉“泣残红”。林黛玉于“四月二十六日”“泣残红” 乃取自满清于1645年4月26日开始对扬州屠城,屠城十日,所杀兵民,据“焚尸薄”所载,所屠竞达八十余万。这就是第二回贾雨村“游至维扬”收取林黛玉为门徒以及林黛玉来自扬州的历史素材。
“泣残红”者,乃悼朱明王朝所有被杀的君臣与兵民也。
至于黛玉之名,黛玉之“玉”,在《红楼梦》这个特殊作品之中,“玉”也有宝玉“玉”的含义,指王朝政权实体。黛玉之“黛”,黛本青黑色,也即含有血凝固后颜色,这里指凝固后的血迹。整个黛玉的意思乃指一个原有政权灭亡后流出的斑斑血迹。曹雪芹给黛玉配了一个紫鹃,杜鹃啼血以及林黛玉的吐血而亡也有这个意思。
跟贺远的那篇同曲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