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读到耶利米书第48章。耶利米书里出现了一种很不同的传达方式,用实物去展示说明信息。耶利米不是唯一一个这样做的先知,不过这种方式在这里很集中地出现。我来列数一下。
13章1节到11节,上帝让耶利米做一个腐烂的腰带实验。让百姓明白犹大跟上帝的亲近关系(紧贴的腰带)却败坏。
18章1节到10节,上帝让耶利米去亲自看窑匠做器皿,来比喻神与人的互动关系
19章,上帝让耶利米去买一个瓦瓶,在众人面前打碎,预表犹大未来的命运
24章,犹大开始被掳以后,上帝让耶利米借着两种无花果,向犹太人表明必有存活的应许,但剩下的人还要被掳
27章,上帝让耶利米用绳索和轭去传达巴比伦统治的信息
32章 上帝让耶利米在被掳以后买耶路撒冷的地,证明上帝为犹太人归回的应许
43章,上帝让耶利米在埃及把大石头藏在灰泥里,表示巴比伦必胜埃及
我看到这些有趣的例子,心里出现一句话:要跟上帝学传福音。不管是引起注意,还是清楚阐明,还是加深印象。。。这些实物表达是把信息有效传达的另一种方式。我们大概记不住大段的论述,但是这些例子却是很容易让我们一再想起。今天,我们要把一个人带领到上 帝面前,也需要运用各种方法;一方面要倚靠上帝的大能大力,一方面要运用智慧(引自梁望惠牧师)。
保罗在新约圣经里有更明白的叙述:
我們傳揚他,是用諸般的智慧,勸戒各人,教導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裏完完全全地引到神面前。
(歌羅西書 1:28 和合本)
更有名的可能是这句教导:
向軟弱的人,我就作軟弱的人,為要得軟弱的人。向甚麼樣的人,我就作甚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
(哥林多前書 9:22 和合本)
“向什么样的人作什么样的人”容易被误解。这里是当代译本灵修版的解释供大家参考。9:22-23 保罗给事奉工作定下了几个重要的原则:(1)为你工作的对象寻找共同处;(2)避免自视过高;(3)让别人感到被你接纳;(4)对他们的需要要敏感;(5)寻找机会向他们分享基督。这些原则不管是对保罗还是对我们,都是同样合适的。
作为基督徒,耶稣留下的大使命就是传福音到万国。从上帝到主耶稣,从先知到圣徒们(尤其彼得和保罗),在他们的行为和言语中,都有很多关于传福音的教导和实例。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大家有什么传福音的经验(或者教训)吗?希望大家能不吝分享在这版上,让我们互相帮助成长。
Confuse 发表于 2022-08-26 02:56
Confuse, 感觉你的这个帖子拉近了你我之间的距离,读来很亲切。谢谢你,我受益匪浅。
比如你说,“我看到这些有趣的例子,心里出现一句话:要跟上帝学传福音。” 你的这种取法乎上的态度很赞。 大匠会为拙工而改废绳墨吗?羿会为拙射而变其彀率吗?不会的,只能能者从之而已。
你引用的保罗在新约圣经(歌羅西書 1:28 和合本)里的话我也去读了读,觉得接下来的29也令人感动:
“我們傳揚他,是用諸般的智慧,勸戒各人,教導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裏完完全全地引到神面前。我也为此劳苦,照着祂在我里面运用的大能尽心竭力.”
还有你引用的哥林多前书 9:22 和合本的教导,读后也觉大有深意:
“向軟弱的人,我就作軟弱的人,為要得軟弱的人。向甚麼樣的人,我就作甚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
感觉在上帝那无限的耐心与爱里根本无弃人。“向什么样的人作什么样的人”的确容易被误解,面对每一个独特复杂的个体,因材施教谈何容易啊。
再者,你提供的下面的原则对我很有启发,特别是第一条:为你工作的对象寻找共同处:
“向什么样的人作什么样的人”容易被误解。这里是当代译本灵修版的解释供大家参考。9:22-23 保罗给事奉工作定下了几个重要的原则:(1)为你工作的对象寻找共同处;(2)避免自视过高;(3)让别人感到被你接纳;(4)对他们的需要要敏感;(5)寻找机会向他们分享基督。这些原则不管是对保罗还是对我们,都是同样合适的。”
这些天,我在想,基督徒和非基督徒之间如何沟通呢?当然必须通过圣经。除此之外呢?第一条原则里的”你工作的对象“是不是也包括非基督徒呢?如果是,那么共同处是什么呢?显而易见的第一个答案是都是人。那么,接下来的问题便是:什么是人呢?对”爱人如己“里的”人“ 怎么去爱呢?为此,我在油管上看了一些视频,粗浅总结了一下自己的疑问和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