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很多人说疫苗的副作用要跟病毒的症状和长期损害来对比。但问题是,病毒对健康的损害程度的现有的数据,都是基于疫情以来的失败的医疗政策(得病了自己在家隔离,不要来医院,等血氧低的时候喘不过来气的时候再去医院)。这个政策,直接导致了其实很多本来可以避免的死亡,因为轻症的时候就开始用药(不光是ivermectin还有很多其他的有效的药,作为一个cocktail,比如vc,vd等等)很多情况下可以避免发展成重症,也可以显著的降低患病的天数,病人会更快更彻底的痊愈。如果是轻症就开始用药的政策,那么很多死亡可以避免,很多病人可以很快就恢复,很多病人都不会发展到长期long haul covid,长期损害也会大大降低,会有更多人完全康复,那我们搜集到的新冠的死亡率和造成的长期伤害的data会是一个完全不同的picture。那人们还会那么恐惧这个病毒么?没有那么恐惧这个病毒的话,人们还会去积极打疫苗么?
所以我说ivermectin不是只单提这个药有效果,也不是号召大家都去吃(吃任何药请跟医生咨询),而是有有效药存在的话,而且政府机构考虑到这些有效治疗手段的话,那么整个针对新冠的public health guidelines都会不同,更何况疫苗也根本不会拿到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
另外,疫苗的长期副作用就是未知,没有数据就是没有数据,we don''''''''t know what we don''''''''t know. CDC网站上写的对孕妇都安全,这不是不负责任是什么。
我反对阴谋论。有简单的解释,就不用更复杂的,我也不会擅自推断政府要搞什么大的阴谋,或者有人专门搞阴谋要利用新冠和疫苗控制社会或者怎么样,我觉得更有可能的情况,就是腐败,无知自大,和groupthink(这一点已经在这里体现的很明显了)。
2. 关于早治疗的重要性,这里有一篇landmark的论文说的就是早治疗的意义。这个作者Peter A. McCullough是一位内科领域的专家,你在scholar.google.com上搜他的名字,有很多篇citation上千甚至到四五千的论文。据说他是肾病和心血管病领域里citation最高的专家。他也是covid前线的临床医生。
McCullough, Peter A et al. “Pathophysiological Basis and Rationale for Early Outpatient Treatment of SARS-CoV-2 (COVID-19) Infectio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vol. 134,1 (2021): 16-22. doi:10.1016/j.amjmed.2020.07.003
他对疫苗的观点跟我之前发的podcast里面的观点是一样的,特别concerning,他也提到了政府的疫苗副作用报告系统数据库VAERS.GOV的数据,他的很多采访在youtube都被删了。大家可以自己看一下,第一个只有30分钟,但足够颠覆主流的认知。
Dr. Peter McCullough has been the world''''''''''''''''s most prominent and vocal advocate for early outpatient treatment of SARS-CoV-2 (COVID-19) Infection in order to prevent hospitalization and death. On May 19, 2021, I interviewed him about his efforts as a treating physician and researcher. From his unique vantage point, he has observed and documented a PROFOUNDLY DISTURBING POLICY RESPONSE to the pandemic -- a policy response that may prove to be the greatest malpractice and malfeasance in the history of medicine and public health.
Dr. McCullough is an internist, cardiologist, epidemiologist, and Professor of Medicine at Texas A & M College of Medicine, Dallas, TX USA. Since the outset of the pandemic, Dr. McCullough has been a leader in the medical response to the COVID-19 disaster and has published “Pathophysiological Basis and Rationale for Early Outpatient Treatment of SARS-CoV-2 (COVID-19) Infection” the first synthesis of sequenced multidrug treatment of ambulatory patients infected with SARS-CoV-2 i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and subsequently updated in Reviews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He has 40 peer-reviewed publications on the infection and has commented extensively on the medical response to the COVID-19 crisis in TheHill and on FOX NEWS Channel. On November 19, 2020, Dr. McCullough testified in the US Senate Committee on Homeland Security and Governmental Affairs and throughout 2021 in the Texas Senate Committee on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Colorado General Assembly, and New Hampshire Senate concerning many aspects of the pandemic response.
更全的采访在这里
3. 赞同最高的回帖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这位mm说“对一个新事物多讨论肯定是有意义的。但是我看文章看讨论,第一看的是作者的背景和credit。这个Dr.Malone自称是mRNA疫苗的发明者,还不是之一,所以我看了视频开头介绍,他是MD,MS,不是Ph.D.,我就觉得很fishy了,去pubmed查了他的文章,大概89年出版过一篇PNAS的关于mRNA transfection的文章,查遍mRNA疫苗发明者的文章,没看到提过这位博士的名字,搞商业的确实会self promote。”
首先MD和PHD都是正经的博士学位。
第二人家发的文章就是说的这个技术:
R W Malone, P L Felgner, I M Verma. Cationic liposome-mediated RNA transfectio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Aug 1989, 86 (16) 6077-6081; DOI:10.1073/pnas.86.16.6077
这是美国科学院院刊,也是顶级杂志了。他还有一篇co author的在science上的文章,引用将近5000。你这是开玩笑的。诋毁人家?
我说的他是mRNA疫苗技术的发明者,没说是疫苗的发明者。啥都没搞清楚就直接人身攻击,还这么多人点赞,我真是醉了。
心理学里有个现象叫认知失调cognitive dissonance,有兴趣的mm可以查一下是怎么回事。尽量避免cognitive dissonance,尽量避免confirmation bias,是独立思考的重要条件。
4. 有关spike protein的可能的问题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fMjPtDK8evg?showinfo=0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Du2wm5nhTXY?showinfo=0
请大家注意,从头到尾,所有的这些专家和学者,意见都是说可能会有长期的问题,现在的数据让人很担心,应该继续监测继续研究, we don''''''''''''''''t know what we don''''''''''''''''t know. 没有人说肯定有问题。所以也请打了疫苗的mm们不要太担心,毕竟已经打完了,而且也确实有保护效果,继续关注这事的发展就好了。
5. censorship.
很多专家都被禁言,删video,连巴西的政府部门 ministry of health就因为了发了一条推,说不要等,要早治疗,就被suspend了。可笑么。这些big tech不知道间接的害了多少人。
facebook有个“Vaccine Side Effects”的group,有200,000多members。结果说删就被删了。在强国生活过的各位,不觉得这个套路很熟悉么?为什么不让人说话。连有副作用的人私下讨论也不行。
这个已经被封的账号 发的图。图里的数据是CDC的VAERS的数据,openvaers.com可以看可视化的数据。
原帖里说的有关卵巢的图
6. 下面是总结的ivermectin的临床数据(有的反对的帖子里,专门挑一个没有显著效果的研究贴上来,一共有58个研究,专门挑一两个不显著的,完全忽视其他显著的,这是科学态度么?还是对证据视而不见)
这是到目前为止的所有的58个研究的结果,每一行都是一个临床研究,最左边是作者,中间是结果的数据。绿色都是有显著效果的,红色是没有效果或者相反效果的。学过research methods的同学们都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trials里面效果会跟预期的相反,random偶然因素、不可控和混淆变量等等。所以元分析meta analysis比任何单个一个研究结果要更有说服力,因为如果元分析发现很强的效果,那就说明这个药在各种不同的环境、条件、人群里是真的有效果,而不是一次靠偶然random effect而产生的false结果。
上面这个图说明,所有的这些绿色的研究都得到显著治疗效果是因为random chance而不是因为它确实有用的可能性小于1 in a trillion
疫情期间有些研究者的paper还没有来得及经过peer review。下面是其中的peer reviewed的研究的结果
下面是所有的29个randomized control trials的结果
上面这个图说明,所有的这些绿色的研究都得到显著治疗效果是因为random chance的可能性小于0.00001
换句话说就是ivermectin确实有显著效果的概率是大于0.999999。大家自己看够不够有说服力。
有人说为什么这么有用的药其他国家都不用。首先已经有很多国家用了,下面的图里可以看到全球的使用率。另外WHO(大家都知道他们腐败了吧?很多政策耽误了疫情的控制)等官方机构不更新他们的guidelines,这肯定会导致很多国家盲从他们的guidelines没有使用有效的药。
freys 发表于 2021-06-12 01:26
感谢楼主。
自从注意到Bryam Bridle的采访录音被删,我就开始关注这个议题。
正反两边的论文看了很多,基本上说剂量、说小鼠试验不能证明人体、说脏器富集物是lipid和蛋白无关,或者说viral蛋白与疫苗自体复制蛋白不同的都是旁证,完全找不到直接证伪 棘突蛋白代谢问题 的信源。
我本来是来请教有没有明确说清 疫苗后棘突蛋白代谢途径 的信源的。纠结了好几天要不要回国打灭活。看到这个帖觉得基本坚定想法了。
再次感谢楼主。
btw,注意到NIH自从发布19年12月献血样本里发现covid抗体的新闻以后,似乎内部人士很动荡:今早看到新闻是,NIH突然以一个2018年性侵举报的理由调查75位科研人员,并违反先例地停了他们的经费(什么性侵那么多人一起???)。其中还有一位华人T细胞学者被捕,备受折磨。感觉现在的美国医疗防疫学界如同在闹w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