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不让去耶鲁?是本来能去耶鲁当faculty?
feo 发表于 2021-06-07 09:21
我猜yale 博士后吧?如果博后的话,nih和jhu的坑显然更好啊
为啥不让去耶鲁?是本来能去耶鲁当faculty?
feo 发表于 2021-06-07 09:21
我猜yale 博士后吧?如果博后的话,nih和jhu的坑显然更好啊
回复 52楼nycsunshine的帖子进不了投行,凭着统计博士,药厂二十万左右的统计师工作很多很好找,真是一门心思要做学问有点书呆子了。可惜了!
xiangzhi 发表于 2021-06-07 09:55
对啊,nj满地都是药厂,rutgers统计系的博士进药厂太容易了
很有道理。
一般导师看人还是比学生看自己准一些,
他既然导师不推荐他去yale,大概率是觉得他学术圈混不下去。
至于nih,不知道他拿的什么签证,nih一般只发j1,几年下来耽搁了办身份,以后路越走越窄,可能就期满回国了。
一声叹息。
shoppingisfun 发表于 2021-06-07 09:56
他博后去的应该是nih和jhu的联合项目,打算混学术圈的跑去nih镀个金混人脉很正常啊,而且查了下jhu的biostat比yale强多了,你这样空口白牙揣测说导师觉得他学术界混不下去不太好吧!而且rutgers的统计博士,学术界混不下去大不了去药厂,干嘛非要弄去nih
谁能说说美国的导师为什么这么牛,感觉总是卡学生毕业和就业,有读博士和博后的人讲讲吗
mingdrew 发表于 2021-06-07 10:18
你问国内微博吧,在美国的没人觉得,而且都知道学统计的nih博后比yale更好,这说法是国内微博传的,可能根据国内经验编出来的?
哪里声讨了,明明是在讨论。。
lucyliu8587 发表于 2021-06-07 11:13
讨论国内负面新闻在翻墙五眼里就是声讨,就是大不敬
那位拼音id,看到别人问灭活疫苗有效期,都破口大骂的那种
看他的统计phd毕业时间,正好是金融危机过后,那时候别说药厂,即使是有名的那几个学校的program,甚至cro的工作都很难找,没有openning。
phantombamboo 发表于 2021-06-07 11:17
那会儿能进去nih做博后,还有人说是被导师迫害,真是张嘴胡说
在美国导师如果给一封非常negative的推荐信,yale还会要他么?PHD毕业第一份学术界工作,几乎没有有绕过导师推荐信的办法么,尤其是基础学科(我也见过和导师闹翻, 最后一年临时转组到系里面另一个大牛组的,但大牛收留ta因为这个人家里在国内是学阀,大牛中国人怎么都要顾着点,普通人试试)?美国学术界这种黑煤窑小作坊的恶习论坛都讨论过无数轮了。国内现在学美国这种tenure制度,但是美国tenure评不上工业界各种地方还有退路,国内评不上,人快40了,政府机关私企都会嫌弃年纪大,这不就是把人往绝路逼了。。。。
甜甜圈123 发表于 2021-06-07 11:17
你说的情况肯定存在,但估计不是这位rutgers的博士的经历,他毕业那会儿,没有导师大力帮忙,nih的博后不好进去的,09年工作机会,不管是学术界还是业界,都不多
我搞不懂NIH和Yale之争有啥可讨论的。去任何一个机构当postdoc 都是不错的学术路子,和他自己的学术方向也有关。关键是他在苏大和复旦到底经历了什么,有人知道吗?
咸鱼红烧肉 发表于 2021-06-07 11:03
因为总有id非要说他学术不行,说他是在美国被迫害留下的病根
这自白,很明显这人跟一般人不一样,民警问他,你从家里过来的?他回答,从住的地方过来的,语调上重音放在 住的地方 上
一般人跟人对话是这么说话的?分明是从家过来的,他不回答 是的,非要按他自己的说法,从“住的地方”过来的,这么小的细节,都得按他的思维来,可以想象平时跟这人交流得是什么样的
magnoliaceae 发表于 2021-06-07 12:14
每个人都有跟一般人不一样的地方,正常的社会不应该更包容吗?
别瞎传了。
他博士老师是出了名的非常Nice的人,本身的学问也做得非常好。
统计,哪儿来的山头,都是苦巴巴的做学问。
JHU,Yale或者NIH,都是非常好的做薄厚训练的地方。NIH给的工资相对来说高一点,研究氛围更加Flexible更加Supportive。
zhegufei 发表于 2021-06-07 13:04
他博士老板应该是挺帮忙的,09年能进nih做博后,苏州大学解聘以后能去复旦,估计都是博士老板帮忙了,大家不要一提起来中国导师就觉得压榨学生
在这个帖子里面讨论的打不动都是大妈,她们哪里在美国大学呆过啊,只会屁股决定脑袋
NJ橘猫 发表于 2021-06-07 15:00
这里的大妈比你们这些拿着国内学术圈的经验生搬硬套美国,各种泼脏水的强多了
大概是以为自己的母校,总有点人脉关系,比较好混点。好像也是复旦附中的,大概老家也在上海。
jack54321 发表于 2021-06-07 15:22
他老板就是老复旦了,统计届的huaren faculty在国内多多少少还是有人脉的,比纯草根还是强的
连着三个Mid-Term过不了的,然后名校Tenure。估计是张益唐式的人物,靠解决一个大问题一鸣惊人。
建议大家不要入Faculty 坑,这个烂工作需要很高高的天分(IQ,EQ, writing, communication, networking)和极度自律。然后收入也就一般般,还没有时间照顾家庭。想想真的对不起自己的配偶。
借宝地向自己的领导表达一下感谢。
zhegufei 发表于 2021-06-07 15:23
的确是,学术界特别是需要funding的专业,faculty就跟run一个start up一样
他是复旦附的,他父母应该也在复旦工作,会不会和党委书记有世仇?
shengshengman 发表于 2021-06-07 15:54
复旦附是集中招上海优秀高中生的,父母不是复旦的多了去了
很反感动不动就判断别人精神有问题。而且还是道听途说。
他也许是冲动性行为,代价太大了,两个家庭都毁了。
小虎快跑 发表于 2021-06-07 16:15
而且还有一个自称也是复旦数学系毕业的,上来就猜师兄精神病
在苏州大学多好啊,肯定被当成宝,回复旦就。。。不过上海人不愿意去外地啊。
rosemary 发表于 2021-06-07 16:30
苏州大学之前搞了个统计专业的项目,一开始待遇不错,后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人都逼跑完了。
发了AoS也不够tenure?
MountainDu 发表于 2021-06-07 17:17
一篇aos肯定不够
[url]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3739570[/url]
转:
搜了下他的pub。
09年有篇AoS,被引170次。[1]
16年之前在没挂邯郸路某大学的文章不说了。
17年一篇Stat。[2]
19年在顶尖review期刊有篇comment,[3] 一篇Bernoulli。[4]
20年一篇EJS。[5]
文章虽然不多,但质量非常扎实。一个值得注意的点是他的文章除了和博导合作几乎都是自己一个写的,由此可见...
----------------------
会不会PAPAER没有写领导名字, 就被。。。?
tomchu1990 发表于 2021-06-07 21:49
single author的paper,挺难得的,看来是个踏实做学问的
这个是真懂门道的
fishandtree 发表于 2021-06-08 01:34
看了知乎,国内是怎么把本来保护学者的tenure制度玩成逼迫压榨青年教师内卷的工具的?tenure制度在欧美也不少年了,从来没听说过这么耸人听闻的搞法
回复 1楼ychuaye的帖子
知乎上的对于此事的讨论,有很多国内高校“特聘教授(研究员)”的一手信息,版上要海龟高校可以看看。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3739570
转一个有深度的知乎回帖:
作者:匿名用户
我作为过来人(做过学术临时工【曾在某南方某大学做过预聘教授】,制定过临时工管理制度【作为临时工唯一一位任职校人事工作委员会】,如今已经是正式编内老师【在某985任副院长】,所以匿名),回答几句。
一,关于国内高校山寨的预聘长聘制
已经有很多文章讨论,知乎有专贴,废话不多说,一句话:这就是某些校长们的私心,希望用论文冲国际排行榜。
这和地方经济GDP一样,暴力拆迁会死人,地方官不管那么多。论文冲量本身就是薛定谔式的任务,但是他们也不会认为这有什么不妥。中国人口红利永远在那里。独生子女海归一大把,你不来,也总有人来。这就是海归的内卷。
如今好一点的大学,都这么干,这就和前些年学术刊物收版面费一样,当权者集体形成了共识,作为被统治者,你要么屈服,要么滚蛋,人家为你改制度?想得美。
二,再说编内和编外的差异
中国大学是公立大学,老师都是给编制的,和军人一样,所以传统意义上的老师连医保、社保都没有,是退休制加公费医疗。
编制多少,是教育部、教育厅统筹安排的结果,这是国家拨款养着的。比方说,某些学校国家只需要你是一个普通大学,每年就给你这么多编制,单靠国家给的编制,想要搞出许多论文冲榜,很难,所以只有学校自己掏钱养论文枪手。
这就好比日军不够,伪军来凑,实在不行还有还乡团与民团,先趟地雷阵的,肯定是民团伪军兄弟。论功行赏,当然轮不到他们。
插一句:我们要知道中国大学的钱哪来的?
1。国家拨款(这个想都别想养多余人)
2。双一流补充经费(这个钱很难花,养人也难)
3。地方财政配套(这个钱能用,但是基本上养人不够,特别像中大深大复旦那种疯狂的搞法,青年研究员动辄几百几千人)
4。学校自己找的外财(校友捐赠/附属医院/校办企业等等,这个比较多,也好用,但是国家有个政策,校属企业脱钩【小弟是这个政策的起草人之一】)可见今后中国大学再想养太多闲人,难了。
三,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养人很贵,把一个大学老师养到死,是天价。目前多数学校准备的钱,就是校长的一个任期(所谓3+3),校长任期内OK了,泰晤士、软科冲上TOP多少了,就行了。校长退下来后,这笔钱很可能就断了。而且一旦校属企业脱钩,临时工们断薪,是迟早的事情,特别南方某大学搞一个校区养活临时工的,等着变奥斯维辛吧。
问:那老师们怎么办?
答:找个理由解聘呗。
所以后面还有暴雷的时候。
四,再说收入
这些预聘长聘的老师,学校公布的薪酬,其实是用人成本。
扣除五险一金甚至办公室租赁费,到手的,还不如编内老师。
多数老师都是吃哑巴亏,知识分子要面子,所以年年有人入坑。
有的临时工老师,连工会福利都没有(很多丫连档案都不转!工会都没你的份儿)
我在前东家工作的时候,院长心善,校工会发月饼粽子之类,院长偷偷用自己的钱买一份放在里面,让办公室主任和着大家的一起给我,说不能让老师冷了心。院长退了之后,新任院长就不买了,说丫爱干不干,臭毛病不惯着。我忽然发现全院发月饼粽子没我的,再一问,是这么个情况。
五,再说说临时工命运
很多回国的临时工,都是80后。
偏偏遇上自己的院长,是70后教授,
这些教授院长,多是当年高校扩招留下来的一些不学无术之徒(本科毕业留校的老师),但他们掌控了权力。
比方说,我一个朋友所在单位的院长,就是一个大专毕业升本科的辅导员(自考本科+研究生毕业留校,自考前开过馆子当过导游卖过水泥黄沙),扩招时趁机会读的在职博士(校团委系统),混的处级干部官场(做过校工会副主席),最后靠四级职员转的正教授(书记兼院长),论文都是一群人署名,最终还能帽子头衔两不误(校特聘教授)。
这样一糙逼,居然管着十几个常青藤海归。
下面的人不服,这逼也不可能善待这些人。
听说闹过两次,但无果而终。
但愿这位院长能寿终正寝。
另外还有一点,大量的临时工,都是海归。
中国的学术界,是一个裙带关系导向型的官场,多数时候,院长是自己导师,副院长是自己师兄,某个学院就是某家军,这种情况太多了。
海归的裙带在哪里?人家团结起来不吃你吃谁?更何况你没有编制,打你就像打稻草人。
多数海归,其实在人事处领导面前低三下四,随便一个秘书就可以呵斥你,为何?你没有编制,人事部门解聘你就像解聘一个食堂阿姨一样容易。
而且,临时工档案不受人事权管控。也就是说,评不了职称。
且不说前东家的文章现东家不算,就说这满天飞的青年研究员和特聘研究员,有个屁用啊,退休之后连干部身份都没有,学校买福利房都轮不到你。
再插一句:很多国内学术期刊,一看是啥特聘研究员的论文,直接拒,黑心一点的像图情档杂志,收取高额版面费。知道你等着米下锅。
不要说干部身份不重要,不要说改制啥的,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不允许有私立大学,你就说这干部身份重要不重要?说不重要的,你自觉把四史学习一遍。人可以无知,但不能没有基本的政治判断力。
最惨的一种人,是北上广深买了房子,学的又是小众学科的海归,跳槽?清北复交或专业大学之外,没有学校没有学科要你(比如说宗教、超算、法医学、科技考古、草业科学、人类学等等,能接受你的学校就那么多),而且出成果也没有那么容易。卖房子?二手限购,你得一直还房贷,等到有人接盘不知道猴年马月。
所以就算每天被人事处+院长爆菊,你也得忍着哭着咬着牙干着。
不是你不想走,是你没有走的资本。
六,最后小心翼翼说一下复旦杀人案。
这是一次极端的抗争。
姜老师的行为,极不可取,绳之以法也是咎由自取。
但是,这个事情也希望给国内那些冲排名的大学一点教训:
少年不可欺。
出来混,是要还的。
在一个被四处卡脖子的时代,对于愿意回国的知识分子,若不能待之以高宾,将其用在实处,而是搞成某校长冲排名的棋子、炮灰,这是对一个大时代的玷污,也是对民族的不负责任。
因此,
对于这种恶法的始作俑者,当终身追责!
A2DAN 发表于 2021-06-08 01:00
我十年前phd毕业的时候,那时候国内大学特别积极从美国招人,我妈当时还挺心动,跟她在国内某top大学当系主任的好朋友一聊,人家直接说,这些招来都不在编制内,没有保障。当时年少无知,还很诧异,这年头还有人在乎编制?看来是我天真了。当然,我也没打算海归国内大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