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昨天刚在另一个帖子里说过国内高校是怎么疯狂内卷的,今天就出事了。
现在新进去的都是这种飞升疾走,3+3考核,985高校基本上拿到四青帽子才可能留吧,很难很难的,大部分都要走人。
稍微差一点的学校不需要拿帽子,但是实验室硬件也不行,学生也差,教学任务也重,然后考核的时候学校会把你和新来找工作的海归的简历拿来PK,当然一般都是比不过的,所以一样要走人。
下家?谁管你下家啊,中国不缺人。。。这个模式说白了就是花点钱买你六年的文章,愿赌服输。
唉,昨天刚在另一个帖子里说过国内高校是怎么疯狂内卷的,今天就出事了。
现在新进去的都是这种飞升疾走,3+3考核,985高校基本上拿到四青帽子才可能留吧,很难很难的,大部分都要走人。
稍微差一点的学校不需要拿帽子,但是实验室硬件也不行,学生也差,教学任务也重,然后考核的时候学校会把你和新来找工作的海归的简历拿来PK,当然一般都是比不过的,所以一样要走人。
下家?谁管你下家啊,中国不缺人。。。这个模式说白了就是花点钱买你六年的文章,愿赌服输。
因为国内的博士实在是太水了, 都被关系户占领了, 只能靠海龟出文章, 所以拼命压榨
cannie 发表于 2021-06-07 10:06
火坑专业现在国内水平高的博士也不少,所以内卷的非常狠,光靠海归其实还卷不到这个程度
这个倒不至于。说实话很多高校签合同时候就会量化成果,比如什么分区的文章要发多少篇,多大的funding要申请到几个,几个青帽子,很多要求一开始看不可能做到的,人基本呆一两年就会换要求低一点的学校。一根磕到黑的,也是狠人
甜甜圈123 发表于 2021-06-07 11:32
愿意跟你明码标价量化考核标准的都是很良心的地方了,黑一点的直接PK几个人留一个,再黑一点的让你和新来找工作手里一把大文章的海归千老PK。国内高校这两年内卷的疯狂程度一年一个新台阶,和美国AP评tenure根本不是一回事
国内很多大学搞的tenure制度都是李鸿章的洋务运动那一套。明着的规章制度是抄下来了,但很多隐形规则就看不到了。tenure制度背后有很多规则会赋予同行评议很大的权力来评价学术能力,但同时又有制度来防范院系利用同行评议来搞腐败。譬如大学都会提供申述途径,甚至还给你提供律师来告学校。其目的就是如果当事人对结果有不满,尽量让内部人士来帮助当事人解决这种不满。譬如tenure过程中是否有程序错误,如果有,学校会有专门机构来帮助当事人来纠正结果,而不是让当事人拿着这些证据到外面找律师来告学校。有了这些渠道,院系这些下层实权机构也就不能为所欲为。
karenmxm 发表于 2021-06-07 14:38
国内新体制的问题说白了还是淘汰率太高,十几个萝卜进去抢一个坑,啥规章制度也没用。美国内卷的是找AP这一步,找到了就好很多。国内高校又想要这些人的文章,又没编制给他们,只能这么养蛊。
根据我朋友的经历,国内的非升即走类似于美国的tenure评审,应该有类似评审委员会的小组评估,好像评审材料是公开的。我有朋友没有通过评审,学校给她转岗,居然工资更高,但感觉待遇有所下降。
美国没有通过tenure-track也非常凄惨。我有朋友因为各种原因没有通过三个不同学校的tenure评审,他运气好,找到了第四个牛校的tenure-track,最后过了。
春风过驴耳 发表于 2021-06-07 14:58
tenure没过的在哪都很惨,问题是根本就没有那么多坑,为什么要招那么多萝卜进来?美国大学好像没有招进来十几个同方向的AP让他们竞争一个tenure位置吧?
藤校很多都这样啊 但是好在他们哈佛拿不到换个地方一般就行了
i机器人 发表于 2021-06-07 15:33
从来没听说哪个藤校是十几个AP竞争一个tenure的,这么搞光startup就要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