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近日,英国资深经济专家安东尼·罗利在香港知名国际媒体《南华早报》上刊载了一篇文章,该文章的标题就是:西方应感谢中国推动其经济增长,并借鉴中国经验,而不是无端抹黑。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美国和欧洲自称“愈发感受到来自中国的压力”。然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西方国家并未对中国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贡献表示感谢,反而采取了更多制裁和打压的措施。
专家称,这一现象不仅仅暴露了西方在面对竞争时的脆弱性,也反映了他们在政策转变上的矛盾。
中国的崛起引发西方对市场调控的重新思考
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和欧洲,一直以市场导向的发展模式为荣,将私人资本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然而,随着中国的经济成就不断扩大,西方逐渐意识到,仅仅依靠市场调节不足以应对当前全球竞争的复杂性。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帮助了许多国家改善基础设施,也让西方国家看到了其自身基础设施老旧的问题,促使他们开始反思如何更好地规划经济发展。
...
...
西方国家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如何平衡市场自由与国家干预。长久以来,西方一直视国家干预为一种负担,认为政府的过多介入会抑制创新和竞争。
然而,事实证明,过于依赖市场自由,尤其是在全球化时代,可能导致国家失去对关键领域的控制。
一个典型例子就是西方的基础设施建设。在美国和欧洲,老旧的基础设施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但由于长期依赖私人资本,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显得严重不足。
相比之下,中国通过国家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迅速改善了国内的交通、能源等关键领域,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增长。这一现实使得西方不得不重新审视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中国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建立在一系列长远规划和灵活政策的基础上。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不断调整经济政策,使其更加符合国内外环境的变化。
国家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提供资金支持,还通过政策引导,确保经济发展方向的稳定性。
...
UQ
Anthony Rowley
Anthony Rowley is a veteran journalist specialising in Asian economic and financial affairs. He was formerly Business Editor and International Finance Editor of the Hong Kong-based 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 and worked earlier on The Times newspaper in Lo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