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直在做功课,华人学堂淘出不少宝来呢,包括英语的发音,词汇,写作各个方面。 这里发个抛砖引玉的帖子,说说我学英语的一些方法,不免有雷同的地方。国内上大学就不说了,聊聊来美的三年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3 15:16:52编辑过]
这几天一直在做功课,华人学堂淘出不少宝来呢,包括英语的发音,词汇,写作各个方面。 这里发个抛砖引玉的帖子,说说我学英语的一些方法,不免有雷同的地方。国内上大学就不说了,聊聊来美的三年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3 15:16:52编辑过]
在国内听的学的都是标准的美国普通话,来了以后才感受到各种方言的冲击。这里南方音很重,学校还好了,刚来的时候听不太懂黑人和本地人说什么,而且中国朋友比较多,有时候也没有必要说英语。在家呆的时候就看电视,打开字幕,拿个小本子记单词和句子,看人家是怎么用的。通常是记下单词拼写,猜意思,节目完了以后再查字典。第二天复习,时不时翻翻以前记的,但是练习的机会很少。后来就四处作义工,小本子也带在身边,听到个生词或者好句就写下来。学校有几位教中文的老师,找到他们的联系方式,发信问有没有美国学生想练习汉语的,就这样认识了前文提到的那位老太太,成为语言伙伴。刚开始的时候还很正规,半个小时的中文,半个小时的英语。两次以后就变成她领我去超市,去一些家庭俱乐部,参加她们家的各种节日庆祝,现在就成常客了。我们喜欢Toastmaster meeting以后一起吃早餐,有次她老父亲也在,老人家竟然说你一点都不像外国人,自己都楞了。后来同事也给过同样的评价。他们不把你当外人看的话,工作起来就容易多了。所以在国外生存,文化关和语言关一样重要。需要说明的是,本姑娘很爱国的,颇以自己是中国人自豪,所以和老外交往的时候总是注意自己和中国人的形象,时不时给他们灌输一下中国的文化和国粹。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坚决不能崇洋媚外,连自己母亲都看不起的人是没有资格活在这个世上的。自己人面前翘尾巴,老美眼前点头哈腰的中国人也见过不少,鄙视~~~扯远了。
在有了积累词汇/句型的小本子,找语言伙伴以及多了解美国文化的基础上,最重要的是练习。我们刚来的时候和一个韩国帅哥住在一起,呵呵,英语是我们三个唯一可以交流的桥梁。说白了,英语汉语不都是说话嘛,那个时候早上起来就是用英语思维。如果韩国人在的话,我和老工之间也说英语,尊重别人。美国老太太评价说他的英语那个时候比现在好,因为天天讲。他们组里一半是中国人,现在难得有机会说英语,和我只能说家乡话(初中同学,认识的时候就是家乡话,和他说普通话太别扭)。所以如果找室友的话,不妨招个外国人,不仅可以练习英语,而且可以多了解异国的文化和美食。呵呵,那时候两个男孩一回来就直冲厨房,像做实验一样做饭。
一个人开车的时候,我总是打开收音机,大声模仿,不管里面说什么,也不管对不对,虽然不是同声翻译,最起码可以感受一下人家的语调和发音。工作了一天,大声发泄一下据说对身体也有好处,呵呵。以前编过英语歌曲的书,所以大部分老歌自己也会哼,一个人在车里的时候就大声跟着唱,好在没有听众~~~这样有助于元音和略音。劳工送了个MP3,有空自己还录一些东东,一遍一遍的放,拿出纸和笔,争取听写下来。然后录自己的发音,和原来的对比找出异同。看论坛中好多姐妹都有ipod,听歌的时候可以跟着唱,还可以录一些东西学英语,要让ipod物尽其用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4 12:49:09编辑过]
写作方面,先要掌握基本句型,进而了解各种文体,然后润色。基本句型大家都没什么问题吧,在此略。文体很重要,不同的学科要求也不一样。我朋友北外高材生考托福作文竟然没有过;和系里一位英语老师一起去考托福,他的作文分也很低。长篇大论写多了,不一定擅长短小精干的三段文呢,所以一定要拿本学科的做范文。我刚读书的时候花在写作业上的时间很多,就是抓不住重点。后来想了个办法,我们都是把作业post到网上,同班同学可以互相看的。我专门看那几个老师夸写得好的同学的习作,分析他们的思路,结构,以及措辞。再后来觉得他们也不过如此,就转而分析要读的名家文章,如何开头,论述,结尾。后来渐渐积累了一些东东,到了第二学期有些收放自如,进而游刃有余了。毕业论文是strategic plan, 没接触过这种文体,就到图书馆找书看,俗称恶补,记笔记的时候归类。Word有个同义词的功能,把鼠标放在这个单词上,right click, synonyms,就可以看到同义词,这样可以避免单一和重复。 现在工作中需要写一些新闻报道和广告词,最近正在努力学习这方面的东东,还请有经验的jms指点一二。
先写这么多吧,以后想起来的再补。
Copy from my previous post
强烈推荐各位参加toastmasters international (http://www.toastmasters.org/) 。 我所在的club每两个星期聚一次,大家各有分工:
1 toastmasters (会议主持人)
2 speaker: 有点像我们做的presentation, 时间根据你的manual来定。 新会员要做10 speeches 才能成为competent toastmaster, 这个国际性的组织还会发给你证书,应你的要求还会给你的employer寄封信之类的。中国也有,呵呵,很多这里的雇主看重这个的。记得参加career fair的时候很多recruiter看了我的简历问我参加了多长时间,等等。对理科生也一样, toastmaster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你的public speaking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3 evaluator: 我们平常做的presentation多了,但是很少有人给你反馈的。比如说这次我做speaker,club里的一个成员就是我的evalutor. 他的任务就是发现优/缺点,非常仔细的看我有没有和听众进行eye contact, 有没有什么身体乱晃,抓耳挠腮,手脚不知道放那里等等不自然的表现,还有我的演讲是不是切题,逻辑如何,是否获得听众共鸣,etc.
4 grammarian: 每次开会结束的时候grammarian汇报一下各位的语病,单词发音,等等。呵呵,不听不知道,我们学校校长5分钟的演讲竟然有239个uh, and, so, and uh。现在本姑娘去听讲座喜欢数uh, 自己惯的毛病
。
5 table topics master: 这个最具有挑战性。Table topics master of the meeting事先准备三到四个问题,开会的时候随意挑人,即兴演讲。有时限的阿,最少1分钟,最多2分半/3分钟。否则你就没有资格参加最优秀table topics的评选了。
6 还有一些其他的职位,joke master, word of the day, etc. 每次会议还要评出最佳演讲,最佳评委和最佳即席演讲。呵呵,没有什么物质奖励,精神鼓舞一下。会议结束前确定下一次会议每个人的角色。
7 每个club有自己的主席,副主席,PR, etc. 还应该有自己的网页,可是我所在的就没有,本菜鸟正打算毛遂自荐做一个呢。
Toastmasters international的主页上有find a club, 只要输入你的邮编就可以了
八一个,水蓝mm是不是四川人啊?我认识三个四川的女孩子来美国三四年,讲话基本上都没有口音,语感很好,当然平时也是比较勤于练习的那种。我在纳闷说是不是四川方言和英语有什么相通之处呢?
劳工巴不得我是四川人呢,这家伙越辣吃得越高兴。
Toastmaster 以前月费是3刀,我们是半年交一次。最近好像涨了,上次club帮我们把差额补上了,所以不太清楚具体钱数。华人有个mm还是某个club的主席呢,呵呵。
应该没问题吧。我们club里面就有从其他地方转过来的,还有人同时参加几个俱乐部的。
保险一点,mm可以问问你那里管事的
水蓝说的是蝴蝶结?
她好久没有出现了
呵呵,不愧是杉杉~~~
这个么,我以前在国内编辑过一些英语写作方面的书,到了这边就没留意过。
杉杉有没有明确的目标,比如目前的情况以及想提高到什么水平?我认识英语系几位教写作的老师,近水楼台,正好去咨询一下。
参加toastmaster club有没有门槛的阿。要不要先面试阿什么了的呢?我英语很broken,能参加么?
没有什么限制的,巴不得人越多越好呢,我们club的首要目标就是发展壮大 mm只需要找到你那里的club, 到时候去做客就好了。
其实这个toastmaster 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大家练习在公众面前演讲以及怎么和人交流,虽然进去的时候水平不同,但是大家都很友好,互利互助,气氛很不错。mm如果觉得自己“英语很broken”, 不妨事先找些英语问候的句子练习练习,到开会的时候就不会那么紧张,刚开始可能有点像背诵,一会儿就好了。我们这儿一位退休的法语老师,前主席,开会之前都会根据每个人的特点事先考虑一下如何打招呼,聊什么,让我很佩服,人家可是大师级人物呢,每次他做演讲我们都不去争那个最佳了。真的是学无止境阿。
看看这个,至少适用于我们专业:http://www.mla.org/style
For an authoritative explanation of MLA style, see the MLA Handbook for Writers of Research Papers (for high school and undergraduate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MLA Style Manual and Guide to Scholarly Publishing (for graduate students, scholars, and professional writers). Please also see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about MLA style.
The style recommended by the association for preparing scholarly manuscripts and student research papers concerns itself with the mechanics of writing, such as punctuation, quotation, and documentation of sources. MLA style has been widely adopted by schools, academic departments, and instructors for nearly half a century.
MLA guidelines are also currently used by over 125 scholarly and literary journals, newsletters, and magazines with circulations over one thousand; by hundreds of smaller periodicals; and by many university and commercial presses. MLA style is commonly followed not only in the United States but in Canada and other countries as well; Japanese translations of the MLA Handbook for Writers of Research Papers appeared in 1980, 1984, and 1988, and a Chinese translation was published in 1990.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7 18:48:34编辑过]
水蓝MM,我输入zipcode以后发现在我们这附近有上百个toastmaster club. 这些club是都有固定主题的还是什么话题都说? 如果到处都差不多,我就找个近点的去了.
另外主页上介绍每次聚会大概一个小时,那有没有足够的机会给每个人? 多谢啊~~~
应该都一样的吧,可能每次的主题不同。mm可以先去做guest, 多看几个。相信每个club都会热情邀你入会,到时候mm可要沉得住气,找到离你家最近,整体最好(管理,活动时间,etc),构成多样化(单一的学生也不好,大多数老年人也不好,能找到你的同行最好了,呵呵)的再加入。
如果安排得好,一个小时足够了。speech一般是五到七分钟,table topic 一般不超过两分钟,evaluation也是要控制在2-3分钟。所以这个mm不用担心。反正角色都是轮着坐嘛。
I also go to Toastmaster club every week. It helps in polishing public speaking skills.
Hanging out with Americans also help a lot. I use to work mainly with Korean and Indian labmates when I was in the gradaute school and didn't feel much improvement in terms of speaking. I later worked on projects with Americans and hanged out with them more. It made a big difference in my speaking which helped a lot in my job interview later on.
找个老美去逛街也不错啊。我和几个死党似的朋友经常一起逛Mall。她们开车太马虎了,又是唱,又是摇头摆尾,根本不看路,把我吓得。不过认真起来,人家还跟我讲耶稣呢,谈一些人生的感触。逛街的时候看她们挑来拣去的,很好笑,也学了不少淘货的技巧,呵呵。
今天又发掘了个逛街对象,人家可是我的健身教练呢,给了她一张VS 香水的coupon,说好周末去。
?? Just log in, I think.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编辑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