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回复
查看:70884|回复:417
  • 1
When you buy via links in posts, huaren.us may earn a commission
Advertisement

一提林徽因,林粉们就要拿冰心来比衬。既然如此,就来了解一下真正的冰心吧。

头像
0操作1 #
头像
1 #
0
17-04-02 20:16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不感兴趣
我是来看热闹的
头像
10操作2 #
头像
2 #
10
17-04-02 22:06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见字如面》是由实力文化联合黑龙江卫视、环球网以及腾讯视频共同制作的文化节目。是国内首档也是全屏唯一一档季播型书信朗读节目,由成功制作了《中国汉字听写 《见字如面》蒋勤勤 读的“林徽因16岁时写给徐志摩的分手信”,出自展家骐与张方晦合著的《飞去的诗人——徐志摩传记小说》,1988年黄河文艺出版社出版。 陈学勇教授考证过此信不靠谱,该小说编造的书信不止这一封,学界没人当真, 专业的林徽因集、徐志摩集、林传、徐传均未收录这些“信”。信的版权属于小说作者展家骐与张方晦。《见字如面》见的是谁的字都不清不楚,谈何“打开历史”。 小说作者明说自己写的是小说,杜撰的书信并没有刻意模拟20年代初的白话文,就是80年代的文风,许子东教授和杨雨教授真看不出来吗?《见字如面》若不知书信出处?怎么付的版费? ' 小说虚拟本题中之意。作为一档“文化节目”,书信的真伪关乎《见字如面》的定位: 1、若只读真实书信,是与历史文化有关的节目,嘉宾借书信评的论的是历史上现实中的人事。 2、如果只读作家虚拟的书信,是文学节目,嘉宾应点评假信作者及其文学创作的得失。 3、书信不分真假一起上,就是朗诵表演节目,应该点评演员的演绎水平而不是书信的内容。 无论定位于那种节目 ,都应该说明现实中书信的作者。把假信当真信传播,侵犯了原创作者的署名权,这是法定永远属于作者的权益,不随版权转移的。把虚拟的文字在现实中加诸真人身上,再评头论足,属于八卦妄议,也可能涉嫌造谣传谣。 正式出版的林徽因本人书信不少,剧组一封都看不上,偏看中小说里的假信,因为假的才合乎大众口味,有收视率。——想兼顾节目的“文化档次”和收视率,以假当真只会鸡飞蛋打。
Advertisement
发帖回复
查看:70884|回复:417
  • 1
Advertisement
打开收藏板块打开个人中心
边缘侧滑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