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福》
1.你学到了什么?
这本书挺有名,朋友里看过或者谈论的却很少。原因之一大概是它漫长琐碎充满挣扎痛苦的个人描述。如同小说本身一样,很多年里,充满挣扎痛苦的还看了三遍。在字里行间,页里页外,都是成长的痛苦,偶有的喜悦往往也是稍纵即逝,学到的东西,很难清晰的总结概括出来,也许是还没完全看明白,也许就是这本书的魅力。非要总结一下的话,我觉得书末最后一段非常self-explantory,也是最打动我的,读来感受一下:
“圣者克利斯朵夫渡过了河。他在逆流中走了整整的一夜。现在他结实的身体象一块岩石一般矗立在水面上,左肩上扛着一个娇弱而沉重的孩子。圣者克利斯朵夫倚在一株拔起的松树上;松树屈曲了,他的脊骨也屈曲了。那些看着他出发的人都说他渡不过的。他们长时间的嘲弄他,笑他。随后,黑夜来了。他们厌倦了。此刻克利斯朵夫已经走得那么远,再也听不见留在岸上的人的叫喊。在激流澎湃中,他只听见孩子的平静的声音,——他用小手抓着巨人额上的一绺头发,嘴里老喊着:“ 走罢!”——他便走着,伛着背,眼睛向着前面,老望着黑洞洞的对岸,削壁慢慢的显出白色来了。
早祷的钟声突然响了,无数的钟声一下子都惊醒了。天又黎明!黑沉沉的危崖后面,看不见的太阳在金色的天空升起。快要倒下来的克利斯朵夫终于到了彼岸。于是他对孩子说:
“咱们到了!唉,你多重啊!孩子,你究竟是谁呢?”
孩子回答说:
“我是即将来到的日子。”
2.你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
最早看这本书是在大学图书馆里,那时年轻人的迷茫,在书里莫名的得到了共鸣。这些年一路以来,如同多数普通人一样的摸爬滚打,失落彷徨,庆幸的是每次关头的转折,多少都能找到克里斯朵夫的影子。
3.运用后有什么效果?
如今普通的活着,并且时时期待着即将到来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