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回复
查看:2568|回复:56
When you buy via links in posts, huaren.us may earn a commission
Advertisement

净空法师: 现在有个误会,说中国自古以来是重男轻女,轻视女性。那是错的。女比男更重要。只有中国人懂得,自古以来教女比教

头像
0操作1 #
头像
1 #
0
13-10-01 14:45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不感兴趣
净空法师: 现在有个误会,说中国自古以来是重男轻女,轻视女性。那是错的。女比男更重要。只有中国人懂得,自古以来教女比教

摘自净空法师《净土大经科注》第75集 2011年12月11日讲于香港


 


“坏诸欲堑。”



 “堑”是护城河。我们中国人讲七情五欲。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末后那个“欲”,就是五欲。五欲是财、色、名、食、睡,谁不贪爱呢?那么这是人在一生当中是离不开的。所以古人对这件事情,生活离不开,但是防范要严格,定下些制度,不能违约。守住制约,不能够违约,这是最健康的。不能让他过分的,有节度的。那么现在这个节制没有了,爱欲泛滥了,造成今天的社会的动乱。



  古时候的法律说实在讲它简单,它真管用。现在的法令那么细,一般无知、弱势的群众不能不遵守,聪明、刁滑的都钻法律的漏洞。所以,法律给谁定的?都给老实人定的。法律有问题。这桩事情中国古人知道,法是国家治国的根本,国家不能没有法律。但是,人是法制源也,人要是好人,他就守法;不好的人,他就去钻法律的漏洞,去犯法,犯法你还抓不到他毛病,真高明!所以,中国自古以来,无论是齐家治国,头一桩大事情,就是把人教好。



  怎么教好?这人懂得伦理。伦理是什么?人与人的关系。人到这个世间来,绝对不能独立生存,独大、独荣,那都不是好事,那是祸根。人一定要懂得人与人互助合作的关系,他是群体的关系,依众靠众。整个地球也是这种关系,地球上这么多物种,大家都能够互相依靠才能够生存,一个物种消失了,会牵涉一大片。它不是一个的问题,它是相互的问题。今天自然环境被破坏,惹出很多祸害这都是我们不了解这个道理,粗心大意,不知道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我们共存、共荣,没有独大、独荣,没有这种道理。懂得这个道理,人起心动念会为别人想,不是光为自己想,他的事业才能够长久,才能够繁荣、茂盛。



  西方人的思维,就现在讲经营工商企业,现在西方人思维走到末路了,问题出来了,经营很大的公司后来会倒闭。中国古代讲这个道理的时候讲的很严格,一个事业千年万世。中国人喜欢老字号,这家店开了几百年了,子子孙孙经营这个行业不会失败。这古时候讲“家业”,都不是短时间的,是长时间的。中国人盖一栋房子,标准是使用三百年。如果这个房子不能使用三百年,是偷工减料,这个建筑是失败的。中国人做一张桌子、一张椅子,使用标准是一百年。外国人不是这样的,外国人粗粗合并一下,使用几天就重建了,他没有使用久远的思考。一生不知道换多少房子,中国哪有到处换,老家!



  在外边生活几十年,最后回老家。老家永远不会变,老家是一个人永远的保障。你在外边遇到困难了,家庭支持你。老家是最可靠、最信任的。所以,个人无论在哪一方面工作,一定是照顾老家,荣宗耀祖,所以它是群体,他决定不能忘本。所以,生活方方面面都有节制,都不能过分,一定要守礼、守规矩,没有一样不节制的。对于女色节制是更严格。



  中国古时候对于教育,教儿、教女,教女特别严格,比教儿子严格好多倍,为什么?这里头道理深。女孩子教好了,你的家就好,你族就好,你的国家就好,为什么?她负起责任来教育下一代。从前儿女第一代的老师是母亲。有的母亲不认识字,但她会教你做人。他教你孝亲,教你尊师,教你友爱兄弟,人从小做好了,人一辈子都不会做坏事,都不会有恶念对人,你说这个社会多祥和。所以,女子比男子就更重要了。



  “五伦”里头“夫妇有别”,男女结成夫妇,这就组成家。“别”就是有不同的任务。组成一个家庭了,当然第一个是经济生活,赚钱养家,这是男子的本分事情。在家里相夫教子,这是女人本分的工作,这个工作比男人工作要重,这个工作比男人的工作要伟大,这一定要知道的,为什么?你家的后代、传宗接代,没有妇女的话你家这一代就断掉了,那是最凄惨的。千、万年前老祖宗一代一代相传,到你这一代没有了,你能对得起祖宗吗?古时候男子,你能不敬妻子吗?你能够不爱妻子吗?她是你家里头命脉的主持人,这关系多大!圣贤从哪来出来的?母亲教的。所以,教女比教男重要。女子在中国社会是有崇高地位的,跟外国是不一样的。现在讲封建,都把抹杀掉了,真叫冤枉啊!怎么能对得起古人呢,对不起祖宗!你不了解状况。如果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那种恭敬之心悠然而起,不能不佩服啊,他们想得太周到了。所以,他们定的理念、方法用在千年万世都不能改变,改变就出麻烦。现在社会搞成这样子,就是把祖宗东西全都丢掉了。新的东西有没有?没有。全是学的外国皮毛,外国也没有真东西。外国现在麻烦也来了,想到中国找东西,想到印度找东西。我们中国自己有,不要了,麻烦出来了。外国人知道中国东西能够救全世界,英国汤恩比说的,他晓得,我们自己不知道。

头像
0操作2 #
头像
2 #
0
13-10-01 14:46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老祖宗东西是保存下来了,典籍到现在还没有消失,还存在,没人念了。文字,是文化重要承传的一个工具,中国文字在全世界确实有它的特性,在全世界找不到像中国的文字。中国文字是智慧的符号,他造字的时候就有非常谨慎、严密的规矩,叫“六书”,六个大原则,不是随便造出来的。符号画出来,你虽然不认识它,你不知道念什么声音,可是你看能想到它的意思,智慧的符号,这外国文字里头没有的。你看篆字里头一个“山”,一看就懂懂它的意思;用的“水”,看着就像水在流动。你看到这个样子,就能想到它是什么东西、什么意思,这外国文字里头看不出来。有了基础之后特别是会意,很深的意思,很简单的符号就能把它显示出来。



  我在学佛没多久的时候,在台中跟李老师学佛,在台中有个朋友,我出家后住在台北,他住在台中,这个人姓焦,焦国宝,这个人不知道现在在不在了,他写一封信来告诉我他想结婚,征求我的看法。我用明信片写了一个“婚”字寄给他,听说他接到之后他就不结婚了。那“婚”是什么?一边是“女”,一边是“昏”,见到女人就昏了。就这个意思,他不昏他怎么会结婚呢!昏了他就结婚了,这是会意。他有没有真的把我的意思看对了?不是,他只懂得一半,另一半是“见婚而不昏”,常常提醒那不能昏,那就对了。祖宗不是不叫你结婚,不结婚传宗接代怎么办?夫妻相聚在一起不能昏,一昏就完了。它的字的意思好深,这在外国文字里找不到。所以,它是智慧的符号,不能改变,一改变意思完全没有了。



  中国文言文,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文言是什么意思?老祖宗知道言语会改变,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言语,不相同。我们小时候口头说的话现在人不懂,现在小孩讲的话我听不懂,这就是语音有变更,但是文言永远不变。所以,用文言文写的文章,千万年后看到跟当面谈话一样,这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这是老祖宗想到的。语言会改变,我要找一个永远不变的方法,把智慧、把经验、把理念传给后人,这发明了文言文。言简意赅,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如果“语”跟“言”是统一的,一百年、两百年之后就看不懂了,就不知道文字是什么意思了,像古希腊文,有极少数的考古学家还未必能完全了解。经典在世世代代在改写,改写跟原来 一样不一样?不一样。这外国宗教经典,现在流通的本子跟古时候流通的本子不一样,改了,不改看不懂,所以变质了。只有中国经典永远不改,所以文言文比什么都重要了。



  文言文在八十年前还是亚洲统一的文字,日本人学,韩国人学,越南人学,东南亚还有很多人都学。我们讲话不懂,写字都懂,因为他都学文言文,都念中国书的,所以是在亚洲的文字。他为什么要学?直接学习中国传统的文化,通过翻译的,意思就变了。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3 #
头像
3 #
0
13-10-01 14:52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摘自净空法师《净土大经科注》第430集  2013年9月8日讲于香港


 


中国古代社会为什么取得安和利乐、长治久安?全靠教学。教学要从小教起,古人有一句话说,“少成若天性”,从小教成的就像他天性、天生的;“习惯成自然”,这是古人经验之谈。谁教?父母教。特别是做母亲,上天生人,男女有别,“五伦”里头,“夫妇有别”,“别”是什么?不同的任务,不能争。现在要搞男女平等,要争女权,争到手之后怎么样呢,家毁掉了,要达到极处的时候,整个世界毁掉了。两个不同任务组成,这世界才美好。而且谁最重要?女比男更重要。只有中国人懂得,自古以来教女比教男重要。


 


        这个“夫妇有别”,丈夫负责什么?家庭经济生活。负责这一方面,他要外出工作,赚钱来养家;妇女的工作是主要的,你家里有没有后代,后代里头有没有圣贤,这是女子负责任的,这个责任大了。宾跟主两个要分开?谁是主?女是主,男不是主。现在没有人懂得这个道理,也没有人讲,我们要讲出去人家就骂我们,人家说我们开倒车。我们很冷静把一切都放下,你就想想古人讲得对不对。他要不对,怎么能够绵延到近代?如果他要有问题,早就应该爆发出来了,怎么能等到今天!


 


        今天爆发出这个问题,出在哪里?是出在我们“伦理”崩坏了,他就出问题了。如果中国人还是继续学老祖宗“伦常道德”,不会有这个问题;女人不会抛头露面跟大家争权夺利,不可能!她的责任是什么,培养圣贤。这个世间圣贤君子人多了,这个国家就长治久安。女子在默默耕耘,她的功德大了。儿子是圣是贤,她能没有福慧吗?!有人说,我也相信,孔老夫子在忉利天。那他的母亲?决定不止忉利天,夜摩天以上。没有母亲哪有他!所以,人,一定要守本分。

头像
0操作4 #
头像
4 #
0
13-10-01 14:57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净空法师在斯里兰卡的学佛答问 


 


主持人:那么我们知道,师父老人家第二次受国师和总统的邀请,来到斯里兰卡。老人家八十七岁高龄了,从巴黎赶到此地,受总统的邀请,来讲经教学一个月。那么很多观众听到,您老在讲经的时候赞叹斯里兰卡这个地方是世界难得的净土,那么大家看到这个女子学校,看到斯里兰卡的女子,想向您老人家请教一个问题:这里的女孩子,乃至成年的女子,她们非常的干净,没有世间的污染,而且还接受佛陀的教育。那么请问,这样的女子对于一个国家、对于一个民族有什么意义?


 


  净空老法师答:对女子教育的重视,佛陀跟中国古圣先贤几乎是相同的。中国古人教女孩子要求的严格超过男孩子,为什么?它关系整个国家的安稳,关系整个人类幸福与否。因为中国古时候讲伦理、讲“五伦”,“五伦”里面讲的“夫妇有别”,夫妻结合组成一个家庭,家庭里面两个任务:一个是现实的物质生活,这工作是男子、先生他负责,第二个是传宗接代。所以相夫教子是妇女她的义务。这两个哪个最重要?我们就晓得传宗接代重要。如果家里头没有好的孩子出来,这个家就没有前途。家庭里面要出圣贤、出人才,全靠母亲,母亲是教学第一代的老师。为什么?从什么时候教起?从怀孕教起。孩子没出世,怀孕了,这中国古礼上讲得好,怀孕的时候有怀孕之礼,就是怀孕的规矩、怀孕的教学。这个十个月当中,母亲念头要端正,不能有邪念,不能有恶念,为什么?起心动念影响胎儿;言语要柔和,不能暴躁,更加不能够吵架,孩子受苦了,他学坏了。所以要为保护他,这十个月的时候要修忍辱波罗蜜,要处处都能忍、处处都能让,让这个小孩受正气,言语、动作、一举一动都要很安详,这爱护这个孩子。


 


  孩子出生之后,母亲、父亲,这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在他的面前,言语、动作都要以“礼”来要求,不合“礼”的决定不能做,不要让他看到,因为小孩出世,眼睛睁开他就会看,耳朵就会听,他已经在学习、在模仿,所以一切不善,不能让孩子学习的,统统要回避。那么时间多久?一千天,就是从出生到三岁。这个三年,中国古谚语有一句话说“三岁看八十”,三岁扎下来的根,八十岁都不会改变,这个教育叫成功的教育,所以这个跟是母亲扎的。


 


  老师是接着母亲的,让他成长。根太重要了!这个根是一个家出不出人才的源头在此地。所以对于女子那就特别认真、特别重视,而且对于妇女是特别的尊敬。读中国古书,他知道,不是男女有其他的差别,他们各人的任务不一样、不相同,这个要真正搞清楚、搞明白。都希望下一代是圣人、是贤人、是好人、是国家优秀的公民,它的意义在此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0/1 14:58:10编辑过]

头像
0操作5 #
头像
5 #
0
13-10-01 15:04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夫妇有别是夫妇组成一个家庭,两个人的任务有差别,不一样。在伦理的社会里面,家庭最重要的是两桩事情,一个是经济生活,一个是传宗接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因此这两桩大事夫妇两个人就分开来做,男子出外谋生比较方便,所以男子就肩负家庭经济生活。妇女在家里面就是照管子女,培养下一代,母亲是儿女第一任的老师,小孩能不能成就关键在母亲。所以中国古礼,妇女怀孕有礼,不能不懂,胎儿虽然没出生,他已经受感染,受母亲的意念、言行感染。母亲念头是善,他就是善的感染;母亲念头不善,他就是恶的感染。所以母亲怀孕心情要非常好,起心动念的念头要清净、要善良,举止要柔和,让小孩善的感染。



  出生之后,小孩睁开眼睛会看了,会听了,母亲照顾他,他已经在那里模仿、在学习。到三岁这一千天,中国古代叫扎根的教育,这个教育是母亲负责的。所以这个孩子的根,像小树一样,根是母亲栽培的,老师栽培后面那一节,根是母亲教的;根要不正,再好的老师对他也没有办法。所以中国人才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后不是说你有子女你就有后了,不是的。你子女里头有没有圣人?有没有贤人?再其次的,有没有君子?你家里的儿女是圣贤君子,母亲是圣人,母亲的责任使命比父亲高得太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0/1 15:06:06编辑过]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6 #
头像
6 #
0
13-10-01 15:13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我们自己修好了,就能够帮助别人。修行是要受一点规矩、受一点约束,也许自己跟别人看起来这在受苦,这个受苦代众生受的,自己有成就,代众生受。诸佛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做种种示现,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我们这个世间,出现在世间,八相成道。八相成道是讲他一生的经历分为八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兜率天下降,补处菩萨都是住在兜率天,释迦牟尼佛也不例外。兜率天的寿命到了,下降到人间,示现成佛。兜率是梵语,意思是什么?知足,这个意思重要!知足的人才能作佛,不知足的人是凡夫。知足,一无所求了,才能够接受众生的感应,众生有感他就有应,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不可思议。舍弃兜率到人间来,到人间来之后投胎,找到他的父母,父母一定是有德行,没有德行怎么能生佛菩萨?怎么能够生圣贤?


 


  所以在古代,有些人误会,认为中国在古代重男轻女,男女不平等。这种话不能随便说,为什么?你对于古代这种风俗习惯要不是透彻了解,最好不批评。真知道清楚了可以说,没知道清楚,最好不要说。我们看看中国古代的家教,你要看了你会感到很惊讶,教女重于教子,他的儿子、女儿都要教,教女儿比教儿子还重要。这个是轻视妇女吗?轻视妇女可以不必教她,这不是轻视,是重视她。为什么?五伦里面讲的夫妇有别。男女结婚成为夫妇,这是家庭里面正式在家庭组织里一个成员,他要对家庭负责任。夫妇有别,别是什么?任务不相同。男子主外,对外,他主要的任务是什么?负责家庭经济收入,他要赚钱养家。在古时候社会,你工作赚的钱都要交给家里面的管家,大家庭,不能够私藏的。你个人每个月需要用的钱,就跟工资一样,家庭管家发给你,他的财物是归公的,不是归私的。所以他是为这个家族,个人生活家族养,它有制度。妇女呢?妇女负另外一个责任,教养下一代,这个责任重要。你家里有没有人才,完全靠母亲,家里能不能出圣人、能不能出贤人,全在妇女。所以妇女她的使命是相夫教子,帮助丈夫,最重要是教育子女。古时候提倡的胎教,怀孕,母亲的心情就要正,没有邪思、没有邪念,像古人所说的,怀孕的时候“目不见恶色”,眼睛不看不好的东西,"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这正是佛家讲的身口意,护善三业。《无量寿经》上佛教导我们的,"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母亲要做到。儿子,怀孕还没有出世就受这么好的教育。小孩一出生,母亲是他最好的榜样。婴儿不离开母亲,母亲不离开婴儿,母亲的言行举止婴儿都在看、都在听、都在感受,他已经在学习。你要以为他无知,那你就错了,他已经开始在学习。学到三岁,也学了一千天,这一千天叫扎根教育,根深蒂固。这一千天要是学得好,三岁虽然很小,他就有能力辨别是非、邪正,他就有能力。所以中国古代谚语有所谓"三岁看八十",三岁扎的这个根扎得好,八十岁都不变样子。大圣大贤,谁教的?母亲教的。


 


  母亲,中国人称之为"太太",这个历史很久了,太太的名词从哪来的?周朝时候来的,三千多年了。周朝开国,诸位知道周文王、武王、周公,大圣,圣人!孔子心目当中最敬仰的、最尊重的,你看开口就讲文武周公,大圣!母亲教的。周文王的祖母太姜,母亲太任,他自己的妻子太姒,都有个太字,太太就从这来的。太太称呼妇女,要学周家开国的三太,三位圣人,你看她们教养出来的,文王是圣人,武王、周公都是大圣人,这对女子是多么尊重,这种称呼,赞叹里带着期望,至高无上!中国人把国家民族的前途都寄望在妇女的身上,希望她们养育下一代都是大圣大贤,跟外国人不一样,

...
头像
0操作7 #
头像
7 #
0
13-10-01 15:21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大方广佛华严经 > (第八七六卷)  2002/10/4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876


 


  父母受过道德伦理的薰陶,不一定母亲读过书,认识字,不一定,从小家里教的,我们常讲天性善良。我母亲不认识字,家教好!我们从小确确实实到七、八岁的时候,受父母教诲。父母虽然不认识字,没念过书,他故事很多,天天讲故事给我们听。那些故事都是听老人讲的,内容总不出伦理道德,忠孝节义,礼义廉耻。从小听得很多,所谓是「先入为主」。以后慢慢长大,接触这个社会了,自己有一个标准。这个根愈是从小扎得愈深,不容易被外头境界转移。我们看看现代的年轻人,为什么那么容易被社会环境染污?太容易染污了,原因就在家教。当然现在这个社会染污的面广了,最广泛的是电视,现在又加上网路。在美国,小学生一、二年级就用电脑,三、四年级电脑里头的网路,他什么都看。这个要没有根基,你要说是不会被影响,不会被污染,那是佛家讲的,佛菩萨再来的,他不是凡人。凡人哪有不被污染的道理!我们要了解这个事实真相。


 


  所以今天扎根,我们要劝一切年轻的同学们,怀孕的时候决定从胎教做起。你是真正爱护你的儿女,你是真正爱护社会、爱护众生。因为什么?你的儿女将来是个好人,他将来能够拯救社会,这个使命比什么都大!有些人说这个中国文化不重视妇女,轻视妇女,这是完全错误。如果你要读读《印光大师文钞》你就晓得,不要读其他的了。这是近代的一位大德,你看看他给你所说的,中国文化里面对妇女比什么都重视。所以印光大师讲,天下安危,这个权在谁的手中?在妇女手中。妇女能够教好一个好儿女,天下太平。妇女对於儿女的教育不负责任,这个小孩将来可能是这个社会的祸患。这个话,印光法师能说,他真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0/1 15:24:08编辑过]

头像
0操作8 #
头像
8 #
0
13-10-01 15:28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净空法师开示  -  母亲的使命


 


中国古圣先贤跟的理念完全相同,教女真的是重要!对于一个人的栽培,扎根教育是从什么时候?从胎教。母亲怀孕的时候思想、言行就要端庄,性情要温和,真正去修忍辱波罗蜜。不烦恼,不烦不恼,不怨不恨,不发脾气,心平气和,为什么?养胎儿。让胎儿在先天得正气;换句话说,这十个月怀胎,一切不好的刺激统统远离。小孩出生了,他就会看、会听,已经在学习,这个事情怎么知道的?古人有记载,我们在经书上读到的。


现在有证明,我们看到美国魏斯博士的几本书,他用深度的催眠让受催眠的人回到过去世。他怎么回去?先回到童年,让你催眠的时候回到童年,你三岁,你一岁,你出生那个样子,没出生之前在母亲肚子里,在肚子里有什么感受,他统统说出来,才晓得母亲的思想、言行、举止,小孩感受很深。从催眠里面知道胎儿在胎胞里面的感受,都有学习,中国人讲的胎教大有道理!那个时候没有这种技术,我们老祖宗都知道了。



所以从一出生到三岁,这一千天是扎根教育,这个教育谁教的?母亲,母亲使命多么重要,这个小孩是圣人、是贤人,还是凡夫,全在母亲,母亲要调教得好,小孩就是圣贤。所以这一千天是关键,「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在小孩的面前,母亲的时间最多,任何一个人接触小孩都要端庄,不能随便,都要如理如法让小孩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全是伦理道德,这个根他自然种下去。中国谚语有所谓「三岁看八十,七岁看终身」,有道理。这两句话在现在讲不通,古时候讲得通。他三岁这一千天扎的根真的根深蒂固,到八十岁都不会改变,这个力量多大,他三岁肯定能辨别是非、善恶、邪正,他有这个能力。

  

然后再上学,上学是老师教,老师怎么教法?老师跟他母亲教法一样,以身作则。老师这个时候要讲《弟子规》给他听,要教他依教奉行,要讲《感应篇》,读诵圣贤的典籍。那些东西太高深了,他年岁还小只教他背不必讲,讲什么?讲因果报应的故事,小孩也喜欢听。从小把善因善果、恶因恶报这些道理事实真相灌输给小孩,他受过这种教育,他一生不敢做坏事。不但不敢做坏事,不会有恶念,为什么?知道有因果报应。不要说言语造作,连起心动念都有因果报应,他会很谨慎、很小心。所以妇女太重要了!


 


------ 文摘恭录--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第七十八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0/1 15:32:32编辑过]

头像
0操作9 #
头像
9 #
0
13-10-01 15:38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净空法师:女子教育的重要


 


「为利众生现世间」。我们活在这个世间干什么?为利益众生的,真为利益众生,对众生的照顾就非常周到,为什么?你真有心去照顾,你的心完全用在他身上。就像一个母亲照顾婴儿,她小孩刚生下来,这个时候做母亲的人,头脑里什么都没有,只有小孩。别人不是他的母亲,照顾就没那么周到。只有自己的母亲,全部的精神都在婴儿身上,所以这个婴儿生下来能保全,能养得活,能长大。


 



  世间人几个人懂得母亲的恩?母亲生你不难,养育难,深恩是在养育。母亲对小孩至少要照顾三年,三年后小孩可以走路了,慢慢就放心了。前面三年,尤其是第一年,一丝毫都不能放松。但是现在的人不一样,现在人把小孩生下来,找个奶妈去照顾,所以母子的恩没有从前那么厚。人情淡薄,世道衰微,衰微在哪里?根就在这个地方。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没有人教!从前家庭教育,对于女孩子是特别教育。诸位同修念印光大师《文钞》就晓得,老法师所讲的,古人教育子女,对女子教育特别重视,这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现代人只顾眼前自己的快乐,把优良的传统统统舍弃了。你寻欢取乐时间很短,到了你的晚年,苦来了,儿女不照顾你。这是因果报应,你自己没有种好因,怎么会得到好果报?


 



  我们在美国看到,美国的老人对中国的老人非常羡慕。中国老人跟儿子、孙子住在一起,美国的老人非常孤单住在老人公寓,晚景凄凉,没有人来看他。儿女对他好,过年、过生日寄个贺卡来,他看到喜欢不得了,「我的儿子还没有把我忘记」!这是文化不同,教育不同。但是中国人现在逐渐逐渐洋化了,将来也走上美国老人的路子。我们要觉悟、要反省,人这一生真正享福是在什么时候?晚年享福是真正的福报。决定不可以把你一生的福报,在年轻的时候就享尽了,那种人叫真的愚痴,真的可怜!说到这里,东方有历史、有道德、有伦理、有真实的学问,比西方的文明扎实太多了。东方的文化好比有根,老树,千年神木;西方的文化是水里头的浮萍,没有根,虽然很美,昙花一现,没有根本。我们要冷静去观察,要细心去思惟,他们的东西可以拿来做装饰品,可以欣赏,不实用。所以我们要珍惜固有的文化,固有的伦理道德的教学,我们一生才能过幸福美好的生活。


 


 



(文摘--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三九卷) 香港 档名:12-17-239)

头像
0操作10 #
头像
10 #
0
13-10-01 15:41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净空法师:婴儿出生后一千天的教育是很重要的扎根教育


 


 《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330集 2013年6月16日讲于斯里兰卡弥陀精舍


 


胎教,生出来之后,这个小孩端庄,端正庄严,很好教。要继续帮助他三年,三年当中,就是一千天,不能让小孩看的,不要让他看到;不能让他听到;不能让他接触到,母亲把这个关。让他看到、听到、接触到的都是正面的、都是善的,这一千天善根就种下去了。所以中国古时候有一句谚语说“三岁看八十”,三岁培养的这个根,培养得好,他八十岁都不会改变。他将来遇到不善的,他不接触,他养成这个习气。善良的,他接触;不善的,他不接触。他有能力辨别什么是善、什么是不善,他有这个能力。这是母亲的工作,母亲把这个基础把他培养出来了。以后再往上提升,建筑高楼大厦,基础厚,它不会出问题、不会倒塌。这个基础是圣贤的基础,是做佛、做菩萨的基础,你看它多厚!能成圣成贤,成佛、成菩萨,在这个世间当然是好人,这个人不可能作恶,不可能有不善的行为,不可能!那么这些是母亲给他的。


 


斯里兰卡做母亲的人,还都懂得这个道理,他们在怀孕期间念佛、诵经、拜佛,求胎儿得到佛菩萨的保佑,这也是胎教。我们细心去观察,她比文王母亲还要高明,文王母亲没有得到三宝加持,这就是学佛跟不学佛的不一样。不学佛的能达到圣贤;学佛的人能达到佛菩萨。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11 #
头像
11 #
0
13-10-01 15:46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中国教育从什么时候开始?从怀孕的时候开始,胎教,这没人想到过的。母亲怀孕这十个月当中,母亲的情绪要好,不能生烦恼,生烦恼影响胎儿;不好看的东西,丑恶的东西,不能看;不能听的东西不要听;说话语气要柔和,不能说粗野的话。为什么?统统会影响胎儿。所以这十个月,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非常谨慎,为什么?保护小孩。这个小孩出生下来之后就好教,在胎里面禀受正气,让他所接触的都是美好的、都是善的。


 


  生出来之后,到三岁,这一千天扎根教育,谁教他?母亲,所以母亲伟大。母亲教他什么?教孝悌忠信。所以,这些年来我们提倡《弟子规》,《弟子规》不是教小孩念的,不是教小孩背的,《弟子规》是教小孩什么?是父母在家里做到,做出来给小孩看的。小孩一出生,眼睛睁开来了,耳朵竖起来了,他就会看、就会听,他已经在模仿。所以,父母在小孩面前决定要守礼,让他看,孝顺父母、尊敬长辈你都做给他看。你不要以为他没有知识,错了,他灵得不得了。一千天全学会了。所以中国古谚语有句话说「三岁看八十」,三岁扎的根,八十岁不会变。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五三集)  2012/5/2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53


 

头像
0操作12 #
头像
12 #
0
13-10-01 15:48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生苦,出生的苦我们每个人都忘掉了,人很健忘,出生那个苦忘掉了。坐胎那个苦忘掉了,十个月住在母亲胎胞里面,那个胎胞美其名叫子宫,子住的宫殿。其实佛说那是地狱,叫什么?叫胎狱,不是宫殿,住在那里不好受。母亲喝一杯凉水,他就像在寒冰地狱,母亲喝杯热茶,他就像在八热地狱,母亲如果不高兴发一顿脾气,他就惊慌失措,他就吓死了。所以母亲的情绪对胎儿影响很大。懂得这些道理,怀孕期间一定要遵守古德所讲的怀孕之礼,十个月要心平气和,言语、意念都要端庄。


 


  历史上记载,周文王的母亲,那是个很好的例子。她怀孕怀文王的时候,「眼不看恶色」,就是不好看的东西不看,不受它影响;「耳不听淫声」,不正当的话不听;「口不出傲言」,不要说发脾气,带一点傲慢的口吻都不会说的。你看,她就能够摄身口意。所以生下来小孩她会教,把他教成圣人,圣贤是母亲教出来的。人要有个好母亲的话,就是圣贤人,所以母亲对子女不能不负责任。母亲伟大之处在此地,替人类制造圣贤,这还得了!这个功德没人能比。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七十七集)  2011/12/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77

头像
0操作13 #
头像
13 #
0
13-10-01 15:50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问:第十个问题,请问如何进行胎教及产后教育?


 


  答:这是大问题,你能够提出来,如果真的能做,你就不是凡人,你是圣贤人;不是圣贤人,他想不到,他也做不到。你问是怎么做法?你能把《弟子规》百分之百的落实就是胎教,也就是产后的教育。小孩从生下来,他不会说话,但是他会听、他会看,大人在他面前,一举一动、一言一笑,他都在学习。所以你要让他接触到的、看到的、听到的全是正念,完全是伦理、道德、因果。这个样子,他学了三年,中国古人所谓「三岁看八十」,就是三年一千天扎下这个根,他能够八十年不变,你说这个根多殊胜!


 


  所以是「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所以小时候教育好教,而且那个根深,他没有污染,你对待他就尽量防止污染。这家里头电视不能看,所以家教教得很好,将来一上学就变坏,跟同学、社会一接触又污染了。所以家教要很严格,要从小就有很好的诱导,他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有利的,什么是有害的,他能够辨别,他就不会走邪路。这就是现在人所讲的免疫的能力,要不断的加强,至少要加强到十岁。在今天的社会,他将来自己上中学、上大学才不至於变坏,比什么都重要。这经典的薰习、读诵要养成习惯,一天都不能够间断,天天读经典,天天接近圣贤人。虽然跟社会接触,他心里头还有一个伦理道德的标准,这很重要。



 
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五十五)  (共一集)  2006/11/2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21-352-0001

头像
0操作14 #
头像
14 #
0
13-10-01 15:54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中国教育哲学——教之道贵以专(净空法师_佛观)


 


节录自净空老和尚讲演集


 


  我参加联合国和平会议前後有十次,深深体会到真正要达到联合国所希求的:化解冲突、社会安定、世界和平这个目标,还是要靠办班教学。在中国古籍《礼记.学记》,这一篇可以说是我们中国的教育哲学,里面有两句很重要的话:「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建立一个政权、一个国家,教育最重要。如果把这个问题疏忽了,这个国家决定动乱,不会长久,这是肯定的。中国五千年来,长始久安,不是用武力镇压,也不是用会议,而是用教学。


 


  英国七十年代汤恩比博士讲要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一定要靠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何谓孔孟学说?这就讲到儒家了。何谓儒?一个人旁边一个需,就是说人必需要的,人必需要什麽?伦理、道德、因果。人有伦理、道德,就不会做坏事,做不善的事情会觉得很羞耻;懂得因果,不敢做坏事。这是中国五千年教学的精髓。人人做好人,事事是好事。


 


  中国历代的学者推崇孔子是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他一生修身治学的态度:「信而好古,述而不作」。他一生所学、所修、所教、所传的,皆是古圣先王的遗教,自己一生没有创作、没有发明。他相信祖宗的智慧,祖宗的教诲,毫无怀疑的继承下来


 


  孔子承传的是什麽?伦理道德,这是中国教学的根,也就是汤恩比所说的孔孟学说。孔孟学说,大家一听到这个名词,就会想到四书、五经、十三经,学习这些典籍培养出来的是学者、专家,儒学家、佛学家、道学家。但是中国教育的目的不在此地,而是「读书志在圣贤」。中国人培养的不是专家学者,是培养圣贤人。从这里,我才说出儒学与学儒,汉学与学习汉学。


 


  儒学和学儒,佛学和学佛不一样;儒学、佛学,是拿到儒佛的经典当作一种学术来研究,与自己的思想、生活、行为毫不相关,没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感受。如果学而时习之,不亦烦恼乎,那怎麽行?如果学了欢喜心不能现前,反而常生烦恼,这就叫儒学、道学、佛学。学习後真正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无时无刻不自在,那就是学佛、学儒。所以老祖宗的东西,五千年传下来,放眼全世界,中国人确实最懂得教育及教学的方法,也收到教学的成果。但是,非常可惜我们的这种教学丢掉一百年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0/1 18:30:05编辑过]

头像
0操作15 #
头像
15 #
0
13-10-01 16:11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衡量一个国家强弱,文明程度、发达程度,是看多有钱、国家军事实力如何吗?不是的,而是看各行各业大师的水准、素养和数量。我深深感觉到,今天这个时代缺乏大师级的教授。在三、四十年代,印光大师曾经讲过这个问题,为什麽这个时代没有大师了?因为教学的方法错了,没有培养大师的母亲,大师的妈妈(母亲)没有了,自然就没有大师了

  中国古人历来对教育女孩子是很重视。比教男孩子还重要。现代的教育形成了大师级的母亲的缺乏,缺乏大师是教育错误的结果。现在有个误会,说中国自古以来是重男轻女,轻视女性。那是错的。我们可以从「太太」这两个字看到中国自古以来就不是重男轻女,「太太」这两个字是最高荣誉。太太是什麽?就是周家的三太。周朝八百年,最初这三个圣人:文王、武王、周公。这三个伟大的政治家给老百姓带来了八百年的好处,八百年的福祉。这三个人的母亲都有一个「太」字。周文王的祖母太姜、他自己的母亲太任、他自己的夫人太姒,所以「太太」是从这儿来的。这三个人养的儿子都是圣人。所以「太太」是圣人的母亲。「太太」是要把自己的儿女培养成大圣大贤的人。现在中国改称太太为爱人,这一爱就完了,后代就不堪设想。所以古人的称呼,含意非常之深,天天喊你太太,就是时时刻刻提醒你,有没有把儿女教好?有没有把儿女教成圣贤

  古时候重视教育,一般民间,圣人说得好,「教儿婴孩」,教你的子女,婴孩时候就教;「教妇初来」,你娶媳妇,她进门那一天开始教她,为什麽?「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中国儒家教学从胎教开始,母亲一怀孕就知道自己起心动念、言语动作都会影响胎儿,凡是有不好的影响,都要禁止,她才能做到母亲的责任,爱护子女。所以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兴旺发达,前提是要有好的教育,就是对这些女孩子们要有好的教育,当了好妈妈,才知道怎麽去培养大师。


  那怎么才能教育好现在的女孩子?还是《弟子规》,把《弟子规》百分之百的落实。教育是要从自己做出来,才会影响儿女,自己没有做到,你叫他做到,他不相信,他要亲自看到。而且教育,如果小孩从三、四岁开始,已经迟了。所以文王的母亲太任,怀孕的时候她就开始胎教。你千万不要疏忽,在怀孕,以为他还没长成人形,什麽都不知道。其实他有灵性,什麽都知道,他已经在开始学习。最晚也要在一出生就要教。怎麽教法?在他面前,言谈举止都要端正,要有规矩,孩子已经在看、在听。

所以从出生到三岁,这一千天,这叫扎根教育。中国古人的谚语常讲,「三岁看八十,七岁看终生」,这话现在讲没人懂,三岁怎麽能看到八十?三岁这一千天的根扎得好,他是圣人,是大贤。所以这个老师是父母,是家里的长辈。三岁之前他的家人、父母,能帮他扎这个根。所以教育第一任的老师是父母,最重要的是母亲,因为孩子跟父亲接触的时间还少,跟母亲几乎是不离开的。现在的母亲自己也不懂也不会教,问题就严重了

  我们看五伦,体会最深的就是「本分」两个字,五伦十义,父慈、子孝、君仁、臣忠、夫妇有别。夫妇有别就是夫妻两个结合成一个家庭,夫妇的工作是有差别的。家庭生活最重要,一是经济生活,一是教育,家庭没有教育就完了;家庭教育是落在太太身上,家庭经济是先生负担,一个是出外谋生,一个在家里教育儿女。你看母亲的责任多重。所以中国有个词形容夫人叫「相夫教子」。

  一个太太在家里「君、亲、师」三个字,都要承担起来。君是领导,你怎麽带孩子,把他带到圣贤之道。所以按照我们老祖宗的这个标准来衡量今天的妈妈,一个称职都没有,这三个字一个都没做到。结果是家庭乱了,社会乱了,灾难来了。如果不恢复到这种本分上去,家庭的各个成员不各就各位的话,那很难避免灾难,孩子也不可能安身立命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16 #
头像
16 #
0
13-10-01 16:18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中国古人还讲三纲五常,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很多人一直在批判三纲五常。实际上圣人传下来的根本的意思,纲是榜样,君是领导。要先给下面的人做一个好榜样,才能叫纲。现在所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就这个意思,言行举止都要给一家人做榜样。今天的人对我们的古圣先贤的教育、传统的教育,误解太深了。这也难怪,中国满清亡国之后,国家一直在战乱,军阀割据、日本侵略,把中国社会整个打乱了。

尤其中国那一代的知识分子都否定了传统文化,认为传统文化导致中国的落后,要全盘西化,学外国人。今天西方国家全乱了,现在外国人向东方来寻宝,他找中国古籍,在印度里找佛教,他来求救。我们中国人怎麽办?我们现在还不觉悟,等到外国人把中国东西、印度东西真正拿出来救了他们自己了,我们再去追,再去学人家,这是很可悲的现象

  中国传统的教学,我们至少可以推到伏羲。教什麽?就是五伦。中国人讲道,什麽是道?大自然的规律就是道,它是天然的,不是哪个人控制的、创造发明的。落实在人事上,夫妇是道、父子是道、君臣(领导与被领导)是道、兄弟是道、朋友是道。五伦讲人与人的关系。五伦当中首先要讲父子有亲,父母对于子女的爱、儿女对于父母的爱,这是天性

  这种爱的天性就是教育的原点,中国教育的起源从这开启。教育的目的就是如何把这种出于天性的亲爱永恒的保持而不变质,这是中国过去五千年教育第一个目标,一生不改变,父慈子孝,这是中国教育的根。你要说中国教育是什麽教育?亲爱的教育,是爱的教育。第二个目标,把这个父子亲爱发扬光大推广,爱家庭、爱家族、爱邻里乡党、爱社会、爱国家、爱人类,《弟子规》讲「凡是人,皆须爱」。中国在这个世界上五千年的长治久安,这麽大的国家、这麽多的族群,能够和睦相处靠什麽?就是这种亲爱的教育。

  爱,移在君臣(领导与被领导人)就是义;放在夫妇这就是有别。夫妇组织一个家庭,家庭里两桩大事:一是家庭经济,由先生负责,谋生养家;第二桩比第一桩更重要,那就是无后为大。这个后不是说你有儿孙儿孙是贤人、圣人,这叫有后。他能继承家庭的道统、事业,家道不衰,这叫有后,这是妇女的责任。因此,女权过去在中国是至高无上,肩负着教养圣人、贤人的使命,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你说这个责任多大、使命多大!这是中国完全遵守着伦理道德的教育,因果在其中。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善因有善果,恶因有恶报。人要是真正通达业因果报的道理,不敢作恶事,会安分守己。所以伦理、道德、因果是基础教育,是人生的必需。人如果舍弃了伦常道德,跟禽兽没有两样。

  中国自古以来最重视的就是教育。在政治设施上,教育摆在第一,国家所有一切设施都是为教育服务,一直到满清都没改变。中国改朝换代很多,变革也很多,唯独教育始终没有变化,皆守老祖宗的这个原则。我们现在的社会,受西方的影响,对自己的传统丧失了信心,去学外国,把利摆在第一。现在的人哪个不争利?孟子说得很好,「上下交征利,其国危矣」。现在是全球交征利,世界危矣。这个世界动乱是从争利来的。可见在全球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是何等的重要和紧迫。
头像
0操作17 #
头像
17 #
0
13-10-01 16:26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中国老祖宗五千年传下来的老办法,就是《三字经》前面八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这是我们老祖宗千万年来办学的最高指导原则。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教育首先要肯定人性本善;学佛,首先要肯定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个理念比什麽都重要。我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学佛就要帮助他成佛;我教中国传统文化,要帮助他成圣人,这教学才有意义,基本的一个概念比什么都重要。第二句话「性相近,习相远」,告诉你为什麽要教。从本性本善来说,大家都一样,由于习性的关系会让离本善本性愈来愈远。这是什么?受环境的影响。现在环境影响人最厉害的是电视、网路,把人全教坏了。「苟不教,性乃迁」,教育就从这句生起来的,为什么要办教育?不教,将来全都变坏了。

  怎么教法?「教之道,贵以专」。这种方法,佛教也是如此,主张专攻一门,不要学太多。比如我的学生,你从儒释道选择一门之后,我提供注疏,让他研究,他每天给我做半个小时报告,平均一天半个小时,同学在一块听。听,别人学的,你也懂了,你听了,自己专攻这一门,可以吸收别人的东西来解释你这一门东西。所以每个人是老师,每个人也是学生,互相在一块学习。譬如说专攻《论语》的,《论语》一个星期四个小时报告,四个月就讲完了。讲完之后,第二遍重来,二遍讲完了讲三遍,一年讲三遍,十年讲三十遍,心是定的。这样学习,大概三年到四年,就得论语三昧。三昧是什麽?得定(清净心)。五、六年就能开悟,一开悟,不但自己所学的东西通达,没有学的东西,一接触也能通达。所以中国人是讲戒定慧,跟外国人的方法不一样

  心得定,烦恼就少,智慧就增长,就开悟,这个开悟,那是大彻大悟。开悟的人在学习会有什麽表现?他一切贯通了,即使是没有学过的东西,只要问他,他一接触,立刻就能给你解释。能达到这种程度,这才叫大师级。惠能大师就是这样的,他没念过书,无论是世间学问、佛法的学问,念给他听,他都能讲解。为什麽能这样?因为世间各行各业的学科都离不开自性,见了性,全都通了。所以各行各业的专家们有疑难,都可以请教他,他都能告诉你正确的答案。这个能力人人都能得到,只要把妄想分别执着拿掉就行,一点秘密都没有

  这种教学方式是祖宗传的,我们要靠老祖宗。这个教学方法概括起来就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现在的学校,要能采用这种方法,那就了不起了。他们实际上办得到,就是不用而已。

  我从前跟李老师学经教的时候,李老师的方法是私塾教学法,个别教学法,不能同时学两门,你学两门他不教你。现在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的教学都是上午四堂课,就是四样,下午又两样,一天是六样,这一年下来,头脑都变成浆煳。世界各国现在都是这个教育法,这是绝对错误的。所以我很想搞一个学校做试验,也把国家规定的课程一起来把它教完。比如小学六年有语文、数学,我的教法就不是这样的排法,六年的语文,一年把它教完,这一年都是学语文,别的不学,就学一样东西。第二年专门学数学,因为一年光研究数学,保险他的成绩会比现在的学生好。他脑子里只有一样东西,没有别的东西,效果好!我跟陆克文总理谈这个事情,他就叫我做试验,试验成功了,澳洲就可以推动。这样一来,整个教育会改变。这对人类、对教育史都是大贡献。

  现在的孩子们学的很痛苦,也无知,但又不能怪他们,这是大人教的。圣贤都是教出来的,佛菩萨也是教出来的,坏人、恶人也是教出来的,就看你怎麽教法,不能怪孩子。所以教育的人和教育的方法至关重要。

  我在国际上走得很多,也遇到不少这些有影响力的人,我跟他们谈的时候,我说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这不是中国人说出来的,还是汤恩比说出来的。为什麽说是中国人的世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纪?因为只有中国传统文化能救全世界,不是政治,也不是科技,也不是军事,也不是经济。如果大家把这个东西丢掉了,二十一世纪就是人类毁灭的世纪。

  传统的文化是不是在古籍里?是不是在一些歌舞表演?说那个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不是的。所以这个问题,我跟他们,我在伦敦跟伦敦大学、剑桥大学我就谈得很多,因为我跟他们讲话的是汉学系的博士班,我看到这些学生,用《无量寿经》写博士论文,很难得,我看到很欢喜,用《孟子》写博士论文的。他们的汉语讲得很好,有能力看中国古籍。我跟他们谈的时候就告诉他,我说你们确实可以在中国典籍去拿到学位,将来也是学校里面的最好名教授,可是你们决定不能像我这样快乐,你们依然是生活在烦恼跟痛苦的世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你们搞的是汉学,也就是儒学、道学、佛学,我说我跟你们搞的是反面,相反的。他们很惊讶,怎麽相反的?我说我是学佛、学儒、学道,你们是佛学、儒学、道学,这两个字颠倒过来就不一样。

如果是儒学、道学、佛学,这是学术,你们是搞学术。学术是知识。你要是学佛,得学得跟释迦牟尼佛一样,学儒要学跟孔孟一样,学道要学跟老庄一样,那佛门里说的法喜充满你才真正得到。所以这是两桩事情,不能混为一谈。学儒、学佛那是智慧,搞儒学是什麽?那是知识。知识不能解决问题,智慧能解决问题。所以领导二十一世纪的一定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头像
0操作18 #
头像
18 #
0
13-10-01 16:30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汤恩比讲的能救世界的唯有孔孟学说及大乘佛法,这个话你们相信吗?现在在学校里头,不是研究儒释道三家吗?能救社会吗?绝对救不了。那汤恩比的话讲错了吗?所以我们要懂得怎样去解读汤恩比的话,他没有说错。儒释道的根,像我们种植物一样,种一棵果木树,得有根。今天讲到儒,你一定脑子里头马上就浮出来四书五经、十三经,讲到佛,那你一定是《华严经》、《法华经》、《般若经》,就想到这些。这些东西你天天去研究、天天讲,无济于事。

汤恩比没说错,儒释道它有三个根,今天你们所看到的是枝叶花果,枝叶花果从哪来的?根生的,所以把儒释道三个根找出来就对了。儒的根是《弟子规》,道的根是《感应篇》,佛的根是《十善业》。都是很小的东西,你们都没瞧得起它,在学校有谁拿这个东西去做博士论文的?可是这个东西它是有生命的,活的;搞的四书五经、十三经那个东西,就像花瓶里的花,很好看,死的,没有生命,过几天就枯了,没根。

  所以我说如果能把儒释道这三个根普及到全世界,天下就太平了。至于往上提升的,开花结果的,那是少数人,那就是一流的大师级,是他们的事情。四书五经是那些大师级的人去学。是他们大圣大贤的事情。但是最得受用的,那就是根,根是一般平民得受用。中国文化三个根:《弟子规》、《十善业道》、《太上感应篇》,只要有这三样,天下太平,问题就解决了。这是救世界灾难的唯一方法

  如果都懂得要孝顺父母,尊师重道。那结果就一定是和谐世界。宇宙是和谐的,心性是和谐的。身体是和谐的,国家是和谐的,社会是和谐的。所以如果中国人对自己五千年传统伦理道德的教诲有信心,中国一定是领导世界的,如果没有信心,那还要受一段罪,还有一段苦难,这两种结果完全是由自己来决定的。
头像
0操作19 #
头像
19 #
0
13-10-01 16:36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南怀瑾:“三从四德”


 


好了,单说我们过去所要打倒的“孔家店”里有关女性的问题吧!“五四”当时,搞妇女运动的人,一听到女子要有“三从”、“四德”,就大喊打倒,而且都盲目地归罪到“孔家店”里去。其实这都出于《礼记》中《仪礼》上的记载。而且“三从”、“四德”的内涵,并没有一点轻视女性、或是压迫女性的意思。所谓“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或谓老来)从子”,就叫“三从”,那有什么错?你把“从”字换做现在流行的法律术语,变成“负担”或“负责”来想想就通了,那真是对女性的尊重啊!女子在未嫁之前,应该由父母负担生活,负责教养,有什么不对?结婚出嫁以后,作为丈夫的男人,就应该负担起妻子一切的生活费用,负责妻子的安全,那又有什么不对?除非是反过来,男人要靠妻子生活的才对吗?丈夫死了,当然妻子自身的父母也老了,不靠子女的照应,怎么办?


 


当然啰!从现在来说,可以靠政府所办的社会福利,但真是一个男子汉或好儿女,把父母养老的感情和责任,完全推之于社会,也未免有点那个吧!尤其在父母子女的情感上说,恐怕不是味道吧!为别人、为大众争福利的养老是大好事,如果是只为自己,那便不算是“民主”的本意,只能算是个人自由(自私)主义的什么吧?也许我又错了!不过,你如从上古的历史社会来设想,三千年前,教育并不普及,尤其女性,根本无法受教育,不是完全无权受教育。而且基本上,上古是全靠人力的古老农业经济社会,女性更没有自由独立谋生的能力,那么,在家不从父,又要从谁呢?出嫁,当然也就是要有取得长期饭票的需要,不从未,又如何呢?至于夫死从子,事实很明显,就不要多说了。但是还要知道,夫死、子小,还要“母兼父职”,抚养子女成人,试想那又是究竟谁从谁呢?如果你把“从”字只当做“服从”、“盲从”的意义来解释,那便是你这个中国人,还没有弄通中国字的内涵,还需要再回去在“孔夫子师母”那里多学习学习吧!


 


说到“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的“四德”,这是有关妇女人格和人品养成教育的目标,不只适合于女性,即使是一个男儿,也同样需要有这种教养。一个人的品德有了问题,不论是男女,当然是不受人欢迎。言语粗暴,或是刻薄贫嘴,或是出言不当等等,也就是一般人所谓的没有口德,那也当然不行。至于“妇容”一项,更不要误解是在选美。古文简略,它所谓“容”,是指平常的“仪容”整洁,不要故作风骚,给人做笑料。“妇功”一项,过去在有的书上,要把“功”字读成“红”字的音,那是专指刺绣,或裁缝衣服和精工纺织的技能。尤其在过去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农村社会里,这对于充实家庭经济的作用更为重要,即使到现在“四德”中的这一项,我觉得对于现代和将来社会中的女性,更为重要。简单地说,还在二十多年以前,我有一个朋友的女儿,大学毕业了,和一位在外国的华侨青年结婚,他们在出国以前,奉父母之命向我辞行。我就对那位朋友的女儿说,你出国第一件最重要的事,还要去求学。我不是叫你去读一个什么博士或硕士的学位,我希望你去学习一种个人独立谋生的技术,如依一般女性来说,学会计也好。因为时代到了现在,尤其是将来婚姻制度快要破产了,爱情是抵不过面包和米饭的。所以现代的女性,从小开始,必然要学会一项专业独立谋生的专长,才能保障自己和夫妻的关系,这就是“妇功”的重要。这位小姐,后来照我的话做到了,固然不负所望,也不出所料。


 


在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古老社会里,虽然不是政府的明文规定,但在自然形成的风俗中,对于幼小男女的教育,尤其是“妇功”方面,早已自成为一种当然的行为。长话短说,我们只举南宋诗人范成大一首《田家》诗,便可呈现出一幅江南农村社会教育的真实画面了: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升瓜。


 


另如清末的名臣曾国藩,当了那么大的官,但是对家中的女儿媳妇,每天要绩多少麻(做布的原料),织多少布,或者做鞋底,都有很严格的规定。其余的例子不胜枚举,也就不用多说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0/1 16:39:26编辑过]

头像
0操作20 #
头像
20 #
0
13-10-01 16:42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以下是引用泡芙小猪在10/1/2013 3:28:00 PM的发言:
我今天刚在想这个问题呢,师兄你就发帖子了,哈哈,好巧!

随喜功德!

发帖回复
查看:2568|回复:56
Advertisement
打开收藏板块打开个人中心
边缘侧滑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