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回复
查看:892|回复:3
  • 1
When you buy via links in posts, huaren.us may earn a commission
Advertisement

净空法师:每天烧香、拜佛、早晚课诵都不缺,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贪嗔痴慢没放下,不是佛弟子

头像
0操作1 #
头像
1 #
0
13-03-05 01:38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不感兴趣
净空法师:每天烧香、拜佛、早晚课诵都不缺,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贪嗔痴慢没放下,不是佛弟子

摘自净空法师《净土大经科注》第179集  2013年2月14日讲于香港


 


  佛的脚后跟是圆满的,圆满广平。这是修什么因而成就的?这下面给我们说:


“系由持戒、闻法、勤修行业而得之相。”


 


  三十二相根本的修学就是持戒、闻法、听经,如教修行。时间之长,那是生生世世,经上讲的无量劫才能修成这个好相。生生世世修行,我们就能够理解,他决定不堕三恶道,而且功夫肯定是一世比一世向上提升,这是好事情。《弥陀经》上所说的“善根、福德、因缘”三样都圆满,这是修来的。尤其在我们这个时代,科学技术发达了,一般大众受了科学影响,最普遍的现象就是怀疑、多疑,对什么都怀疑,这是科学的精神。对自己怀疑,这是根,根之根。对自己怀疑,对自己丧失信心,丧失什么信心?老祖宗教给我们“人心本善”,我们对这个产生怀疑,怀疑人心不善。在我们中国古时候,孟子主张“性善”;荀子主张“性恶”,他不承认“性善”,实际上两个都说得对。孟子讲的是本性,荀子讲的是习性,都没有讲错。本性是善,但是要不好好的保持,就学坏了,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那么今天社会是个大染缸,是一个自私自利、贪嗔痴慢的大染缸,在这个环境里头,你能不受影响吗?你能不受它干扰吗?这是不可能的!连圣贤都无法避免。大圣大贤,人家功夫深、定力深,他能够稳得住,能够不被外面环境干扰;一般没有这种定功、定力的人,往往就都被它淘汰掉了。古时候人,中年、晚年变节,可以责备;生在现在这个时代,中年、晚年变节,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不可以责怪。就是说,能够敌得住现在社会的诱惑,不是普通人,普通人做不到。诱惑的力量比中国古代超过一百倍决定不止,我们可以说超过千倍。万倍是夸张了一点,超过千倍应该是可以,可以说的。


 


  古时候有干扰,那只是几倍而已,大概都不到十倍,人都能遵守道德、伦理,都明因果,羞于作恶,不敢作恶;不但没有恶的行为,连恶的念头都很少。现在是从小就教你作恶,电视教你,网络在教你,家长、老师再好,也没有办法防止。学生半夜还没有睡觉,还在电脑面前,家长欢喜:儿子很用功,你看现在这么晚了,他还不睡,还在用功读书。实际上是他在电脑里看色情,无法防范,这个它什么都收。那么这些又恰恰是魔王波旬的道场。他的道场广大,他的信徒太多了,看电视的、看电脑的都是他的信徒。我们跟他比,小巫见大巫,我们的力量太微薄了。什么时候人能醒得过来?我们冷静去观察,好像没有指望,真的信心没有了。那这个事情怎么办?只有天知道了,只有上天来处理了,人是做不到的,佛也做不到,佛的心肠太软、太慈悲了。所以这个事情真的只有天知道。

头像
0操作2 #
头像
2 #
0
13-03-05 01:39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那么学佛的佛弟子,首先要建立坚定的信心。佛法好!我们现在尝到法味了,魔王波旬那些东西,我们确实把它舍弃了,不予理会了。可是我们今天的功夫,对深入经藏还不及格,为什么?法喜没有得到,真正得到法喜这就够格了。《论语》上第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学习的喜悦出现了,这是功夫真正得利益。学佛,要把这个摆在第一个目标。第一个阶段、第一个目标让我们得到法喜,无论是顺境、善缘、逆境、恶缘都能生欢喜心,这可以说他入门了,他就有向上提升的机缘,他能持戒、喜欢闻法、喜欢修行,“行”是行为。起心动念,是“意业”的行为;言语,是“口业”的行为;身体动作,是“身业”的行为,行为再多,不外乎这三大类,“身、口、意”。行为要跟标准脱节了,就得要把它修正过来。佛法的标准是“五戒”、“十善”、“六和”、“六度”,佛的标准。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可以离开这个标准,这是佛弟子。逐渐逐渐到完全自然了,做到自自然然不会违背,那叫功夫得力。一丝毫勉强都没有,起心动念与佛教的相应,言语造作也相应,真正佛弟子,跟烧香、拜佛没关系,不烧香、不拜佛的,行!佛承认你是他的好学生,他教你的,你全落实了;每天烧香、拜佛、早晚课诵都不缺,自私自利没放下,损人利己没放下,贪嗔痴慢没放下,不是佛弟子,那个烧香、拜佛没用。求佛菩萨保佑你,保佑你升官发财,保佑你贪赃枉法,那佛菩萨不就变成黑社会的头目了吗?他怎么会保佑你干这个事情!这种念头对佛菩萨是侮辱,错了!哪有这种道理的!这样的心态,神明都不接受。神明是正直、大公无私,他怎么会接受你的贿赂、接受你的谄媚?哪有这种道理!必须得清清楚楚、明明了了。

 


  所以看到佛的三十二相,就知道那是个有道德的人,生生世世修行人,我们不能用一般的心态来看他。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3 #
头像
3 #
0
13-03-05 01:41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现在这个社会,戒律没有了,谁持戒?“礼”没有了,不讲礼了;“五常”完全违背了。“不仁”,不会爱人,他不自爱,他怎么会爱人?哪有这个道理!“不义”、“无礼”、“无智”、“无信”,“仁、义、礼、智、信”全没有了,这在今天社会,我们看是全世界,不是看一个地区。灾难从哪来的?这就是灾难的原因。左丘明说得好,他跟孔子同时代,《左传》是他的作品,流传到后世。《左传》里头有一句话 ,“人弃常,则妖兴”,这什么?人要把“五常”放弃了,刚才我们讲的“不仁、不义、无礼、无智、无信”,“五常”放弃了、没有了,这个社会变成什么了?变成妖魔鬼怪,不是人了。“人弃常,则妖兴”,妖魔鬼怪兴旺起来了。他这一句话,在我们现前这个地球上看到了。

 


  那么世界上也有一些志士仁人,迫切希望社会能恢复正常。正常是什么?“仁、义、礼、智、信”,这正常的。怎么能恢复?那要“仁、义、礼、智、信”的教育兴起,把人再唤醒。做人五个基本的原则,必须要遵守,因为你是人,是人就要遵守,永远遵守,所以它叫“常道”。“常”是什么?超越空间,超越时间,无论在哪个时代,无论在哪个地区,你是人,你就得要遵守。这五个字,我们在国外,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信仰,不同的种族,我们跟他讲这五个字,他都赞成,没有一个反对的,可见得这五个字叫“性德”,是一切人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不是从外来的,跟哪个讲,他都点头、都欢喜。


 


 人一定要爱人,爱人就不会害人。爱人,怎么会做出损人利己的事情?他做不出的,他只有损己利人,他不会损人利己。人知道行义,“义”是讲理,思想、言行合情、合理、合法,情、理、法都不违背,这是“义”;待人接物用理智,不用感情,感情里面带着不善,他带着自私在里头,所以要理智,理智是公而无私。人与人、人与天地万物都有个秩序,不能乱,这是礼节,在佛家讲戒律、威仪,专门讲这个,人人都能遵守,社会祥和,生活有规律;人与人之间一定要讲信用,说话要算数,说到一定要做到,自己做不到的不能说。


 


  在这个世界上,教学最成功的,我常举两个例子:释迦牟尼佛教育成功,孔子的教育成功。他是怎么成功的?秘诀就是先行其言。他所说的,他已经做到了,没有做到的他不说。所以大众对他的话相信,没有怀疑,欢喜跟他学习,依他教诲来奉行,依教奉行,这是圣贤教育。这属于戒行、规矩。


 


  “表化益尽未來际一切众生之德。”


 


  佛的“手、足”这种好相,因为“手、足”它起的作用最大,我们世间人常说“双手万能”,没有“手、足”,什么事都不能办。所以“手、足”是属于“成所作智”,成就种种事业要靠“手、足”。那么这个好相是教化众生、利益众生尽未来际,从时间上说;“一切众生”这是从空间上说。佛教学的对象是一切众生,时间是尽未来际,生生世世不舍一人。这“一人”是什么人?真正想学佛的人,佛不会舍弃你;你不想学,他就没法子了,他跟你不起感应,真正想学,佛跟你起感应道交。

发帖回复
查看:892|回复:3
  • 1
Advertisement
打开收藏板块打开个人中心
边缘侧滑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