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这个评论点赞👍。周依然演的很好。她在草地上跳跃着奔跑着的那一段,真就是一个恋爱中的女孩子的样子。
这剧真的每一个演员都闪闪发光。
LifeIsTricky 发表于 2024-05-12 22:16而且还有个细节,她跑着跑着还摔了一跤,但她马上高高兴兴的又爬起来了。导演是不是想说,爱情的路上总会摔跤再爬起来?
这部电视机里有很多镜头让我有看宫崎骏动画时的那种快乐和宁静。配乐也是一绝。
对,有这个小细节,而且你的解读真好!
哇,我只想用最直白的表达来说,楼主,你写的好好。
sioc 发表于 2024-05-13 20:05石河子是军垦农场发展起来的 基本就是个汉族城市 和牧区完全两码事
所谓疆二代不是说要像当地少数民族的意思 而是说你应该对自己生长的大环境有所理解 李文秀是小卖铺的女儿 她家就是做牧民生意的 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 而且她还去乌鲁木齐打过工 也算是有所历练的 不是纯小白 所以导演安排李文秀在有很多初次见面的人的情况下 反驳苏力坦关于传统的说法 就比较奇怪 当然 也可以解读为在城里 她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处处示弱 在牧场 她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勇于出头 但这肯定不会是导演的意思
文秀反驳苏力坦,有啥不合理的?苏是特别传统的,在他们村子里也是很特别的存在。文秀之前接触过的人跟环境肯定都是比较开放的现代的牧民,她妈不是之前是特意嘱咐她要尊重牧民的传统吗?她要是知道,她妈还需要特意嘱咐吗?
这片子里,跟苏力坦争辩传统还是改变这个话题的角色多了去了,有巴太,有老干部,有蒙古族老奶奶,不是吗?
LifeIsTricky 发表于 2024-05-13 22:21
周依然不是科班出身,是学古典舞的。拿章子怡的得奖作品和她比来证明周依然演技不好,是不是有点鸡蛋里挑骨头了?而且电影演员有导演调教,尤其是名导演要去冲奖的大片,导演们每个镜头都会细细打磨。电视演员们可没有这种机会。所以有名的电影演员在电视上翻车的多了去了,前有周冬雨,后有章子怡。章子怡现在来演电视剧,演技说不定还不如周依然呢。
各花入各眼,看剧也看缘分。我觉得我们这样的观众很幸运,喜欢这部剧,看到角色和演员的闪光点,跟着导演欣赏美人美景,共情一个有美好有遗憾还有成长的爱情故事,没啥要吐槽的😄。
sioc 发表于 2024-05-13 22:53因为文秀的人设不是这样啊 她妈不说了嘛 在外怂啊 和自己有关的事都不敢去争 和自己没关的事 反而出头去辩 且不说民族敏感性 就纯汉人环境 你一搭芭的 跟别人去了一陌生人家 别人两家在聊自家的事和你没一毛钱关系 但 你一晚辈就要跑去插嘴反驳长辈 作为观众 你会觉得这人是啥性格?和第一集里反差不要太大 所以这剧里 感觉编剧没能把女主人设捋顺
其他人和苏有争论 就很正常啊 因为他们是有关系的人啊 他们要推进的事和苏有关啊
你这是不让文秀成长了🤣。她的人设是一开始怂,可是她也在试着慢慢进步啊,她跟她妈不是还有一段对话关于她的变化成长,她说不让她妈受欺负之类的。
sioc 发表于 2024-05-13 23:17那她这成长也太突兀了吧 这里她妈受欺负了吗?且不说前面苏知道了有欠债就拿骆驼还债,前一天晚上苏还救了她们母女,这会苏还是帮她家带她家去夏牧场的人好吧?仔细说起来,倒是一开始她们听信苏杀过人,倒是对他有有色眼镜呢。
哈哈,咱俩为这帖子添砖加瓦呢🤣。
我觉得成长有时候一开始就是拙劣的,甚至有破坏性的。不说剧了,就是现实生活里,回头看看我自己的成长轨迹,我都觉得有些时候我做的决定很突兀,很冲动。
文秀是从一个女性的角度来怼苏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一个想离婚且带走小孩子的妈妈。我觉得剧里有一个女性出来怼苏是应该的,毕竟一个传统如果跟人性单纯的美好愿望有冲突的时候,那这个传统应该受到挑战。如果剧里每一个角色都沉默,我反而会觉得这很悲哀。
这样看,都把周的演技跟章子怡做对比了,不恰恰说明周演的好吗😄。
Xiaoxique 发表于 2024-05-14 10:45
我二刷这剧,看到了一些细节: 开头大雪天,文秀在家写作,有白桦树皮,铲雪,旁白说没有一串到她家的脚印; 联系到最后一集,也是大雪天,放烟花,巴太踏雪归来,这可能是同一天啊。 还有文秀问问题的那个作家讲座会,镜头扫过一个女性,就是后面杂志社邀请但是因为家庭原因而拒绝的那位。
还有,开头和最后一集,女主的衣服跟发型也是一样的
干嘛要看自己这么不喜欢的女演员的剧呢?来这吐槽也不会提高看剧体验。
alwaysroma 发表于 2024-05-15 16:16看《我的阿勒泰》不要带着类型片的观剧习惯去期待什么高能剧情、完美主角什么的,导演都没给。我觉得有追求的导演才会允许自己的主角不完美、不强大,因为他有不讨好观众,有接近生活真相的底气。她选择的视听语言是散文式的美学,全剧唯一一个强冲突发生在最后,甚至还稍微有点破环了全剧的调性。
这部剧的叙事有很多条明线和暗线,也许青春爱情是给观众留下印象最深的一段剧情冲突,但我认为导演从始至终,甚至从预告片就开始贯彻的主题其实是:“我到底喜欢什么样的生活?”文秀反驳巴太爸爸的那段话,其实也是她自己对这个问题的一部分思考 。文秀选择不去北京并不完全是为了巴太,很重要的一点,是她在阿勒泰找到了文学的灵感和精神的家园。而召唤巴太归来的,也不止是爱情,他剪了符合爸爸期望的短发,也许在经历了痛苦的思索和成长后,他终于决定要肩负起哈萨克人血脉中天赋的使命了。
一切文学的母题,最终的落点都是对人的内心世界的关照。无论原作还是剧集,都是把角色们放在自然坏境恶劣、物质条件艰苦的地理上的边缘,放在传统文化与价值观式微、每个人都面临新生活方式冲击的精神上的异乡,去记录他们的迷茫、挣扎、妥协、释怀,在壮丽、辽阔的自然中,展开生命质朴脆弱却倔强的美感。
还有一点我喜欢的,导演对她的角色、他们的困境和局限,始终带着一种悲悯。比如苏力坦,在表现他固执守旧一面的同时又很细腻地描绘了他作为神枪手在失去了游猎生活的荣光之后的心理落差,熟悉的生活一点一点远去,自己努力去融入新世界的无措感。很让人共情。
比如托肯,她有对家庭女性困境的自觉,很勇敢地控诉繁重家务和照顾孩子对女性自由的桎梏,同时通过索要搓衣板和避孕套、通过带走孩子的改嫁对父权夫权和文化传统进行反抗。哪怕她的反抗无非是走进另一段婚姻,导演也没对她有任何价值批判,充分尊重个体的局限性。
还有张凤侠,她活得很通透,内核稳定,精神强大,但内心深处,她想谈恋爱,渴望一段关系。导演用了不少篇幅描写剧中唯一反派高晓亮的勤快和能干,其实在提醒观众,张凤侠并不是刀枪不入的,她也很渴望有一个人来分担生活的重担。这丝毫不可耻。爱情本质上是两人之间的一种互相需要,可以是身体上的、精神上的、物质上的,也完全可以是生存上的。
导演滕丛丛说,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有很多故事发生。创作者的责任是,不管思想也好,看世界的角度也好,灵魂也好,应该走得比观众远一点。这样你才能值得观众拿出生命中的一百分钟也好,像我们的剧集八集三百分钟也好,去看一点不一样的故事。这是电影、电视剧的意义所在。
我还蛮欣赏这份担当,在接受部分观众当成风光旅游大片加汉族傻白甜少女与哈萨克荷尔蒙少年的纯爱故事的同时,还愿意为另外一部分观众走得更远一点的担当。
楼主,谢谢你开贴介绍这个片子,特好的一个片子。还有你写的几个回帖,都那么美好,美好到我打心里都想跟你做朋友♥️。
dingdang008 发表于 2024-05-17 20:13不得不说,没有人要占寡妇便宜的,是不是这个民族没有小三
来一场初恋不错,过日子两方都难
不占寡妇便宜,会不会也是因为害怕她公公🤣
好美!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编辑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