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1671691&postid=67290352#67290352]27711楼暴走的小哇兒的帖子[/url]
这篇文章不知姐妹们看过没有,是摘自淡月如如在贴吧“解读钟汉良,体悟钟汉良”中的一篇。
结束之外的话(二) 一种平怀
喜欢他,爱他,就希望他事业更成功,更辉煌。现如今事业成功的标志就是,更红更火,大红大紫。像娱乐圈中的其他人一样,成为家喻户晓、炙手可热的明星、大腕。
在贴吧中看到这样的帖子,为他规划,认为他不该开演唱会,应该多出演影视剧,那样会更红。认为他开的演唱会,属于关起门来唱给自家人听,影响不大,对于出大名没有什么帮助。也有人为他辞演某宫廷剧惋惜,那部戏捧红了一批人,他错过了那么好的机会,否则,现在火大了。这都是真正关心、热爱他的人,否则不会这么设身处地为他着想。
自从喜欢他,关注他,心中确实盼望他更红,更出名,希望他跟其他的明星一样。希望能在媒体上、在娱乐新闻中经常看到他。有时为了能在什么盛典中看到他,为了能在综艺节目中看到他,就为了那几分钟,宁愿在电视前等一晚上。心中觉得他不比那些人差,他比那些人更优秀,自然应该更红。有时不免心中忿忿,心中不平。
现在想明白了。是自己俗了。其实,他早把这些看淡了,早放下了。顾惜朝不可谓不火,纳兰性德、康熙有口皆碑,慕容四少更火,可是他从未沉醉其中。倒是我们放不下,是拿世俗的价值观来衡量他,来看待他。成功的标准是什么?大红大紫就是真正的成功吗?为什么要拿他与别人比,他像别人一样就好吗?平心而论,我们之所以喜欢他,就是因为他不同于其他人,就是因为他淡于名利,不计较,不算计,不营营苟苟。试想,若是他为了名利,时时谋划,事事盘算,去迎合,去奉承,又炒作,又绯闻,即使大红大紫,家喻户晓,天天有新闻,天天都出镜,我们还会像现在这样喜欢他吗?
实际上我们喜欢的就是现在的他,这样的他,随心而往,做自己喜欢的事,任运随缘,忘却营营。喜欢明代画家李日华的诗:“世缘空尽身无缚,来往萧然似独鹤。”说的就是他。
他喜欢唱歌跳舞,喜欢在舞台上自由歌舞,喜欢与良民们在一起自由自在直接地交流、表达的感觉,所以要开演唱会。
一般的影视宣介活动、各种颁奖晚会,都有一定的主题,与其他的演员在一起。这种场合他从不张扬,从不彰显自己,低调内敛。尽管粉丝众多,热情似火,激情万丈,但不可能与良民们有太多的直接交流,更不可能尽情歌舞。只有在个人的演唱会上,他可以完全放开自己。尽情的唱啊,笑啊,舞啊,跳啊,尽情表达,纵怀挥洒,多么开心,多么好啊。他知道良民们对他的支持,对他的爱,对他的一片深情厚谊,他是在以这种方式回报大家。
不邀任何嘉宾,不需任何赞助,不要任何媒体,完全自己斥巨资举办这样的演唱会,只为自己喜欢,只为粉丝喜欢。看当今娱乐圈中,除了他,谁有这样的自信,谁有这样的实力,哇,真真是世界第一等呀。尽情尽兴做自己喜欢的事,有什么能与这相比?还有什么比这更值得?安能委曲求全为名利,使我不得开心颜!
千百人同声歌唱,共同欢笑,同时流泪,心心相印,心心相通,简直感天地泣鬼神呀。他,给了我们视听的盛宴,精神的盛宴,人生的盛宴。他的歌,他的舞,他的笑,他的语,永远留在我们心里。那种感动,那种激动,一辈子留在我们心底。试想,人一生中能有几次这样的感动?给成千上万的人带来这样的感动,于他也是最大的幸福。所谓的名利,与此相比,真的都是浮云啊。
名利当然也重要,也是人生价值的标量,但人并非只为出名而活着,若时时想着名利,一辈子在欲望的瀚海中挣扎,在功利的战场上角逐,人生岂不太枯燥、太累了。若一辈子只做能够出名的事,那人生岂不成了一场预谋,简直太可怕了。
不惟如此。这是一个商品的时代,欲望的时代,充斥着声色犬马之乐,虚与委蛇之势,艳心荡魄之色,虚荣奢华席卷。娱乐圈、媒体,常常是势利的,趋炎附势对他们而言是自然的。为了赚取利益,为了吸引眼球,需要不断炒作,需要不断有红人新宠。有时并不真正尊重艺术,并不真正看重品格。所以没有必要太在乎他们的态度和声音,不可过分相信那些,不要把评判的权利交与他人。可见,红不红,不是评判成功的标准,看起来不像别人那么红,那么有名,绝不说明就不如别人。完全没有必要拿他与别人比。
《般若经》云:“实相一相,所谓无相,即是如相。”如相,即万物如其自身而存在,本无分别,无差异,无高下,所以就是“一相”。在智慧的观照中,一切事物如其自性而存在,不为他法而存在,所谓“朗照如如”。
“如如”,即一切如事物真实不变的本性。这个如,就是自己本然的特点,就是自我存在的理由。自体任持,不舍自性。山林任持山林之自性,方有山林;红叶任持红叶之自性,方有红叶。一逾自性,即同他流。任其自性,自然而然,青山自青山,白云自白云,“云在青山水在瓶”,一切都自在优游。
他是有禅意、有禅心的人,他是懂的。曾有记者问他,是否想成为梁朝伟那样的演员,他回答,只想成为自己,不想成为别人。
禅宗以平和为至境,佛的智慧就是平等的智慧,认为世上的一切,本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下之分。禅宗《信心铭》言:“莫逐有缘,勿住空忍。一种平怀,泯然自尽。”所谓“有缘”,即有所攀缘;“平怀”,即平常的心。言莫要追逐、攀缘外在的功名利禄、声色犬马,而以平常的心,放弃高下、取舍、爱憎、荣辱,自然而然的对待一切,平平常常地做自己。而他是有这种“平怀”的。
他曾说,小时候喜欢跳舞,希望成为舞台上的王子。他可曾知道,如今他不仅是舞台上、银屏上的王子,他是千万人心目中真正的王子,他感动着多少人,温暖着多少人。然而,他从来不曾刻意去做什么,他并没有想成为做人的楷模、道德的模范,他只是自然而然地做自己。不取悦,不迎合,不伪饰,不矫情。他的一切都发乎天性,由乎本然,他只是平平常常地做自己。这是最令人感动的。
让我们也怀有这样一颗平常心看待他吧。我们都还在成长,他也在成长,他肯定要有变化。我告诉自己,不要以自己的标准、喜好去衡量他,要求他,苛责他,不要要求他事事完美,无所不能。在我们心目中,他是一个这样美好的人,近乎完美的人,但他也是一个平平常常的人。
“一种平怀。泯然自尽。”这种平怀,不仅看待他需要,也是我们的生活、人生需要的。愿我们都能像他那样,有一种“平怀”,真正获得心灵的自由,得人生之大自在。
结束之外的话 (一) 不教寰宇似深秋
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他,爱他,当然是因为他多才多艺,影视歌舞四栖,当然是因为他很帅。可如今娱乐圈中的帅哥多了去了,可说是满坑满谷,碰头撞脸。为什么这么多人独独喜欢他?我想,除了因为他帅,更因为他的人品。
他歌唱舞蹈演戏,从事于艺术,而中国艺术具有一个独特的取向:重品。传统文化将艺术作为人的品格的外在显现。他曾说过,演戏就是做人。他是懂得的。中国艺术是重品的艺术,视艺术为“品”的载体,为人的品格的符号。
艺字,原本是一个人跪着在种植,其实,艺术就是种植,就是种植人的性灵。艺术不是技术,它是人性灵的传达,艺术反映的是人的心灵境界。境界不等于知识,也不是性格,而是一个人的整体风貌,是道德上的人格境界、美学上的人生格调、哲学上的宇宙精神的反映,境界乃是人生命的徽章。有一流的人品,一流的境界,方有第一流的艺术。在中国文化中,追求的是人生境界与艺术境界的相融,审美境界与生命世界的合一。
提到他,想到他,常会想到温润如玉、玉树临风、空谷幽兰、人淡如菊、闲云野鹤、冰清玉洁,等等,这些中国传统美学的意象。在他身上,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对人格和审美的所有追求。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文化和艺术所追求的几乎全部美好品格。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我们的生命根植于这样的文化,我们无法不被这样的美所吸引,所感染,所感动。正是他身上的这种美,令人不由自主心向往之,令人不由自主喜爱他,迷恋他。
在被他的美感动的同时,我也被良民们深深感动。有这么多的人喜欢他,热爱他,以一腔的热情爱着他,表明有这么多的人懂得这种美,向往、追求、欣赏、珍惜着这美。不由令人感到这个世界竟是这么美好,平凡的生活竟也这么可爱啊。
自从知道了他,了解了他,喜爱了他,心境变得平和宁静,心中有着淡淡的欣悦,有着一种满足。平凡的生活不再那么枯燥乏味,一切变得美好了许多。
他说,要给人以正面的力量。其实,他给予我们的岂止这些。他给予我们太多太多。想到他,我们的心感到温暖,我们的脸上不自主会有微笑,我们的心中有一种满足,我们的生活似乎不再有缺憾。
前人有赞八大山人的诗:“幸有典型今在望,不教寰宇似深秋。”我想,这两句诗送与他是最最合适、贴切的。他才是真正的人伦之雅范,对于我们而言,正因为有了他,正因为他的存在,他的出现,给了这世界以色彩,给了这世界以希望,给了这世界以温暖,这寰宇才不会像深秋一样瑟瑟冷寒,真正是“不教寰宇似深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