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
查看:10万+|回复:619
  • 1
When you buy via links in posts, huaren.us may earn a commission
Advertisement

国内《阳光开朗孔乙己》这歌忽然火了。上头好听👍

头像
0操作1 #
头像
1 #
0
23-03-26 13:55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不感兴趣

你这就属于是臆想了,没有任何实际经验纸上谈兵论道还自以为是。


举例吧。我们目前招聘的机械设计师岗位,很多是中铁和海尔来应聘的,他们很多四五十岁,在中铁或海尔干了几十年,但是问题是他们对技术上,越大公司的只负责极少的一块,那一小块直接局限了他们的技术以及发展,现在中铁工资砍70%,海尔直接砍人,他们这些有着几十年丰富经验的所谓经验,都根本是限制他们生存的技术。


极少有很牛逼的,大公司下来的很多很难用,就是因为太局限了,当螺丝钉一辈子,就只剩下螺丝钉那点东西了。


新一代大学生,在学业上又不足够扎实,我们目前是还缺三个机械设计,也一直在招。薪水你就别瞎猜了,我在国内设厂不是因为便宜,而是为了降低MOQ,这样更有利于资金利用。我们的薪水,不论是美国员工还是国内员工,都不低,我要克扣员工薪水,就不会想着未来做到上市了,我要的是稳定的团队和规模。


扯了这么多,还是那句国内的问题,土工看得很清楚。


KVmitbbs 发表于 2023-03-26 12:59

机械设计招不到人是因为机械设计在国内就业比不上计算机。

有本事的都转码学计算机了。

中国机械设计的硕士生一般都会跟导师做项目吧,一般工作半年就上手了。本科生本来就是散养,大部分大学生没有实用的远见。我倒觉得中国大学生很多很聪明,很勤奋,很多跟工科擦边的都自学了很多计算机的内容。但大学里面学的没有实用价值,这个是传统工科专业大学生面领的问题。有教材脱节,有缺乏指导的问题。美国机械设计的本科生出来很多都能设计图纸画图吗?计算机专业好在,计算机毕业的本科生是能写code的。但传统机械设计的本科生出来本来就大部分不具备单独设计曲柄传动的能力,或者说即使有这个基础知识,但是整合能力还远远需要在实践中学习。

如果读研的话,大部人的想法是转码,要么考上,要么到国外花一年两年读一下。

传统工科专业在中国年轻人的思想中如同美国年轻人的想法一样,在计算机的兴起下,没有太多的吸引力。

头像
1操作2 #
头像
2 #
1
23-03-26 14:16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这个学校学习知识和工作脱节,任何一个国家都这样。比如美国,除非coop , 那都是脱节的。

中国以前的大学教育不脱节吗?

说到底还是工作少了。工作等人的时候都不是个事儿,聪明的人干一阵子都能上手。


page394 发表于 2023-03-26 13:58

分色这个问题是技师。我一个表姐就学的这个,她中专,然后去丝绸印染长进修了半年,然后在服装厂师傅带了半年,之后就会了。现在月薪八千。

问题是大学的专业设计不是一个专业的设计,不是一个工种的设计。它考虑的是这个专业涉及到的各种工种需要的基础知识,然后大学生根据自己性格选择在这个专业里具体想做的工种。要大学生具有技师的能力,得大四最后一学期到工厂里去实践才行。这一点大学很难做到。

我真不觉得中国大学生怕苦怕累。本科生我不知道,一个朋友搞林业的,他带的研究生博士生都在植树造林,各种条件不好的地方造树。感觉大部分研究生,博士生非常吃苦耐劳。

说句老实话,大家过来f1读书,找工作,熬身份,吃苦耐劳的精神不也是象牙塔培养出来的。


Advertisement
头像
12操作3 #
头像
3 #
12
23-03-26 14:26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其实我看到国内很多年轻人已经很能吃苦了


青蓝冰水 发表于 2023-03-26 14:16

是的,我也看到的也是国内很多年轻人很能吃苦。

他们考研考编也很苦啊。

至于为什么不愿意送快递。送快递兼职可以,但是他们不想把这个作为自己的职业。年轻人有梦不是过错吧。

流水线上熟练工确实工资现在也有3000-4000了,但是他们不希望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消磨自己,多尝试一下其它可能,这个不能算错吧。厂妹,送快递,20-45算黄金时期,之后呢?

年轻人希望乘着年轻多学一些东西,找一份技能和稳定性可以随着工作时间增长而增长的工作,这个想法有什么错?

有人南下在流水线做过,后来到了一定年龄回到故乡,然后想做技师,就得评熟人关系找工作了。没有熟人关系,流水线上不要45岁以上的工人。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做管理者的。

年轻人想乘着年轻多学点东西,不想去拧螺丝,可以理解。拧螺丝拧到45岁,只会拧螺丝怎么办?中国经历了下岗,经历了4050再就业,作为经历这一切的父母,希望/支持小孩考编,又有什么错?

头像
2操作4 #
头像
4 #
2
23-03-26 14:54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IT国内真不缺人,网站前端人更多竞争也更激烈,但机械设计师太难招了,我们现有的都当宝贝一样,一茬一茬很多,但好的太少了,或许牛人都转行了,但机械设计这些属于工业最基础学科,是不应该这么断层的。


我大学本科就是机械设计专业毕业,中国工科类院校前十吧,不算成绩好的,我毕业后没有干过一天的机械,不夸张说,我今天的基本功都比大多数来应聘的好,不如他们的就是他们对软件的应用,但是好的机械设计需要有踏实的基本功,这个很是问题。




KVmitbbs 发表于 2023-03-26 14:36

这个怪不到学生身上啊。国内大学里面机械系的教授现在也整什么智能算法了。

美国其实是中国的一个极端。你看美国优秀的机械设计本科生多缺,就会预见到中国也会慢慢走上这条路了。

他们也能学计算机,而且软件,硬件都可以,真的没有必要在机械设计的领域里面。


你说机械制图的基础。打一个比方很多高中化学实验都不做具体实验,软件上做了---这样学校就不用担心硫酸铜溶液出问题了。一些老牌的工科院校取消金工实习了,改成软件操作技能了(这是上面号召的教学创新)。


以前讲机械设计的老教授说听机械传动的声音,脑中有各个传动的图,于是听声音可以推断哪里出了问题。现在的教授是,用什么什么软件,编程能实现什么。现在是拿着软件上去测试,数据对就是对的。


机械设计行业的基本工退化,是越来越数字化电子化的产物,这个真的不怪学生。类似普通汽车出个问题还能自己倒腾倒腾,但电车出了问题得找专门的地方修。

头像
0操作5 #
头像
5 #
0
23-03-26 15:11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科班出身的对色彩敏感性更强,她们欠缺的就是跟机器调色,分色本身不难学,但是你学了分色就等于只能在工厂干活,那些设计专业的,宁可找不到工作家里蹲,也不肯屈就去学一下分色。你表姐中专毕业学几个月可以八千,绍兴家纺产业的分色师好的都要一万五到两万,人供不应求,我们工厂纺织打印机买了停了很久,就是招不到合适的分色师。年轻人嫌弃进工厂丢人,觉得要做大学专业学的工作,但现在设计专业工作极少,她们就宁可没工作也不肯进工厂。


土共看社会问题很准,反讽土共硬拔高孔乙己阳光灿烂是胡扯。


KVmitbbs 发表于 2023-03-26 14:42

因为做自媒体,宣传也需要大量的设计专业。很多设计专业的理想就是做一个成功的自媒体。

还有自学摄影,然后接单帮着做宣传广告的。

一个朋友家小孩就是学的这个专业。她大二就自给自足了,在微博上post一些自己的照片,然后周末接一些摄影,一个月兼职也有2000-5000不等。

说吃苦,其实她做高铁,跑来跑去,拍个人家的秀,又匆匆回来,赶照片,有时候忙个通宵,其实也挺苦的,

但这样的生活让她觉得非常有价值--美图拍出来就有人欣赏。

她的学校也是个985,她的大部分同学应该也是这样。



Advertisement
头像
1操作6 #
头像
6 #
1
23-03-26 15:17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就告诉你一句,流水线上熟练工没有6000-8000根本留不住人,小时工赚得也比你说的高,3000-4000中国工人的时代早不存在了。


KVmitbbs 发表于 2023-03-26 14:44

几年不回国,又涨价了。。。。

这样下去,中国的人工优势要慢慢消失了。这是好事吧。中国熟练的做家具的木工好像要1万五的月薪了。

劳动力市场价格上升,慢慢也许人们会接受有些专业读书和工作是两码事?

头像
0操作7 #
头像
7 #
0
23-03-26 15:30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除非人工智能可以解决机械构造设计问题,否则这个一定还是需要人力来开发与设计。


KVmitbbs 发表于 2023-03-26 15:11

确实需要人力开发和设计。但是大学里面课程安排也要“与时俱进”

讲软件编程,班上同学更有积极性。。。。。

上头强调进入数据时代,国内大学教课,课程设计,院里,系里,教授其实没有多少话语权。。。。。

头像
0操作8 #
头像
8 #
0
23-03-26 16:16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所以才说学位不算啥,比尔盖茨都退学了,乔帮主也没怎么学,但人家个顶个的都努力做一份事或者事业,踏踏实实最重要。


首富们也丝毫没嫌弃自己后院的柴房,一样都在自己柴房里干活。


KVmitbbs 发表于 2023-03-26 15:53

刚才在bilibili上刷到一个985进厂半年考编上岸的 视频

我有个问题

不喜欢进厂的进厂了照片,只要有考编能力,那么就可以考编。

特别是985的毕业生,他们若是不喜欢工厂,考试能力强,还是有能力换就业环境的。

是不是这样大厂里传统工科对应的岗位也很难留下本科毕业生?或者说有能力本科生。


企业如果无法提供给编制内更好的薪水和福利,企业留不下人。



头像
2操作9 #
头像
9 #
2
23-03-26 16:46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那个高考声嘶力竭做人上人的女生视频我看了,没办法,国内是以这个来区分社会等级的,所以才让大学生有误解。


土共对于这个社会现象,应该也是在设法改变,现阶段基本就这样了,我们读书是为了社会地位,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自古如此。现在社会风气更糟糕


KVmitbbs 发表于 2023-03-26 16:37

谢谢你今天的观念

传统机械专业在美国大学培养断层,我见到,也深深的叹息。

没有想到机械工程专业在国内培养大学毕业生也有基本技能上的断层。

有很多叹息的,机械工程的本科生确实基础技能缺失了很多。另一方面,大学生数学理工基础能力也退化了很多。985教高数的教授,试卷难度在往下降。没办法,进度只能讲这么多。

研究生的话,教授追的是paper,一些新技术,纳米啊,智能啊,交叉学科啊

这些好拿基金,跟传统基础技能也有割裂。


制造业在每个国家都与实现生产力息息相关,可惜了。



头像
3操作10 #
头像
10 #
3
23-03-26 17:00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美国是5%的精英,领导95%的stupid idiots。现在美国年轻人也类似,早没有当年那种踏实肯干的精神了。但是国家制度还在,所以还行。国内没有美国的国家制度,又喊着躺平,不肯踏踏实实,那当然就没有希望。


KVmitbbs 发表于 2023-03-26 16:47

不过我不认为是年轻人的错。

那些做视频的也有很多踏踏实实的

基层编制也有很多踏踏实实的

跟导师后面做了一堆纳米paper,结果工作才发现毫无实际用途的研究生也是踏踏实实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不能太说实用主义的世界里。

美国说,读大学,选个感兴趣的专业就好。于是你招仓库管理,来了一堆文科简历。

中国说,大国兴起。于是教授们也不得不追逐新浪头,做弄潮人,好拉基金,每个都打了鸡血一样。再加上自媒体的兴起,物质文明的大丰富,很难想象年轻人会喜欢冰冷的机械,重复的流程。


这不是任何一个年轻人的错。因为对机械,工科的热爱在现今物欲流动的中国很难再下一代年轻人心中种下。

很多大学生把做个成功的自媒体是很大的成功,是职业理想。他们并非不肯付出辛苦,他们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更注重自我,更注重表达,更希望自己价值被认同。我不认为他们有任何错。


官媒没必要觉得,孔乙己没工作就是不肯脱下长衫,不肯去做骆驼祥子。每个人都有自我选择的权利,每一个努力工作--不管什么职业,不管赚多赚少,都值得尊重。



Advertisement
头像
3操作11 #
头像
11 #
3
23-03-26 17:19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现在国内00后很反感爹味,他们对利益分配看得更清,一句话就怼回去了,这周看知乎,有个问题讨论北京户口,有个人说自己看病没花多少钱如何如何


下面的高赞回答是,这哪是北京户口的作用,这是全国各省劳动人民爱的滋养。。。


我觉得这个吧,上层送小孩读藤校,每家n套房子,还要发文指责普通人家甚至穷人家的孩子不上进,不努力,不愿意进厂,90后可能还会反思一下自己,00后完全不可能,他们从小就看到了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和各种洗脑手段,对pua非常敏感


我还是从国内各种段子知道了pua的各种手段。我觉得反pua这方面国内已经走在了前面,美国人反而洗脑还挺容易的。


impressionist88 发表于 2023-03-26 16:52

你说的对。娱乐圈是把关系,人脉直接摊到大众的面前。其实整个社会就是这个的缩影。只是没有把背后的人情世故表现出来。

编制,体制内工作的,家里本来在北上广的,他们的小孩不用进厂。或者一开始选择专业的时候,就规避了这种选择。

他们有一定的人脉,一定的累积,深圳的开进出口贸易公司,等等。


进厂往往是没有根基,需要一张张简历递的小孩。有个自嘲的称呼,小镇做题家。

他们的父母或者没有远见,不知道怎么选专业。在小孩读大学的时候,顶多问句钱够不够用,要吃饭,要休息。其他给不了多少引导。

但这不是他们的错,他们用功读书了,他们大学没有挂科,顺利毕业,那么楼上开厂的说90%太无用,就不应该怪到大学生身上。有人说大学生为什么不自己弄懂,基础工弄扎实。才从被圈养的高中生活出来的大学生哪里懂这些?整个大学很遗憾没有任何一个说怎样学以致用(因为反过来的意思就是课本知识落后到现实中没用,你得凭自己加码去学,这个哪个大学都不会说出口)。于是没有注意引导家长的小镇小孩被进一步抛下。再也没有明明白白传递下试卷可以通过重复刷不断被巩固自己基本功。他们就算想用功,但又不知何处使力。


然后高高在上的官媒说,你们为什么不进厂。反而问之,写文章的问什么不去拧螺丝。


年轻人有选择自己人生的自由。只要他们自己能够工作养活自己,不让自己父母担心就足够了。

头像
0操作12 #
头像
12 #
0
23-03-27 00:29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现在大学毕业生,一半以上是不找工作,说是在家考研和考编,啃老啃得没有丝毫心理负担,美国这里也有啃的,但比例远低于国内,现在国内爹娘如果不让啃,那是很大逆不道的事,有个到我公司面试的女孩,在家半年考研失败,成绩出来后,说还想再考一年,给爹娘洗脑,只有考研才有前途,同学都考,结果爹娘不乐意了,就闹掰了。来我公司面试时候说的,我们HR小心翼翼问她,那你还准备考么?她说一边工作一边考。


我们HR跟我聊起来的时候很感慨,薅不到爹娘羊毛还能闹掰,到公司也丝毫不觉得这么说会对面试产生什么影响,对公司职位产生什么影响,我们客客气气地给据了。不知道这位废柴姑娘现在在何处高就。lol。


二十四岁的年轻人,吃爹娘的就跟天经地义一样,这也就是在中国吧,整个社会的问题,很多年轻人不知羞耻,巨婴一代,只会打嘴炮,写歌起哄闹事倒是很在行。


KVmitbbs 发表于 2023-03-26 22:20

你说的这些还是继续考的。我知道的亲戚家的几个小孩,考不上,就去香港读一年研究生(或者不考度读澳洲的硕士),香港四个大学的教课型硕士申请的最后期限都到6月份,就为了捞考研考不上的。


我家乡在小镇,基本父母,祖辈加起来都有几套房子,卖一套,送香港读硕,读澳洲硕士的经费就有的了。


读完之后,大城市能找到工作最好,找不到工作,家里发动所有关系找找人,总能找份安稳的工作,也就是俗称的躺平。说躺平也不对,找到工作后,人家在本职内也会努力工作。


我算了算很遗憾真的没有哪个知道的下一辈进工厂的。这与当年我毕业的时候完全不一样。我高中理工科同班同学,如果不读研,都以找到民企,私企,外企为理所当然。大家真的以机械,电子,理工的“技”为自己懂的,也愿意弄清自己懂的,觉得工作挺好的,也有人考公但真的不多。


D的出发点是意识到劳工不足,号召年轻人进厂。但号召的,写文章的,做新闻的也是个体,评什么他们这些个体就可以吹着空调,喝着咖啡打打字点评“指导”人家的生活,凭什么读机械的就不转码,花钱读个硕士,选择不进厂。


总不能D的发言人开着豪车,只会说人家棒棒要保持积极心态面对生活吧。人家不如想,努力了还是这样一辈子,少赚点就少赚点,找个轻松点的工作吧。这是愿意躺平人的想法,尊重他们的选择,没必要骂他们怎么不努力。


央视觉得努力有用,怎么不操心那个棒棒再过十年还做得动吗?他那么努力做了搬运的30年,不就是图他小孩可以不那么辛苦,他小孩现在又在从事什么?



头像
0操作13 #
头像
13 #
0
23-03-27 00:47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前面说的都很有道理,可是结论没有道理,这些所谓的“躺平的孔乙己”并不没有足够养活自己的能力不让他们的父母担心。他们大都是躺在父母的身上啃老,他们难道是宁愿饿死也不脱下长衫吗?


sunleilucky 发表于 2023-03-26 22:36

我的样本是自己观察,或者听亲戚讲,或者国内亲戚朋友有人小孩出国问我写的问题。


至今我没有遇到真正意义上的躺平。

我知道的考不上研或者不愿考研,就去香港澳洲读研的。然后回国如果大城市能找份工作最好,若不能回家乡工作,发动关系,总能帮着找到一个做办公室的工作。他们戏称,回家乡就是躺平。但也是朝九晚五的工作。

中考分流下去的。读不了书的,就学门手艺,女孩有学美容美发的。男孩有学机械,木工,厨师的。


现实中或者有几年怎么都不去就业的躺平,我暂时没看到或具体听说这样的实际样本。

当然这是小镇的样本。如果是大城市,如果家里有两三套房,靠着租金,总能养活。他们选择不愿意进厂,找找工作,考考研,开开店,总行吧。

那个开厂回帖的,他雇佣的愿意进厂的应该很多自己是在城市定居的第一代吧,他们为了户籍,将来发展选择留下。但选择回去的,也没什么值得厚非的。




头像
0操作14 #
头像
14 #
0
23-03-27 00:52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回复 1楼linkinc的帖子

但凡在中国开过公司的人,大家的意见可能都是一样的。就是这些所谓高等学府出来的年轻人实在是废柴。

先不说业务能力怎么样吧,就是这些人除了一天到晚的想躺平,再不就是挤破脑袋考公务员。

一般1万两万在二线城市都招不到985/211,反倒二本三本的踏实很多。

985/211是不是都在考公务员,出国留学,找大公司或者国企,宁愿一个月3000/4000也不屌小公司或者普通岗位?然后一边哭诉自己找不到工作一边使劲鄙视下体力劳动者


thudy 发表于 2023-03-26 23:06

因为985/211有读硕的选择。

还有一个就是现在教育分层,很多考上985/211父母就是公务员或系统内工作出生,他们读个硕士,回到家乡,家人找关系可以安排一份同学圈俗称躺平,但家乡称建设家乡的工作。

头像
1操作15 #
头像
15 #
1
23-03-27 01:00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能,至少我的3线小样本能。北上广这些买房的问题是另一个问题了。

拧螺丝这个说法是对技术工人的歧视。各行各业需要踏实的人才。拧螺丝不是一辈子拧螺丝,从基础开始,结合自己大学知识,逐步提升自己,主管,主任,部门经理,或者跳槽。

3000元收入的公务员看不起20000的高级蓝领,这是社会不正常。




candy1980 发表于 2023-03-26 23:55

公务员瞧不上蓝领 是社会造成的。

D的公务员不就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说你们要不做孔乙己,去做骆驼祥子。但反过来,蓝领可没说,公务员你们要怎样怎样工作。

还有一个原因,公务员人脉广泛,认识人多。等小孩读书,就会忽然发现需要各种人脉。。。


Advertisement
头像
2操作16 #
头像
16 #
2
23-03-27 01:33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我这里认识好几个美女小留读本科,家里也没什么大钱,靠爹娘玩命工作,卖房子凑钱供她们来美国读书。结果就知道微信朋友圈里这里滑雪,那里滑雪的,父母不给还闹,还有找我借的,平时聊天都愤青的很,整个社会都欠她们的。


我亲戚的小孩,在加拿大读本科,我表舅让我照顾一下,说孩子真的可能抑郁了,我打电话问原因,原来是不愿意做饭,每天吃外卖开销40加币,但我表舅给的餐费只有一个月400加币,跟我表舅打过好几次,又哭又闹的,我表舅是卖了南京的房子供他读书,他和我表舅妈现在租房子住。


南方医科大学毕业一个女孩,跟家人闹翻,就是爹娘不给钱,跑美国法拉盛黑了,号称国内医院太累太辛苦,md法拉盛不是更辛苦?


废柴特多,而且还特能找社会和别人的麻烦,都是社会和别人的错。




KVmitbbs 发表于 2023-03-27 01:12

我遇到一个小孩。他一边读硕一边给中餐馆打黑工。父母给学费,生活费都是自己挣的。后来回国也发展很好。

或者就是你说的,只要勤劳肯干的,无论在哪里都会路越走越宽的。

暂时生活中没有遇到巨婴,或者吸父母血,自己要超出预期体验丰富生活的。

富二代有富二代的活法,家中没矿的也有自己的路。


但努力这话自己说,家长老师长辈说或者可以。旁人无权说。特别是D。

头像
3操作17 #
头像
17 #
3
23-03-27 01:52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我觉得和文化传统也有关系,大家都喜欢铁饭碗,这个无可厚非。国内的贫富差距是严重问题,房产价格太高,年轻人看不到希望,所以整个社会戾气很重,土共的宣传又是简单粗暴,都是这些问题的根源之一。


我看到这个主贴的认知是,即便是要反讽土共,但孔乙己是什么样的文学人物,再怎么洗涤也不可能是阳光灿烂的人物,更何况现在中国确实存在年轻人太废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不管是政治家,还是一个富有政治思想抱负的普通人,还是一个对国内关心的美籍华裔,都希望国内可以激励年轻人去努力向前,朝气蓬勃,这样国家和民族才有希望。


国内存在的问题很多,这些只是冰山一角。


KVmitbbs 发表于 2023-03-27 01:35

朝气蓬勃的向前是需要有独立思维的。

我对工业界不了解,单讲数学教育。信息时代,各种针对性练习,软件分析具体哪个小点失分,错题本,一对一补差等等,数学都可以当“技术”一样学。中考高考数学成了比读题仔细,细致读度,肌肉记忆。

人智商的分布不会变。卷出来的高分对一些小孩来说是靠着牺牲独立思考,靠的是完全依赖保姆式教学喂养,而磨出来的。

于是国内大学里面教高数的真的是感慨一代不如一代,离开了保姆式的喂养,大学生学得很痛苦。当然学校也不能关太多人,只能降难度。

同理,他们在整个大学学习中又能对本专业知识通透多少?到了工作单位就成了,你觉得的一片浆糊。


不知道给年轻人成长学习空间,他们慢慢会有自己的学习,悟道,办法,能否慢慢开解。看你形容的,抛去态度不行的,平庸的人是不是在早期初高中的学习中被驯化了,他们习惯于设计好path, 手把手的告诉具体怎么努力才行?日本企业的学徒制,培养终身职工的模式不知道可否套用到中国企业。

头像
9操作18 #
头像
18 #
9
23-03-27 09:01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很多时候不是教育的问题,而就像你说的,纯粹是个智商分布问题。。


由于大幅扩招,中国现在大学毛入学率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了,所以别拿现在的大学生去和过去的大学生比,完全不是一个物种。。

这方面应该参考美国,美国的大学本科毕业生里,可不就是9成以上是废柴。。


区别是美国长期如此,所以大学毕业生一般也不会有太多不切实际的期望。。

而中国发展太快了,明明是大学普及化后毕业的大学生,心理期望的,眼中看到的,却是10年20年前大学毕业生的待遇,这可不就是会有落差么。。



Namama 发表于 2023-03-27 02:06

中美还是不一样的,美国给每一个想上进的人工作之后还是有渠道。比如很多企业都支持员工读半职的硕士。

现在中国工科专业也有半职的硕士,但是除了体制内,大型企业, 能有多少私人企业能够支持员工读半职的硕士?

以前美国MBA还新兴的时候,曾经有数据统计,发现读了MBA基本5年之后薪水有了一个很大台阶的跨越,其实并不是MBA教育在起作用,而是选择去读MBA本身就是有内驱力的人。


同理选择读在职硕士,本身就是内驱力大于不选择读的。美国给了这些人半工半读的机会。


KVmit也提到硕士比本科能力强,但让他支持公司的人去读半职硕士,那是万万不可能。因为培养出人才人家就走了。所以他说凡是有心有考研的统统不要。他想招到聪明的能干的本科生,真的是浪里淘沙了。


大城市留下了聪明,有野心,有企业心的,读研/进编制/出国/创业/转码,他们不会愿意自己的青春耗在工厂里。也留下没有退路的,或者真的不如985/211聪明的,但是肯老老实实朝九晚五的。那么就尊重后者,没有必要嘲笑他们的智商。


为什么看不起国内大片的考研考编的。考研是增长了自己的学习能力,考编是为了自己的稳定。KTmit最希望的是聪明,能干,有学习力,有眼力劲,的本科生,就不要读研了,到我的工厂来做螺丝钉。KTmit觉得大学生手绘制图不行。假设一个员工20年前技校毕业,专攻制图,用功,专业,有能力,他技校毕业时候还可以帮人家画0号图纸,赚点外快,现在呢?哪怕家长工科里面制图的,也会告诉小孩,努力学好计算机,手绘制图要被淘汰掉。工厂需要螺丝钉,又专又红,技术好。等到了50岁,这个工种因为大环境的变化,消除了呢?


现在的小孩接触的信息多了。不是D一句号召就跟着走的。聪明有很强学习力的本科生人家不愿意进厂,人家为了自己未来的稳定,或者能力的提高愿意去尝试考研考编,有什么的不对?公务员是看似工资低,但事业单位一般支持员工进修。十年之后未必就低。


我同意隔壁帖子的观念,无论考研考编,还是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凭自己本事在大城市只能做个螺丝钉,那么还不如回到竞争力小的家乡。不想为了吃鲍鱼而努力,就愿意吃泡面行不行?这些都是个人选择,没有必要嘲笑他们。


还有一些给出解法是,国家卡50%中考率,什么职业大学之类。但凡家里有点钱,就会想着,这边读不了,很多家庭卖一套房子送小孩出国读书。被分流的也不甘心被分流。所以,国家想设置一个机制,让人们甘心去做螺丝钉。这个在现在社会很难了。人员是流动。没有人会拼命努力做韭菜,如果韭菜跟自己的理想想吻合拿还好,如果不吻合,那么就很难。


发帖回复
查看:101525|回复:619
  • 1
Advertisement
打开收藏板块打开个人中心
边缘侧滑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