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lz贴了主要的推理小说流派,再补充几个:
奇情小说:(属于比较早期的推理小说)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的英国,作家们开始创作情节化的惊悚小说(thrille
r),后来被称为奇情小说(Sensation)。
奇情小说,故名思义,奇特的情节发展是其最大特色。奇情小说大都用犯罪和神秘
事件来支撑复杂的结构,以罪犯被捕、查清真相告终。
它有以下一些特点:
·过去的秘密,常牵涉到人的身份;
·故事会记录人生的重要时刻,如婚礼,葬礼,施洗等;
·和女人有关的秘密
·批判被社会认可的男女地位以及女性柔弱性
·年轻人被年长的资历深的罪犯欺骗
·犯罪阴谋常涉及人生大事:婚姻、死亡、遗产
·婚姻导致金钱纠葛与杀人
·犯罪过程始终展现在读者眼前,而不是像传统侦探小说一样最后才解决
·人物彼此之间都扮演不同角色
·梦境
·使神志不清醒的药物
·镜子与绘画等道具的暗示,尤其是对恶人的
·对宗教行为的讽刺
在今后的发展中它的一部分溶入到侦探小说中,还有的演变为“惊骇小说”(Shocker
)或者“惊悚小说”(Thriller)。虽然“奇情”这个名字无法完全体现这类小说的特点,
但是至少能表现出它们和坡的“推理故事”(ratiocination story)之间的区别。
代表人物是英国作家威尔基·柯林斯(Wilkie Collins)。
悬疑派:
广义推理小说的一个子类型,此派作家重视的不是推理解谜,作品的趣味不在「凶手是
谁﹝Who done it﹞」或「怎么做案﹝How done it﹞」,而是着重在犯罪情境的描述与
紧张气氛的营造,以情节的铺陈手法或角色的心理描写使读者产生诸般情绪,如疑惑、
不安、紧张、悚栗、惊慌、意外、担忧等感觉。作品题材大多不脱下列两种:
作家以罪犯为主角,详细描写案件发生前的诸多缘由、环境演变、犯案者的心理转变,
使读者的情绪随着情节发展而起伏动荡。故事中不可预测的情节发展设计以及无从捉摸
的角色心理转折,藉由作家之手描绘出主角﹝犯罪者﹞在犯案过程中的心路境遇,使读
者转而认同主角的行为。可举美国女作家派翠西亚·海史密斯﹝Patricia Highsmith﹞为
代表。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一个如你我般平凡的常人被卷入诡谲的神秘事件中,在
此痛苦困境里挣扎求生,作家藉由描写主角采取的应变行为、险象环生的遭遇与意料之
外的结局,使读者随之焦虑担忧,对角色的处境感同身受。代表作家为独家铸造了「悬
疑线﹝the line of suspense﹞」的康乃尔·伍立奇﹝Cornell Woolrich﹞。
由于悬疑派的重点不在于逻辑推理,所以作家并不在意是否提供了公平线索给读者,并
且会以忽然冒出的第六感或人事物来推动故事的走向。作家想表达的是我们寻常生活的
世界无时无刻都在转变,犯罪的因子随时都在你我之间萌芽结果,将会有些什么样不可
测的命运在下一个转角处等着你?
舒适推理(Cozy) (我最喜欢的一个流派)
舒适推理从根本上来说,其故事只是一场游戏,谋杀也不具备太多的真实感。此类
侦探小说通常包含以下诸多元素中的大部分:最低限度的暴力、性和社会实用性;通过
推理或者直觉获得解答而不是辩论和警察程序方式(或者某人的招认);在最后凶手被
查明,秩序被恢复;男/女主人公是令人尊敬的,其他人物(通常包括凶手)也是有礼
貌,有教养的(除了仆人);建立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如乡村、大学、豪华古宅
。值得一提,但并非必要元素:智慧和文学典故造就的作品风格的优雅。这类作家中最
著名的包括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Dorothy L. Sayers、Ngaio Marsh
等。实际上,对于人性和世界是否持温和的看法是判断作品是否属于“舒适推理”的重
要标准。谋杀是世界上不和谐的音符,而世界的本质是好的。黑色小说作家如James
Ellroy等人的作品所表达的则是于其对立的观点。对他们来说,不公正贯穿于整个历史
和人性之中。如果说黑色小说作家是悲观主义者,那么舒适推理作家则是乐观主义者。
舒适推理属于黄金时代的侦探小说类型。作家如Martha Grimes很明显也受到克里斯
蒂和Sayers的影响,作品具有其主要元素,可是社会态度倾向于严肃。但是很多的作家
仍然保持舒适的乐观主义态度,没有侮辱读者的智力或者故事完全丧失真实性。Elizabe
th Daly的小说设置在上层社会,但是并没有和现实世界脱勾。她展示了一些坏现象——
毒品、通奸、欺骗——作为一种缺点而不是罪恶。而在硬汉作家Daly的笔下,同样的坏
现象被用来作为社会衰退、堕落以及人类背叛自我的标志。舒适推理的社会观也适用于
警察程序小说以及天才侦探作品:社会是稳定的,谋杀不会破坏这种平静。
它的不好的方面是,舒适推理会变质成不切实际的侦探小说。这些作品中,猫会显
示超自然的能力破案,浪漫掩盖住了推理,现实性被完全忽视。以阿加莎·克里斯蒂命
名的“阿加莎奖”(the Agatha)专门授予舒适推理小说。
公案小说(中国古典推理小说的重要一支)
公案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类型的其中一支,其源流有人认为可远溯至史籍经典中所载的
问案断狱事件,也有人认为应以宋代说话四家中的说公案为起始,然而它真正蔚然成大
观却是在明清以后,当时许多文人投入编辑和写作的精力,出现了许多以各个清官为名
的公案编辑作品,如《龙图公案》、《海公案》、《施公案》等。
早期的公案类作品多包含有叙述与评议二项,且以短篇为主,内容主要包括案情叙述、
告状诉讼、侦查、判案等几项,案件题材从诈欺争占事件的裁决、偷盗案件的审理、到
奸谋命案的侦查都有,此时的公案小说着重刻划描写的是市民百姓的生活百态以及对受
冤屈之人的同情。晚清时,公案小说与侠义小说合流,渐渐变成长篇章回的形式,原本
以清官办案为主的形式变成叙述绿林好汉侠义行为的小说。
公案小说的内容大致有几项特色:
描写采全知观点,通常是由事件开始叙述,后导引入侦查、审理的情节,读者往往已经
知道凶手。
常靠冤魂托梦、神人指引破案,内容不乏怪力乱神。
以「清官」为侦查主角,突显清官的能干和昏官的愚庸,以及其与豪富贵族阶级的对立。
中国的公案小说虽然描写案件的侦破,但关注的重心却不在此,除了想藉由这样的描写
形式宣泄百姓们对吏治败坏现象的怨怒、成为一种道德寄托之外,甚至还有希望藉善恶
综观中国的公案类型作品,虽然有很多是流于鬼神梦兆传说,但也有很多是运用人为的
观察推理、巧施计谋来破案的,然而和清末传入的西方侦探小说比起来,公案小说毕竟
更缺少科学的办案方式,于是随着政治体制的改变、外来文类的刺激和其本身的限制,
公案小说在现今已经逐渐式微,只是作为一种曾经盛极一时的案类作品,它仍有其历史
标的价值。
反推理小说〈anti-mystery〉
推理小说的类型错综复杂,有着本格派、社会派、悬疑派等种种派别,各派别间各自拥
有其独特的风格取向,也象征着推理小说其本质上的博大精深。
而反推理小说,并不如字面上的意思所指,是所谓的一种为「反对」推理小说的创作概
念而形成的一类小说,反倒是以「推理小说」的创作概念来包装,并进而组合而成的一
类小说形式。
反推理小说一词,一般推定是在1964年《献给虚无的供物》出版时,于导读一文中所出
现的,而其内容大多包含了以下几种要素:
事件的推理,谋杀案的真相,已不再完全是小说的重点。真相的背后,反而可能牵引出
更多现实世界中,令人困惑难解的谜团。
作品中大量出现引用各种令人头晕目眩的哲学、思想、科学、神学等知识理论,藉以表
达作者的创作意图。
庞大的内容与厚重的页数。
一般来说,安伯托·艾可的《玫瑰的名字》(Umberto Ec the Name of Rose)可视为反推理小说的滥觞,本书中所蕴含的
各种哲学、神学、古希腊艺术、宗教异端争论等各论,曾令不少台湾读者望之却步;日
本推理小说史上的金字塔,被评论者尊称为【推理小说三大奇书】的《黑死馆杀人事件》. (小栗虫太郎著)、混沌世界(dogura·magura)(不知道公认的中文译名)(梦野久
作著)、《献给虚无的供物》(中井英夫着)此三书,也因其作品内容的深奥复杂,成
为反推理小说最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而被喻为日本90年代最具爆发力的男性推理小说
作家──京极夏彦,其笔下的京极堂探案系列,也因其鲜明的特色与风格,成为现代反
推理小说的主要标志。
〈京极夏彦其颇受好评的京极堂妖怪系列前两作──《姑获鸟的夏天》与《魍魉之匣》
,皆有中译本的发行【时报蓝小说】,或许目前仍为读者认识反推理小说的最佳途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17 16:34:35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