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可以轉生的唯一的淨土只有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
極樂國土沒有任何痛苦。生於極樂國土的眾生,不會經歷任何我們現在所認為的痛苦及悲傷。
你出生就是個完全成長的年輕人,還沒開始衰退,在肉體上,極樂世界的每一個眾生皆具有完全相同的身體,每位皆具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
這是極樂世界眾生死亡或離開的唯一情形,不會有我們一般所知道的那種死亡。沒有肉身的敗壞及死亡的過程,只是極樂世界的顯像消失,而你自己的佛土接著現前。
一旦生於極樂世界,你不可能不成佛,你可以在那裡成佛或在你選擇的世界成佛。
一旦生於極樂世界,你將有神通力,你可以到任何你想去的佛土。
前面提到過化身佛土卡馬阿微巴,也就是蓮師的淨土,其實,有一億個像我們這樣的世界,每一個世界裡都有一個卡馬阿微巴,共有一億個卡馬阿微巴。在每一個卡馬阿微巴內各有一位蓮師。
在西藏,有二十一位阿彌陀佛的主要化身,所有這些:一億的蓮師及那些阿彌陀佛的化身,都只是阿彌陀佛的化現。
真正的蓮師---化身的根源----是阿彌陀佛自己,其他所有蓮師的化身都是阿彌陀佛的化現,因此,若你想要親近蓮師,到極樂世界去。
此外,這個淨土不單只可以像極樂淨土等在死後神識往生其中,還有一種不共的法門,令行者可以直接連肉身也不留下便往生其中!在印度及西藏,不論是古代或現代,都有不少這個法門的行者修成這不共法門,死時連屍體也不留,連肉身直接往生於清淨空行淨土。
談淨土的殊勝、各淨土的分別及往生的共通條件
--祈竹仁波切開示
淨土及其殊勝之處
佛法上的修持,歸納來說可分為小乘及大乘兩種。小乘的修持動機是因見六道之苦,尤其是三惡道之痛苦,而對輪迴生出了厭離心,欲求解脫。以這種出離心為動機,配合上戒、定、慧三學,修至有了無我空性的體悟。
而斷除對“我”的執著,便成就了解脫自在的境界。這便是小乘發心者的修持動機、目標及方法。至於大乘者,則基於上述之出離心,進而推廣延伸至不忍見其它眾生在受六道輪迴之苦,而生出慾令他們都脫苦得樂的願。但如何才能有最大的慈悲、智慧及能力來救助眾生呢?
行者進而發心要成就最上佛境,來以最大的能力來救助眾生,這便是大乘行者的發心——為利眾生而欲成佛果之菩提心。
大乘的修持方法,包括了小乘部分的所有法門,但是卻以不同的動機修持;
在此之上,還要修菩薩六度四攝等,經歷大乘五道的修行果境,積聚功德與智慧智糧。這些眾多的大乘修持法門,又可歸納為顯與密兩類。
依顯乘的道路,須經三大阿僧祗劫,亦即很長很長的時間,廣積福慧資糧,最終成佛;
密乘的道路,則有即身成佛之法。
不論是大乘顯部教法的修行,或是大乘密部的修持,都需要有適當的修行條件或助緣。如果掉入三惡道中,是幾乎完全無可能修持的,甚至連“法”的名字也聽不到!就算生在人間,也不一定得遇正法及名師;
在人間世界,又有很多不善知識,他們對修持之不良影響極大。譬如說,我們剛剛對佛法有了一點接觸,損友卻教我們去釣魚殺生,或說世上並無因果定律,或說殺生祭祀便可得天神賜福等等,很容易便影響我們的思想及行為。
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我們身邊的朋友全部心地善良,我們多半也會如此;如果親友及所住社會全都喜殺、不信因果等等,除非我們過去生中的善業習氣十分強烈,否則我們多半也會變得與他們一樣。
又即便我們遇上了正法,由於我們處於末法年代五濁惡世,往往只能作少許善因,但所作之惡因卻多不勝數,以致再下一輩子又是再次地掉入三惡道,百劫不得復出。
我們現在雖得到了這個暇滿人身得以修行,但我們的壽元是不定的,而且十分短,頂多也不過是百歲左右。在無盡的輪迴內,這一百年只如閃電一剎即過,扣除了睡覺、吃飯等時間,我們尚余多少時間修行呢?
在一生中,我們即使有理想條件而又有心修行,也沒有太多時間,轉眼間便會失去這個身體了。但是,一旦我們失去了這寶貴的人身,下一輩子便不一定有同等理想有利的條件來修持了,只要我們一天還在六道之中,便不可能保證自己常常有有利的條件以作修持。
本師釋迦牟尼佛在世上示現期間,曾經開示過很多個淨土法門。他不但講及了這些淨土的個別殊勝特徵及與眾生之因緣,也教授了往生於淨土之中的方法。這許多的淨土法門,全都屬於佛教的大乘法門範圍。這些淨土,是諸佛各別依自己的願力、悲心、神通、智慧及功德所化現出來的。
極樂國土沒有任何痛苦。生於極樂國土的眾生,不會經歷任何我們現在所認為的痛苦及悲傷。
你出生就是個完全成長的年輕人,還沒開始衰退,在肉體上,極樂世界的每一個眾生皆具有完全相同的身體,每位皆具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
這是極樂世界眾生死亡或離開的唯一情形,不會有我們一般所知道的那種死亡。沒有肉身的敗壞及死亡的過程,只是極樂世界的顯像消失,而你自己的佛土接著現前。
一旦生於極樂世界,你不可能不成佛,你可以在那裡成佛或在你選擇的世界成佛。
一旦生於極樂世界,你將有神通力,你可以到任何你想去的佛土。
前面提到過化身佛土卡馬阿微巴,也就是蓮師的淨土,其實,有一億個像我們這樣的世界,每一個世界裡都有一個卡馬阿微巴,共有一億個卡馬阿微巴。在每一個卡馬阿微巴內各有一位蓮師。
在西藏,有二十一位阿彌陀佛的主要化身,所有這些:一億的蓮師及那些阿彌陀佛的化身,都只是阿彌陀佛的化現。
真正的蓮師---化身的根源----是阿彌陀佛自己,其他所有蓮師的化身都是阿彌陀佛的化現,因此,若你想要親近蓮師,到極樂世界去。
此外,這個淨土不單只可以像極樂淨土等在死後神識往生其中,還有一種不共的法門,令行者可以直接連肉身也不留下便往生其中!在印度及西藏,不論是古代或現代,都有不少這個法門的行者修成這不共法門,死時連屍體也不留,連肉身直接往生於清淨空行淨土。
談淨土的殊勝、各淨土的分別及往生的共通條件
--祈竹仁波切開示
淨土及其殊勝之處
佛法上的修持,歸納來說可分為小乘及大乘兩種。小乘的修持動機是因見六道之苦,尤其是三惡道之痛苦,而對輪迴生出了厭離心,欲求解脫。以這種出離心為動機,配合上戒、定、慧三學,修至有了無我空性的體悟。
而斷除對“我”的執著,便成就了解脫自在的境界。這便是小乘發心者的修持動機、目標及方法。至於大乘者,則基於上述之出離心,進而推廣延伸至不忍見其它眾生在受六道輪迴之苦,而生出慾令他們都脫苦得樂的願。但如何才能有最大的慈悲、智慧及能力來救助眾生呢?
行者進而發心要成就最上佛境,來以最大的能力來救助眾生,這便是大乘行者的發心——為利眾生而欲成佛果之菩提心。
大乘的修持方法,包括了小乘部分的所有法門,但是卻以不同的動機修持;
在此之上,還要修菩薩六度四攝等,經歷大乘五道的修行果境,積聚功德與智慧智糧。這些眾多的大乘修持法門,又可歸納為顯與密兩類。
依顯乘的道路,須經三大阿僧祗劫,亦即很長很長的時間,廣積福慧資糧,最終成佛;
密乘的道路,則有即身成佛之法。
不論是大乘顯部教法的修行,或是大乘密部的修持,都需要有適當的修行條件或助緣。如果掉入三惡道中,是幾乎完全無可能修持的,甚至連“法”的名字也聽不到!就算生在人間,也不一定得遇正法及名師;
在人間世界,又有很多不善知識,他們對修持之不良影響極大。譬如說,我們剛剛對佛法有了一點接觸,損友卻教我們去釣魚殺生,或說世上並無因果定律,或說殺生祭祀便可得天神賜福等等,很容易便影響我們的思想及行為。
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我們身邊的朋友全部心地善良,我們多半也會如此;如果親友及所住社會全都喜殺、不信因果等等,除非我們過去生中的善業習氣十分強烈,否則我們多半也會變得與他們一樣。
又即便我們遇上了正法,由於我們處於末法年代五濁惡世,往往只能作少許善因,但所作之惡因卻多不勝數,以致再下一輩子又是再次地掉入三惡道,百劫不得復出。
我們現在雖得到了這個暇滿人身得以修行,但我們的壽元是不定的,而且十分短,頂多也不過是百歲左右。在無盡的輪迴內,這一百年只如閃電一剎即過,扣除了睡覺、吃飯等時間,我們尚余多少時間修行呢?
在一生中,我們即使有理想條件而又有心修行,也沒有太多時間,轉眼間便會失去這個身體了。但是,一旦我們失去了這寶貴的人身,下一輩子便不一定有同等理想有利的條件來修持了,只要我們一天還在六道之中,便不可能保證自己常常有有利的條件以作修持。
本師釋迦牟尼佛在世上示現期間,曾經開示過很多個淨土法門。他不但講及了這些淨土的個別殊勝特徵及與眾生之因緣,也教授了往生於淨土之中的方法。這許多的淨土法門,全都屬於佛教的大乘法門範圍。這些淨土,是諸佛各別依自己的願力、悲心、神通、智慧及功德所化現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