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2月1日晚 ]
主持人致辞
尊敬的索达吉堪布仁波切,各位师父,各位同修:
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们又非常开心地欢聚在一起。由菩提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特别邀请索达吉堪布仁波切来到咱们海南,和大家进行的佛学文化交流活动,今天是第二天。在昨天的交流会中,大家收获非常大,今天我们还要继续珍惜这个宝贵的机会。
现在我们恭请尊敬的索达吉堪布仁波切为我们作开示,有请!
堪布仁波切讲演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一遍)
请各位发无上的菩提心,并如理如法地谛听!
今天我们又集聚在这里,共同学习、交流佛法,我本人而言很高兴。这有两个原因:第一,佛教的智慧能让我们真正脱离苦海,不管是什么样的人,从中多多少少都能得到利益和快乐;第二,在新春来临之际,每一位信士都有各种各样的事情,但大家却能放弃外缘来到这里,共同学习、交流佛法,这种精神很可嘉。
大家都知道,时间比钱财等世间身外之物还宝贵,所以应该珍惜自己的分分秒秒,要好好利用这个时间,以现有的精力来学习、思考佛教的教义,我觉得这很有价值!
今天我跟大家从两方面作简单开示:其一,在座的佛友当中,有个别刚刚学习、修行佛法,针对他们应如何修学,我提出简单的想法;其二,针对已经学了很长时间的道友,提出精进阅读经藏的希望,也就是说,我们要努力充实自己,继续不断地闻思。
一、对初学的期望——闻思修行
⒈ 依止善知识开取佛法宝藏
在有限的生命当中,我们除了忙于自己的生活以外,还要考虑去探索这个世界上不为人们普遍了解,而非常深妙的东西。比如:轮回的奥秘、因果的奥秘、万法空性的奥秘等。
到目前为止,在世间中,虽然涌现出了许多科学家、文学家等高级知识分子,但他们也没有彻底通达这些神秘之处,最后只能当作谜而打上问号。而两千五百多年前,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就示现了降生、舍弃王位出家、成道、转法轮等十二相成道,在四十九年说法生涯中,完全揭开了人类的神秘面纱,千真万确地描述出了宇宙万物的真相。但要了知这些真理,既需要自己去分析,还要依止具有法相的善知识闻思。
一般来讲,佛教的甚深道理不可能以自己的智慧通达,即没有自学成才的。佛陀在《华严经》中说:“譬如暗中宝,无灯不可见,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意谓:就像黑暗屋室里面的珍宝,没有灯光就无法现见;同样,佛陀所宣说的真理,若没有既有闻思又有修行经验的上师引导,即使自认为很有才华、很有智慧,也无法了解、通达其中的甚深意义。所以,现在有些人想完全依靠自学通达教理,是不可能的。
我经常在不同场合中劝大家学习佛法,千万不要骄傲自满、自认为了不起,不要盲修瞎炼、误人子弟。这是因为,真正用佛教的智慧来衡量,每一个人的水平都特别低。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佛陀的智慧无与伦比。当然,这并不是佛教徒自赞毁他,古今中外许多学者都是这样称赞的。那我们为什么不对佛法生起信心,进而闻思修行呢?
⒉ 现代教育迫切需要佛法
我经常想,现在大学里面毕业出来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后,很多都认为自己非常了不起,好像世间当中该读的书全都读完了一样。其实,从小学到博士之间的教科书都是世间知识,不要说出世间的佛法,即使以整个世间知识来衡量,学的也不是很多,应该说是很渺小的。
尤其是做人做事的道德教育、信仰教育,这方面相当缺乏。虽然表面上看来,他是某某学校毕业的,应该很了不起,但实际上,其人品、人格、道德修养,以及在为人处事、接人待物等方面的表现都非常糟糕。当然,这与教育有密切的关系。
虽然我们在学校学了ABC等很多知识,但实际上这些知识在世间能用上的也不多。一位美国学者经过多年潜心研究之后,得出结论:学生在学校里面所学的知识,真正能用在世间上的15﹪都不到;反之,在世间当中很多空白都需要填补。
在这些方面,我经常想:不要说佛陀智慧、悲心的全部,哪怕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用在世间,所作所为也非常完美。可是,世间许许多多人往往都不信仰佛教。虽然信仰是自由的,但很多人都缺少这种悲心和智慧,而这恰恰是最需要的。
⒊ 闻思修行才是佛教的根本
因此,大家应该多学一些佛教方面的知识,现在科技很发达,只要有兴趣就不会有困难。以前,如果你要依止一位上师,必须跟着他。但跟着上师,尤其现在汉地大城市里人这么多,每一个人都要跟着上师,恐怕上师也不一定够。若自己依靠方便方法,如听光碟、看书等,真正通达了具有传承的上师教言,那与整天都跟着也没有什么差别,我是这样认为的。
相反,虽然你每天都跟着上师,但因上师法务特别繁忙等原因,不能给你开导,也不一定有利。在历史上,有些弟子依止上师多年,也没有得到一个偈颂的法义,这样的例子相当多。所以,在座的各位首先应该寻找真正的佛教道理,自己要如理如法地闻思修行。
现在很多人对佛法的学习都比较欠缺,若没有学就不可能精通,因为开车等世间基本知识,或大学的课本,没有学也无法通达,而佛法更加深奥、难懂,没有学则不可能懂得。但光听闻也不行,还要思维,再进行修行,这就是佛教的根本——闻思修行。
现在很多佛教徒,都很缺乏闻思的机会和因缘。尤其在汉地,本来寺院也不多,即使有,也只有个别道场有闻思,很多道场都没有。而学佛的居士团体,大多数人只是办一个皈依证,自认为是某某上师的弟子,实际上遵循次第的系统学习根本没有,很多地方都是这样;极个别地方虽然有学习,但也不全面。所以,我经常提倡、劝勉大家,要共同学习佛教的甚深道理。
⒋ 人生大事 出离轮回
当然,在学习的过程中,最好小乘和大乘显宗、密宗的法都要了解,之后自己就能找到方向。否则,就像现在社会上的人,每天都搞事业赚钱,一直像孩童寻彩虹一样没完没了,那短暂的人生就荒废了。
人若没有来世倒另当别论,但实际上,人们花了大量时间从现代科学等角度观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人找到确凿的证据来驳斥前世后世存在的道理,也没有真正建立起前世后世不存在的学说。既然真的有前世后世,那对后世不做一点准备,恐怕就是愚者的行为。
现在社会上很多人都想:我老了怎么办?于是买养老保险;我病了怎么办?于是买医疗保险……但考虑来世的人,尤其在没有信仰的国家和群体,几乎是没有的。在藏地,大多数人特别关心来世:我即生当中这样(或富裕,或贫穷)过去就行,因为前世造了什么业,今生要感受,但来世确实很漫长,所以要努力行善。那我们为什么不想一想自己的来世呢?因为这并不是一世两世,或者短暂几十年、几百年的事情。
如果即生当中造恶业,堕入三恶道,那什么时候才能得到解脱啊!我们连想到监狱都毛骨悚然,而不敢做违法的事,即使做了,也不愿意承受未来关押的痛苦。那在千百万年乃至生生世世中,感受无法想象的旁生、饿鬼、地狱的痛苦,以及得到人身后,感受盲聋喑哑、老弱病残等苦,又怎么能忍受呢?但人们往往在这些关键、长远、重大的问题上,盲目回避、耽延,根本不想死了以后怎么办,这是特别愚痴的。
⒌ 不应抹煞人的尊严
对没有信仰的人来讲,这也情有可原,因为从小都生长在这样的教育环境和生活习俗当中,所以除了吃吃喝喝以外,再也没有更高的思维能力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确实跟旁生没有差别。
多年前,一位居住在加拿大的熟人跟我辩论:“你在有些论典里面说,人跟旁生没有差别,这是对人类的侮辱。”我跟他说:“这个话并不是我最先说,萨迦班智达等藏汉高僧大德和学者都这样讲过,其实这并不为过,因为若光是为了生活,世间的旁生也确实懂得,比如吃东西、避寒等。”
虽然牦牛等旁生不懂穿衣服,但冷的时候它们也会去比较暖和的地方。前一段时间,我们学院特别冷,零下二十几度。我看见一头牦牛,它每天晚上都要到一个比较暖和的破房子里面去睡,而且是按时的——我每天晚上到经堂讲课时它都没有去,而下课回家时它已经到里面睡上了。所以,不仅是人,这些动物也知道取暖,只是取暖的设备和手段有差别而已。同样,吃、喝它们也懂。
所以,人若除了眼前的生活,再也没有更高的理想,从来没有想过在有能力时回馈社会,帮助人类等众生,那就与自私、盲目、愚蠢的动物没有差别。
⒍ 智悲方是末世良药
在座的各位,佛教有两个广大,一是慈悲的广大,二是智慧的广大,这两者是佛教唯有的,拿现代的话来讲叫特色。
其慈悲的广大,不仅仅限于“我”。世间具有悲心者,对亲朋好友、下属等与自己亲近的人会关心,除此之外就不愿意付出,甚至很多都看作敌人。所以,世间悲心、爱心再大的人,也没有佛教里面把所有有生命的众生都看作自己的父母、子女,或跟自己一模一样的理念。虽然在孔子的学说中,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说法,但实际上范围就是人,是非常狭隘的。
从智慧方面讲,除了佛法以外,通达世出世间所有万法的智慧有没有?相信大家在翻阅经论等资料时,完全会明白。
所以,学习佛法特别重要!但要学习佛法,首先要知道佛教智慧和悲心的不共之处,因为只有知道优点才愿意学。就像买一个产品,在知道它的利益、功效后,才会买一样。
可是,现在人类社会在物质上越来越有发展,越来越有进步,在精神上却一年比一年下滑,一年比一年倒退。虽然商场上有琳琅满目的商品,但这只增长贪欲等烦恼,让人们处于快乐、宁静、祥和的状态,是相当困难的。中国是这样,加拿大是这样,美国还是这样。虽然大街上来来往往、熙熙攘攘的人流,购买外在的衣服、食品等很容易,因为百货商场等一直开着大门;可是,人们最需要的大悲心和大智慧,这种内在的精神食粮和精神财富,有多少地方能请到啊!
所以,在大城市里面我常想:外在的食物等许多地方都有卖的,人们需求的也是这些,可是人们最需要的知足少欲、无贪、无嗔、无痴等精神食粮,又到哪里去寻找呢?如果精神上的快乐得不到,即使住在黄金建成的高楼大厦里,天天都吃山珍海味,也不会开心、快乐。
因此,如今的社会最需要的就是佛教的智慧。对希求解脱者来讲,这更不可缺少。即使没有这么高的境界,只想做一个对人类社会有贡献的成功人士,佛教的理念也非常有用,因为它唯一利益众生。所以我常劝大家,在空余的时间应学习一些佛教的道理。
⒎ 学修佛法需遵循次第
如果佛教的道理实在没有缘分学习,也应该学习儒家文化。这几年我也看了许多,如《孟子》、《论语》、《大学》、《中庸》、《三字经》、《千字文》等。虽然它们与佛教的教理比较起来差别很大,但与现在课本上所讲的小动物的故事等相比,其意义就深远多了。而且,在台湾、日本、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和地区,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企业、学校等各行各业都在运用,且运用得相当成功。
话说回来,修学佛法也要遵循次第,且有不同层次,并不是有些人认为的那样:我没有缘分学佛,佛理太高深了。好像学佛除了学出世间的空性以外,就没有了,其实也不是这样。可以说,凡是涉及使人向善的所有善妙理念,佛教的教义无不包括。因此,根据自己的缘分、能力,还是要去学习。但要先听闻,后思维,再修行。其教理无法以简短的语言来描述,我在不同场合中也作过介绍,希望大家去了解、去分析。
(接下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8/5 8:17:48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