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錄自《十六羅漢禮供文釋》 大班智達夏迦西日 造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hflsdqj.pdf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811
學習《十六羅漢禮供文》以後,大家應該經常祈禱十六羅漢,令十方的高僧大德長久住世。現在有些人心胸很狹隘,覺得自己的上師必須長久住世,其他上師住不住世無所謂。這種心態是不合理的。實際上,具足戒定慧的大德是世間的如意寶,這樣的如意寶都應該長久住世。因此,今後大家要打開心量,要為一切高僧大德長久住世而祈禱。
有些人會懷疑:這樣祈禱有用嗎?這種疑慮是沒必要的。要知道,十六羅漢不是神話人物,他們的威力是真實不虛的,祈禱他們一定會起到作用。當然,這些人的懷疑也情有可原。如果在佛法方面串習比較少,聽到聖者的功德確實容易產生懷疑。
如同佛法一樣,世界上還有許多不易為人接受的道理。我有一個當醫生的親戚,他給我講過藏藥的歷史。據他說,藏藥最初是仙人發明的,在藏藥發展的漫長過程中,出現過許多神奇的事。和藏藥一樣,中醫也有一些神奇的歷史。對這些道理,現在的人確實很難理解,在他們看來這是古代的傳說。但事實上,這根本不是傳說,而是真實的歷史,只不過自己不理解而已。
在介紹十六羅漢時,我會引用一些公案,在學習這些公案時,大家要有正確的態度,不要把這些公案當故事聽。公案和故事是不同的,二者差別極大,就像《大唐西域記》和《西遊記》一樣,前者是嚴謹可靠的佛學著作,後者則是胡編亂造的小說。
在這裡我順便提一點。不管什麼人,在宣講佛法時,都應該按照佛法的本義講解,沒必要講太多世間的道理。當然,在宣講佛法過程中,為了吸引世間人,可以採用一些人們易於接受的語言。
前一陣子有人問我:“最近您出了《苦才是人生》和《做才是得到》這兩本書,為什麼許多人對這兩本書非常感興趣?”我說:“這兩本書的內容還是佛法,只不過我用了現代人易於接受的語言,所以人們感覺很對胃口。”
所以,在弘揚佛法過程中,使用世間的語言是可以的,但內容絕對不能變,不能為了迎合人心,把佛法完全世俗化,否則就會喪失佛法的原味。
如果是沒有佛學基礎的人,不要說中觀、因明這樣的專業課程,就是聽《十六羅漢禮供文》這樣淺的課程,也會覺得非常困難。這也沒有辦法,佛法本來就是如此,我們也不可能整天以低俗化來招攬聽眾。如果是真想學習佛法的人,就不應該嫌佛法太深,應該努力進入佛法的堂奧,只有這樣才能獲得佛法的利益。
言歸正傳,這次傳講《十六羅漢禮供文》,我主要想讓各位樹立起護持佛法的責任心。現在佛教面臨著這樣的尷尬:本來,宗教是個敏感話題,人們一般不敢輕易誹謗,然而佛教卻是個例外,似乎誰都不怕佛教,都敢對佛教說三道四。尤其是去年,許多名人和媒體大肆誹謗出家人。也許人們覺得佛教是無我、慈悲的,所以怎麼誹謗都無所謂。如果換成其他宗教,即使個別教徒真做了壞事,人們也不敢隨便評說,否則肯定會付出代價。
我這樣說,不是鼓動大家報復誹謗佛教者,佛教從來沒有以暴力維護過自宗。我只是希望,當有人攻擊佛教時,佛教徒應該挺身而出,用真理來維護佛教。其實,佛教並非事事要修安忍,當涉及到佛教的根本利益,特別是有人對佛教胡說八道時,佛教徒沒必要忍氣吞聲,要敢於澄清真相。
其實,在《金光明經》、《君規教言論》等經論中,對如何護持佛法說得很清楚。遺憾的是,現在許多佛教徒不懂這些道理,也沒有維護佛教的責任心。希望大家以後在這方面引起注意。
在這篇《十六羅漢禮供文》中,反覆提到了“加持上師久住世,加持佛法遍興盛”,這揭示了一個關要──佛法興盛有賴於高僧大德的住世。雖然諸佛菩薩的加持對於佛法興盛也很重要,可是在末法時代,諸佛菩薩不可能直接顯現在眾生面前,只有持教的高僧大德才能將佛法在世間弘揚開。
當然,除了高僧大德,每個佛教徒都有弘揚佛法的責任。接下來,我順便向大家談談弘揚佛法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首先,在弘揚佛法時,不能把重點放在化緣、搞儀式、說神通上,應該讓人們懂得佛法的意義。現在許多人受過良好的教育,只要我們稍微點撥一下,他們就能理解佛法。即便有些人無法接受甚深的佛理,我們也可以從世間層面引導他們,比如介紹佛法怎樣解除痛苦、怎樣對社會有利,這樣一來,他們就可以逐漸趣入佛法。
第二,佛法是全人類的精神糧食,並非佛教徒的私有財產,因此在弘法時,大家不要有民族或者國家的偏見,要利用一切方便,向一切眾生傳播佛法。否則,如果僅在小範圍內弘揚佛法,就不可能饒益很多眾生。
現在有些名人通過各種方便,把佛法巧妙地傳遞給成千上萬的眾生。這些人雖然沒有披上袈裟,沒有正式講經說法,但他們做的事遠遠超過像我這樣的法師,他們確實在實踐佛陀的意趣──讓眾生離苦得樂。看看他們的行為,大家應該反省:我應該怎樣做,才能讓一切眾生得到佛法的利益?
第三,如果想弘揚佛法,自己首先必須通達佛法。因此,在學習佛法過程中,大家一定要認真,不能像聽故事、看電影那樣一劃而過。現在有些人對學習佛法不重視,上課時要麼閉目坐禪,要麼念咒,這是不可能掌握佛法的。佛法沒那麼容易,有智慧的人專注聽聞尚且很難通達,何況沒智慧的人三心二意聽聞呢?
其實,人的智慧主要在於磨練,以聽課來說,每堂課後自己都要反思:今天我學到了什麼?我能不能把這些道理轉述給別人?如果有這樣的鞭策,智慧就會逐漸增上。如果不主動磨練自己的智慧,只是被動地聽法,收穫是不大的。菩提學會的個別佛友就存在這種毛病,他們對聞法總是抱著消極態度,覺得聽課是一種壓力,去沒什麼興趣,不去又怕缺勤。這種人就是法油子,用世間話講就是老油條,大家不要成為這樣的老油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