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錄自《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宗喀巴大師 造 法尊法師 譯 益西彭措堪布 編述
http://www.xianmifw.com/book/downssfy.php?nav=&pid=3&nid=21
壬一、從因的角度成立分二:一、真實 二、遣疑
癸一、真實
【若作是念:彼由何故,如是難得?】
如果這樣想:暇滿人身為何如此難得呢?
論中從三個方面作回答。
【如《四百頌》云:“諸人多受行,非殊勝善品,是故諸異生,多定往惡趣。”謂善趣人等,亦多受行十不善等非勝妙品,由是亦多往惡趣故。】
就像《中觀四百論》所說:“人們多數都是行持不善業,所以諸凡夫死後多數決定趣入惡道。”這是說,因為善趣的人類等,多數也都行持十不善業等不善品,因此死後多數也都是趣入惡道。
此段是通過人類等普遍造集十惡業,而成立多數人都將失去人身,墮入惡趣。
【又如於菩薩所起嗔恚心,一一剎那尚須經劫住阿鼻獄。】
又比如對菩薩起嗔恚心,隨起多少剎那的嗔心,就需要經歷這麼多的劫數住在阿鼻地獄當中。
《入行論》說:“博施諸佛子,若人生惡心,佛言彼墮獄,長如心數劫。”《最極寂靜神變經》中說:“妙吉祥,若菩薩於菩薩所,發起嗔心,發起慢心,起時即彼自言我當經劫住於地獄。”
這是通過對菩薩起嗔心為例,說明人類極易造下嚴重的罪業,由此罪業將導致長劫住在惡趣而不得人身。
以上二者皆由“造集新罪”的角度,來成立人身難得之理。以下再由“宿業未消”來成立。
【況內相續,現有往昔多生所造眾多惡業,果未出生,對治未壞,豈能不經多劫住惡趣耶?】
何況人們內心當中,現在還有過去多生以來所造集的許多惡業,這些惡業的果報尚未產生,又不曾以對治力破壞罪業的種子,那怎能不經多劫住在惡趣中呢?
無始至今,在無邊漫長的時間中,我們不知造下了多少罪業。想想自己貪嗔癡的惡習之重,即便在今生短短一天當中都要造下許多罪業,由此即可比量推知,自己往昔無量生中,以三毒煩惱造下的罪業必定無量無邊,就像《行願品》中所說:“假使罪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無法容受。”現在既然相續中存在如此多的罪業,而且果報也尚未成熟,又未曾以四種對治力破壞罪業種子,那麼,這些罪業定將成熟惡趣的果報,而且以其數量之多、罪業之重,必定會使我們長劫住在惡趣。
【如是若能決定淨治往昔所造惡趣之因,防護新造,則諸善趣雖非希貴,然能爾者實極稀少。若未如是修則定往惡趣,既入惡趣則不能修善,相續為惡,故經多劫,雖善趣名亦不得聞,故極難得。】
如是對過去生中所造下的惡趣之因,若能決定以四力懺悔淨治,並且防止未來再造新罪,那麼諸善趣雖然也不是很稀有珍貴,但是能夠這樣做的人實在非常稀少。如果不這樣修治,就必定會趣入惡道,一旦趣入了惡趣,就無法修習善法,只有相續不斷地造惡,因此經過許多大劫,即使善趣的名稱也聽不到,何況修集善趣之因,所以那時想要再得到人身已非常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