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年少春衫薄在2007-6-13 12:23:00的发言:

遵领导指示,把这个转过来:

影响我很深的一篇报告文学

是徐迟的《生命之树常绿》。那时候还很小,因为陈景润,听说了徐迟的《歌德巴赫猜想》,就把他写的报告文学都找来看,迷上了这篇《生命之树常绿》,故事是写在云南从事研究活动的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的。徐迟本身是个充满诗意的人,他的报告文学,一点不干枯,文字优美,西双版纳,又是那么风景如画的地方,在徐迟的笔下,简直人间仙境,我一下子就着迷了,觉得到热带雨林从事植物学研究,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简直是玩着乐着逛着享受着就有工资拿,玩好了还能出名,还能有大作家给写传记,这活儿,干得呀。暗暗立下志向,要学生物,将来做个植物学家,专攻热带雨林植物研究,就去西双版纳。

这个志向,其实跟我后来的许多志向都有类似之处,比如做体育记者,随队采访重大比赛,或者作理疗师,作国家队的队医,这么着,公费世界各地旅游,还能免费看比赛,这些不算,这么逛着看着,就有工资拿,而且这个项目这个球队出成绩了,连记者队医这些不流汗不流血的都能沾光成名。。。这些是后话了,暂且不表。

这个植物学家的志向,我还是坚持了满久的,直到有一天,跟一个大姐姐说起来,我将来要到西双版纳去,大姐姐知道我怕小动物,问我说,你知不知道西双版纳那个地方,热带雨林,有很多毒虫毒蛇啊?我一下子意识到了诗情画意后面的严峻现实,立马就改了主意。大姐姐那一句话,就把徐迟的一篇好文章给抹杀了。

呵呵,还是孩子心境啊,说变就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