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很多人对这个问题有疑惑,以我家多年前曾经海归过学术圈、很多海归学术圈朋友以及常年还混迹于国内学术圈的经验,给大家说说我知道的。首先声明我只了解北京几所高校的情况。国内主要是体制内的职位,体制内的职位是很难得到的。虽然大家印象里说体制内的工资很低,但体制内所带来的综合待遇还是很好的,比如基本上是铁饭碗、有可能低价分房、子女教育有保障(比如人大从附属幼儿园到高中基本上都是北京最好的,非本单位职工有后门进去也要以百万计价才有可能)、各种课题经费还是比较充足等等。大家有空去高校看看校园里停放的各种车辆就知道大概了。体制内的职位一般不是留给本校从本科一直读到博士的人,就是留给本科之后海外留学的人,即使这样也不是像美国一样招聘进去的,肯定是本校比较有声望或有行政职位的教授引荐进来的。体制内的职称肯定是要走固定的程序,比如在职5年才有资格评副教授、文章数量等等。唯一例外(现在默认的规矩)就是国外tenure-track回国可以直接副教授,还有拿到tenure的人可以给正教授,这些也不是随便可以给的,需要有名额(一般院系和学校要额外名额)之后还要经学术委员会批准。只要是体制内,那不管是谁,待遇基本上是一样的,极少数tenure回去的有学校补贴(这个很难,而且没有保障,基本上是以分房的形式或安排配偶工作的形式,而且一般地方院校可能更灵活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