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打算看的。什么基调的,催泪的还是就是用很日常的方式描述一件很伟大的事业。
我想看但是又怕太煽情。
是打算看的。什么基调的,催泪的还是就是用很日常的方式描述一件很伟大的事业。
我想看但是又怕太煽情。
izz.ling 发表于 2024-10-01 18:17看到最后一集张桂梅晕倒查出二十三种病,还在病床上唱红歌是什么鬼啊?向焦裕禄看起吗?宣传理想主义没有问题,公然洗脑就太夸张了🙈
没有精神支柱是很难做到她那么苦那么累那么多病痛还积极乐观的。
很真实。
谷雨是三体里面那个红卫兵么?看来这个角色对她是一点影响都没有。都可以上主旋律的剧了。我知道她演过牛春苗,但是我以为那个在三体前面或者时间比较接近播出?
她造型很像那个著名的希望工程的照片上的女孩子,特别特别大的一双眼睛。
她演戏感染力还挺强的。看三体的时候巨招人讨厌。
飞袖 发表于 2024-10-02 20:00
刚看开头,真的是遇到了张老师改变了一辈子的命运,或者至少获得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这个事情也只有张老师这样无牵无挂,脾气臭性子急倔强坚强有信仰有坚持的人才干得成。
真的好好看啊。停不下来。
张老师实际生活里也是这么博学多才么?我以为是一个文化水平一般,但是有很朴素的社会责任感的乡村老师。但是这个电视剧看起来是一个很有见识,口才很好,认知也有很高的高度的教育家。
回复 74楼 的帖子
就是觉得她谈吐很不俗。这个文化水平其实跟学历关系也不大。这个片子把这么难的事情拍的好笑轻松真不容易。官员扯皮人浮于事怕担责任,被这俩活宝演的也不招人烦了。
张老师身边的那个女的,就是演过越贵妃的那个,是什么人?什么身份。这样的闺蜜,比啥都强。
glsxj 发表于 2024-10-02 23:20回复 74楼 的帖子
那唯一的男老师当厕所大将就是造梗了哈哈
我看时也觉得不现实,晚上不能睡,白天还要上课谁吃得消
我在网上看到说之前那个当家庭主妇的后来也去工作了
当前的婚姻法的前提下,去上班是对的。
回复 78楼 doublemint 的帖子和婚姻法关系也不大,总之女的除非娘家底厚,在家带久了能力退化,到需要和男的周旋时太被动。
你赶紧看吧,看能不能发现啥槽点。
glsxj 发表于 2024-10-02 23:51
根据真实事件,改动很小能有啥槽点。
闭门造车的编剧才容易有槽点。
我提婚姻法是因为有些地方结婚达到一定年数,离婚就是平分家产,还有alimony。我觉得这是家庭主妇(夫)的保障。不然谁还放心给家庭做贡献。
这个剧是星汉灿烂剧组一锅端了吗?
张老师适当了全国人大代表以后才把女高搞起来的。那她是靠什么当上的全国人大代表。那个一直陪着她的女记者又是什么故事。张老师有工资,记者的收入来源是什么?感觉这个还可以拍一个前传。
都已经是全国人大代表了,全国宣传过,全国范围内捐款,还是有这么多的困难,这么大的阻碍。事前扯皮推诿,稍有点起色就有人摘果子抢功劳。那在她还是一个普通的老师的时候,困难岂不是千倍百倍?
回复 83楼 的帖子
不喜欢那个女记者,总觉得一股子茶气,没有宋佳演得真诚真实。
izz.ling 发表于 2024-10-03 20:48
我还挺喜欢她的长相的。我觉得她就是那种假如你声嘶力竭跟别人吵架吃了亏,气得说不上话,她会慢条斯理轻声细语把对方灭了的那种闺蜜。
确实有一股子茶味。但是你可以理解为这个绿茶姐是站在你这一边茶别人的。
很久很久以前的涩女郎里面万人迷对结婚狂,虽然也有揶揄,但是结婚狂有事儿,万人迷是真上啊!
她俩一刚一柔,一硬一软,一个急脾气一个慢性子,一个喳喳呼呼一个轻声细语,内核一致外在互补。这是我这么多年最看好的cp了。
回复 85楼 的帖子
一般来说,不喜欢看纪录片。。。感觉有点枯燥慢。
不过你发的这一段我看看。看完了,很感动。谢谢。
不过没有看到那个陪在身边的女记者?有孩子们和其他老师的陪伴当然是好的。身边有一个心智年龄同等级别的知己该是多欣慰和难得的事情,对张老师的心疼也就少了几分。难道这个女记者是杜撰出来的imaginary friend?刚查了一下,有这么一个人。原型王秀丽。是张老师唯一的朋友。
实话说啊我一般不看主旋律的片子。大江大河,山海情这种评价特别特别好的我都看不下去。但是这个剧就是愿意看。连纪录片都看得进去。张老师自己的人格魅力真的太强大了。
不让直接给自己捐款一方面是无私另一方面是自保。因为慈善事件被非议的不是一个两个了。张老师这一路走过来经验教训太多了。
从电视剧看,她不是那种憨傻的就凭一腔热血横冲直撞粉身碎骨的,她有她的策略,甚至深谙人情世故,有时候甚至显得有点狡猾。
而且到最后,她成功的把女校办成了有稳定政府经费来源而不是靠慈善饱一顿饥一顿的草台班子,这样的魄力毅力和能力,千万中难有一个。
回复 92楼 izz.ling 的帖子
张老师让孩子们感谢政府感谢党,既是张老师的信仰,也是张老师走得最对最重要的一步路。说一千道一万,女高只有依靠政府财政支出才能长期稳定的办下去。
而且这些孩子和大山外面见过花花世界的孩子不一样,她们也许就需要一个简单直白的精神信仰,简单说就是打鸡血加洗脑,这个信仰就是个符号具体是什么不重要,才能捱过那么多个辛苦的甚至枯燥乏味的刷题生活。套一句脱口秀小鱼的段子,那些题明明不会做,但就是知道答案。
我的确有点担心这些孩子上了大学以后的落差。因为好像据说女高请过一些名师,孩子们完全听不懂。不过也许只要不是纯理工科都不要紧。至少走出了第一步,走到了外面,摆脱了嫁人不停生娃的死循环,在这个基础上,外面的磨难完全不是同一个层面的,我们虽然开玩笑说什么社畜,但是我们遇到的这些苦,都是人的苦,她们原来大山里的那些苦,是非人的苦。更重要的,她们的后代摆脱了这个循环,真正的走向了正常社会。纪录片有一个学生毕业以后只生了一个女娃,不再生了,而且宠得如珠如宝,这就是走出去的意义,完全不需要她们成为什么业务骨干行业领军人。
笑死了,元帅和柳细莺孩子叫原子弹。。。这个编剧真行,把自己名字都编进去让观众高兴了。
宿舍劝分这一段笑死人。
毕竟离我们的生活太远了。
这个语文老师长相声音都像周迅。也有点像李倩。还有点想卜冠今。
她跟物理老师表白那一段太浪漫了。
是。。。对。。。
那一刻所有的偶像剧都逊爆了
。。。
谁懂我的泪点,就是各科老师在讲解高考冲刺前那些奇奇怪怪的解题“技巧”投机取巧的时候。
我还是那句话,凡是反对小镇做题家的,都某种程度是阶级固化的拥趸者。
我们这些人应该都经历过高考吧,到今天只要有人说到重回十八岁我的第一反应都是拒绝,绝对不想再经历一次高考,可是谁经历过她们这种苦。她们为了做个普通人,在如花似玉的年纪,拼尽了全力。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编辑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