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小丁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把那五块无比沉重的墓砖运回了学校。
一进校门,我和小丁就赶紧把墓砖放在地上,先坐到台阶上喘气。
看门的大爷正好站在收发室门口,看我们两人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还抱了几块这个东西回来,吃了一惊,问:“拿这些东西回来要做啥子?”
我说:“我们想带几块回去做纪念的,不是说可以拿这个做砚台吗?”
大爷皱起眉,我看得出来他对此极不赞成。一向笑眯眯的他此刻脸上的表情变得很严肃,而且,似乎还带着点其它的什么味道,我说不出来。
我看他这样子,问:“大爷,这东西不能拿来做砚台吗?”
大爷声音闷闷地说了句:“真是胡乱搞。”就不再说话。
我说:“怎么……?”问了一半又把话咽了回去,因为大爷这时又加了一句:“这个东西,不要带到你们住的屋头去。”
他的口气很坚决,让我丝毫没有反驳的余地。更何况,我也不想反驳他。
我只好点了点头,很识相地没再问他“为什么”。
这种对墓葬里物品的忌讳情绪在当地是很流行的,刚开始我们还不知道的时候,有一位搞体质人类学的男生曾经把白天墓里出的人骨资料用袋子一装,就直接去老乡家里吃晚饭。结果袋子放在门边被老乡发现了里面的内容,一下子掀起轩然大波。老乡气得当时就要撵他出去,还说了一大堆当地的土话,主要内容当然是在责骂他。这个男生根本没想到自己的行为会让老乡这么激动,一时就争辩了几句,这一来更是闹得不亦乐乎,好不容易才被老师和同学给劝开了。最后,这个男生还是为自己的行为向老乡道了歉,尽管想必他心里很不情愿;而那个老乡还请了几个道士之类的人物在家里做法事,屋子里画了好些符,折腾了整整三天,才算作罢。从那以后,大家都知道这些东西对于老乡们的影响和重要性,当然也不会再有谁敢步那位男同学的后尘了。
不过我没想到几块墓砖会令一向好脾气的大爷这么激动,心中有些不解。只是看他那个严肃的样子,我也只能把疑惑和不解存在肚子里了,我对大爷说:“我不把它们放到屋子里,就放在大门口的墙角里,行吗?”
大爷想了想,勉强点了点头表示同意。我想要是按他的意思,就会把这几块我和小丁辛苦运送回来的墓砖丢到大门外边去,不过那样我可不能同意。墙角就墙角吧,反正没几天我们就走了,到时打包带走就是。
大爷显然是被我们这种在他看来荒唐无比的行为搅坏了情绪,不再说话,沉默地走回到他的屋子里去了。我和小丁互相对视片刻,小丁悄悄道:“大爷太小题大做了吧,不就是几块砖,犯得着这么严肃吗?”
我说:“唉,别较这个真儿了,我们就先把砖放在墙角去,过几天走时再拿不迟。反正也不会有人动它。”
小丁权衡之下也只好无奈地点头同意。不过,他要求把这几块砖刷干净了再放起来,要不然这么脏,没办法打到行李里。
我说:“要做就趁早吧,趁着大爷回去生气的工夫,我们可以先把它们刷干净了。”
小丁说:“好,那我们就到那边的水龙头下面洗吧。”
我说:“动作要快,大爷看到了,说不定又会反对。”
我们两个做贼一样,跑到操场那边的水龙头下刷墓砖。本来宿舍楼门口就有一个水管,只是因为正对着大爷的小屋,我们不敢用,怕他看到了又不高兴。墓砖在清水的冲刷下洗去污泥,就如同美丽的女孩脱去面纱,露出本来颜色,显得更加动人。我和小丁快乐得很,把洗干净的砖晒在太阳下,一时间忘记了刚才的劳累和不快。
回到寝室,小南和韩姐问我为什么去了这么久?我自然大摆龙门阵,把我们上山找砖运砖的经历讲了一遍,尤其注重强调我和小丁是如何的辛苦,当说到大爷的干涉时,小南插嘴道:“不会吧?大爷那么好脾气,我还从没看过他有不笑的时候呢,更别说像你说的那么严肃了。”
我说:“你不信?那你就拿块墓砖到他屋子里走一圈试试,只怕他不但会吼你,还得把你撵出来。”
小南伸了伸舌头,说:“还是算了吧,我才不做这个试验。”
吃晚饭的时候,老师对我们说,明天当地文管所的老师会带我们一起去游白帝城,想去的同学可以8点钟到门口集合。
我来之前,小南她们就已经去游过一次了,所以这些人里面只有我和韩姐从来没去过。听了老师的话,我自然兴奋得不得了,本来就想着走之前要去那个向往已久的所在去看看,这回有了老师的安排,当然更好了。韩姐也很高兴,毕竟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早在一千多年前就为这个地方做了个精彩的大广告,只要背过几首唐诗的人没有几个不知道这首千古流传的七言佳句的。想着彩云间的白帝城,想着那位我一向心仪的诗人所赞美过的地方,我的心早就从饭桌上飞出去了,以至于小南和韩姐问我坐在那里傻笑什么,我还朝着她们两个继续傻笑,根本没弄清她们问话的含义。
回到宿舍,我们三个兴奋得很,当然是因为想到明天的观光安排。小南说:“太好了,我本来也想咱们三个再去一次的。上次去的时候,人又多,老师催得又紧,只让我们快走快走,结果光顾着低头走路了,什么都没看到。我一直想去竹枝园好好地看看,上次都没怎么看就走过去了,郁闷死了。”
我说:“竹枝园是什么地方?里面有什么好东西?”
小南说:“就是白帝城博物馆建的碑林,在园林里面立了好多诗碑,都是名家书法,上面是历代诗人所作的竹枝词,好看极了。我上次去就想细细地看过去,结果没时间。”
我说:“好呵。我最喜欢竹枝词了……只不过能记得的少,最有印象的就是那首著名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小南笑道:“彼此彼此。我听当地的老师说,竹枝词是三峡文化的一大特色,本来只是当地民间的一种民歌形式,结果刘禹锡来后,仿照着写了竹枝九首,天下传诵,一时文人竞相应和,就成了一种体裁了。你不知道,当地博物馆的老师们好厉害哦,出口就是名句成串,我都不敢和他们对话了。”
我说:“你这么一说,我更着急了,真盼着赶快到明天。”
韩姐说:“是呵,我也想去看。听说那里除了书法,还有好多不错的绘画作品呢。”
大家说得热闹,一会儿就不知不觉到了九点多钟,韩姐说:“今天早睡,明天早起,才有精神去玩。”
小南说:“对。白帝城的台阶实在太多了,没体力都爬不上去,我们真得早睡,好好地养足精神才行。”
于是,大家就高高兴兴地洗漱完毕,熄灯休息。
一进校门,我和小丁就赶紧把墓砖放在地上,先坐到台阶上喘气。
看门的大爷正好站在收发室门口,看我们两人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还抱了几块这个东西回来,吃了一惊,问:“拿这些东西回来要做啥子?”
我说:“我们想带几块回去做纪念的,不是说可以拿这个做砚台吗?”
大爷皱起眉,我看得出来他对此极不赞成。一向笑眯眯的他此刻脸上的表情变得很严肃,而且,似乎还带着点其它的什么味道,我说不出来。
我看他这样子,问:“大爷,这东西不能拿来做砚台吗?”
大爷声音闷闷地说了句:“真是胡乱搞。”就不再说话。
我说:“怎么……?”问了一半又把话咽了回去,因为大爷这时又加了一句:“这个东西,不要带到你们住的屋头去。”
他的口气很坚决,让我丝毫没有反驳的余地。更何况,我也不想反驳他。
我只好点了点头,很识相地没再问他“为什么”。
这种对墓葬里物品的忌讳情绪在当地是很流行的,刚开始我们还不知道的时候,有一位搞体质人类学的男生曾经把白天墓里出的人骨资料用袋子一装,就直接去老乡家里吃晚饭。结果袋子放在门边被老乡发现了里面的内容,一下子掀起轩然大波。老乡气得当时就要撵他出去,还说了一大堆当地的土话,主要内容当然是在责骂他。这个男生根本没想到自己的行为会让老乡这么激动,一时就争辩了几句,这一来更是闹得不亦乐乎,好不容易才被老师和同学给劝开了。最后,这个男生还是为自己的行为向老乡道了歉,尽管想必他心里很不情愿;而那个老乡还请了几个道士之类的人物在家里做法事,屋子里画了好些符,折腾了整整三天,才算作罢。从那以后,大家都知道这些东西对于老乡们的影响和重要性,当然也不会再有谁敢步那位男同学的后尘了。
不过我没想到几块墓砖会令一向好脾气的大爷这么激动,心中有些不解。只是看他那个严肃的样子,我也只能把疑惑和不解存在肚子里了,我对大爷说:“我不把它们放到屋子里,就放在大门口的墙角里,行吗?”
大爷想了想,勉强点了点头表示同意。我想要是按他的意思,就会把这几块我和小丁辛苦运送回来的墓砖丢到大门外边去,不过那样我可不能同意。墙角就墙角吧,反正没几天我们就走了,到时打包带走就是。
大爷显然是被我们这种在他看来荒唐无比的行为搅坏了情绪,不再说话,沉默地走回到他的屋子里去了。我和小丁互相对视片刻,小丁悄悄道:“大爷太小题大做了吧,不就是几块砖,犯得着这么严肃吗?”
我说:“唉,别较这个真儿了,我们就先把砖放在墙角去,过几天走时再拿不迟。反正也不会有人动它。”
小丁权衡之下也只好无奈地点头同意。不过,他要求把这几块砖刷干净了再放起来,要不然这么脏,没办法打到行李里。
我说:“要做就趁早吧,趁着大爷回去生气的工夫,我们可以先把它们刷干净了。”
小丁说:“好,那我们就到那边的水龙头下面洗吧。”
我说:“动作要快,大爷看到了,说不定又会反对。”
我们两个做贼一样,跑到操场那边的水龙头下刷墓砖。本来宿舍楼门口就有一个水管,只是因为正对着大爷的小屋,我们不敢用,怕他看到了又不高兴。墓砖在清水的冲刷下洗去污泥,就如同美丽的女孩脱去面纱,露出本来颜色,显得更加动人。我和小丁快乐得很,把洗干净的砖晒在太阳下,一时间忘记了刚才的劳累和不快。
回到寝室,小南和韩姐问我为什么去了这么久?我自然大摆龙门阵,把我们上山找砖运砖的经历讲了一遍,尤其注重强调我和小丁是如何的辛苦,当说到大爷的干涉时,小南插嘴道:“不会吧?大爷那么好脾气,我还从没看过他有不笑的时候呢,更别说像你说的那么严肃了。”
我说:“你不信?那你就拿块墓砖到他屋子里走一圈试试,只怕他不但会吼你,还得把你撵出来。”
小南伸了伸舌头,说:“还是算了吧,我才不做这个试验。”
吃晚饭的时候,老师对我们说,明天当地文管所的老师会带我们一起去游白帝城,想去的同学可以8点钟到门口集合。
我来之前,小南她们就已经去游过一次了,所以这些人里面只有我和韩姐从来没去过。听了老师的话,我自然兴奋得不得了,本来就想着走之前要去那个向往已久的所在去看看,这回有了老师的安排,当然更好了。韩姐也很高兴,毕竟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早在一千多年前就为这个地方做了个精彩的大广告,只要背过几首唐诗的人没有几个不知道这首千古流传的七言佳句的。想着彩云间的白帝城,想着那位我一向心仪的诗人所赞美过的地方,我的心早就从饭桌上飞出去了,以至于小南和韩姐问我坐在那里傻笑什么,我还朝着她们两个继续傻笑,根本没弄清她们问话的含义。
回到宿舍,我们三个兴奋得很,当然是因为想到明天的观光安排。小南说:“太好了,我本来也想咱们三个再去一次的。上次去的时候,人又多,老师催得又紧,只让我们快走快走,结果光顾着低头走路了,什么都没看到。我一直想去竹枝园好好地看看,上次都没怎么看就走过去了,郁闷死了。”
我说:“竹枝园是什么地方?里面有什么好东西?”
小南说:“就是白帝城博物馆建的碑林,在园林里面立了好多诗碑,都是名家书法,上面是历代诗人所作的竹枝词,好看极了。我上次去就想细细地看过去,结果没时间。”
我说:“好呵。我最喜欢竹枝词了……只不过能记得的少,最有印象的就是那首著名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小南笑道:“彼此彼此。我听当地的老师说,竹枝词是三峡文化的一大特色,本来只是当地民间的一种民歌形式,结果刘禹锡来后,仿照着写了竹枝九首,天下传诵,一时文人竞相应和,就成了一种体裁了。你不知道,当地博物馆的老师们好厉害哦,出口就是名句成串,我都不敢和他们对话了。”
我说:“你这么一说,我更着急了,真盼着赶快到明天。”
韩姐说:“是呵,我也想去看。听说那里除了书法,还有好多不错的绘画作品呢。”
大家说得热闹,一会儿就不知不觉到了九点多钟,韩姐说:“今天早睡,明天早起,才有精神去玩。”
小南说:“对。白帝城的台阶实在太多了,没体力都爬不上去,我们真得早睡,好好地养足精神才行。”
于是,大家就高高兴兴地洗漱完毕,熄灯休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2-4 16:45:04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