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7/25 16:15:00编辑过]
|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7/25 16:15:00编辑过]
南怀瑾先生 说
『楞伽经与禅宗心印
在要正式讲“禅”以前,有一样东西,必须重复提出讨论的。
达摩祖师传了禅以后,临走交给二祖一部经典——《楞伽经》,嘱咐后世,学禅做工夫,应以《楞伽经》为蓝本,也就是以《楞伽经》“印心”。文学上所描写 的“心心相印”的典故就出于此。所谓“印心”的印,是对证、契合的的意思。印用印油在纸上盖了模子——印鉴,原来的印虽然拿走了,而留下来的印鉴,与原来 的印子绝对没有两样。好像照在水中的月影子——第二月,与天上的月彼此符合,这就叫做“以心印心”。
《楞伽经》在佛学内,不但是禅宗重要的经典,同时也是唯识宗——法相宗的主要经典。为什么称为《楞伽经》呢?楞伽是南印度锡兰岛的一座山名,佛在此与弟子们说了这一部经典。
现在西方的心理学,对心的分析太笼统,充其量只了解到佛学所讲第六识的阴面“下意识”,再下去就茫然无知了。
全部佛学所讨论的,就是一个“心”。小乘的佛学,只讲到第六识,而大乘佛学,才讲到与宇宙相合一的第七识、第八识。我们要了解第七识、第八识,在学理上不能不研究唯识学。而唯识包括六经十一论,《楞伽经》就是其中之一。
学禅,目的在“明心见性”,而对“心”分析最清楚最彻底的是唯识。所以,学禅一定要懂得唯识。现在无论东西方所流行的禅,往往只拿禅宗里面一些公案的 风光,例如“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或搞文学境界,如“天地一沙鸥”等,以为就是“禅”,未免太偏。现在我们要讲禅,一定要从我们自己文化本身的基础 上,去探讨禅的究竟。』
以上,
对不起,又不明白了,南先生说『对“心”分析最清楚最彻底的是唯识』,那个
见份,相份不是眼睛吗 ?为何又变成心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7/27 14:57:51编辑过]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编辑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