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发展实在是快,就拿电子产品来说,我们小时候见到比较多的是电子管收音机,体积很大,摆在桌子上很占地方,不比一台笔记本电脑小。后来又有了晶体管收音机,体积小了,但功能强大,还能收听短波。记得读小学时就看到邻居的大孩子自己做了天线收听澳大利亚广播电台播送的邓丽君的歌曲。再到读高中时,家里也买了一台14寸的电视机,好像是苏州产的孔雀牌。到了大学终于看上了彩电,先是日本的日立,后来是上海的飞跃、金星等,再后来是长虹什么的。同时伴随的是录像机,看录影带。
记忆较深的还有寻呼机刚出来时大家抢购的情况,最早还是数字式的,那时126寻呼台最牛,可以全国联网,其他也有不少,像气象台、地震台,甚至消防都办寻呼台,后来又出现128中文寻呼机,当然也是国脉的。再后来开始有股市了,寻呼机又多了一项功能就是实时播报股票信息,好多人又趋之若鹜,纷纷花几千块钱去买一个别在腰上。我现在还保留了一个作纪念。好像这个时期又出现了vcd,它的出现让录像机没了市场,那时vcd让我看了好多欧美大片。
好像没过多久,手机也出来了,那时叫大哥大,像砖头一样,摩托罗拉的,而且是模拟式的,号码是9开头的八位数。最初要上万元一个,还买不到。有大哥大是身份的象征,很多潮人故意在人多的地方拿出来打电话,生怕别人不知道他能耐。再后来什么西门子、诺基亚、飞利浦等等都来了,而且还改为数字式,效果更好,不容易掉线,只是号码太长了,要10位(后来又增加到11位)。而且有趣的是,后来手机普及到有的人有两三个,移动的、联通的、还有什么cdma的绿色手机,连收废品的都拿着手机做生意。这之后大家比的不是有没有手机了,而是比谁的手机酷,比如诺基亚出过一款8000多元的号称全金属手机,至于某个品牌把钻石镶在手机上,那就不是一般人买的了,只有败家子才去用。这个过程中,手机经历了从灰屏到蓝屏再到彩屏的过程,然后是从像数低到像数高的过程,从屏幕小到屏幕大的过程,再从只能打电话到还能发短信、拍照、玩游戏、上网等。而家庭中iPAD当电脑用,电脑当银行用(付帐),电视当电影院用(传统电视节目基本不看了),中文用italkbb,英文用netflix,随处可见的新型电子产品充斥着生活。
★ 发自iPhone App: ChineseWeb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