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自身的经验来说, 我支持第一种说法。 我的经验就是当我开始修布施, 持戒和修忍辱后, 我开始有智慧了, 心开始清净了, 慢慢的我就开始精进了, 和修行了, 那么禅定也就慢慢有了。
那么作为别人要怎么修, 先修哪一个, 这个真的要看布施(贪的反面), 持戒(对自己懒散的克制)和忍辱(不要责备别人) 哪个是你最大的弱点。 有些人对身外之物不执着, 但是没有忍辱心, 那么就要先修忍辱。有些人不爱面子, 但是爱钱, 那么就要修布施。 每个人不一样, 自己决定。 但是前三个是基础, 如果这三个不修, 那没有智慧, 这个智慧这里是讲的真的心的智慧, 不是人世间的智慧, 这个智慧每个人都有, 但是习气太多, 把这个智慧掩盖起来了, 心里想一堆妄念, 这个智慧显现不出来。 只有你开始消妄念, 你才能开始显现这个智慧。
以下是引用莫执在2/24/2012 10:09:00 PM的发言:
佛法六度,看见有两种说法,
“第 一是施,第二是持戒,第三是忍辱,第四是精進,第五是禪定,第六是智慧,布施度貪慳, 持戒度淫邪,忍辱度嗔恚,精進度懈怠,禪定度散亂,智慧度愚癡,世上最好的事,是慈善,但是慈善,應以布施為先,所以布施,實為六度中之第一。有此存心, 對人可行施捨,對自己可戒貪慳。”
“力行又不外六 波羅蜜,(就是智慧,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的六度。)而六波羅蜜之中,以智慧最難得。所以先舉第一波羅蜜,意在有智慧,而後可行其餘五波羅蜜。復 又舉忍辱波羅蜜,不言其他。因為忍辱這一度最難行”
两种说法都有道理。应该怎么理解呢?
那么作为别人要怎么修, 先修哪一个, 这个真的要看布施(贪的反面), 持戒(对自己懒散的克制)和忍辱(不要责备别人) 哪个是你最大的弱点。 有些人对身外之物不执着, 但是没有忍辱心, 那么就要先修忍辱。有些人不爱面子, 但是爱钱, 那么就要修布施。 每个人不一样, 自己决定。 但是前三个是基础, 如果这三个不修, 那没有智慧, 这个智慧这里是讲的真的心的智慧, 不是人世间的智慧, 这个智慧每个人都有, 但是习气太多, 把这个智慧掩盖起来了, 心里想一堆妄念, 这个智慧显现不出来。 只有你开始消妄念, 你才能开始显现这个智慧。
以下是引用莫执在2/24/2012 10:09:00 PM的发言:
佛法六度,看见有两种说法,
“第 一是施,第二是持戒,第三是忍辱,第四是精進,第五是禪定,第六是智慧,布施度貪慳, 持戒度淫邪,忍辱度嗔恚,精進度懈怠,禪定度散亂,智慧度愚癡,世上最好的事,是慈善,但是慈善,應以布施為先,所以布施,實為六度中之第一。有此存心, 對人可行施捨,對自己可戒貪慳。”
“力行又不外六 波羅蜜,(就是智慧,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的六度。)而六波羅蜜之中,以智慧最難得。所以先舉第一波羅蜜,意在有智慧,而後可行其餘五波羅蜜。復 又舉忍辱波羅蜜,不言其他。因為忍辱這一度最難行”
两种说法都有道理。应该怎么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