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大庾岭的孕育

 


 



大庾岭的孕育


                                    江西大余  谢传梅


赣江的两大支派其一是章江。自古有说江西的水系是以自南至北流淌的章水为经。


章江的源头在五岭之一的大庾岭,险峻的大庾岭(梅岭)成为一道天然屏障,它既是南北水系的分水岭,又是南北气候的分界岭,也是古代中原和南粤“荒蛮”之地的分界线。梅岭峰颠之上,唐代张九龄开凿梅岭所设的梅关,它扼守着岭南通向中原的重要交通通道。从中原沿长江,溯江而上,赣江、章江而上到达大庾,翻越梅岭,进入珠江水系,到达广州,可通南洋以至世界各地。在古代,这条以水路为主的交通线,是中国的黄金运输线。


大庾是一个非常有灵气、历史悠久、文化积淀相当深厚的地方。大庾是理学宗祖渊源之乡,理学鼻祖周敦颐首创、启蒙程颐、程颢二程形成体系、朱熹进一步发展,最后形成“程朱理学”;王阳明在此激战农民义军,感悟所谓“灭山中贼易,灭心中贼难”,他的理学哲学思想几百年来不但风靡中国,还影响到日韩、南洋新马泰,却戏剧性地最终殒命于大庾。明代的汤显祖在此感悟人生哲理,酝酿著述名著《还魂记》(《牡丹亭》);清乾隆时的状元大庾人戴衢亨叔侄二人入相,为几朝皇帝的重臣。近代北伐时孙中山、宋庆龄到过这里;陈毅在此写下了 “梅岭三章”;这里还有世界上最早发现的最硬、熔点最高、品质最好、储藏量最多的钨金属矿(1910年德国人用钨矿熔炼成钨钢,造成了当时最先进的枪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称霸一时;……)。


立城千余年的大余大庾,是长江支派章江源头上的明珠,孕育和拥有理学宗祖、钨金属矿霸主、大庾岭梅关古驿道、世界名著《牡丹亭》策源地等几个世界级的名片。


四百多年前的明万历朝,汤显祖几乎是跌跌撞撞来到这章江之源,他断魂了。


万历八年(1580),汤显祖第四次往北京参加春试,因张居正把持政坛而未上榜,直到张居正逝世,汤显祖才录为赐同进士出身,简称进士。这时他三十四岁了。后到留都南京任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6-7品)等职。


万历十九年辛卯(1591)汤显祖上奏了一道《论辅臣科臣疏》。


神宗将汤显祖贬为徐闻典史小官。这是汤显祖在政治道路上的重大挫折,他断魂了。汤显祖受贬谪去南海滨半年后升调浙江遂昌,经大庾过梅岭,汤氏了解到大庾的历史和人文环境。了解到宋代大学者洪迈在《夷坚志》中,记载谪居南安的邵宏渊年青漂亮的女儿死后化成鬼魂,在当地宝积寺与谪官解元太尉孙子保义郎情爱事;还有当地流传多个版本女魂恋人的传说故事。
 《夷坚志》成书二、三百年后,出现了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夷坚志》所记故事比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记》虽然时间早了200多年,二者的中心内容却有着惊人的相同和相似处,可以推断《夷坚志》是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的来源和雏形。


《夷坚志》所记故事和当地流传,女魂恋人的那些离奇的传说故事,引起汤氏对“情”与“理”关系思考的同时,激活了他对解决“情”与“理”矛盾的方法的探索,他寻找到了以“梦、死、还魂”来统一两个对立面的途径,杜丽娘故事虽然违背常理,却顺乎常情。那些离奇的故事,引发了他创作《牡》剧的浪漫主义思想。终于借助杜丽娘故事写出他的感悟,他把这些民间流传故事、古藉记载故事、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的故事穿插、揉和在一起,一个戏剧故事“杜丽娘牡丹亭还魂”的框架在他的胸中逐渐构成。最后成功写成了《牡丹亭》这一不朽之作。


汤显祖沿长江到南京作官,又被贬谪逆长江而上,经长江支派章江源头升迁又经大庾;杜丽娘随父母来到长江支派章江源头;《牡丹亭》故事是在南安大庾演绎展开。溯前,诞生于鄱阳湖边的宋代大学者洪迈,来到章江源头,与大庾相邻的赣州府当过知府。他用其独创的“随笔”这种文体和“笔记体小说”,记载了当地的许多风土人情,包括南安人鬼相恋的故事。所以,长江支派章江源头大庾岭孕育了世界文化瑰宝《牡丹亭》。《夷坚志》所记南安府大庾人鬼情爱故事和流传在大庾的民间传说,既是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的源头,也是《牡丹亭》故事最早的源头。大庾是《牡丹亭》故事的策源地肯定无疑。
   笔者在学术论文《<牡丹亭>探源》、《<牡丹亭>故事之策源》和专著《〈牡丹亭〉之谜》中,论证的大庾是《牡丹亭》故事的策源地的观点,得到众多专家首肯。被认为是关于《牡丹亭》故事来源的较为新颖的观点,解决了几百年来关于《牡丹亭》故事源头之争。《牡丹亭》确确实实孕育在长江支派源头的大庾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