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首页
菩提园
大家一起读楞严经
发帖
回复
查看:26103
|
回复:683
1
When you buy via links in posts, huaren.us may earn a commission
Advertisement
大家一起读楞严经
irobet
0
操作
1
#
irobet
1
#
0
11-08-21 09:19
操作
查看全部
A
A
分享
不感兴趣
假名字师兄实在是功德无量啊!随喜赞叹! 末学睡觉前翻到此贴,开始看起,看的很慢尤其是朱校长那篇,边看边想不忍放下,竟几个小时过去了,天快亮了才刚看到缘起,真心感到接近了善知识,欢喜心起! 要跟着师兄门好好学习, 假名字师兄每段的讲解对我理解南居士的文有很大帮助,末学愚钝,光看他的有些还不能理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21 9:23:43编辑过]
irobet
0
操作
2
#
irobet
2
#
0
11-08-22 22:13
操作
查看全部
A
A
分享
以下是引用
假名字
在8/22/2011 4:54:00 PM的发言:
您好好读,好好实修,就越来越了然了。
很多人都是一读楞严经就停不下了,而且觉得世间一切万象都在此书中。
随喜师兄精进,末学知识实在浅陋,勉力分享一些所学所证。
末学惭愧愚钝,深觉楞严经博大精深,末学也是刚接触佛法,很多很多都不懂,以前念过的经就是《地藏经》和“大悲咒”,现只愿菩萨慈悲加持,让末学多深思多理解经典,末学现在还在看南居士的“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感觉比楞严大义好懂一点,同时还在看净空法师的开示,刚少少了解到一点净土法门和道宗法门,修法是不同的,不过实在所学太浅陋,很多不明白,还得多看多想,找到合适自己的修佛入门之法。
另外,末学发现现在是看的越多一点,疑惑和问题也越来越多,这是正常的吗?末学每次动学佛的心都是因为至亲至爱之人的苦和难,苦到自己觉得想帮却不知道如何帮,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内心深切恐惧,杂念纷飞,很痛苦,迫切希望能开智慧。不知这是否就是末学与佛的机缘,学佛的缘分到了。但是末学又惭愧反省自己,觉得自己的初发心是不是不对?我的初心,学佛是为了帮亲人帮自己解脱苦,是为了让自己和亲人能生活的好一些,并非为了度众生的苦,众生之苦虽然时有感受,但是最深切感受的还是自己和家人的苦,末学很困惑,既觉得自己自私不对,可又不能自己骗自己,又担心因不正,果也不正。望师兄和同修们为末学指点迷津。南无阿弥陀佛!
Advertisement
irobet
0
操作
3
#
irobet
3
#
0
11-08-23 19:42
操作
查看全部
A
A
分享
以下是引用
假名字
在8/23/2011 8:20:00 AM的发言:
楞严经是修行的纲要,是必须学的,你放下万念就容易学,否则就难。
地藏经和大悲咒好啊,多持诵对啊,大悲咒要背下来啊,要坚信观音菩萨。
学佛者的基本信念好啊,多读,仔细体会。所有法门都是善巧方便,对治不同根器的众生的病。
其实“归元无二路”。
圆觉经里面也有修行的分类,是从另一个角度分析的,也是要读的。
疑问好啊,想要参禅,不生疑情怎么悟?
疑和信是圆融的。
发心学佛哪里还有对不对之说啊,发心修行就好,为了帮助周围的人就更好,这就是菩提心的金刚种子发芽了。
学习经典深入和广泛后,比如佛说入胎经和地藏经,就知道无始劫来不知道多少众生做过我们的至亲,它们很多都受苦,也要去救度。
凡夫不信因果,不怕因果,随意造业,初修行人执着因果,真修行人不昧因果。
智慧可以逐渐开启,不必自责。
谢谢师兄开导鼓励,末学就跟着师兄们好好努力,发心精进。
irobet
0
操作
4
#
irobet
4
#
0
11-09-18 17:14
操作
查看全部
A
A
分享
以下是引用
假名字
在9/17/2011 10:15:00 PM的发言:
《楞严经》云:“理虽顿悟。承悟并消。事在渐修。依次第尽。”
闻理后还要实修实证,证到后还要绵密保持,直到功夫打成一片,这样才能心无挂碍,无有恐怖。
末学到现在还是不能明白“功夫打成一片”是什么意思?
irobet
0
操作
5
#
irobet
5
#
0
11-09-19 16:50
操作
查看全部
A
A
分享
以下是引用
假名字
在9/18/2011 8:18:00 PM的发言:
我们最开始修行的时候,平时就妄想执着不停,烦恼不停,逐渐地,修禅定的时候,可以知道心中的妄念;
再进一步,修禅定的时候,妄念逐渐减少,乃至见清净自性;但是见性刹那间,我们就可能生出能见和所见的分别心,就又不行了;
再进一步修行,功夫打成一片时候,就时时处处如在定中,心念清净,无有烦恼。
比如修净土的行者,平时念佛时候,杂念还是会蹦出来,于是一句弥陀洪名,一切杂念自然消散。
久而久之,随着六度菠萝蜜的功夫的深入,和一心老实念佛,时时处处其心与净土和弥陀相应,自然无有杂念,功夫成一片。
这样往生净土也就有了把握。
受教了,这才明白“功夫打成一片”是修行到什么程度,清静心真是不易修成的。阿弥陀佛。
Advertisement
irobet
0
操作
6
#
irobet
6
#
0
11-09-27 16:44
操作
查看全部
A
A
分享
以下是引用
假名字
在9/26/2011 8:34:00 AM的发言:
见性只是一小步,当然也是一大步。
见得到,可是保不住,妄念一来,就挡不住了。
就好比说我们明白了一个几何定理,但是没有经历过很多题目的锻炼,那么题目一来,就不知道怎么做了。
师兄说的真好,要好好体会一下。
irobet
0
操作
7
#
irobet
7
#
0
11-10-05 15:59
操作
查看全部
A
A
分享
以下是引用
假名字
在9/28/2011 8:17:00 AM的发言:
如何报佛恩呢?
这里面说的很清楚了,就是自度度他!度一切众生!
这是法供养,比财物供养要珍贵得多。
金刚经不是说了吗,用如山的财宝供养佛,还不如给别人讲一句金刚经。
法华经也有类似的开示。
师兄,我们每天念经持咒,回向给一切众生 ,这算不算是法供养呢?
irobet
0
操作
8
#
irobet
8
#
0
11-10-06 22:42
操作
查看全部
A
A
分享
以下是引用
假名字
在10/6/2011 9:18:00 AM的发言:
随喜师兄大悲心!
师兄大慈悲,末学常惭愧。
只管回向,管它何种供养呢?呵呵
末学要是说不是,您是否会烦恼?
色受想行识,我们思考“回向是哪种供养”,是因为我们“想阴”未破啊
末学有个修行的好方法,不敢独吞,与诸位师兄分析之:无论何时何地,我们要尽量“于心无事,于事无心”。
惭愧惭愧。师兄说的很对,只管回向就好,只做善的事情就好,其他的不用多想。“于心无事,于事无心”说的真好,末学得好好体会一下 ,末学远没有悟到这一点啊。
发帖
回复
查看:26103
|
回复:683
1
首页
菩提园
大家一起读楞严经
Advertisement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编辑
登录
|
注册
打开收藏板块
打开个人中心
边缘侧滑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