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霭仪——金庸笔下的男女
link:http://www.sdau.edu.cn/dushu/wxpl/3/
昨天猪头自己睡不着,就跑到BLOG上发牢骚说是因为我熬夜看古龙导致。他拉不出**赖**,这我也就忍了。但他犯了个严重错误——我熬夜看的是吴霭仪女士写的《金庸笔下的男女》,不是古龙。古龙的小说,无聊至及偶尔也会翻翻,但绝不至于一看就放不下,要熬夜看。
我发奋攻读武侠学是在十年前。那时候俺一口气COVER了金大侠的全部作品和古龙的若干名作。之后重读金庸诸作品若干次。古龙零次。昨晚忽发奇想,分别下载了金和古的全集电子书。草草一读,赫然发现,金古之别,实乃天壤之别。
古龙的小说,情节不能说不吸引人。致命弱点在于废话太多,加上写一句换一行,更是让人不胜其烦。还有个瑕疵是人物太繁,一出场就是一坨人对一坨人,绰号名字加特征,死掉一坨存活一坨,然后遇上另外一坨。。。这不是明显考察读者的记忆力么。应该有个大刀阔斧的编辑,把他书中那些冗长又没用的大段对白删掉,合并句子和段落,砍掉没啥大用的人物,或相似的人物合并之。这样一清理整顿,古龙的小说当如吹尽狂沙的金子,散发异彩。
再说吸引我秉烛夜读的金庸评论。吴女士的文笔和见解都是极好的,但更吸引我的,还是人物本身。人物评论仿佛老电影剪辑,一桢桢掠过,尽是熟悉的人物熟悉的场景,宛如鸳梦重温。而重温之后,对金大侠的景仰又添了几分。当年想报考浙大做他的门生的愿望又自心底缓缓浮上心头。我本不擅捧人,况溢美之辞说多了也显得虚伪,就此打住。
吴女士是性情中人,一边客观点评着,一边忍不住道出对人物的好恶。我惊喜地发现伊的看法与我大致相同(这也是吸引我的一大原因)。吴霭仪举出了讨厌女子之三甲,名列榜首的即是小龙女,跟着是王语嫣和香香公主。以天仙一般的小龙女为最讨厌,当真与我心有戚戚焉!在我眼中,小龙女是个既矛盾且虚伪的角色。说白了,即是假正经。她号称清丽无匹,不食人间烟火。容貌清丽倒是真的,可为啥她生平才见到一个男人(或者应说是男孩)就爱上了、还想与人家厮守终身?她遭奸污(这倒不能怪她)后、与杨过产生误会、负气出走,怎么不找个深山老林隐居,反而找了个坐拥绝情谷的地主阶级金领男士打算嫁给人家?我看,她非但食人间烟火,还食得非常带劲呢。还有吴女士指出过的,她只关心过儿一人的性命,纵然牺牲襄阳城全体百姓,她也毫不在乎。由此可见,小龙女同学十分不厚道、不善良,她的温柔,是对过儿一人的温柔,不是太虚伪了些么?
由于对小龙女同学的不喜和对杨过同学的不屑(小时候挺聪明的,长大了咋这没眼光呢),我很不爱读神雕。但事物总有两面性。神雕里有我最讨厌的人物,却也有我最喜欢的郭襄。人说郭家两姐妹成鲜明对比,郭芙有多任性粗笨、刁蛮可厌,郭襄就有多冰雪聪明、懂事可爱。我后期重阅神雕,只挑着看风陵渡以后的章节,因为郭襄由那出场。而且我还认真相信,杨过和郭襄一起雪地猎狐的时候,才是他一生最快乐的时光。只不过,他太念旧,放不下旧情旧盟罢了。
有人曾把郭襄评为金庸笔下伤心女子之一。这可把郭二小姐看低了。郭襄对杨过的思念与倾慕,绝对是乐观积极的。“天涯思君不可忘”,她的不忘,并不是占有欲,而是希望看他一眼、跟他说说话、知道他过的好、便会知足。那个金钗沽酒宴群豪的洒脱女子,才不会做一哭二闹三上吊的丑事,更不会自怨自艾伤心自怜。她孤独一生,不过是她再难觅到如杨过一般潇洒又英雄的男子,于是守着回忆,独创峨嵋。想不到后人却尽是些狭隘长舌的恶毒女人,如灭绝,如丁敏君,没一个有她半分胸襟与神采。这,才是郭二小姐的最大悲哀啊。
金庸笔下女子多执拗,认准一个,终生不变。聪明如郭襄,也认识不到自己的价值,认识不到即使杨过,也未必配得起她、给她幸福。
猪头说我读书观影皆太较真。说的也是。倘若武侠小说里,还要把复杂多变、捉摸不透的人类感情写个通透,那金大侠如今怕是连书剑恩仇录还没完稿呢。
我也最喜欢郭襄
以前网上有个网名叫 程灵素 的MM写过郭襄,那是我看过的写的最好的郭襄
里面她自己写的诗我非常非常喜欢 (PS,其实我最喜欢的是诗正文之前的那段小诗):
作者:北大才女 程灵素
-----我走过山的时候 山不说话,我路过海的时候 海不说话,
我坐着的毛驴一步一步滴滴答答,我带着的倚天喑哑。
大家说我因为爱着杨过大侠,找不到 所以在峨嵋安家,
其实 我只是喜欢峨嵋的雾,像十六岁那年绽放的烟花。
我路过海的时候海不说话,我走过山的时候也听不到回答;
我骑的毛驴步步滴滴答答,悠悠飘向远处可从不想要回家。
正当喜乐无忧年韶华如花,远游风尘之色却不似十九风华;
愁思袭人无计回避真牵挂,不知天涯何处有那我思念的他。
没半点音讯怎续风陵夜话,见不到大哥哥愿知他如何行侠;
上少室山想找无色问一下,老禅师亦不知他是在何处为家。
闻琴声似和鸟语交相应答,百鸟朝凤曲难道还有人能抚它?
白衣男子划了一画又一画,不是剑法是痴迷在那棋子围杀。
旁观者清一语道破危难局,我弹奏古曲留下了他独自惊讶;
高歌一曲轻身去不想其它,屈指昆仑三圣闯少林又有何法?
三个老者连骑而来又回转,以为是留书之人却是少林俗家;
他从石亭顶抱着瑶琴落下,教训了青脸人只为他将我威吓;
在亭上听了我和三人对答,其实他也不知名满天下的爹妈;
这人姓何,双名叫作足道,名字谦逊得哪有半点狂妄自大?
琴剑棋三绝技艺冠绝西域,昆仑三圣并非三人就是一个他;
抱着瑶琴到处找我为新曲,丰瞻华美奇妙调和考槃与蒹葭;
伊人难道是我,思慕如霞,右手弹琴左手使剑退敌亦惆杂。
从万里远赶来原为送句话,什么经书是在油中好让觉远拿;
平生足迹未履中土乘此游,路上碰到三个西域少林要比划;
非逼他去了剑圣名头不可,反正上少林寺一番做教我猜岔。
萍聚缘和山花与风的烂漫,我怎会不知自己是他心中的她?
若是真能为我再重弹一曲,或许我大哥哥找不到还有个他;
他那张嘴会说话可真不假,凭片言折服老和尚请我进奉茶;
为我一句话愿意不来打架,比剑嫌霸道青石板上把棋盘划。
觉远擦掉棋盘又将他剑夹,君宝斜击一掌他没能分身招架;
他誓用十招将这少年打发,虽取巧让君宝倒下也算输此架。
足尖一点身已在数丈之外,传完话就走人怎么忘了叫上咱?
挑着张君宝和我觉远迅跑,到深山里面疲累过度圆寂坐化;
让伤心的少年去找我爹妈,自己却不知何去何从心乱如麻。
不是为杨过才在峨眉住下,我喜欢峨眉的雾像那年的烟花;
我身上佩的倚天宝剑暗哑,昆仑何足道心头定未将我丢下;
自少林飘然远去不再回头,他潇洒的身影为何却泪如雨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7 15:58:27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