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
查看:60732|回复:557
  • 1
When you buy via links in posts, huaren.us may earn a commission
Advertisement

林徽因这几年是不是被黑得有点惨了?

头像
3操作1 #
头像
1 #
3
23-07-04 15:08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不感兴趣

萧红张爱玲的文学成就比冰心不可以道里计。冰心私生活上确实没有绯闻,但是要说文学史,如果不是因为TG的宣传推崇,她在民国文学圈几乎应该是贬视链最底端。我绝不相信以你的水平和审美判断力现在此时重读冰心文字会真的觉得好。她在翻译方面倒是做出一些贡献的。


当然只是我个人看法,我从来不觉得私生活是问题。萧红是我最喜欢的女作家,没有之一。


临时工 发表于 2023-07-04 13:03

我没正儿八经读过萧红的书。读过张爱玲的,非常喜欢(是对我影响最大三个作者之一)。冰心的文章就是语文课本读过。


张爱玲的文章能深刻感受到来自于亲生经历,发自肺腑的领悟。冰心的文章,怎么说呢,我觉得也挺好的,温暖,正面,励志。但是,她的文章就是她的状态,平顺,温暖,没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一生。所以,没有什么深刻的,对人生,人性的领悟,或者独到之见。


张爱玲的文章我能反复咀嚼。岁数越大越觉得好。而冰心的文章,只适合读一遍,像个小品,闲来无事看一下。

头像
1操作2 #
头像
2 #
1
23-07-04 15:16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你看看,楼里还好意思夸林美人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还骂我们吃瓜群众就只知道八卦。


人家林美人和大儒权威聊徐志摩都是什么爱不爱的。他们自己就那水平,还想吃瓜的怎样?


但凡他们少点瓜,我们才懒得去评他们的破事。


民国时期那股开放不要脸的邪气比现在当红权贵娱乐明星还要疯。


miaka 发表于 2023-07-04 10:47

首先,中国不止民国时期开放吧。看看历史就知道了,除了宋朝,明朝,其他朝代对男女风月之事都没那么严防死守。


再说,新中国也就是共产党搞阶级斗争,思想斗争,把男女关系,性妖魔化,连邓丽君的歌都要禁。实际上,共产党高层都是柳下惠?现在知道了,根本就不是。恰恰相反,极其龌龊。这就叫只许官兵防火,不许百姓点灯罢了。


民国时期某些方面确实过于开放了,打的旗号就是要从封建教条里解放出来。人嘛,好的不学,坏的都能无师自通。所谓封建社会里不好的东西,比如勾心斗角,腹黑腐败没整明白,倒是把性拿出来好好解放自己了。


尽管如此,也不能泯灭民国时期出了一批人才的。而且,我可以说,民国时期的人才比现在的中国多多了,含金量也高多了。就说北大,清华,复旦,交大等学府,哪个不是民国时期建立起来的。当初创办这些学校的人多牛?现在中国学术界还有这样的人吗?反正我是看不到。


所以,现代人不要因为读了些书,其实似是而非,并没多少本事,也没多少智慧,就觉得自己有资格对前辈指指点点。一点意义都没有。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3 #
头像
3 #
0
23-07-04 15:22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我虽然实在不明白为啥有人要嫉妒林美人,不过非说冰心钱钟书这个咖位的嫉妒林美人,就有点搞笑了。。。。。。

林美人又不是没作品,文集好像也是个三四卷本,只不过是没啥人读而已。。。。。去读读不就行了。


shuijiawangshi 发表于 2023-07-04 10:09

文人相轻罢了。钱钟书,冰心身上都有所谓文人的毛病。而且很多人把文人和古代的士混为一谈。明朝以后的读书人,就不算是士了。既不会拿古代士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也不会并不拿自己当一个士看待。


科举制度对选拔人才上来说,看似是有好处的。但是对培养人才来说,绝对士弊大于利。科举制度的结果就是士的灭亡。看看,宋朝,明朝文人的嘴脸和春秋,汉朝,三国比就知道了,质量差太多,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物种。

头像
1操作4 #
头像
4 #
1
23-07-04 15:24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冰心就是工作之余随手写了一篇纪实文章而已。


那个时代,北京上海的太太客厅很多,林徽因的客厅并不是最时髦最高档人气最旺的的,但是有着梁启超长子的名声多几分文雅而已。


冰心这种军人家庭出身的女孩子,太太客厅这种事与她就是一个浮夸的社会现象,她还劝徐志摩要把时间精力用在做学问上,徐志摩说去冰心那里是净化灵魂。


估计林粉们也不肯相信,徐志摩等人经常在林徽因的太太客厅吃好喝好之后,会再去冰心那里聊一聊学问。


只想躺平 发表于 2023-07-04 08:25

冰心这种一辈子顺风顺水的人,很难做什么学问,也很难写出真正深刻的东西来。


而且,冰心只是写文章的,而不是走学问的。古代的士,真正做学问的写的都是议论文,讲的是天地宇宙,国家民生。像冰心这种只能算写文章的。在古代,连师爷都排不上。

头像
4操作5 #
头像
5 #
4
23-07-04 15:28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大概是因为有人老把冰心“主动出击”编的文章搬出来踩别人吧,嘻嘻。


谢婉莹和林徽因的高下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不太容易比,因为她俩不是一个领域的,林徽因的成就主要在建筑界。


林徽因对中国建筑界的贡献主要有三点:和梁思成一起整理中国古建资料,开创中国建筑历史理论,还有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协助梁一起建立了清华建筑系,成为建筑老八校之首,为国家培育了大量建筑业中坚人材。


梁林是难得的志同道合的伴侣,他们两口子很多事都是一起干的,梁比较细致,林比较有灵感,梁很多文章的”眼”是林点上去的(梁自己说的),林死以后梁的文章水平就不如以前了(梁学生说的);清华建筑系建系时梁在美国讲学一年,是林带着年青教师把系建起来的。


梁专业选建筑,是跟着林选的,因为林要学建筑,当时宾大艺术学院建筑系不招女生,林不得已上了美术系,选修了所有建筑主课,大学后两年做了建筑系的教学助理。可以说没有林徽因的话,可能就没有建筑大师梁思成,也许是文学家梁思成之类的了。


林徽因的成就,不是谢婉莹这个特定文人能相比的。她更属于吴健雄何泽慧那个范畴。


“儒有小人君子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


minreabele 发表于 2023-07-04 08:43

RE 写的很好。


宋朝以后,书生就严重变质了。古代的读书人都要劳作的,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诸葛亮在种地呢。在古代,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算什么读书人?连自己都养活不了,能养活百姓,能协助君王治理国家吗?


后来农业,商业发达了,再加上科举制度,读书人越发的与社会脱节,所以很多变成高高在上,不懂民生,经济,却自我感觉良好,常常成为祸国殃民的人而不自知。


林徽因是实实在在的读书人。她对中国古建筑的贡献是绝对不容小觑的。她对帮助中国建立现代建筑学科的贡献也是实实在在的。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6 #
头像
6 #
0
23-07-04 20:01操作
查看全部AA分享

一看你就不是top5毕业的。连北大清华什么时候建立都不知道。


miaka 发表于 2023-07-04 17:33

北京大学(英语:Peking University,缩写:PKU)[注 1],简称北大[注 2],创建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成立之初为中国最高学府,同时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中华民国建立后,校名改为北京大学校,后又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1916年—192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期,“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推行改革,把北大办成以文、理两科为重点的综合性大学,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大与清华南开合并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日本战败后,北京大学回到北平复校。


清华大学拥有百年历史,所在地清华园原为清康熙帝皇三子胤祉园林(熙春园)。1909年,清政府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留美预备学校“游美学务处”及附设“肄业馆”。1911年,改肄业馆为“清华学堂”,不久易名“清华学校”。1925年始设大学部。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接管并建立“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清华与北大南开三校南迁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易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复校。1948年,国立清华大学校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接收,次年改为“清华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则于1956年在台复校


我确实不严谨。我的观点是北大清华的地位,以及各科目的建立,主要在民国时期成型和成熟。以蔡元培为首的民国精英奠定了北大,清华,以及中国现代教育的基石。林徽因对于现代中国建筑系学科有着巨大的贡献。她也是民国这些精英中的一员。


我也确实不是top5的一员,哈哈。

发帖回复
查看:60732|回复:557
  • 1
Advertisement
打开收藏板块打开个人中心
边缘侧滑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