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天台智者大師說 法宣法師白話譯
第二疑
問:諸法體空,本來無生,平等寂滅。今乃捨此,求彼生西方彌陀淨土,豈不乖理哉?又經云:「若求淨土,先淨其心,心淨故即佛土淨。」此云何通?
【白話釋】問:一切諸法體性空寂,本來無生,平等寂滅。如今卻捨此世界求生彼國,往生西方阿彌陀佛的淨土,這樣豈不是違背於無生的道理嗎?又佛經中云:「若是想要求得淨土者,應當先清淨其心,心清淨故,即是佛土清淨。」此又要如何貫通呢?
答:釋有二義,一者總答,二者別答。總答者,汝若言求生西方彌陀淨土,則是捨此求彼,不中理者。汝執住此,不求西方,則是捨彼著此,此還成病,不中理也。又轉計云,我亦不求生彼,亦不求生此者,則斷滅見。故金剛般若經云:「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菩提者,說諸法斷滅相。莫作是念,何以故?發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白話釋】答:解釋有兩種意義,一者總答,二者別答。總答者:你如果說求生西方阿彌陀佛的淨土,則是捨此世界求彼國土,不合乎於佛法無生之理的話。那麼你執著要住於此娑婆穢土,而不求生西方淨土,則是捨離彼國執著此土,如此還是有毛病過失,不合乎於佛法無生之理。如果你又轉計說:「我也不求生於彼國,也不求生於此土。」如是則是斷滅見。故《金剛般若經》云:「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說諸法斷滅相。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二別答者,夫不生不滅者,於生緣中,諸法和合,不守自性。求於生體,亦不可得此生。生時無所從來,故名不生。不滅者,諸法散時,不守自性,言我散滅。此散滅時,去無所至,故言不滅。非謂因緣生外,別有不生不滅。亦非不求生淨土,喚作無生。
【白話釋】二別答者:所謂的不生不滅者,是指某事物在生成的緣起當中,乃是諸法和合的因緣而生,並無固定恆常的自性可堅守而不變,因此求其生起之體性,也是不可得。此所謂生起之事物生起時,並非從何處而來,是故名為不生。所謂的不滅者,是指諸法因緣分離散壞之時,也沒有固定恆常的自體可堅守而不變,而自己稱言我已分散壞滅。此事物分散壞滅之時,並非離開而去向何處,是故名為不滅。因此並不是說在因緣生起之外,另外別有一個不生不滅。也不是說不求生西方淨土,才叫作無生。
為此中論偈云:「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名中道義。」又云:「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知無生。」
【白話釋】為此之故,《中論》的偈頌云:「在因緣所生的諸法當中,認為有我有實體的說法即是虛妄空寂的,亦可說是假名而說其存有,此也即是中道實相之義。」又云:「諸法不是由自體生起,亦不是由他體生起,不是自他共生,也不是無因而生,是故知道一切法無生。」
又維摩經云:「雖知諸佛國及與眾生空,而常修淨土教化諸群生。」又云:「譬如有人,造立宮室。若依空地,隨意無礙。若依虛空,終不能成。」
【白話釋】又《維摩詰經》云:「雖然了知諸佛國土、以及一切眾生來本空寂,然而卻常常以大悲心修造清淨國土,以教化種種的眾生。」又云:「譬如有人想要建造設立宮殿屋室,若是依於空曠之地,則能隨意無礙地建造。若是想要依於虛空而設立,終究是不能成功的。」
諸佛說法,常依二諦。不壞假名,而說諸法實相,智者熾然求生淨土,達生體不可得,即是真無生,此謂心淨故即佛土淨。愚者為生所縛,聞生即作生解,聞無生即作無生解。不知生者即是無生,無生即是生,不達此理,橫相是非,瞠他求生淨土,幾許誤哉。此則是謗法罪人,邪見外道也。
【白話釋】諸佛開示佛法時,常常依著真俗二諦,在不破壞世俗假名的狀況下,而來說明諸法的真實相。有智慧的人心中熾然欲求往生西方淨土,而同時通達所謂的『生』其體性乃是不可得,如是即是真正的無生。此即是所謂的心清淨故,即是佛土清淨。愚痴的人被因緣生滅所束縛,聽到『生』即當作真實有生來理解,聽聞『無生』即當作真正有無生來理解。不知『生』之當體即是『無生』,『無生』之當體即不離『生』。由於不能通達此種道理,橫執妄見而互相是非,因而瞋怒他人求生淨土,這個誤會實在太大了!如此則是誹謗正法的罪人,邪知邪見之外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