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楼主不用等到孩子上小学的年龄再回去。因为孩子越大你离开美国的阻力就会越大。最好是趁孩子很小的时候回去。
建议楼主不用等到孩子上小学的年龄再回去。因为孩子越大你离开美国的阻力就会越大。最好是趁孩子很小的时候回去。
不是说了趁现在 在美国多赚点钱, 才能回国 躺平。
shanggj 发表于 2023-04-14 20:14
五年在美国根本存不下来什么钱。
十几二十年前来的时候可不一样啊,就这几年肉眼可见飞速变差,要是早知道会越变越差成现在这个鸟样,大多数人都不会来了。
焱焱 发表于 2023-04-15 16:02
除了新冠时期,其它任何时候中美都没有断航,随时都可以回国。我比较不能理解不喜欢一个地方却非要一直待下去的情况。这是无法改变现状无能的表现。
国内教育说卷,但主要是家长卷,家长生怕孩子落后给孩子很大压力,如果父母开明,学习上不给孩子压力,不在意孩子成绩,孩子一样过的很轻松
游戏人生 发表于 2023-04-15 16:23
说得轻松,只有一半的人才能读高中考大学,你让家长怎么不卷?又不是人人都有能力把孩子送出国读书。
如果家长不认为考不上高中就代表人生失败就不会给孩子太大压力
游戏人生 发表于 2023-04-15 17:12
你看看国内厨师啊修车工多少钱一个月?有没有公务员高?如果蓝领工资能跟白领持平,老百姓发疯了把自己孩子送去衡水高中?!
平心而论,国内教育是有问题的
但是,父母如果足够尊重孩子,不过多插手push孩子,你不用担心孩子会如何。国内的问题是学校push,父母添油加柴
在国内的学校大家再烦恼,也还是着眼学习的问题。父母如果能平衡,孩子基本还是正常的生活。
只是出来的很多父母压根不明白,出来也许学习不那么紧张,有更好的学习方式,但是大环境要遇到的其他问题可能父母要更加无力,完全靠孩子的运气,大部分润出来的华人父母从来没想过自己的孩子会不会有青少年的毒品问题,被歧视问题,华人不能买房问题,华男在婚恋市场的地位问题,一堆在版上喊美国没有歧视的人,你指望他们能意识到孩子可能会遇到的窘迫和困境?
说白了,这么多ABC,有几个会和他们父母坦诚自己的困惑和难处?很多ABC回去是不和父母交流的,因为他们知道,大部分的父母都觉得自己是为了孩子好,自己做错了也不会认,更不要说放下面子和孩子讨论选择是不是错。
bluecrab 发表于 2023-04-15 19:12
国内这种一刀切,通过中考成绩来剥夺一半孩子读大学的机会本身就是非常错误的决定。为什么不能给孩子们选择的权力?国家真正应该做的是,第一,提高蓝领工人的工资福利等等,并且在社会舆论方面也更尊重蓝领工人,参考欧美国家。第二,普及高中教育。不需要初中毕业就分流。高中毕业才分流。多等三年又不是多大的事。应该让每个孩子都有参加高考的权利。如果考不上,自己再去学技工也都来得及。美国这边蓝领工人很多都是高中毕业的。
做到这两点,孩子和家长们就不会这么卷。
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
卷的根本前提是社会阶级大规模流动,普通人可以通过自我奋斗来改变个人命运和社会阶级,所以才卷。。
这和你多少人读高中读大学,提高蓝领工资福利根本毛关系都没有。。
所以在一样的社会制度,教育资源下:90年代经济发展的日本极其卷,各种过劳死。
而经历20多年经济0发展,阶级彻底固化后的现在,日本人大批躺平,宅男,废柴遍地。。
所以社会流动性比欧洲更大的美国,也比欧洲更卷
所以依然处于经济上升期的韩国,现在卷到无与伦比
所以虽然教育资源远远高于其他地区,但贫富差距巨大,社会流动性更大的纽约,比美国中西部大农村要卷的多。。
中国也一样,
这些年中国经济发展太快,大家看到身边各种起点/条件和自己差不多的人,今天却处于完全不同的阶层,这就造成了极大的peer pressure,所以才卷
参与卷的人是痛苦的,但如果连卷的机会都没有,社会阶层彻底固化,这对很多不认命,对那些希望通过奋斗来改变命运的人来说,其实更加的痛苦
Namama 发表于 2023-04-16 02:43
你根本就没回答我的问题。
如果没有中考淘汰制,人人只要愿意就能读高中,就有参加高考的机会,大家会这么卷吗?高考不上自然就认命了。为了三年的劳动力而剥夺孩子们选择的机会就是很残忍的事情。
十几年前我们读书的时候都没这么卷,记得那时候我们都是自愿读中师中专的,没有强迫一说。那时候中专中师就业情况还不错,加上高考录取率太低,所以很多成绩不是那么好的都自愿读中专中师。不知道为啥现在连我们那时候都不如了。
逻辑狗屁不通吧。 中考不砍掉一半, 等着高考砍, 无非就是多卷三年而已。
以前没有那么卷是因为大家的工资都差不多, 中专毕业做技术工人收入也没有差多少。
cannie 发表于 2023-04-16 10:59
很多孩子都是高中才发力的,初中的时候根本就不懂事。给人家一个选择人生的机会怎么不好?
国家这么有钱了,再养三年义务教育就养不起吗?
另外,美国就算蓝领工人也是高中毕业的,多读三年书显然对文化素养培育也是有帮助的。17-8岁高中毕业再开始学技术就来不及了吗?!
那你怎么不说不少人还是大学后才发力的, 心智成熟晚。 要不要人人上大学再分流。
cannie 发表于 2023-04-16 11:04
你纯粹就是无理取闹。
经历过青春期和养过青春期娃的都知道,青春期情绪不稳定不确定自己人生方向的多了去了。
我那时候初三的时候是班里四十多名,高中后懂事了努力读书一下子冲到了年级前10名,最后考进了985大学,后面也顺利来美国读书工作了。
如果换到现在我就是中考被删掉的一个,现在估计在火车上当服务员,对睡眠不好的人简直是要命了。
德国小学就分流了
cannie 发表于 2023-04-16 11:04
你怎么不仔细研究一下德国的教育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叫做画虎不成反类犬。
总结一下,德国虽然很早分流,但是几个体系之间一直流通很大,职业学校的孩子也可以选择去研究型学校,研究型学校的孩子也可以转去职业性学校。
即使是接受了学术教育的文理中学学生,在高中升入大学阶段也可以再次选择是进入以研究为主要目的的综合类大学,还是以职业发展为主要目的应用技术类大学,甚至还可以跳过大学阶段直接进入职业教育。
在这三类选择中,综合类大学以教授理论知识为重,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应用类大学则偏重实践,教授内容以学生未来就业时需要使用的技能为主,大学期间的实践或实习要求甚至可以高达五次之多;而针对已经进入高等进度年满18岁的成年人可以开展的职业教育则选择更多,与未成年学徒工可以选择的职业相比,更增加了如助产士、飞行员等职业。
第二,德国各行业的薪水和待遇相差不大。
除了相对灵活、得到社会共识认可的职业教育制度体系之外,另一个确保德国职业教育长久以来良好运行的关键则在于社会总体薪资差距不大。
根据德国知名求职网站Stepstone的数据,综合类大学毕业生进入职场后平均工资仅比应用技术类大学毕业生高出4%。在一些对应用操作要求更高的行业,如广告、市场、旅游、精密仪器以及IT行业等,应用技术类大学毕业生甚至比综合类大学毕业生更有竞争优势。
同时,即便在大趋势上存在着学历越高收入越高的现象,但是来自德国《每日镜报》的一份调研同样表明,大学或同等文凭并非在任何工种上都具有优势。比如在艺术领域的工匠,接受职业教育者平均收入就远超大学毕业生。
如果考虑到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能够更早地踏上社会、完成原始资本的积累,其实该部分学生甚至能够在适婚年龄释放出更大的消费能力。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6290679.html
众所周知,现在中考是一个分水岭,有50%的学生最终无缘高中的学习,为此,很多家长忧心忡忡,就怕自己的孩子落到后50%,尤其是那些普校成绩一般的家长更是担忧。
因为初中生一旦在中考的选拔中被迫进入中职,意味着学生基本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或许其中依然有极少的学生能够逆天改命,但比例实在太低。
然而,同样是分流,在德国,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能够坦然面对,他们分流的时间更早,在小学4年级就开始分流,比我们整整早了5年。
同样是分流,为何会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呢?原因是多方面的,至少在这4个方面,双方存在着极大的差距。
l 德国分流后依然存在上大学的机会
德国的中学分为主体中学,实科中学和文科中学这3类。其中主体中学类似于我们的职校,所占比例大约为25%左右。
实科中学类似于我们的普通初中,也就是介于主体中学和文科中学之间。部分学生在高中转入文科高中,然后上大学,也有部分学生会参加职业培训,最后成为技工类人才。
文科中学就类似于我们的重点中学,培养的学生基本是以上大学为目标。这部分学生相当部分可以直接升入大学。
我们中考分流把普高和职高完全割裂,各自按照自己的轨迹发展。但德国不是,他们在课程设置和身份转换上更为灵活,即使是主体中学的学生,依然有10%左右的比例最后获得大学的入学资格。上升通道依然存在。
德国没有职业歧视
科举制度在我国由来已久,高考本质上也是科举制度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上大学,考公务员或者当白领某种意义上也代表着一种社会地位。
不管承认与否,我们这个社会确实等级分明,也存在着职业歧视。白领的社会地位高于蓝领早就是不争的事实了。3000元的白领和5000元的蓝领,绝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前者。
但德国不同,德国没有职业歧视。个人的学习成绩,学历乃至于职业选择,和社会地位的关联度并不是很大。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人们在对学历的追求,在职业的选择上,更多是按照个人的爱好和兴趣,不像我们,在这方面过于功利。
l 蓝领的收入不低,上升渠道通畅
德国是一个制造业强国,也是世界上职业教育最成功的国家。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德国的蓝领收入并不低,甚至和同级别的白领极为接近。
德国对高级技术人才极为重视,对技术人才有一个非常规范的培训体系,也有非常健全的升迁机制,优质的技术人可以得到非常好的发展。
而我们在这方面就相差太多了。虽然崇尚工匠精神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但几乎落不到实处,技工人才的处境非常尴尬。
一方面缺乏科学的成体系的培训机制,个人成长依然建立在非常原始的师徒关系上,更重要的是缺乏成体系的考核评审机制,个人的努力很难得到回报。
l 就业渠道极为稳定
德国和我们有所不同,虽然同为制造业大国,但德国的工业体系显然比我们更为发达,在尖端工业体系上也要强于我国。
这就造成了德国对各个层次的技工人才都有相当的需求。也就是技工人才的就业情况相当理想,绝大部分人只要努力,并不担心就业的问题。
我国不同,我国的制造业相对而言还处于较低的层次。低层次的加工模式需要大量的基础技工,对高层次的技工人才的吸纳量非常有限。
尤其是现在制造业相对萎靡,对技工的需求更低,技工尤其是高级技工的就业形势并不理想,且短期内看不到改变的趋势。
一些思考:
虽然同样是分流,但很明显,德国的学生是主动分流,分流后也并没有完全失去上大学的机会,技工人才无论是社会地位、收入还是上升空间都相当不错。
事实上,我国在70年代也出现过同样的情况。当时只有最顶级的学生,那就是那些稳进省重点的学霸,才会直接考虑重点高中。
次一等的学生,优先考虑的是中专。这同样是主动分流,这些优秀的学生(仅比最顶级的学霸差一口气)主动选择中专,使得中专生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养大大提高。
在这批人中涌现出了无数的高级技工人才,无论是当时的社会地位还是薪资收入,他们和同时代的大学生相比并不逊色。
因此,结论已经非常明显了。家长根本不是担心分流,而是担心被迫分流。担心中职的学习环境,担心中职的前途甚至今后的求生手段。
如果中职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中职毕业也能有体面的工作,其收入也能有尊严地生活,分流又何妨?相当部分的学生和家长甚至会选择主动分流。
你这不就是前面说的欧洲贫富差距小,中美贫富差距大。你什么时候把你的工资全部用来雇佣一个一天8小时的保姆,减少收入差距,做到蓝领收入高受人尊敬,中美也就不卷了啊。
更有甚者,要是遵循共产主义,工人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高知进牛棚,就更没有人卷高中卷大学了。
大衣被禁 发表于 2023-04-16 11:24
那既然知道贫富差距大,那为啥要强制分流?美国就没有强制分流,所以家长和学生压力没有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