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高士涛
前人论及澄公,多言其道术幻化,而于其它方面略少涉及。笔者有鉴于此,就现有史料,从道术幻化而外挖掘些许澄公西来深意,以就正于方家。
1、 悯念苍生,化导二石实行德政
永嘉之乱,五胡乱华,民不聊生。而二石更凶顽暴虐,专以杀戮为威,道俗遇害者甚众。澄公悯念苍生,为拯民疾苦,毅然杖策军门。他深知石勒不达深理,故以道术为征,遂示现种种神异方便,以取得其信服。与此同时,澄公更深知教化之重要,而逐渐导之达于深理,最终使二石收敛暴虐,革心道化。《高僧传》等史籍中载有几段澄公劝化二石实行德政的说法谏言:
澄公最初见到石勒,在示现钵内生莲使其信服后,即趁机进谏曰:“夫王者,德化洽于宇内,则四灵表瑞;政弊道消,则彗孛见于上。恒象著见,休咎随行,斯乃古今之常征,天人之明诫。”此一番话,使石勒更加悦服。因之,“凡应被诛余残,蒙其益者,十有八九。”
石虎问佛法不杀之意,澄公答曰:“帝王之事佛当在心,体恭心顺,显畅三宝,不为暴虐, 不害无辜。至于凶愚无赖,非化所迁,有罪不得不杀,有恶不得不刑,但当杀可杀,刑可刑耳。若暴虐咨意,杀害非罪,虽复倾财事法,无解殃祸。愿陛下省欲兴慈,广及一切,则佛教永隆,福祚方远。”澄公所言,石虎虽不能尽从,但终究为益不少。
澄公迁化之际,虽知“祸乱已萌,石氏当灭”,但仍苦口婆心劝化石虎实行德政。其谆谆诲言,充满期望与悲心,读之令人感动不已。其曰:“出生入死,道之常也。修短分定,非人能延。道重行全,德贵无怠。苟业操无亏,虽亡若在。违而获延,非其所愿。今意未尽者,以国家心存佛理,奉法无吝。兴起寺庙,崇显壮丽,称斯德也,宜享休祉。而布政猛烈,淫刑酷滥,显违圣典,幽背法诫,不自惩革,终无福祐。若降心易虑,惠此下民,则国祚延长,道俗庆赖。毕命就尽,没无遗恨。”
从上述几段澄公的说法谏言中,可以看出澄公是何等的菩萨心肠。他深知二石凶顽成性,喜怒无常,更深知德政于国家、于百姓、于佛教之重要,故常不惧危险,直言劝谏,澄公真可谓悲心广运之大菩萨也!对于澄公主张德化之功绩,古德多有赞誉:
梁慧皎法师在其《高僧传》中评道:“澄公慈洽苍生,拯救危苦,当二石凶强,虐害非道,若不与澄同日,孰可言哉!但百姓蒙益,日用而不知耳。”
唐道世法师在其《法苑珠林》中赞曰:“澄在中原,时遭凶乱,而能通畅仁化,其德最高,非夫至圣,何能救此涂炭。”
元念常法师在其《佛祖历代通载》中颂云:“观澄公区区西来,当石勒季龙(石虎)碜暴九虎噬之际,而能悯物垂轨,示以玄言德祥,导以慈悲之行,卒使二暴革心道化,融洽于戏。天有四时循环,以生成万物,而圣人之教迭扶持以化成天下,厥有以哉!”
古德赞誉,何其恰当准允。当其乱世之时,百姓免于水火,生灵免于涂炭,端赖澄公德化,故国不可无澄公,民不可无澄公,教不可无澄公也!